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语文教育的运用论文

我国传统文化五千多年来一直薪火相传,是我们华夏各民族的精神食粮,更是当前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传统文化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学会担当,如何胸怀天下等等。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主力军,只有他们接过了传承的接力棒,传统文化才能惠及社会。

传统文化在语文教育的运用论文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承现状

小学语文教材一直在传承传统文化。譬如汉字传承:汉字是华夏文化的灵魂,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古诗文传承:唐诗、宋词和短小精悍的文言文等文学作品,这些经典作品无一不是熏陶渐染学生的文化品味的上乘素材;艺术传承:《颐和园》《秦兵马俑》等文章则是从中华民族传统建筑艺术角度进行传承的;民俗传承:课本中的《北京的春节》《藏戏》等民族民俗文化的课文引导学生铭记这些代代传承下来的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归宿感。虽然教材内容在传承,但日常教学中存在种种不足,其一,没发挥学生的主题性作用,如教学古诗文,多数教师只在背诵默写上下功夫,而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则漠然视之,没能发挥传统文化应有的功能;其二,教学方法仍然很传统,不少教师仍然主宰课堂,没有开发学生自主学习潜能,学生的主体地位没能得到开发。

二、传承传统文化的迫切性

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随着年龄增长人的记忆力反而会下降,学习兴趣也会随之下降。而传统文化的学习是需要背诵记忆的,小学阶段是人生中记忆力最好、好奇心最强的时期,因此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尤为必要,传统文化以其特有的魅力引领小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从而产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其实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就是传承中华民族的思想和精神,就是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小学语文教学其实也就是指导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陶冶学生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积极情感。我国传统文化之所以有传承的必要,就因为它无论是引导小学生怎样做人、怎样树立远大的理想、怎样涵养自己的高尚情操、怎样报效祖国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譬如“三人行必有我师”教我们求学;“勿以善小而不为”教我们怎样修养美德;“上善若水”引领我们向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教我们学会担当等等,传统文化引导小学生识礼仪、知廉耻、辨善恶、明是非,培养他们的爱国报国使命感和责任感,可以说传统文化是小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建设者的路标。

三、在课堂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策略

1.利用生字教学来传承。汉字是中华民族向世界文明贡献的瑰宝,它凝聚了华夏民族的智慧,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基础。传统文化传承的核心是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接受传统美德的陶冶,这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予以重视的。如果我们只是为了学生读准字音而教学生字,那么学习生字是枯燥的,而如果我们充分利用汉字的形声特征进行教学,那么学习氛围则是浓厚的。譬如将汉字的演变过程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学生不仅读准了字音,且还理解了含义,学习兴趣也会更浓。2.利用古诗文教学来传承。古诗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篇幅越来越多。因此古人的智慧及学习、生活、为人处事都有体现,这些古诗文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教学中可借助多媒体拟设古人描述的场景,伴以一些古典音乐,将古诗词营造的意境解读出来,将学生置身其境,自觉接受先贤圣哲的教诲。3.以课本剧来传承。譬如教学《北京的春节》《藏戏》等课文,指导学生排练成节目,学生在排练的过程中,自然就能较为深刻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完成了表演后,再引导学生学习及思考,不但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文化认同感。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可以说从方方面面引领者小学生健康成长。因此作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承担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要素,自觉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之,以此来提升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并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造福国家,造福全人类。

参考文献

王洛倩2016年《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阅读兴趣》,《现代阅读》(教育版)第12期。

颜移秧2017年《小学语文新课导入浅析》,《新课程》(教育学术)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