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教育心得体会

篇一:

励志教育心得体会

寒假里我认真阅读了《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本书。《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进行了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绝大部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

本书中说到一个叫比利的孩子,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小猪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还是被勒令退学了,他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

还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当她第一天入校时是何等地激动。她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学校能随处歌唱、玩耍,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复

杂的说辞,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当她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时,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检查后,又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

托马斯先生发现,孩子学习有困难,本质上是他的学习方法压根和你不一样,托马斯先生具体分析了很多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最后归结到是现今的学校教育很难适应孩子们多种天赋类型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老师们仅仅重视孩子在很有限的几个能力方面的培养,使得很多孩子天生的才能和潜能被打压了,从而产生了很多不适应在学校教育的差生,学业上的残疾人,但这些标签被无情的贴到孩子身上时,孩子们就真正的成了学业上的残疾人了。

其实像《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少呢?在报告文学《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师的教育胜经》一书中介绍的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师,好几年来,她已经将来自全国的50多个家长和老师认为在学业上无可救药的差生转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好孩子,来李老师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学校考试几乎门门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学四年级,数数还超不过20,有的孩子一见到书本就想撕??在李老师的教育下,这些孩子在学业上全部脱胎换骨,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有的一跃成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当上了三好

学生,还有的已经考上国内重点大学,有的还赴世界一流大学留学深造。 同托马斯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李圣珍,这位被中国教育界誉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谈到她的教育经验时,她语出惊人:世界上不愿意学习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学业差只是教育不当的结果。

“学业残疾”这一概念应该换成“学习差异”,成千上万的被认为有“学业残疾”的小孩,并不是真正的残疾,而是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而老师和家长并没有认识清楚。而且,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泯灭和忽视了。李圣珍常说:教育是一门神秘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

无论古今中外不乏许多大器晚成的伟人,中国就有齐白石,年少时只能以木匠为生,五十岁时开始学习绘画,终成一代国画大师;而外国就有爱因斯坦,年幼时数次不及格甚至零分,也没阻碍他成年以后智力的蓬勃发展,“最伟大的发明家”桂冠无可分非议的属于他。所以,我们要把每一位学生都当成一块玉,一块可雕之玉,对他们一视同仁;并要坚信在爱的滋润下,“另类学生”终有一天都会成就自己,成为社会可用之材。无论进步、落后,都不要让我们的学生经常生活在否定中。一个学生如果很少得到表扬和激励,总是受到副面的评价,就会产生自我的“负驱动”,

进而自暴自弃。关注缺点,只会让学生在充满挑剔的眼神下,变的越来越不自信、甚至绝望;关注优点,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殷切希望,体验成功的愉悦,获取前进的动力,奔向成功的彼岸。错误的钟情于缺点,更可悲的是总跟在缺点后面,只看到学生的缺点,无法以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学生。实际上人从愚昧到觉悟、由混沌到开化,总有一个过程。教师决不能因为学生的暂时混沌,便将其看扁看死;也不能为了让学生所谓的早日开化、醒悟,而不惜违背教育规律去拔苗助长。教师要坚信学生将被唤醒的必然,要学会等待。等待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积极发现的过程。学生的品质、智慧、浅能,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得以显现。这种显现,往往稍纵即逝,我们要有灵动的心与锐利的眼光,善于于无声处听即将响起的惊雷。

教育,自其诞生之始,就注定是一门关于唤醒的艺术。然而,唤醒,离不开对话。对话,不止是语言的勾通,更多的是心灵的交流。教师在课堂内外,不妨以诗歌般温暖的话语、一个眼神、一丝微笑,使学生天性中最美好的东西发挥到极致。同时,唤醒需设置情境。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泯灭和忽视了。所以,教师要创造对话双方共同探讨的平台,要乐于倾听,善于倾听,在倾听中提出怀疑与批判,但决不居高临下,要让孩子有选择的

余地,即使有错,也以各种方式来维护和谐的对话情境,以求对话得以持续。这并非敷衍,而是一种宽松。这样才让对话双方有足够的空间互动,在互动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以唤醒,心灵潜能得以发掘??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不同的方法。 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正在接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孩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

篇二:

一名老师如果想在育人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无疑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那么什么是励志教育呢?“励志教育,就是应用教育心理学、教育激励学和教育管理学理论,激发和唤醒学生内动力,使学生从?被成长?中产生生命自觉,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最终达到成人成才的目的。励志教育的精髓可以用三个带有“坚”的词来表示:第一个是坚信,第二个是坚强,第三个是坚持。第一个层次是坚信,就是对信心的坚定,是解决一个理想和目标的问题。如果我们对目标没有信心,那不可能是励志的。不过,励志还需要在信心的基础上再前进一步,再往上一个台阶,就是有信念。信念比信心还要高一个层次,有更高层面上的是一种信仰。信仰是抬头仰望心中远大的东西,那是一种理想,是自觉追求的一种东西。 第二个层次是坚强,它是指面对困难和挫折所表现出来的勇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司马迁。励志就是要敢于面对困难,面对失败,有挑战困难和失败的勇气。第三个层次是坚持,坚持是人的意志力的问题,只有坚持才有奇迹。励志就是要用坚持来创造奇迹。励志教育就是让孩子们明白,只有不断坚持才会创造奇迹。

那么如何对学生实行励志教育那?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体验总结了几点:

第一,对学生进行目标教育。

也许有人会说,对学生进行目标教育是对学生励志教育最常用的方法,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其实不然,对学生进行目标教育能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的根本原因在于如何来应用。对于学生进行目标教育,如果能让学生看到目标实现的情形,就会有好的效果;反之,如果学生无法看到实现目标的希望,就不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我们都知道目标可以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而长期的目标对于学生来说更有激励作用。但是一味地来强调长期的目标,学生就会对其失去兴趣,这是因为长期目标实现后是怎么样的情形,学生是没有办法预见的。而且对于学生进行长期目标教育时学生的目标大多是教师引导学生树立的,或许起初的时候学生会感觉比较新鲜,对学生具有吸引力,但是至于目标实现后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形,学生只是停留于教师描述的基础上,并没有什么感性的认识,时间久了,学生自然对长期目标的说教就失去了兴趣,随之而来的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目标教育的失败。

也就是说,要想在长期目标教育方面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得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目标实现后的成功与喜悦。怎么做呢?当然我们在现实中无法为学生模拟出取得成功后的场景,但是我们可以在学生意识当中为学生呈现出他们取得成功后的场景,通过学生的内在来激励学生。

第二,利用自己的名字进行励志教育。

林肯曾经说过:“人人都喜欢受人称赞。”威廉·詹姆士也说过:“人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渴望被肯定。”爱听赞美的话是人类的天性,人人都喜欢正面刺激而不喜欢负面刺激。如果在人际交往中人人都乐于赞扬他人,善于夸奖他人的长处,那么,人际间的愉快度将会大大增加。但是谁也没有办法保证别人会对你一直称赞,我们可以变一种方式来说让人们时时处处都来称赞我们。怎么做呢?

就是利用自己的姓名来进行自我激励。例如新加坡的著名企业家李家柱在介绍自己时说:“我是李家的顶梁柱。”别人一听感觉这个人的介绍一方面很容易记得住,同时给人一种安全感。据他自己说,每次这样介绍自己时都感觉很自信。其实我们中国的汉字每一字都可以用一句很有意义的话来表示出来,同样,学生的名字也可以拆分成一句押韵而且很有气势的话表述出来,让学生每天都大喊几次,学生的自信心与自豪感便很容易被激发出来,这样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三,形象暗示法。

与一些成功人士攀谈,常常会有这么一种感觉:这些成功的人士比较沉醉于自我,有着非凡的自信。其实这也很容易理解的,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不是一蹴而就便可以实现的,是一个长期、漫长而且痛苦的折磨人的过程。许多人都可以在开始做得好,但是坚持下来的却非常少,这就是为什么成功的人少之又少的的原因。如果在奋斗的过程当中没有非凡的自信,不自我欣赏,怎么可能取得成功呢?这种方法我们同样可以运用于对学生的教育过程当中,那么怎么做呢?其实做起来也不难,就是征得家长的同意,给学生拍一张造型比较好、能显示出学生自信的照片,并放大,在照片中打印上学生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冠之以“世界上最牛的×××”或者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的称呼,或者是学生感觉到能激励自己的话,这样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效果也是很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