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晚秋阅读答案

  长安晚秋阅读答案一

长安晚秋阅读答案

《长安晚秋》,选自《全唐诗》由唐代诗人赵嘏所作。作者通过描写长安深秋的景色,继而抒发了远离家乡心中凄凉的情感。

长安晚秋

赵嘏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云物:云雾。

(1)诗歌中哪些景物体现了诗题中“晚秋”的特点?

(2)颔联的景物描写很有特色,杜牧因为此句而称作者为“赵倚楼”。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归雁、篱菊、渚莲。

(2)①从视觉和听觉多角度写: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②动静结合:雁横塞是动态,人倚楼是静态。

(3)用典,羁旅愁思(或思乡归隐)。

1.请赏析本诗颈联中“静”与“愁”两个字的表达效果。(5分)

2.本诗与杜甫《登高》同是写秋的诗歌,请简要分析两首诗歌表达情感的异同。(6分)

参考答案

1.以“静”赋菊,以“愁”状莲,移情于物(或答拟人)(1分)。静,写出竹篱旁边紫艳的菊花,突出了紫菊的静穆闲雅;愁,表现了残荷愁容满面的情态(2分)。这静穆衰败的画面中暗含着诗人的感伤怅惘之情。(2分)。

2.同:两首诗歌都借秋景寄寓了深切的羁旅之苦,思乡之情;(2分)

异:在《登高》中,寄寓了潦倒失意、老病孤愁、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2分)本诗寄寓了作者想弃官归乡而不得的苦闷心情。(2分)

三:

1这首诗写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情感?

答案:这首诗,通过诗人望中的见闻,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羁旅思归之情。

2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答案:愁(不得志,思归之愁)凄凉(秋意的清冷衬托心境的凄凉)

3诗人围绕标题“长安晚秋”描写了那些景物?

参考答案:云物,宫阙,残星,雁,长笛,人,楼,菊,莲,鲈鱼。

4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参考答案:整体和局部结合。首联:总揽长安全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远眺,眼前凄清的云雾缓缓飘游,楼阁高耸,好像触动了高高的秋空。颔联,颈联写局部之景。

俯仰结合。仰观残星,秋雁。俯察紫菊,莲花

声色,动静结合。“残星”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是动态,“人倚楼”是静态。

选景典型。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拂晓天空的最优特征的景象。紫菊半开,红莲凋谢,也是深秋时令的`景色。

5“紫菊”和“红莲”对表现诗人的情感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移情入景,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景色,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那红艳满堂的莲花,使人产生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蓠畔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风,令人想起“采菊东篱下”,油然而起归隐之心。

6尾联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什么情感?

答案:用典。“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的事,表示对故园之情和隐退之思,“戴南冠学楚囚”用春秋钟仪的事表明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

注释:

(1)云物:指天空中的云雾。 拂曙:拂晓。

(2)高秋:深秋。

(3)横塞:越过关塞

(4)篱菊:篱笆旁的菊花。晋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

(5)红衣:指红色的莲花瓣

(6)渚莲:水中州渚上长的莲。

(7)鲈鱼正美:西晋齐王司马?字凑?保?藕?字季鹰)为大司马东曹掾。他预知司马?捉?埽?忠蚯锓缙穑?肽罟氏缢罩葺徊琐杂汶诘拿牢叮?闫?倩丶摇2痪盟韭?坠?槐簧薄J录?督?椤ふ藕泊?贰:罄凑飧龉适戮捅挥美幢硎舅枷缰??/p>

(8)南冠:楚冠。

 长安晚秋阅读答案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长安晚秋

赵嘏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云物:云雾。

1.诗歌中哪些景物体现了诗题中“晚秋”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颔联的景物描写很有特色,杜牧因为此句而称作者为“赵倚楼”。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1.归雁、篱菊、渚莲。(评分建议:一个景物1分,共3分。答到其它景物不给分也不扣分。)

2.①从视觉和听觉多角度写: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②动静结合:雁横塞是动态,人倚楼是静态。(评分建议:特色各1分,诗句分析各1分,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