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师德:当家长向教师赠送礼物时

情景再现

幼师师德:当家长向教师赠送礼物时

开学初,一大清早,班里来了两三个孩子,我则在一边准备当天的教学材料。这时,嘟嘟妈妈走进教师,手里拎着一大篮水果,说:“老师,明天就是教师节了,这些水果送给您,谢谢您对我们嘟嘟的照顾,祝您教师节快乐!”

临场应变

教师不能随便收受家长的礼物,这是幼儿园的明文规定,但如何婉拒很重要。再有,边上还有其他孩子在,要避免对孩子们产生不良影响。我愣了一下后,迅速缓过神来,把嘟嘟妈妈带到旁边的午睡室,对她说:“您别这么客气,这些都是我们的工作,是应该做的,您不需要送礼物。您的心意我领了,但是,礼物我不能收,请您带回去吧!”可嘟嘟妈妈执拗地说:“不行不行,这又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是我的一点心意,既然拿来了,您就一定要收下。”看着嘟嘟妈妈眼睛中流露出来的诚挚之情,我很感动,但是真的不能收。于是,我诚恳地对她说:“其实,你平时很配合我们的工作,经常来幼儿园助教,“六一”节时,还来帮我们一起布置教室环境,你做的一切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应该感谢你才是。如果这些礼物你一定不愿意拿回去,那是否允许我把它和全班小朋友分享?如果可以的话,我就收下。“嘟嘟妈妈听了我这一席话,连忙说:“谢谢老师,可以的。”一场尴尬就这样过去了。

我随后把当天的集体活动调整为:各种各样的水果。孩子们在认识水果后,一起品尝了不同水果的味道,都很开心,而我并没有告诉孩子们水果的来源。

温馨提示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因此,“送礼”似乎是人际交往中的元素之一。不可否认,礼物是联系人与人之间感情的纽带之一,但一旦礼物变味了,便成了负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一部分人歪曲了“礼尚往来”本身的意义,而是将送礼作为一种达到特殊目的的途径,这种愈演愈烈的送礼风对幼儿园教师形成了强烈的冲击。教师在遇到家长送礼时,既不能毫无情面地断然拒绝,又不能手下礼物,的确比较难处理。上述事件中,面对家长的礼物,我的处理方法如下:一是避开周围的`孩子与家长进行沟通。家长当着孩子的面给教师送礼,教师首先应该回避孩子。虽然孩子都很小,但对周围事物非常民反,收受礼物的场景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二是与家长坦诚交流,明确表示不能收受礼物。同时表达对家长的谢意,尤其是用事实来说服家长,让她明白如何做是对教师工作最大的支持。三是当家长执意不肯收回礼物时,教师给家长留有情面,以与幼儿分享的方式妥善处理礼物,作为教育之用。

“送不送礼”已经让现在的教师节成为一个敏感的节日。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自豪感,明确自己职业的本质。其次,要做好宣传工作。比如,在教师节前夕,可以发布“告家长书”,让家长了解教师职业的特点以及文明过节、尊重教师的做法,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教师的情感,如画一张画、做一张小贺卡等。最后,可根据礼物的情况予以不同处理。有些礼物,比如一支玫瑰花或是孩子们自己凑钱买的一盒糖果,教师不妨高兴地手下,和孩子们一起分享。对于有些过于贵重的礼物,教师则一定要拒绝,诚恳地和家长表明自己的态度,实在拒绝不了时,一位家长拿来一小包西洋参片剂送给教师表示慰问。该教师觉得实在难以推却家长的申请,便收下了。过后,该教师用毛线编织了一套围巾帽子送给孩子作为还礼,家长非常感动。孩子即将毕业时,家长还特意将这件事情写在表扬信中,表扬该教师的高尚师德。

当礼物遇到品德高尚的教师时,礼物不再是利益的工具,而是一份珍贵师生之情。作为教师,只有爱每一个孩子,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孩子,才能取得家长的信任,让他们放心地把孩子交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