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法则」被裁员的经济学

金融危机期间,公司纷纷裁员,多则几千少则几十,连我家附近卖菜的大哥都减掉了一个看摊小孩。问及原因,他答:“金融危机。”一时间人人自危,谈“机”色变。被裁掉的捶胸顿足,保住工作的更加披星戴月,即使工作量从一人份忽然变成几人份也任劳任怨。

「职场法则」被裁员的经济学

在这场危机中,小友K的表现与众不同。从我听说他们公司要裁员开始,她和别人的反应就不太一样。和那些忙着找人跳槽,大倒苦水,哭天抢地地说以后该怎么办的同学们不同,小K乐呵呵地告诉我。她即将被公司裁掉。常人如我,以为这孩子是不是发烧或者受刺激了。我赶忙安慰:“天无绝人之路,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小K仍然笑嘻嘻地说:“没事,我乐得被裁。”几个月后,她快乐地拿着一大笔公司裁员的赔偿金,休整了一个月,奇迹般地出现在另一家公司的写字间里。据说,她此时的'薪水逆势而上,比之前每月多赚30%。

小K说,她是有预谋的。

按照她与公司的合同,被裁后获得的赔偿金相当于两个月薪水。换句话说,她只要在两个月内找到不低于之前薪水的工作,被裁就不是一桩赔本的买卖。如果一个月内找到同等条件的工作,她甚至相当于多赚了一个月薪水,更不用说之后的薪水还涨了近三分之一。所以当她风闻公司要裁员时,就开始四处打听哪儿招人。

不过,对小K来说,她认为自己赚到的不仅仅是一份新工作和一个月的赔偿,她认为赚得最值的当是新工作带来的新环境。

“你看过这本书吗?我颇受它的启发。”小K顺手扔给我一本书《炒鱿鱼面谈官》。封面上说,这是日本时下最火也最招人恨的职位。

长期以来,日本的大企业实行终身用人制。毕业后的大学生一旦进入某公司,将为其工作至退休。这种工作模式曾被视为日本企业竞争的法宝之一,的确也为战后日本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这种制度最早的实践者是松下电器,该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更是说过:“决不解雇任何一个‘松下人’。”但在经济萧条和恢复期,终身用人制受到巨大的挑战,日本的大公司纷纷大规模裁员。不过,日本公司如果要解雇对方,不能直接使用“解雇”一词。在日本,指明要对方走人是违法行为。通常。用人公司只能兜一个大圈子,引导对方离职。于是,催生出了以砸别人饭碗为自己的饭碗的职业炒鱿鱼面谈官。

故事开篇,男主人公村上真介要面谈掉在一家公司工作了12年的平山。

最初平山并不答应,不过很快他就被真介说得哑口无言。因为即使勉强留下来,再过上5年,他的薪资待遇也会有所改变,最多将减薪三成,而且每年冬夏两季的奖金也只剩一个月的。相反,如若他同意离职,公司除了付规定的离职金外,还会额外支付给他实际任职年数乘以基本月薪的钱,加上休假的津贴。如果平山需要的话,公司还可以协助他二度就业。

“是不是和我的状况很像?”小K说道。

“如果我留下来,老东家非但不会给我涨薪水,我的工作量还要增加好几倍,更难受的是每天还要带着情绪上班。其实,对我而言,被裁掉是最好的出路。”

对小K来说,被裁掉的职业设计至少让她在自己的职场买卖中没吃明亏。对她的老东家而言,留谁不留谁并不重要,关键的是所在部门的人员数量必须减少。只有三两年工作经历的小K,位列裁员名单也是预料中的事。不过,“希望被裁掉”并不是大多数职场人士面对危机时想到的灵丹妙药,“能留下来”通常是他们认为的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