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课堂心得体会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道德课堂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道德课堂心得体会

道德课堂心得体会1

“道德课堂”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在我们很多老师还没能从老思想、老模式中解脱出来盲目走“新课改”的路时,田局长为我们指的一条光明而正确的课改之路。而那些已被废弃的“应试本位”的教学观,“知识本位”的课堂观,“分数本位”的评价观,使学校教育误入“不道德”甚至是“反道德”的歧途,造成了课堂“灌”、作业“滥”、 考试“多”、管理“死”。学生主体地位丧失,生命活力缺失。少的是积极、愉快、兴奋、发现、成功的体验;多的是枯燥、乏味、疲惫、厌烦、挫折的感受。对学生、对教师皆不人性,不道德。这种状况正是我们要摒弃和改革的目标,那么我们就要建立新的教学观、课堂观、评价观,就要建立一种像田局长提倡的道德课堂。它能提升师生生命质量,让课堂生活充满生命活力。

何为道德?《道德经》中这样解释:“道”:即天道,即自然规律;“德”:即人德,即人的行为准则。何为道德课堂?那就是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种高品质课堂形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育者秉承道德的准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愉快和幸福,得到学业与身心全面发展。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家园。何为课堂道德? 课堂上,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同时获得向善向上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感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精神成长,就是

最大的课堂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水准的具体体现。当我们深刻领悟了这三个概念后,就明白了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那就是让我们的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这就如同我们新课改形势下的三位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一样,知识与能力如同一棵树的树叶,过程与方法相当与树的'枝干,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那深埋树下的根基,这根基就是学生的心、学生的思想。没有它为干叶输送营养物质,枝繁叶茂就无从谈起,我们更见不到茂密的树林。就像田局长所说的那样,道德课堂的本质就是:构建道德课堂就是在养心,是在养我们教育者的心,也是在养学生的心。

在我们的教学中如何构建道德课堂?我觉得要营造的是低碳高效的课堂、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课堂、促进学生精神成长的课堂师生共同发展、共同成长的课堂,那这就要求我们师生都要转变角色,创造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而学生这个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就要靠教师的导,教师的托一托、送一送、帮一帮。所以,教师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要树立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和负责的思想,甘心俯下身子与学生平等的共同学习和交流,再也不要凌驾与学生之上的灌输教学,要多鼓励、表扬,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建立主体地位,树立主人翁意识,变以往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苦学为乐学。

而作为教师的我们,承担了构建道德课堂的重大责任,首先要建立一个快乐、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做到尊师爱生、民主平等、心理相容、教学相长,让每一学生切实的体验到老师的爱和温暖。这是构

建道德课堂的一个前提。其次:要根据学科教学中每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让课堂真正的属于学生,让学生爱上课堂,从而自觉转变学习观念和态度。还要将教师导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既要顺水推舟,又要无声无息,让学生感觉到自然,而不是生硬的、被动的。这就要我们老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抓住学生的心和神,师生共同融入到愉快、高效的课堂教学中。

最后要在以往的备教材、备学生的前提下,多问自己三个问题: 你把学生带到哪里去?(学习目标)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学习策略)你如何确信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学习结果评价),明确的教学任务会使整个课堂鲜活起来,还会使学生快乐起来,那么我们的道德课堂也就在老师和学生的心目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古有“以德服人”,今有“以德执教”,让我们德在课堂、德在社会,德存心底,永铭记!

道德课堂心得体会2

星期五下午,我们聆听了道德讲堂,启发很深。道德讲堂主要讲的是与诚信交友。诚实就是表里如一,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讲信誉,重信用,忠实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诚实和守信是统一的。守信以诚实为基础,离开诚实就无所谓守信。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然而,我们今天所讲的“诚信”,就是不要欺骗别人,做老实人。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发展之道。一个人只要活的诚实,守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一个人要诚实,守信用,不贪图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人生最重要的是诚实,讲信用,这是比物质财富更加珍贵的财富。所以,我们要在生活中诚实、守信,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我们播下一个动作,便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便收获一个品格;道德已被人们放在心里的一个重要位置,时时刻刻在与文明交谈,千万不要把行为习惯看作小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每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都传递着丰富的信息,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与诚信为友。

道德课堂心得体会3

“在语文课堂上,我究竟拿什么献给学生呢?”这是我在平时教学当中一直困惑的地方。许x老师的“合乎道,至于德”的道德课堂像一缕清风吹走了我心中的疑惑。许x老师从道德课堂的提出、道德课堂的观念、道德课堂的构建三个方面给我们讲述了构建“道德课堂”文化,学习后我收获多多,感触多多,许x老师的讲座是我们课堂教学工作的航标。

我最初对“道德”的认识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里的道德,即做人要讲道德。但许x老师道德课堂里的“道德”则是两层意思,即“道”是规律、教育教学规律,这就是说,我们的教学一定要符合教育规律,否则,我们的教学注定是要失败的。德是我们的最高境界的目标,是我们常说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让学习成为学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让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成为学生人格健全和发展的'过程。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构建道德课堂(即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育者秉承道德的准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愉快和幸福,得到学业与身心全面发展),让课堂生活充满生命活力。只要我们本着对学生、对自己、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和精神,尊重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用心培育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中放手,少讲多引、多领,并给学生创设自主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和时间,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变灌输为引导,变被学为要学,让孩子们在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中得到真正的提高,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使学校真正成为“知识超市,生命狂欢”的地方!

道德课堂心得体会4

道德标准:教人做人,使人向善,使人向上。在道德经里,“道”即天道,即自然规律;“德”即人德,即人的行为准则。从事于道者同于道,从事于德者同于德。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育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道德课堂: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种高品质课堂形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育者秉承道德的准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愉快和幸福,得到学业与身心全面发展。道德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家园。

课堂道德:课堂上,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同时获得向善向上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感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精神成长,就是最大的课堂道德。

道德课堂的本质:“养鱼养水,养树养根,养人养心”。构建道德课堂就是在养心,是在养我们教育者的心,也是在养学生的心。

课堂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让学习成为学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让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成为学生人格健全和发展的过程。

我的认识:我最初对“道德”的`认识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里的道德,即做人要讲道德。但田局长在道德课堂里的“道德”则是两层意思,即“道”是规律、教育教学规律,这就是说,我们的教学一定要符合教育规律,否则,我们的教学注定是要失败的。德是我们的最高境界的目标,是我们常说的三维目标。

如果让课堂教学回到“先学后教”的秩序上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然后根据学生的学而教,对学再创造,这真是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创新,为此,我们将不懈努力,构建道德课堂,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精神成长,师生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道德课堂心得体会5

近日学习了《关注道德课堂、让教育理性回归》一文,感触很深,受益匪浅。

通过研读,使我深刻认识到,道德课堂是关注生命成长的课堂。道德课堂是丰富情感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不断的走近文本,接触文本中描绘的各种事物,认识其本质,丰富各种体验,感受生命的意思和生活的乐趣,培养情感陶冶情感;人的道德本质是在后天习得的,绝大多数人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尤其是在课堂学习中国形成。在课堂教学中培植人的道德,让道德彰显生命的魅力。

在构建道德课堂上就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备课上下功夫。准备充分,一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逻辑清晰可见,学习目标明确无误,是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而精心设计教与学的每个环节,是道德课堂的最大着力点。

二、在创设课堂教学氛围上下功夫。最后在激发学生学习上上下功夫。 教师从心理上认同自己的角色转变——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共同体的参加者和引导者,最大可能地实践“主体性”、“开放性”的教学原则,这一思路应成为新的课程理念不可缺少的内涵。“让每一个学生成功”的办学理念,我个人的理解是:尊重个性与人格,理解、体谅、关注学生的学习障碍;欣赏学生的成功之处,让学生随时感受到“成功的乐趣”,通过师生互动的信息交换及时改进和优化教学环节,以有利于培养素质的学科品格在学生个体身上得到内化为准则,在分析思路、寻求方法上启导,在能力培养上诱导,在思想方法提炼上指导,让生命主体获得自主学习、成长的空间,感悟心灵的自由,教师的知识情感体验同时得到发展。这也是教师本身应具备的一种能力。将学科的专业化、教学风格的个性化、教学内容的情感化融入教学,焕发起课堂活力,这是“道德的教学课堂”提高效率、摆脱“时间效应”阴影的唯一有效途径。

以教师自身对专业的热爱、对工作的激情感染学生,在教学行为中体现严谨、灵活、耐心的治学精神和严密、探索、创新的学科品质,充分挖掘知识传授过程中的道德资源,让学生感悟具有道德价值的学科知识,教师的人格魅力。 总之道德课堂构建的过程,就是教育理性回归的过程,也是需要教育管理工作者和教师认真反思、学习、提高的过程,只要做好这个过程的每一个细节的认真落实,我想教育才会更好。

道德课堂心得体会6

20xx年8月1日我参加了小学《道德与法制》新教材教师培训会。此次培训会有两个内容:一是彭燕芬老师的对《道德与法制》教材培训的分享,二是彭燕芬老师对新教材《道德与法制》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解读。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收获颇多: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特色

一是坚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关注儿童的经验,激发学习兴趣,贴近儿童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求,改进教材的呈现方式,低年级教材还适当采用儿童绘本的形式,引导儿童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

二是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合理布局,整体安排,在开发教育资源、丰富德育内涵、改进道德与法治融入方式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所采用的“内隐”与“外显”相结合的融入方式,真实自然。

三是研究并遵循儿童道德自主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通过设计,给儿童留下自主思考的学习空间,较好地处理了道德认知必要合理的传授与道德能力自主建构之间的关系,促进儿童在自主学习中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治意识。

四是针对儿童探究精神不足的现实,在全面体现课程核心理念和目标的同时,突出了“乐于探究”的要求,创造性地设计了一些较有特色的活动,引导儿童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努力培养儿童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道德与法治》教材框架及说明

这一版的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就把道德与法治结合起来,让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初步了解宪法中的相关规定,是他们树立遵纪守法的思想观念,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在编写时用儿童的童言童语进行编写,展开儿童自己的世界,为学生上课创设情境,更方便他们的理解和学习。最后采用教学和一的理念,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样化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是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接下来彭燕芬老师又详细的就一年级各单元的教学目标以及在教学中容易出现的教学误区或教学关键点进行了介绍,使我对教材的把握更准确,更清楚。在教学中容易出现的教学误区是,老师规定学生在介绍自己时必须怎样说,给出固定的格式,让学生进行填空,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的个性表达,杜绝填空现象。在教学中的关键点是,教师要在课堂进行中关注弱势,对于表达能力或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给予鼓励,给他们更多的关注。我相信通过彭燕芬老师的.详细解说,我一定能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把教学工作做好。

这次新教材培训,虽然培训只有短短的一天,但通过专家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参训者把握了教材的编写意图、框架结构,更深刻地理解了教材包含的教育理念,帮助我们更好的做好《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教学工作,并以此作为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充分认识《道德与法制》课程的重要意义,改变教学方法,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道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道德课堂心得体会7

上周,我们学习了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田保华在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面推进德育课堂建设,走好教育生态文明之路》,从讲话中可以看出:

社会生活离不开道德,课堂就是生活,同样离不开道德。构建德育课堂是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走过了十年,课程改革深入到课堂,而德育课堂的建设正是课堂改革的重要方面。道德课,是我们愿意和过去的老课堂教学相比,提出的道德确失、不道德的教育主张。建设德育课堂,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生活质量,不仅是未来一段时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也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重构师生关系;“德育课堂”主张必须对教师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德育课堂革命”的实质是回归学生。教师在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中成为主导者,这种角色错位常常导致教学过程中的.灌输、填鸭式被动学习、学生的抵制能力较强、学习效果不佳。这就导致了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的学习观的异化,以及师生关系的扭曲和变异。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德育课堂,需要教师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对师生关系进行重新定位,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手,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推动者,成为与学生平等相处的伙伴,重构“平等、尊重、信任、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进一步提高师生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对于道德课堂的教学模式,田局长指出,要使教学“回家”,就必须把“先教后学”改为“先学后教”,把“少教多学”。长久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教学理解为“以教为本”。老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教多少,学生学什么;“先学后教”是教育界的一大创新,“先学后教”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即学习方式的重构。以学论教,即以学生的学习为基础,是对学的再创造,在这一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学习是教师的准确定位,教师要超越学生的先学,使学生的进步有质的飞跃。

道德课堂的建构需要教师将教材所包含的育人内容与要素自然地展现出来,让学生体验并感受,从而获得价值认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道德课堂心得体会8

道德课堂又掀起了“xxx”,再次研读道德课堂,让我读后深受启发,感受颇深,同时更加感觉到身上的担子的沉重,“道德课堂”这四个字,这更让我坚信: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积极融合在这个道

德课堂大环境中,积极创造道德课堂。下面就谈谈我的拙见:

一、把握好自己的课堂角色,正确认识道德课堂。

一直以来,“教育关乎一生,教师是学生成长的贵人。”这句话无时不刻的在鞭策着我,这一切无不说明了教师的重要性。道德课堂对师生关系的内涵解释是:“在课堂教学结构诸要素中,师生关系是最重要、最灵动的一组关系。道德课堂强调教学是师生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师生心理相容、情感交融,课堂上教师善教、学生乐学,气氛活跃而紧张适度,不同层次和个性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道德的课堂有助于成就学生。作为教师应该站在道德的高度和育人的立场来审视课堂教学。依照道德的目标和价值取向来分析和矫正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不道德”甚至“反道德”的现象与问题;立足于学生现实学习和生活需求,着眼于学生后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以构建道德课堂,提升师生生命质量为目标,这就是道德课堂的标准。每个教师都要据此审视自己的课堂,修正自己的课堂,达到道德的要求。打造道德课堂,还必须认清楚课堂中一些不道德的现象,如拖堂、满堂灌、大量布置作业等,这些现象对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形成了制约。此外,一切围绕考试,不重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不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等等,都属课堂的不道德行为,应该予以摒弃。我们必须立足实际,探索具有学校特色的“道德课堂”教学模式。用高品质的课堂形态,使学生在充满尊重、关怀、和谐的环境中,在身心愉悦、人格健康、精神自由、生命自主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业进步和身心全面发展,通过构建道德课堂,使全体教师树立道德课堂教学观,促进师生生命质量的提升。为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基!为教师创造职业幸福!

二、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积极创造道德课堂。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是我们对新课程最高的追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要树立“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我们的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是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必须让学生的智慧、思维、猜测、想象、情感、喜怒、哀乐都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必须让教学来自生活,回到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必须让课堂与生活血肉相连。“在情境中导入,在活动中认知,在探究中创新,在交流中互补,在反思中升华,在应用中提高”等一些新的教学理念以应用到教师的教学行为之中,落实到学生的发展之上。立足与学生的发展,以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以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作为课堂教学的保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根本,以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才能真正落实“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发展性教学宗旨。教学与生活沟通、教学与情意相连、教学与创造同步,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因素,让学生既经历学习探究的过程,更经历对真、善、美的体验与感悟,让课堂成为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乐园,让课堂成为学生最向往的地方。这样的课堂充满灵感、充满激情、充满了自信、充满了关怀。在这种情景之下,老师们变了,变得和蔼可亲;学生也变了,变得敢于表达、善于交流、主动参与;课堂更变了,变得多了动感、多了欢笑、多了开放。就这样,一个体现师生互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正在形成!这样,我们的道德课堂的脚步就越来越近了!

道德课堂心得体会9

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田保华在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的关于《全力推进道德课堂建设 走好教育生态文明之路》讲话内容,从这次的讲话内容我们可以得知:

社会的生活离不开道德,课堂是生活,同样也离不开道德。道德课堂的构建是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课程改革改到深处就是课堂改革,而道德课堂的构建正是课堂改革的重要方面。道德课堂,是我们愿与过去的旧课堂教学中道德确失、不道德的一种教育主张。构建道德课堂,提升师生生命质量,既是今后一个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努力达到的目标和境界。

在课堂上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重构师生关系。道德课堂认为,教师的角色必须重新定位,课堂革命的本质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传统意义的课堂上,教师成了课堂的主导者,这种角色的错位往往导致灌输式,填鸭式的被动学习,学生的抵触性较强,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正是这样,才导致了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的学习观被异化,造成了师生关系的.扭曲和变异。道德课堂的构建要求教师尽快完成教师自身角色的重新审视,尽快完成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要求教师是学生的学习的助理,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与学生是平等的同伴关系,重构起“平等、尊重、信任、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进一步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我们还应该让教学“回家”,关于道德课堂的教学模式,田局长指出,必须让教学“回家”,即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少教多学”。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教学理解为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而“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是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创新,“先学”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也就是学习方式的重建。“后教”就是以学论教,即根据学生的学而教,是对学的的再创造,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学是教师的准确定位,教师必须超越学生的先学而使学生的进步有质的飞跃。

我们应该努力构建道德课堂,道德课堂要求教师把教材中蕴含的育人内容和因素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让学生体验到、感受到,从而获得价值认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道德课堂心得体会10

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增长知识的殿堂,而且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家园。传统知识本位的课堂教学过分强化知识的授受,导致了学生精神的萎缩,最后使课堂成为学生恐惧、厌恶的场所。本来是活泼好动、生机勃勃的中小学生,在课堂上却成了没有生气的“容器”,本来是培养人的课堂教学活动,却成了“目中无人”的教学,成了学生“心智的窒息机”。强调课堂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家园,是道德课堂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要学生经历、体验自主探究的过程。

探究是少年的`本能和天性,是少年精神生活的基本方式,是少年精神特别是理性精神发展的基本途径。探究精神是课堂的灵魂,唯有探究才能培养思想者和批判者,没有探究的教学只能是训练。当教学不是崇尚求是而是迷信于“确定性”的书本知识,不是崇尚主体自由而是教师的威严,不是崇尚批判而是顺从,不是崇尚探究而是接受,则师生同时被一种知识的复制的教学文化宰制和异化着,并通过相互攀比的知识竞赛加剧着这种异化,从而,课堂蜕化为思想的荒漠。因此,要着力弘扬探究精神,让学生在课堂过有意义的探究生活,在批判性的阅读、观察、操作和思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努力从不同维度解决问题,建构自己的思想和意义,产生和形成自己的观念。

二、教学过程要学生产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必须为我们教师所关注,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要积极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三、课堂教学要成为学生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的过程。

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

道德课堂心得体会11

语文课承载着让学生掌握与世界交往的工具的重要使命,必须沉得下去,必须摈弃浮躁,必须如农业般辛勤踏实地耕耘,呈现出一种朴实无华、充实饱满的美;然而语文又是一门属于心灵、属于精神的学科,它在承载工具任务的同时,还要演绎风花雪月的美丽。因此我觉得,语文课应该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必须美得充实,美得实在,美得有内容,美得有诗情画意。下面谈谈我所执着追寻着的理想中的语文课堂。

一、真实是语文课堂的生命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生活的另一种样式,而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在于它的真实、本色。语文教学的价值就是要让学生经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学习过程,并在这样的过程中获得生命的成长。那种省略复杂的训练过程,只呈现精彩的学习结果的语文课;那种以部分优秀学生的发言掩盖其他学生的学习真相的语文课;那种用游离文本的媒介煽情替代潜心感悟语言内涵的语文课……失却了真实与深刻,捧出的是一束束虚假的“塑料花”,鲜艳得很,却没有生命,没有成长的气息。于是,我们的学生对语文课渐渐地倦怠了,我们的教师也慢慢地变得庸俗了、功利了,不论是语言还是思想,都丝毫没有了本真的激情与奔放了。一堂理想的语文课,不仅需要教师深厚的文化功底,更需要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人,有人格;课,有课品。一个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奠定了他的语文课堂的品位,课品如人品。而真实,是衡量人品、课品的基本准绳!

二、语文课堂应充满智慧

语文教学重视“双基”,但知识不等于智慧。知识关注的是现成的.答案,而智慧关注的是未知的世界。语文教学必须超越知识和技能,走向智慧,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张扬个性,敢想敢为,自主学习,充分发展,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

1、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

我们要鼓励学生读书质疑,培养强烈的问题意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探究性学习的过程。过去我们讲的启发式教学更多的是教师问学生答,学生仍是被动者,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新课堂呼唤学生问,学生议、学生辩的学生自主探索的崭新境界。同时我们又要以教师的“追问”生成学生语文学习的智慧,让学生获得从内心深处生发的学习乐趣。比如特级教师孙双金教《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时,先鼓励学生就题质疑,学生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问题,这时孙老师没有急着拿出解决的办法,而是启发学生:面对这么多问题,我们用什么办法来学习效果最好呢?学生就纷纷出主意:有的说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去解决;有的说大家分组讨论,然后大组交流;有的说先把问题归归类,看看哪个问题具有代表性。孙老师当即采用第三种意见,把问题归类筛选出两个核心问题,即“老人为什么觉得扫天游峰不累?”和“老人能活到100岁吗?”

师生围绕这两个问题再次和文本对话,在读中悟,在读中议,在读中思,在读中练。学生学得兴趣盎然,生动活泼,有滋有味,十分投入,真正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中展现了学生勃勃的生命活力和智慧风采。

2、发现错误的价值

学习就是一个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学生正是在不断地发生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获得了正确的知识、找到了科学的方法、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错误是学生学习探究的标志,是一种学习经验,也是一种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因此,语文教师要正视学生的错误,多问几个:“你为什么这么想?”善于发现错误背后思维的火花、智慧的萌芽,这样,教学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学生不出错的课绝不是一堂好课?智慧,是在解决问题、纠正错误的过程中产生的。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更需要教学的艺术和智慧。

3、催发思想的碰撞

语文的魅力在于其内涵的丰富多彩,不同的人由于知识水平、生活经历等方面的不同,对同样的作品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和境遇里,也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会千差万别,我们教师要善于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大家的各抒己见中,产生思想的碰撞,给人以知识,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智慧。这样的语文课,才能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

道德课堂心得体会12

我院开展“道德讲堂”,本人受教良多,为多多了解,本人经查证资料,得知何为“道德”,此词汇最早来源于老子的《道德经》,《道德经》为韵文哲理诗体。《庄子天下篇》括其旨曰:“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居神明居。……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其说大体从天人合一之立场出发,穷究作为天地万物本源及宇宙最高理则之“道”,以之为宗极,而发明修身治政等人道。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孔子便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大同”的社会,人们“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如此说来“孝”不仅仅是对自己的父母,而是要对全天下的父母。这时,“孝”便成了一种责任,全天下都尊敬老人的责任。唯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所以,“孝敬老人”便成了人们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条道德准则。可见,在那时的中国,人们就将“孝”作为“忠”的前提,正所谓是:“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在我看来,当一个人将对父母的孝顺之情同时给予一个国家,一位君主时,孝,便是忠;而当一个人为百姓祈福,为苍生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他便又最大限度的做到了忠。当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难道其父母还要受穷苦不成?故这便又是孝。就是这样,“忠孝”一词就被流传下来。有人言:“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其实,当忠孝一词流传开来的.时候,我们就已说不清什么是纯粹的“忠”,纯粹的“孝”。

作为一个医务人员,我们要学会忠诚,懂得对国家、对人民、对岗位、对朋友、对配偶,包括对自己的忠诚。对国家、人民不忠诚之人,必然身败名裂,遗臭万年,洪承畴叛明投清,遭老母追打;南宋秦桧里通外国,遭千古骂名;对岗位不忠诚之人,必然路越走越窄,最终无路可走,严重者则受刑入狱,甚至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对朋友不忠诚之人,必然孤独一生,终身凄凉;对配偶不忠诚之人,必然家无宁日,甚至妻离子散;对自己不忠诚之人,为名利做违心之事,必然生活在精神折磨中。忠诚对我们每个人都太重要了,它不仅仅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和立足于职场的一张王牌,它还是一种做人的美德,是一条通向荣誉之路。

道德课堂心得体会13

德存心底,永铭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各界都在提倡给学生减负,不能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难题。课堂的低效能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作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我积极主动地学习并深入研究如何达到道德课堂。

“道德课堂”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在我们很多老师还没能从老思想、老模式中解脱出来盲目走“新课改”教研 员为我们指的一条光明而正确的课改之路。而那些已被废弃的“应试本位”的教学观,“知识本位”的课堂观,“分数本位”的评价观,使学校教育误入“不道德”甚至是“反道德”的歧途,造成了课堂“灌”、作业“烂”、考试“多”、管理“死”。学生主体地位丧失,生命活力缺失,少的是积极、愉快、兴奋、发现、成功的体验;多的是枯燥、乏味、疲惫、厌烦、挫折的感受。对学生、对教师皆不人性,不道德。这种状况正是我们要摒弃和改革的目标,那么我们就要建立新的教学观、课堂观、评价观,就要建立一种像田局长提倡的道德课堂。它能提升师生生命质量,让课堂生活充满生命活力。

何为道德?《道德经》中这样解释:“道”:即天道,即自然规律;“德”;即人德,即人的行为准则。何为道德课堂?那就是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种高品质课堂形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育者秉承道德的准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愉快和幸福,得到学业与身心全面发展。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家园。何为道德课堂?课堂上,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同时获得向善想上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感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精神成长,就是最大的课堂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水准的具体表现。当我们深刻领悟了这三个概念后,就明白了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那就是让我们的学生不仅学会,还有会学。这就如同我们新课改形势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一样,知识与能力如同一棵树的树叶,过程与方法相当与树的树干,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那深埋树下的根基,这根基就是学生的心,学生的思想。没有它为干叶输送营养物质。枝繁叶茂就无从谈起,我们更见不到猫咪的树林。就像田局长所说的那样,道德课堂的本质就是:构建道德课堂就是在养心,是在养我们教育者的心,也是在养学生的心。 在我们的教学中如何构建道德课堂?

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切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第二,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第四,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教师的很多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五,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第六,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制。现阶段,大班额的班级授课制也是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的一大原因。在小班化教学难以推行的现实条件下,在班内实行小组互助学习可以说是一个最佳选择。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可以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同时,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七,推行作业分层布置制度。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到“不布置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作业,布置启发性、思考性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布置可选择性、层次性作业;不布置繁难偏旧作业,布置实践性、研究性作业”。布置的作业数量要少,质量要高,要避免进入“教师随意布置大量作业—学生应付作业—教师随意批改作业—教师再随意布置过多作业—学生再应付作业”的恶性循环,消除教师无暇顾及教学内容的研究和设计、无暇顾及研究学生的现象,从而解决学生不堪重负、疲于应付、厌学情绪滋生等问题。因此,加强作业的管理与指导,避免超负荷、重复性、低水平的作业,给每个学生留有充分自主发展的余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必需。

我认为要要提高课堂效率还应该考虑以下三个方面;要经常用目光或微笑与学生交流,这是实现普遍关注的前提.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种关注,感受到一种温暖,获得一种支持。 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你的关注。 对学生的欣赏、夸奖、鼓励往往表达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 老师器重我。要把他们每一点的积极性、每一点的学习热情保护起来,让它生长起来,壮大起来。用提问或允许回答问题来表达你的关注。不经意的允许能满足学生的被认可感,满足学生被承认的需要。

道德课堂心得体会14

道德是发展先进文化,构成人类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我们通常讲的道德是指人们行为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道德的定义可以概括为: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这一概念说明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道德总是扬善抑恶的。道德与法律不同,它是依据社会舆论、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主要依靠人们自觉的内心观念来维持。道德一词由来已久。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古代的著作中就出现了“道德”这个词语。“道”表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则,“德”表示对道”认识之后,按照它的规则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从中国儒家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开始,千百年来。人们就一直重视道德问题。

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是我国城市的最高荣誉,是十分重要的无形资产和战略资源,能够极大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凝聚力和竞争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既是加快实施新战略、奋力实现新跨越的应有之义,又可以在创建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面貌的全面提升。同时我局开展各类科普活动,摆出展板、发放知识手册,向广大市民宣传普及低碳生活、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等内容。

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可以形成强大示范效应,引领思想道德的进步和提升。人品、官品如同干部的两翼,缺一不可。人品高尚者,日三省其身,时刻保持警醒,面对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不丧失道德底线,不迷失人生方向,始终对群众感情真挚,对事业忠诚可靠,对同事热心诚恳。没有好的人品做底子,一旦权力在手,势必生邪心、走歪路、办坏事。做人不仅要有好的人品,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共产党员的“德”应该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即要有高尚坚定的理想信念,有强烈牢固的公仆意识,有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始终保持艰苦创业的工作作风,做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道德课堂心得体会15

鲁洁教授认为:“道德课堂就是要让教育者用道德的方式去从事教育教学与管理, 并让教师与学生从中得到愉快、幸福与满足, 得到自我的充分发展与自由, 得到唯独人才有的一种最高享受”。“道德课堂”是一种高品质的课堂形态,要求教育者用“合道德”的方式,在充满尊重、关怀、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在保证学生身心愉悦、人格健康、精神自由、生命自主的学习过程中,使学习者获得学业进步和身心全面发展。对学生而言,“道德课堂”强调的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把学生“今天的健康成长”和“明天的幸福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让学生在充满尊重、关怀、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得以身心健康、精神自由、生命自主地发展;对教师而言,课堂是教师生命延续的舞台,是教师追求卓越的过程,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完善人格,实现生命的价值和幸福。

在我心中,道德课堂强调教学是师生互动和沟通交流的过程,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师生心理相容、情感交融,课堂上教师善教、学生乐学,气氛活跃、紧张而又适度,不同程度和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能在课堂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因而“道德课堂”必须是高效的课堂,必须是能够促进思维发展的课堂,必须是能够促进学生精神成长的课堂。

1、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课堂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把学生“今天的健康成长”和“明天的幸福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

2、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是师生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课堂气氛融洽、紧张而又适度,师生民主、平等。课堂上教师善教,学生乐学,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3、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道德课堂必须是高效课堂。作为教师,在课堂上,我们必须把权力教给学生,留给他们学习、思考、交流的时间,还要让他们学会合作和探究。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个积极性,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主动地学”。

总之,教师是用道德的方法教育学生,一方面要理解和尊重学生,另一方面,要构建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