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指导

求职指导:就业危机下,职业规划师供不应求

求职指导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和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2009年就业危机已经爆发,高达2400万人处于待就业状态。截至2月底,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为18%,就业危机下,大学生人群的求职就业问题亟待解决,而在职场人士也遇到了诸如职业定位、职业转型、职业倦怠、中长期职业发展规划等各种职场困惑,职业规划师正是有效解决上述人群问题的专业人才。职业规划咨询权威机构——向阳生涯首席职业规划师洪向阳认为,随着人们对职业规划意识的加强,职业规划咨询已经成为很多人的重要投资,经过专业培训的职业规划师更是倍受追棒。

CCDM中国职业规划师培训认证中心指出,我国目前从事职业规划和咨询的专业人士数量还十分有限,其中已经取得CCDM中国职业规划师资格认证的专业职业规划师仅数百人。对于庞大的就业人群来说,现有的职业规划师人数远不能满足需求,在上海职业规划师缺口至少一万人,是当前的稀缺人才。不仅如此,伴随着人们对职业规划的重视,职业规划师的社会认同度与日俱增,职业声望迅速攀升,职业规划师焉然成为了"金领"新宠。鉴于2008年金融危机和2009年就业市场严峻的形势,政府已将职业规划课纳入中职教育的必修课程,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职业规划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职业咨询已成为迫切的社会需求。

职业规划师就业前景如此看好,要怎样才能入行呢?

中国职业规划师ChinaCareerDevelopment Mentor(CCDM)就是为广大职业规划师提供一个专业认证,并利用这一有利平台,为求职和在职人群解决职场问题。从事职业规划咨询的人必须经过专业训练,接受专业熏陶,掌握基本的专业技术,考试合格者可获得《上海市岗位资格证书》,这是国内唯一获得政府认可的职业规划师资格证书。想要迈入职业规划师行业,参加相关的专业培训,获取入行通行证是第一步。

向阳生涯CCDM中国职业规划师认证培训作为全国最高端的职业规划专业认证培训,以每年2期的培训频度和最专业权威的专家团队坚定不移地举办职业规划专业人才培训。2009年最新一期的CCDM中国职业规划师培训班初定于5月开班,现在招生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CCDM对申请人的教育背景及专业经历要求较高,需具有大学以上学历及5年职业规划相关领域工作经验。目前在企业中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从业者及员工职业发展负责人、相关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猎头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教练以及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等无疑是未来职业规划师的"潜力股",也是CCDM中国职业规划师培训的准学员。当然,如果你职业经验丰富,而对职业规划师职业有浓厚的兴趣,那无疑也是成功的良好条件。

职业规划师,助人自助,把握自己的职业生涯,更能为他人带去有力支持,帮助更多人获得更加美好的生活。向阳生涯深信,随着人们对职业规划意识的增强,职业规划的需求将会更加凸现,职业规划师作为稀缺的人才,更能在当前就业环境异常艰难的时局中,体现出更大的商业价值。向阳生涯呼吁更多对职业规划事业感兴趣的朋友与我们一起,勇于承担起一份社会责任,用助人自助的爱心与决心,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完成职业规划,获得美满幸福的人生。

求职指导:成功并不需要很复杂的职业生涯规划

并不是因为事情难我们不敢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做事情才难的。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后来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因为他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并不需要很复杂的职业生涯规划。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够你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温馨提示:人世中的许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该克服的困难,也都能克服,用不着什么钢铁般的意志,更用不着什么技巧或谋略。只要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趣地生活着,他终究会发现,造物主对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求职指导:外貌影响就业竞争力? 近半数人感觉身边有“拼瘦族”

“夏天属于好身材的人?”近期,一则微博热门话题让不少年轻人感叹“胖子没夏天”、“要将减肥进行到底”。近年来,一些年轻人热衷“拼瘦”,一心希望减肥,甚至不惜用极端的瘦身法,被网友戏称为“拼瘦族”。

上周,国内某知名调查中心对1316位市民进行了在线调查。结果显示,近半数人(49%)感觉身边存在“拼瘦族”。

7成减肥者爱节食

根据一项2010年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肥胖人口达3.25亿人,增幅超过了美国。为此,不少人通过各种方式尝试着减肥。调查显示,近七成(69%)受访市民承认想过“减肥”。53%的人曾付诸行动,还有14%的人一直坚持减肥。而女性减肥的积极性较高,60%的女性曾减肥;而男性减肥者的比例也并不低,达到45%。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年轻人在减肥的道路上正走向极端,无止境地追求所谓的“骨感”,甚至不惜损害身体健康。广州某医学研究中心曾进行的一项全国调查发现,正在减肥的人群中,体重正常或偏瘦者竟占约四成。本次调查也显示,多数减肥者曾尝试极端的减肥方式:71%的减肥者尝试过节食,11%的人曾大量服用减肥药,5%的人曾催吐,4%的人直接整形。

外貌影响就业竞争力?

当前类似“7日减肥法”、“苹果瘦身术”等相关伪科学方法受到年轻人热捧,也引发不少专家担忧:过度减肥、一味求瘦,可能侵蚀年轻人的审美观与价值观。专家告诉记者,为了健康和美丽而减肥无可厚非,但现在很多人通过节食、催吐等极端方式过度减肥,不但不符合膳食平衡原则,达不到减肥目的,反而对身体有害,甚至贻害下一代。

那么,为什么那么多人拼瘦?调查中,高达72%的受访市民认为,身材相貌影响就业、升职、婚恋等环节的竞争力;55%的人认为源自“以瘦为美”、“越瘦越美”等观念盛行。对此,专家直言,部分年轻人将外貌与竞争力划等号,一方面反映出我们社会以貌取人的观念被过度强化了;另一方面,也说明部分年轻人因自卑心与缺乏安全感,而导致过于注重外在美和强调存在感,而忽视了修养的提升、知识的积累以及踏实勤奋才是个人竞争力的根本要素。

此外,37%的人觉得,“拼瘦”现象普遍的原因是部分影视剧宣扬“瘦才是美”;30%的人感觉是受“部分广告的误导”;29%的人则确信是因为一些明星的不良示范。

追求瘦是不自信的表现

一家整形美容医院的医师史先生告诉记者,他经常遇到一些极端顾客。比如,有的人身高1米6,体重不到90斤,却说自己“太胖”,要减肥;有的人为了快点瘦下来,非要做抽脂手术,完全不顾健康风险。史先生虽然经常提醒顾客,瘦与美没有必然联系,可很多人还是置之不理。

调查显示,42%的受访市民认为,瘦与美两者间没有必然联系,只要健康就是美。不过,更多人(57%)认为两者有一定关联,甚至有1%的信奉“越瘦越美”。专家说,从古到今,无论是哪个民族,都更推崇素质、修养等内在美,这种人也更容易获得社会认可。而希望通过外在美来彰显存在感的`行为,都是不自信的表现。

求职指导:遇到职业平台期怎么办?

我们常常期望自己的职业生涯始终令人兴奋,并且总是向上攀升。然而,这并不现实。有时候,工作并不那么激动人心,攀登职业阶梯也并非工作的全部。如果你感到职业发展陷入停滞,你能够做些什么呢?

我必须等多久才有可能继续前进?

通常情况下,你需要花时间去学习如何做好你的工作,直到熟练的程度,然后寻找你的下一个位置。每一个这样的阶段会持续多久取决于你的能力、职位的流动性和你所在组织的情况。

通常,你可以通过观察组织中周围的人的情况,了解某个职位的“停留时间”。你可以观察人们通常会在一个职位上停留两年、三年还是更久。如果职位和行业更为复杂,停留时间可能会更长。

然后,你可以客观评估你是否也符合这样的晋升速度。组织里或许有一些异数,他们比通常的情况升迁更快。然而,期望比常规速度更快升迁或许只会让你失望。

你还可以利用商学院的职业服务。这些服务或许能够指导你了解晋升的一般速度,以及几年后你有可能坐上何种职位。

如果一直止步不前,我能做些什么?

如果你认为你在一个职位上停留的时间已经超出了一般情况,你需要开始四处搜寻新机会。与你的经理谈一谈即将到来的机会,是一个良好开端。你还可以尝试开诚布公地与经理谈一谈阻碍你担任新职位的障碍有哪些。这将帮助你制定一个计划,以克服这些不足之处,也有助于你的经理对你的升迁给予支持。

在这方面,职业导师总是极为有用。与人们谈论他们的职业发展路径和他们担任过的职位将为建立你自己的预期提供宝贵信息。有需要的话,你还能获得一位晋升的盟友。

另一个选择是在工作之外寻找担任领导职位的机会——扶轮社、慈善工作、托管人、无薪董事。这将帮助你展现你的领导力,成为上的可贵的一笔。

你或许还可以从商学院获得一些机会。商学院教师或许能帮你接触到与你相同领域的人、与一位职业导师取得联系或者帮你获得一些外部领导职位机会。

横向移动怎么样?

职业生涯并不总是向上的。这是绝对真理。如果我们只向上移动,我们就无法理解复杂行业的各个方面。一位未曾经历过几次横向移动的首席执行官,其领导生涯是无法长久的。

如果没有晋升的机会,或许你可以另辟蹊径拓宽自身经验。对于综合管理职位来说,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你将获得有关组织的多方面知识。

如果你希望在公司的其他部门工作,你可以寻找借调、工作见习或者承担新项目等机会。此外,你可以询问你的经理,如果你的知识有一些欠缺,你是否有可能接受一些培训。

什么会让职业平台期变得更糟?

如果你相信自己心中那套言过其实的说辞,你的职业平台期势必变得更长。我们都知道这是什么样的一种情景:不再付出努力,缺乏积极的态度。保持专业素养或许很难,但这样做却十分重要。就算你精神上已经心不在焉,你需要保持积极,因为你的同事会记得你消极的表现。

如果你有些低落,寻之外的机会给自己充电——尝试一种新技能或者运动。永远保持精力充沛,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你需要得到你的同事的支持。

无法前进的时候该怎么办?

有时你的公司的确没有晋升机会。你的老板或许新近上任,这意味着任何晋升都要等相当长的时间。或者你的公司正在精简。

无论是哪种情况,你或许是时候跳槽到另一个组织中。如果你一直保持自己的专业素养,你的同事和经理会尊重你转至一个发展空间更大的职位的选择。

求职指导:随“心”所欲,才能快乐富有

快乐而富有,大概是所有职业人士梦寐以求的理想状态。几乎所有职场人都在询问着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怎样才能快乐富有?要达到理想的职业状态,除了先天的资质、机遇,还有能力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窍门?有无规律可循?

答案是什么?如何找到自己的答案?让我们先来看看王斌的故事。

案例:三次转型,出路何在?

王斌有六年左右的职业经历。他满脸焦虑、疲累、矛盾,从最初的职场打工仔到后来的自主创业,王斌经历了几度转行,然而每次转型的结果都不甚理想。

王斌大学学的是国际贸易专业,毕业以后很顺利地就在一家外资企业找到了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五金类产品的贸易工作。做了两年左右,王斌感觉好像没做出什么成绩,于是选择了辞职。有一个做IT的朋友自己开公司,做软件研发,规模不大,成本小,但是效益却不错。王斌认为这个行业很有发展前途,于是不多久,自己也依样画葫芦,张罗着开了家相似的IT公司。公司了差不多一年多的时间,但是王斌越来越发现,自己对IT专业技术的生疏使自己很难真正在这个行业立足,并有长远的发展。

于是,不多久王斌开始寻找新的目标。他发现服装市场很有潜力,成本也低。很快,他从IT转到了服饰。刚开始规模小的时候业绩还可以,但是随着公司的慢慢扩张,王斌越来越觉得力不从心,公司大了,人员多了,成本也高了,而王斌很多时候都比竞争对手慢了半拍。王斌觉得,自己对时尚的东西太不敏感了,估计以后恐怕会越来越难。王斌是个相信感觉的人,一年多后,王斌觉得自己并不喜欢服饰行业,这个行业也并不适合自己。

到了这个时候,王斌不得不开始反思。为什么换了这么多行业总是不了了之?接下来该怎么走?王斌是个很好学的人,平时喜欢去图书馆看看书,也会经常参加各类培训。一直以来他都对汽车行业很感兴趣,也时常搜集相关的资料,这不单是一种学习和提升,更是一种乐趣。他很想投入到这个令他痴迷的行业中来,但是前两次失败的创业史使他对再次创业心有余悸。

分析:兴趣是动力,技能是保障

从王斌的经历里不难看出,他是个有想法、积极上进的人,然而,一次打工和两次创业的失败却反映了同样的问题。首先,王斌的选择基本都是从行业前景出发,考虑创业成本的高低、效益的好坏等等,却很少考虑到自己对这个行业的喜爱程度,是否有足够的热情将事业进行到底,能否心无旁骛、毫无保留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行业中去。所谓“有志者事竟成”,这个“志”既包含了志向、意志的意思,同时很大程度上也包含了对“事”的由衷的热爱。

其次,显然王斌不论在IT行业或是在服饰行业都不具备足够充分的职业技能。职业技能一般包括从业者与身俱来的对职业的敏感度、接受能力,也包括后天具体技术能力的学习和积累。前者作为一种职业优势不是每个从业者都必须具备的。后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而这若非从业者对职业本身抱有很强烈的兴趣和喜爱也是很难完成的。

一项对1250名哈佛商学院毕业生的抽样调查发现,83%的毕业生选择了找一份各方面条件待遇都比较好的工作,只有17%的人把自己热爱从事的工作作为自己职业选择的第一考虑因素。然而,结果是,这1250名毕业生中的101个富翁中有100个都来自于那17%从事自身热爱工作的人。这一调查说明,除了能力、努力、恒心、毅力、环境等以外,成功的一大因素,就是从事自己热爱的,心之向往的工作。

建议:我选择我坚持

比尔.盖茨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缘于他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热爱与执著,并能力排众议,坚持不懈。他的成功为人们所向往,他的经验为人们所学习,但是促使他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却又为大多数人所忽略。

王斌有着不错的能力与想法,却不能在一个行业中坚持到底。五年之中,他经历了两次转型,如果一直保持这样的状态显然是难以成就他所希望事业的。他所缺乏的正是对所从事工作由衷的热爱,以及在热爱的事业中始终坚持不懈的勇气。汽车行业是王斌一直以来的兴趣所在,但他却一直徘徊在大门之外。向阳生涯CCDM职业规划师认为,考虑到王斌在这个新的行业同样存在着技能的匮乏,笔者建议他放弃自主创业的模式,先从其他大公司的职员开始做起,等到机会成熟再自立门户。

我靠近我喜欢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热爱工作的机会。在求职的时候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情况,或者急需一份工作,或者自己中意的行业准入门槛很高,而自己一时又比较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等等。能克服各种困难和艰辛,执著自己的热爱的目标当然是最好,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做到。

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最接近自己所热爱工作的职业是比较理智的选择。一方面自己对工作心存好感,容易使自己在工作中做出成效;另一方面,等到当初阻碍自己选择心仪职业的困难已不再是问题或可以克服的时候,再过度到心爱职业也比较容易。

我追求我喜欢

处在求职阶段的人意识到职业兴趣重要性的时候仍有机会重新定位职业选择目标,对于很多已在某个行业工作很多年以后才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人来说,再重新去发现热爱职业并重新选择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这时,本职工作之外,积极积累、体验自己喜欢职业的各方面知识和技能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选择。俗话说“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只要有这份热情,有这个毅力,当机会出现的时候,有准备的人就不会再错过。

后来,通过努力,他在当地一家大的汽车制造公司找到了客服的工作。对工作的热爱使王斌工作的很用心,业余时间还不忘积极补充相关知识、信息。出色的工作技术,耐心、细致的服务态度很快使他赢得了客户的信任。慢慢地他发现很多人买车不找部门而是找他。一年半后,他从客服部转到了销售部,并很快取得了小组销售第一的成绩。目前,他正在酝酿着再一次创业,面对着事业的新蓝图,王斌对未来充满着信心。

求职指导:眼高手低是影响就业的关健因素

目前,全球正经历一场青年失业风暴,在欧盟劳动力市场中,每四个年轻人中就有一个失业,在希腊和西班牙,年轻人的失业率甚至超过50%。

事实上,中国青年就业形势也相当严峻。在出口和投资驱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下,中国的教育体系和企业劳动力要求长期错位,出现“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可能失业”的怪圈,结构性失业特征十分明显。

有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大学受教育程度的青年劳动者的失业率已高达16.4%,同官方就业率形成巨大反差。今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也迎来了最难就业年,据调查机构统计,从2012年10月29日至2013年4月10日,被调查的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同比2012届下降11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为35%,低于2012届同期12个百分点。

由于就业人数的增加和全球经济的萎缩的影响,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效益不是很好,缺乏经验和实力的青年人的就业仍然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政府及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外,不断地拓展就业渠道,不断地引导大学生等青年人群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还要在这样的基础上使青年人自身消除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择业心态。

眼高手低已经成为现时代相当一部分青年人就业的普遍就业心态了。在多年职业生涯的观察中,我发现青年人眼高手低的的现象特别严重。具体表现在:一是清高自大,主要是在校学习时脱离社会实践,对就业问题思考的较少,过分理想化,挑三拣四,不具备良好的从业心态。二是追求待遇丰厚,但不愿意承受工作压力,不能吃苦耐劳,在工作中一但遇到困难就会放弃。这样对用人单位来说不愿意天天招聘,从而导致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的青年人就业的软环节被破坏。三是有学历的青年人喜欢好的工作岗位,但工作能力及经验不足,无法适应很多岗位,需要用人单位很长时间的培养才能使青年学会工作。这就产生了很多青年人 “大事做不了,小事也做不成”的严重问题。这种眼高手低的现象不但不利于解决青年就业难的问题,更重要的会造成很多用人单位对青年的偏见,使青年就业求职就业变得更加被动。

综上所述,青年人的就业警钟已经敲响,青年人的就业问题要得到妥善的解决,除了在政府及社会的大力帮助下,不断地拓展就业渠道外,还必须使青年人放下眼高手低的择业的心态,能够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