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有趣的建筑物

  最萌的建筑:美国“鸡脸教堂”引围观

教堂的圆形窗户就像是两只大眼睛,屋檐的瓦片形状有些像尖嘴,一座教堂外形酷似一张小鸡的“脸”。

奇妙有趣的建筑物

A church has become an internet sensation after hundreds of people have flocked to see the face of a chicken within its walls。一座教堂因为外形酷似一张小鸡的“脸”而成为网络热点,引来许多游客蜂拥而至,只为一睹这张萌脸。

With its large round windows resembling two eyes and roof tiles appearing as a beak, the so-called 'chicken church' is attracting an expanding fan club online。教堂的圆形窗户就像是两只大眼睛,屋檐的瓦片形状有些像尖嘴,这个教堂被大家戏称为“鸡仔教堂”,吸引了很多网友关注,还为它组成了粉丝团,而且数量还在不断扩大。

The congregation at the Church by the Sea in Tampa Bay, Florida, say they regularly see passers-by stopping to get a memento of the unusual-looking building。这座教堂坐落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坦帕湾,教堂会众表示,经常看到路过的人驻足欣赏这个外型特别的建筑。

Its birdlike appearance is completed by the roof that spreads out like red wings。教堂的屋顶延伸出去,看上去仿佛红色的翅膀,让这种教堂的整体外观更像一只小鸟。

Threads have appeared online dedicated to the building with hundreds of users wanting to find out more about the 'Chicken Church'。在网络上已经出现了前往这座教堂的浏览路线,很多用户都想了解更多关于“鸡仔教堂”的事情。

Dee Dee Parker, a long term member of the Church by the Sea said the congregation is delighted that the building makes people happy but did not realise that they had become so popular online。迪迪-帕克是教堂的长期成员,她表示对于这座建筑给人们带来欢乐,当地居民也表示很开心,不过大家都没有意识到这座教堂会在网络上如此受欢迎。

She said: 'It's so funny - we were completely unaware that it had become a hit on the internet. We see lots of people coming to take pictures of the church.'她表示:“真的很有趣,我们都完全没有意识到教堂会在网络上火起来,我们经常看到许多人来教堂这边拍照。”

The church on Madeira Beach was founded in in 1944 by a group of fishermen. It's light up cross has been used as a nautical landmark for the fisherman to guide them back to land。这座位于马德拉岛海滩的教堂是在1944年由一群渔民建造的。渔民们把教堂的灯火当做航海路标,指引他们回家的路。

The church's bird-like features are used as a compass to direct sea workers - its wings represent East and West, while its beak and tail symbolise North and South。教堂的鸟类外形也是海上工人们的指南针:翅膀代表东西方向,喙和尾巴象征着南北方向。

  加拿大:绳索阁

建筑设计:Kevin Erickson

地点:Winnipeg,MB,加拿大

摄影:Courtesy/Kevin Erickson

在加拿大温尼伯,阿西尼玻河是世界上最长的自然冻结滑冰场。从市中心开始一直延伸数十公里,每年到访游客达400万。由于温度低于-40°,沿着滑冰场,每一公里设置了一个供暖亭——绳索阁。由设计师Frank Gehry、Patricia Patkau和Antoine Predock共同设计的,并且在2012年的建筑供暖设施比赛中夺魁。

通过一些简单的材料的拼接,绳索阁设计精妙,优美,成为阿西尼玻河上独特的.风景。而建筑弯曲的造型既能挡风,又能保温,同时还提供了很好的视觉感受。在冰天雪地中,整个的木质亭阁给人无限的温暖。

绳索阁独特的用料以及造型设计来源于强烈的样机测试理念。但是又在此基础上加以扩展,形成了现在这个独一无二的设计,为推动潜在的设计能量标榜先驱。

总平面

平面图

剖面图

  美国:关爱疗养院

建筑设计:TVA Architects

地点:美国,俄勒冈州,太平洋城

设计团队:John Heili、Tom Douville、Nick Williams

设计主管:Bob Thompson ? Design Principal

摄影:Rich Strode、Stephen Cridland

面积:3,900平方英尺

顾问:ABHT Structural Engineers

总承包人:Sunco Homes and Remodeling

美国太平洋城的儿童癌症协会为了给那些确证为癌症的孩童提供一个美好的修养以及治疗的场所,建立了这个湖边疗养院。

整个关爱疗养院占地面积为3900平方英尺,设置了主建筑楼、冥想展示厅以及两个车库、储藏室等,在主要的建筑楼内设置了很多生活必备品,有卧室、厨房以及餐厅等。在屋顶还设置了可以远眺的玻璃屏墙,视野开阔。

整个建筑所有材质和资金都是来自捐赠,由于居住孩子的特殊性,所有有毒的物质都被驱除,建筑材料都使用的是环保材质。

  上海:万国建筑博览

砖木结构的丁香花园位于海格路(今华山路),始建于同治元年(1862)。传说是李鸿章为其小妾所置,后传给幼子李经迈。它由美国著名建筑师艾赛西·罗杰斯设计,主楼是一座美国式乡村别墅,在西侧另有副楼。室内布局典雅,餐厅与会客室均用玻璃装饰,门窗、扶梯、护壁板均用柚木装饰。深色露木构架,浅色粉墙,前立面设小尖顶,双坡屋面,给人以宁静之感。主楼南面为草坪及大花园,融入江南园林特色,园内曲径通幽,修竹蔽天,绕以蜿蜒起伏的矮墙,长百余米,起伏十八节,好事者谓是“一条蛟龙卧半园”,也称“龙墙”。园内有未名湖,上设九曲桥,湖中心有湖心亭,为一素色琉璃瓦的八角攒尖顶,顶上有一凤凰雕塑,故称凤亭。湖边上有旱船、假山,皆为传统园林做法,与西洋式的楼房联系得颇为生硬,如果真是李鸿章所置,倒也与他食洋不化的做派相似。

赫德任海关总税务司期间,在毕勋路(今汾阳路)九弄三号,建造了中国海关关署俱乐部,俗称小木楼,为上海地区仅存的木结构小洋房。这幢二层木结构的小洋楼,带有英国早期殖民地式建筑风貌,建筑平面呈正方形,体量较小。台锥形翘屋顶,屋面盖瓦楞薄板,至今已过百年,从未更换过,足见质量上乘。屋顶上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建一座类似普鲁士士兵头盔式的有翘檐的老虎窗,以采光通风。南向屋下为方柱敞廊,外墙用木材制成横线条鱼鳞板条,门窗均用木材制成。屋内底层正厅设置舞厅,平顶石膏线脚侧都设倍司圈,两侧有壁炉。俱乐部南向正前方有一片六百平方米的小花园,栽种奇草异木、四季花卉,供休憩者观赏。

20世纪初,万航渡路上出现了一幢早期欧洲洋人来华建造的外廊式花园洋房,主人是19世纪晚期清政府邮传大臣盛宣怀的儿子盛恩颐。外墙建筑立面以连续半圆券为主要元素,讲求比例和简洁,墙面施以灰泥,没有什么装饰,表现出维多利亚时代的新文艺复兴风格。平面为方盒子体形,简单而平缓的斜坡屋面,铺设小青瓦。二楼为平拱或券式窗框,檐口和券的线角都显示出西方正规的建筑特色。花园在建筑东南隅,一座虹式木桥架在小溪上,巨大的卵石堆在小溪近处,高大的树木遮荫蔽日,营造出一片休憩空间。

法租界公董局总董官邸,位于今汾阳路七十九号,外观为18世纪欧洲城堡样式,是法国文艺复兴式住宅的典型。整个建筑明显采用横三段与竖三段式的立面处理手法,强调外形的水平线条,建筑的比例及构图十分严谨。住宅的主体建筑平面中部凸出,大门前是左右双抱的露天阶梯。一楼正门为券式,两旁为爱奥尼克式双柱。门框、窗框上装饰浮雕。虽然只有两层半,但正立面皆对称,一、二层间均有较深厚的腰线。一楼大厅,地坪、壁面、顶部天花都用大理石砌筑,天花上的石膏雕刻细腻、精致。室内护壁、楼梯扶手、壁炉架等都用柚木及硬木拼板,富贵豪华,具有欧洲新艺术运动派建筑特征。主楼前面是一块占地很大的法国风格的大草坪。造型有点像美国华盛顿的白宫,故有“海上小白宫”之称。 (注:本文节选自《中国地域文化通览·上海卷》第六章:建筑设计和近代都市空间之第一节)

  学校建筑解放中

当哲学家黑格尔说出「建筑的艺术在于人类把外在本无精神的东西改造成为表现自己精神的一种创造」后,学校建筑就不只是作为一处安身之处,而是一个能展现独特思维的量体;教授、学习、成长的发生都在这里,因而建筑师如何透过对学校精神的哲思,将新一代建筑美学观运用其中,是当前学校建筑的最新趋势。

芬兰教育,向来是全球探讨教育本质的重要指针,OECD组织举办的三年一届十五岁学生能力评估测验「国际学生评量计划」(PISA)中,芬兰学童总能在阅读与科学项目拿下高分。惊艳全球的原因,除了最基本拟定长期策略、坚持核心价值、改革师资,更重要的是诉求每个学童都能「公平受教」的精神。这种精神形塑出的独特学习氛围,让建筑设计有了无边的发想空间。

2012年赫尔辛基作为世界设计首都(World Design Capital),芬兰也结合邻近城市如Espoo、Vantaa、Kauniainen与Lahti,试图以一个「嵌入生活的设计」(Embedding Design in Life)拉出芬兰设计的广度,这样的主题也成为建筑事务所VerstasArchitects在设计Kirkkoj?rvi综合学校(Kirkkoj?rvi ComprehensiveSchool)时的主要概念,企图打造出一个结合舒适、功能、效率与生态的永续教育环境。

  日本:帝京大学附属小学

位于日本东京的帝京大学附属小学是一座静立在繁华都市中的木结构建筑。这座面积7,781.52 m2的教育设施是由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设计的。

学校共三层,一个巨大的屋顶横跨了整个建筑的长度——倾斜的屋顶改变了屋檐的长度和高度,这种变化正好与室内各个不同的功能区和周围环境相对应。

这个环保的方案还采用了一种能够朝南向收集热量的设备。这个太阳能收集系统将室内空气加热,在冬季保持温度的同时促进循环通风。

主要的木结构看上去是将12个不同的台阶式小房子组合成一排。根据每个教室的不同体积,建筑立面上的松木板颜色也交替变换,经过热处理的木板也增加了耐久度。学校室内墙面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内饰方法,创造了多种多样的视觉表现形式。

位于学校中心位置的是一座三层通高的媒体中心,它与其它空间分离,保持了自身的独立性。另外还有一个贯通二三层的中庭。

室内还有一个用再生材料稻草、灯芯草和白杨木碎屑建造的墙面,作为学校的公告板或用来展示学生作业。教室的入口被巨大的滑动门包围,为内部活动提供了私密性,同时又让独立的学习空间像更大的公共空间开放,下课后学生们便可以聚集在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