如何为孩子设计艺术天地

音乐家莫扎特5岁就开始作曲,10岁写出歌剧(简单的伪装),12,13岁时,就已经使整个欧洲的权威人士大为吃惊,贝多芬和海涅都是从13岁开始作曲的;诗人但丁7岁时就给阿特丽斯写情诗……,他们之所以如此出众,难道说仅仅是由干天赋的聪明吗?当然不是!这些人后天的早期环境影响、父母的辛勤培养、教师因人施教的方法、自己的勤学苦练也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如何为孩子设计艺术天地

“孩子是艺术家。’这是英国著名美术教育家汤姆林逊的临终遗言。

也许,这句话会使总是对自己孩子的潜在能力认识不足的父母感到费解。但在生活和实验中有无数事实证明这句话是至理名言,是千直万确的。

每一个父亲与母亲都应该自信自己的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关键在于我们的培养、启发、引导、挖掘。

有不少父母这样认为,教孩子画画、弹琴、唱歌才能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提高孩子的艺术活动能力。其实,这种孩子早期艺术教育还只是浅层次的片面教育,有些内容也不符合孩子成长与教育的规律。

即使是遗传因素相同的双生儿,如果把他们放到不同的家庭环境里养育,也会得到不同的教育结果。如同在肥沃的田地里才能生长出茁壮的植物一样,只有在充满艺术情趣的环境里,才有可能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

日本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铃木镇一认为,一些孩子的音痴症“并不是遗传造成的,而是由环境造成的。并认为想了解父母,只要看看孩子就知道了,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反映着父母的思想与能力水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环境,家庭是孩子的第二环境,大自然是孩子的第三环境。假如父母的艺术情趣比较高尚,那么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就会是充满艺术情趣的小天地。

第一环境是孩子产生兴趣的关键所在。而家庭关系和家庭环境构成的第二环境将为推动兴趣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客观条件。第二环境为孩子成才、走上什么样的道路、具有什么样的理想、做什么样的人,造就最初的意识环境。如果第三环境中充满着天地之间的灵气、山水之间的秀媚,无形中也会给孩子们的心灵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像条件,为铸造艺术的纯真、陶冶艺术情感垫下质朴而又深厚的基础。

如何让孩子自己爱上艺术

给孩子们一个艺术的天地,是通过美好的环境,给孩子们一个美好的心境、美好的理想、美好的感受与美的追求。也许,这个孩子将来不会成为什么音乐家或什么画家的,但他长大后却不一定就是一个具有较高层次审美观情趣的人,他会区别真、善、美与假、恶、丑,懂得纯真的、道德的是非标准,谁能说这与懂得‘人类之美“没有关系呢?

  让孩子自发地爱上艺术

父母想培养孩子某个方面的.艺术才能时,不要过于性急。过于性急的父母急于训练孩子,从而打乱孩子兴趣爱好的临界期,使孩子永远地失去某种能力发展的可能。父母急于求成的结果会使孩子逃避超负荷的训练,因为繁重的、强迫的刺激将使孩子产生厌恶的情绪。

  尽量为孩子创造机会

对孩子们的教育不能忽冷忽热,水准不能忽高忽低,没有这样细致的教育方案,没有什么长远的打算,便会使孩子的艺术活动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应该尽量地抓住机会,不失时机地给孩子以最科学的指导,这一点非常重要。孩子,岁的时候就可以握笔涂鸦了。将笔和纸交给孩子,特别是把颜色鲜艳的笔交给孩子这不仅可以使孩子画画的要求得到满足,同时能够刺激孩子视觉的发育,使手指和胳膊得到运动与锻炼,促进小肌群的成长。假如此时父母看到孩子因画画而撕破了纸,把笔也扔在了地上,便训斥孩子,就会在孩子稚嫩的心灵里种下笔与纸不可以随便乱动的种子。那么,这个孩子长到可以不撕纸的年龄时,已经不喜欢这种最普遍的文化用品了。

  让孩子体验进步的乐趣

切忌嘲笑孩子的努力。在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时,随时保护孩子的积极性。对孩子的哪怕是一点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高度的赞赏。即使是孩子提出大人不屑一顾的问题,父母也要表示关心,承认孩子所付出的努力。

在培养孩子艺术才能的工作中,父亲与母亲的作用十分重要。对于父母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会理解与尊重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来发挥父亲与母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