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局年度总结集合六篇

总结是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总结吧。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技局年度总结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技局年度总结集合六篇

科技局年度总结 篇1

200X年,综合管理股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科技局农村科的业务指导下,在局机关各股室的大力配合、协助下,圆满完成了领导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科普宣传,效果良好

三月的科普宣传月,综合管理股高度重视,积极准备,认真落实。在xx县科普宣传月启动地??堡子,在局领导的带领下,我股准备了内容丰富的宣传资料,宣传横幅,参加了科普宣传月的启动仪式,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在亭子镇的科技四下乡活动中,认真开展了科技宣传活动,组织了科技图片展,农村科技实用技术讲座,受到了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我局的科普宣传工作获得了xx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省科协的联合发文表彰,xx县科技局集体和潘传柏同志并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二、科技活动周,成效显著

今年市科技局将xx市第七届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的组织、开展工作交给了我县。引领任务后,局领导高度重视,对整个活动周作了周密的部署。我股室及早准备,积极落实,认真贯彻执行上级的文件精神,筹划了实施方案,落实了活动场地,布置了活动现场,确保了仪式的成功启动。在为期一周的科技宣传赶场活动中,我股室人员赶赴福善镇、南外镇等地落实了开展活动的必备条件,摆摊设点,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深受群众欢迎的农用科技知识宣传活动,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我局并因成绩突出,获得了市科技局的通报表彰。

三、成功完成“科技进步先进县”申报工作

申报省级科技进步先进县,是我局今年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全局各股室的大力协助和共同参与下,积极查找文件,认真撰写资料,加班加点,不断完善申报材料,成功通过了市级考核,圆满完成了申报工作,为成功争创科技进步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科技示范乡镇建设,如火如荼

年初,局党组决定,在全县范围内确定了堡子镇、百节镇等13个乡镇作为科技示范乡镇,弥补多年来科技工作在乡镇断档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促进乡镇科技工作的正常开展。通过对乡镇的科技工作办公室建设及相关设施、软件的建立和完善,有效地推进了乡镇对加强科技工作的重视力度和责任心。今年,共有9个乡镇通过了科技示范乡镇的验收,并给予了一定的补助奖励,从而带动了更多的乡镇重视科技工作、热爱科技工作。

五、科技进步先进乡镇申报评选工作圆满成功

为了配合我县争创省级科技进步先进县,推进我县科技工作进一步良好开展。今年,在县委、县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制定了《关于加强科技工作的决定》(达委发[33]号文件),明确了科技进步先进乡镇的评选标准及奖励、管理办法,激发了全县64个乡镇抓科技工作的热情和决心,踊跃申报科技进步先进乡镇。今年共有16个乡镇递交了申报材料,通过由县科技局、县委农办等5个县级部门组成的考评组进行公平、公开、公正的现场考核验收,万家镇、百节镇等7个乡镇胜利通过考评,第一批次获得了xx县科技进步先进乡镇的殊荣。

六、其他业务工作

科技富民推进行动工作在局领导的认真研究,亲自安排下,我股室积极准备、大力实施,今年的科技富民推进行动进展顺利,效果良好,获得了省科技厅的通报表彰。

科技进社区工作初见成效,目前在南外镇四合社区已建立起了科技工作办公室、科技阅览室,完善了科技工作档案,相关工作职责制度也已制定上墙。

乡镇科技工作管理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乡镇科技工作信息,分管科技副乡镇长、科技联络员的工作履职情况,均归档在案。在领导的带领、安排下,勤于前往各个乡镇实地指导、学习,并加以记录汇总,形成了完整的年度科技工作档案。

科技局年度总结 篇2

  一、20xx年工作总结

20xx年,全市科技工作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加快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建设,积极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为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一)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一是制定出台科技政策。印发了《科技创新扶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在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科技计划项目、专利质押的贷款、研发仪器设备补助等方面加大奖补力度。出台了《天使投资基金管理办法》,设立天使投资基金,培育市场主体,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二是宣传解读培训政策。通过举办全市科技创新实务培训班、政策宣传解读会等形式深入全市科技系统、科技型企业、市经开区和永佳集团解读省“1+10”创新驱动政策、《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和《XX市专利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等创新政策。三是奖励自主创新成果。召开了全市科技创新奖励大会,总结近两年科技创新成绩,表彰奖励33项科技奖项目和个人。组织12个项目申报20xx年度省科技奖,获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四是创新科技活动周。开展科普大篷车展览暨科学健身、医疗卫生健康咨询和计生科普服务、科技“四进”、科普设施向社会开放等系列活动,普及科技知识。五是谋划“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征集“十三五”重点项目,编制“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初稿。

(二)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积极对上争取项目。对上争取77个研发项目获2100万元省专项资金支持。黄山金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陈小源教授合作的团队通过安徽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评审、考察和公示。二是大力开展奖励补助。开展了XX市自主创新专项资金申报工作,对获得国家、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产学研合作、国家级和省级研发机构、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等予以奖励补助,共资助80个项目516万元。三是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全市累计共有7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今年新认定22家,占总数的29.73%;1-10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30.9亿元,同比增长0.1%,实现增加值33.0亿元,同比增长3.7%。四是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组织“国家火炬黄山软包装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的复核工作。加强国家火炬黄山软包装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省车用仪表及电器、机床工具、新型电子元器件、光电显示等五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五是开展科技成果和技术合同登记。共受理登记77家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申报的115项科技成果,同比增长55%。1-11月,全市累计登记技术合同41项,合同金额1135.6万元,技术交易额1135.6万元。

(三)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一是创新平台作用显现。依托4家省院士工作站和73家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汇聚各领域专业技术人才1300余名,推动了新材料、茶产业、徽文化等特色产业的技术协同创新。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安徽省院士工作站获省科技厅绩效评价优秀等次。新组建了“安徽省铝包钢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9家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二是创新载体建设不断强化。针对黄山产业特色和技术需求,黄山茶产业技术研究院与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和协同创新,以技术链的创新推动产业链的融合,推动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年度绩效考核优秀,获市科学技术合作奖。黄山学院和我市新材料产业优势企业共同成立黄山精特涂层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为地方优势产业涂层新材料的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技术与信息和人才培训开展综合服务。三是加强科技孵化器建设。“向上·徽商创业园”、XX区电子商务产业园、休宁高新电子产业孵化器等一批科技孵化项目落户。1-10月科技企业孵化器入孵企业达91家、新增10家,前三季度在孵企业技工贸总收入达6696 万元。黄山科创高新技术创业服务有限公司通过20xx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市级绩效考核,获得100万元运行经费补助。四是搭建科技金融平台。设立专利权质押的贷款工作专项补偿资金,4家企业通过专利权质押的贷款获得融资共550万元。睿基新能源科技获得广发信德投资等3家投资机构股权投资7000万元,目前到位资金6000万元。与邮储银行联合开展“双创贷”金融业务,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支持。黄山科创联合XX区农村商业银行推出在孵小微企业个性信贷需要的融资产品。

(四)推进政产学研用合作。一是推进“双百双行”系列活动。以“百家企业高校行”和“百名专家企业行”为主题,组织60余家企业赴中科院合肥应用技术研究所、中科院海洋所、华东理工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省农科院、浙江衢州氟硅研究院、黄山学院等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对接,解决技术难题40余项,转化科技成果20余项。二是筹办我市第七届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为举办我市第七届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开展政产学研合作、科技金融合作签约,举行“互联网+”专家报告会、市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年会和黄山茶产业质量提升科技论坛,集中展示我市产学研合作成果。三是深化与浙江大学科技合作。共建浙大黄山技术转移中心,探索符合黄山主导产业发展的先进技术转移、转化新模式,形成产学研全方位合作。采取校企合作、成果产业化、技术团队和人才培训基地等多种形式实施科技合作项目,加强浙江大学优势学科与XX市主导产业的科技交流与协作,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五)深化科技惠及民生。一是提升现代农业科技水平。以项目为引领,推进农产品品质提升,开展太平猴魁、祁门红茶、黄山毛峰的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项目,制定省级标准1项,研制生产线2条,改造低产茶园11万亩,建立生态型高效茶园3万亩,项目示范区茶农人均增收超过1500元。围绕香榧、菊花、泉水养殖等特色农产品开展良种繁育和质量安全技术集成运用与示范,为农业绿色增效提供科技支撑。深入XX县流口村、XX县定潭村、XX县三村村、XX县塔坊乡走访种养大户、开展现场技术指导。举办茶园高效栽培与管理技术讲座,发放资料6000余份。二是加强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建设。推进XX县国家级、XX县省级2个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积极探索以文化、旅游、生态、科技四位一体发展模式,围绕文旅产业、生态工业、特色农业加块推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目前两个实验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5家,创新型(试点)企业3家,重点新产品13个,高新技术产品40个。三是助推科技文旅深度融合。以项目为支撑,组织开展了徽州传统建筑聚落的适应性改造提升和新徽式建筑营造技术研究示范,以“智慧的旅游”为目标,开展了面向移动互联网的旅游服务应用研究。开发徽文化元素旅游工艺品,拓展科技在徽州四雕、徽州漆器、徽墨、歙砚等产业化技术集成示范,获专利18项,加强传统技艺传承与创新。四是加快民生科技创新步伐。围绕人口与健康、资源与环境、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等民生科技问题,加强新安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景区生活废水综合利用、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等公益性关键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让更多科技成果惠及民生。

(六)全力推进创新创业。一是提供政策保障。出台《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从推进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建设、优化创新创业环境、落实创新创业扶持政策、拓宽创业投融资渠道四方面推动我市众创空间建设。二是学习借鉴创客先进经验。组织全市科技管理部门赴南京参加华东地区众创空间培训,学习众创空间建设业务知识,组织相关单位赴杭州梦想小镇、“马鞍山青年众创空间·小马梦工场”、深圳柴火众创空间、南京珠江路众创市集等项目,学习先进经验,拓宽众创空间建设思路。三是启动我市众创空间建设。在黄山徽文化产业园5000平方米“XX市梦工厂”(一期)正在启动。依托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500平方米的“黄山创客驿站”、向上徽商创业园的创业小镇、黄山学院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大学生创业园等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众创空间项目正在筹划中。四是组织参加全国创新创业大赛。组织我市22家科技型企业、3个创新团队参加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安徽赛区总决赛,黄山富田精工奖优秀奖;祁门黄山电器获得安徽赛区三等奖,进军国家总决赛。

(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一是加强专利申报。1-10月我市专利申请量为921件,其中发明238件,增幅16.1%;全市专利授权量790件,其中发明125件,增幅98.4%;全市发明专利有效量为370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量为2.73件,位居全省第7位。全市专利电子申请率达93.6%。二是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与屯溪农商行、徽商银行、邮储银行、市担保公司对接推进专利权质押的贷款工作,祁门新飞电子通过专利权质押获祁门农商行贷款300万元,琦源管业已到期的专利权质押的贷款获批续贷。多维生物科技、瑞兴电子、光明茶业、谢裕大茶业公司、昌辉模具、日基焊接等已与市担保公司签订专利权质押反担保合同。三是争创知识产权品牌。XX县作为全国六个区县之一入选国家传统知识知识产权保护示XX县,黄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跻身全国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行列。四是强化专利行政执法。联合市工商局、市版权局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共出动执法人员36人次,检查流通领域场所30多家,商品5000余件,查处假冒专利16件,调处专利侵权纠纷7件。

  二、20xx年工作谋划

(一)工作思路

围绕创新驱动战略,按照“调转促”的总体部署,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抓手,不断改善科技创新环境,整合科技资源,发展创新载体,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科学有效精准服务,提升科技支撑经济转型发展水平。

(二)工作目标

全年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0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家,创新型(试点)企业 5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0 家,省级院士工作站1家。强化茶产业和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明显提升。以专利权质押贷融资为突破助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2件。力争申报成功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1个。

(三)工作举措

一、在创新政策落实上谋突破。以各类园区、特色产业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为重点,以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精准对接国家、省、市有关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发展各类科技政策,帮助引导企业用好省“1+10”、市“1+12”的扶持政策,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研发费加计抵扣等各项科技政策。围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注重创新政策的引导,通过采取基金投资、借转补、事后奖补等方式支持企业开展研发设计、上市融资、招才引智、技术进步等,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创投领域。对应全省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改革,建立科技经费后补助制度。围绕“调转促”目标认真谋划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与统计部门合作,扎实做好r&d投入统计工作,掌握全市科研活动总量,为决策提供科学支撑。创新开展全市科技活动周,提高科技工作的显示度和社会影响力。

二、在调结产业结构升级上谋突破。全力推进国家火炬黄山软包装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省车用仪表及电器、机床工具、新型电子元器件、光电显示五大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二次创业”。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按照成熟期、成长期、初创期三种类型,分别选择10家科技型企业进行点对点培育,力争在培育期内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加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创新载体建设,对已组建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进行绩效考核和验收。围绕转型升级、绿色增效、质量安全、精准扶贫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四大工程,继续把茶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开展物联网技术示范应用。开展品种选育和高效繁育技术创新,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为基础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科技支撑。指导XX县在完成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验收基础上,积极申报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

三、在深化政产学研用合作上谋突破。依托市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和产业技术研究院搭建政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围绕我市优势产业,分批组织相关领域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专场对接,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和需求。依托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转移中心等科技服务机构,搭建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强化创新服务功能,提升创业孵化服务水平。做实浙江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工作,围绕与浙大合作协议内容,组织产学研对接活动;联合市人才办举办企业科技创新人才专题培训班,引导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黄山创新创业,开展技术转移活动。深化与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的合作,在成果转化平台、创新载体、特色产业基地、创客孵化器等方面深化合作,推进协同创新。

四、在服务创新创业上谋突破。突出众创空间建设谋划工作,以黄山徽文化产业园为依托,力促“XX市梦工厂”首个众创空间项目尽快落地黄山经济开发区。围绕我市优势产业,开展“双创”三年行动计划,支持建设创业实训孵化基地,孵化一批省级自主创业实体。围绕孵化机构、众创空间内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创客”企业;大学生创办种子期科技型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优秀项目,开展天使投资基金项目的筛选推荐工作,协助融资担保公司建立基金项目库。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举办XX市首届创新创业大赛。

五、在科技项目管理上谋突破。以科技管理改革为引导,突出科技项目的前期调研、筛选培育、跟踪管理、严格验收的管理模式,认真执行权力清单和科技报告制度,严格执行《XX市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及其经费使用管理情况监督检查实施方案》,发挥项目经费“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促进黄山创新发展。密切跟踪国家、省、市最新科技政策动态,结合我市优势产业,积极对上争取政策扶持资金,为企业创新发展做好服务。

六、在科技金融融合上谋突破。探索与银行、担保公司合作共建中小企业统借统贷平台和风险补偿机制,开展借转补、联保联贷等融资服务,联合邮储银行黄山支行开展“双创贷”“助保贷”服务,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支持“股权+银行贷款”投贷联动的融资服务模式,推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扩大知识产权质押的贷款在全市的覆盖面。深化科技保险试点,建立服务科技保险的综合机制,加大对科技保险财政支持力度。

七、在知识产权保护上谋突破。认真落实《XX市专利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组织实施市级发明专利产业化计划项目。执行好《XX市专利权质押的贷款资助办法》,搭建专题银企对接平台,做好专利权质押的贷款政策解读和组织协调,力争实现贷款额3000万元。提升发明专利申请量,重点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加大引导企业申报发明专利力度。实施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促进工程,构建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委托管理平台、知识产权交易平台。研究制定专利权拍卖交易规则,与拍卖机构合作,以拍卖的形式促进专利权流转,切实增强专利权变现能力。健全和完善知识产权维权工作,继续推进贯标试点,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加大专利人才建设,提高专利联络员的业务水平。

三、“十二五”科技创新工作概况

“十二五”期间,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全市300余个科技项目共获得国家、省1.7亿元资金支持,其中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专项资金项目14项获3300万元资金支持。全市共申请专利5251件,其中发明专利1281件;共获授权专利3531件,其中发明专利346件;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年均增长率均达20%以上。取得科技成果268项,获省科学技术奖20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3项。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3个,省级院士工作站4家,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3个。XX市跻身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一)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

1、制定出台创新激励政策。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XX市科技创新扶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XX市天使投资基金管理办法》、《XX市自主创新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XX市专利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XX市专利权质押的贷款管理办法》和《XX市科技创新扶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激励政策,设立自主创新专项资金、创新型城市建设专项资金、科技创新扶持专项资金和天使投资基金等专项科技经费,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修订出台《XX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和《实施细则》,大幅提高奖励标准和奖金额度。

2、加大科技创新激励力度。召开两届全市科技创新奖励大会,总结科技创新成绩,表彰市科技奖获奖项目和个人,营造科技创新氛围,推进科技创新步伐。共表彰市科学技术奖62项,其中突出贡献奖2人,产学研合作奖2项、科学技术进步奖58项。会同财税部门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高新技术企业累计享受所得税减免优惠达1.91亿元,开展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审核,核定研发费用超3亿元。“十二五”期间,市科技计划项目立项106个,共资助资金1200余万元。20xx年,全市科技支出占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达2.38%,其中市本级达2.42%。

3、加强宣传培训管理。建立企业联系点制度,深入基层宣传解读创新激励政策,做到“全覆盖”、“四了解”,即高新技术企业走访全覆盖,了解企业发展状况、了解政策落实情况、了解技术需求、了解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着力解决企业与政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每年举办全市科技创新实务培训班2-3期,引导企业加强政策学习,规范研发资金使用,完善研发体系建设。

(二)高新技术引领转型升级

1、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557.3亿元,较“十一五”343.11亿元增长62.4%。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4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6家、国家创新型企业1家,省创新型(试点)企业18家、省民营科技企业238家、省高新技术产品227项,培育壮大了黄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省内外有影响的知名高新技术企业。绿色包装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成功跻身“国家队”,新建新型电子元器件和光电显示2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共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5家,20xx年基地实现总收入66.44亿元,利税7.62亿元。

2、高新技术项目成效显现。“十二五”期间,承担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13个,带动电子信息、绿色软包装、装备制造等产业优化升级;44个企业获得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47个,共获得国家资金支持3806万元;实施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21个,获省级财政支持700万元;组织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51个,资助研发经费629万元。高新技术项目的实施,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和后劲。

(三)现代农业实现快速提升

1、加快农业创新载体建设。组建全省首家茶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运行模式,组建“黄山茶产业技术研究院”,已有31家茶企业入驻,并获20xx-2014年度XX市科技合作奖。研建“黄山茶产业技术创新网”,将XX市茶叶科技资源和企业信息进行有序管理,通过稳定的网络环境安全高效地为用户提供服务的一体化平台系统,提供科技在线服务、品牌推广、企业链接,选派6名副高职称技术人员深入茶企提供服务。以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大院为依托,帮助农业企业实现多种形式的科技合作与交流,促进科研成果更快、更多、更好地应用于农业生产。截止目前,全市已有农业类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农业科技专家大院38家,涉及茶叶、菊花、蔬菜、特色养殖、农产品加工。XX区、XX区等5个区县荣获安徽省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示XX县(区)。

2、开展农特产品优质高效安全生产示范。以项目为引领,实施国家农转资金项目和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13项,获国家资金1540万元,开展太平猴魁、祁门红茶、黄山毛峰、菊花等特色农产品精深及清洁化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建立适宜不同生产条件的农业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产技术体系,重点支持茶叶、菊花、等高效栽培与产业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农药残留控制、高效安全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规模化与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集成。开展皖南花猪、泉水鱼等特色畜禽水产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四)创新支撑现代服务业发展

1、科技与文旅深度融合。以旅游信息化建设为引领,开展“智慧黄山”统一集成系统研究开发,为未来的景区物联网信息集成打下良好的基础和提供基础平台支撑。加强传统技艺传承与科技创新,开发徽文化元素旅游工艺品,提升徽雕工艺品的技术含量,加速徽州四雕、徽州漆器、徽墨、歙砚等产业化技术集成示范,提高了20%的生产效率。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产学研协同创新,开展面向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旅游服务应用研究,延伸旅游产业链,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2、徽州古民居保护科技水平有效提升。组建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加平为核心的院士工作站和省徽派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举办了“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科技论坛和“徽派传统民居保护利用国际论坛”,加强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安徽建筑大学、英国、奥地利等国内外院校的合作交流。组织开展“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关键技术攻关,申请专利、软件著作权4项,编制技术导则和技术规程9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35篇。

(五)创新保障可持续发展

1、强化科技融入可持续发展。探索文化传承、生态保护、旅游开发和民生发展四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加快推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持续改善民生民计,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进文旅产业发展,促进以旅游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转型发展,加强资源管理和利用,建设最适宜人居和最适宜旅游胜地,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生态工业,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围绕旅游商品开发、山区资源综合利用、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发展生态工业,大力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改造,两个实验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5家,创新型(试点)企业3家,重点新产品13个,高新技术产品40个。发展现代农业,围绕茶叶、菊花、油茶、香榧、毛竹特色优势农产品、清洁化养殖、有机食品生产加工等重点,引导科技创新要素向产业集聚。

2、推进黄山生态环境保护。围绕生态功能区建设,发挥科技在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可持续发展中的支撑作用。不断提升新安江流域污染控制水平,组织开展流域水资源保护、面源污染治理关键技术以及湿地资源保护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实施综合整治技术项目,新安江出境断面水质大部分指标常年保持二类水及以上标准。开展松材线虫防控、景区高山湿地保护、太平湖岸线修复等科技攻关。开展黄山风景区生活废水综合利用、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工艺等技术的研究,并已进行推广应用。针对主要农业污染物畜禽粪便、生活垃圾、污泥污水和作物秸秆等,开展资源化利用及污染物零排放技术研究,开发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系统和环保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备,在美好乡村建设中进行示范应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乡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0%。

3、促进公共安全及防灾减灾技术研究与应用。围绕黄山风景区雷电、地质灾害预警和应急处置开展技术攻关,征集技术需求,通过省市科技攻关项目实施,促进相关行业部门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和技术进步,提高政府处置突发公共安全事件能力,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可靠的科技保障。

(六)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提速

1、积极推动“双百双行”产学研合作。组织开展以百家企业高校行和百名专家企业行为主题的“双百双行”产学研系列活动,连续成功举办5届XX市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已成为我市科技成果转化对接的重要平台,有力助推科技成果对接与转化,我市先后与12家国内知名院校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征集技术需求685项、科技成果1994项,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225个,项目达产后产值30亿元以上。

2、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全市先后组建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安徽省院士工作站等4家省院士工作站,与中科院童庆禧院士等4名院士为首的人才团队合作,开展旅游信息化、古民居保护利用、新材料、茶叶检测等技术领域技术研发,推进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创新合作模式,依托新材料、茶叶优势企业和高校院所优势资源,成立黄山茶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和黄山精特涂层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企业为主体,创新平台为支撑,政府为引导,开展茶产业和新材料产业关键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组建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3家,建立健全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绩效考核制度,对考核优秀的中心予以表彰奖励。成立安徽省软包装材料产业技术战略联盟,开展软包装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合作攻关。

3、加快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积极扶持创新创业主体,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市财政出资20xx万设立天使投资基金,重点支持市本级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商业模式新的种子期、初创期企业。20xx年,XX市科创高新技术创业服务有限公司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现拥有孵化场地2.2万平方米,在孵企业91家,毕业企业33家。20xx年,引进浙江向上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向上·徽商创业园,孵化面积1.8万平方米,入孵企业14家。积极开展科技与金融对接,安徽泰达新材料股份公司获安徽兴皖创业投资有限公司4000万元风险资本注入,黄山科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获中国孵化器创业投资有限公司3600万元科技风险投资。建成安徽省“科技路路通”XX市、XX县2个创新服务站,为创新主体提供各项服务。

(七)专利创造保护水平不断提高

1、专利创造能力大幅提升。“十二五”期间(载止20xx年9月),全市共申请专利5251件,其中发明专利1281件;共获授权专利3531件,其中发明专利346件。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年均增长率均达20%以上。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64件,超额完成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翻一番的目标任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申请比率达60%以上,9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都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其中黄山永新股份公司荣获取20xx年度全省发明专利百强企业。70%以上的专利申请和授权在企业实现转化实施,专利本地转化率达70%以上。积极开展专利权质押的贷款,4家企业获得350万元贷款支持。获省核心专利产业化计划项目6个、省发明专利优秀奖2个。20xx-2014年,黄山学院连续三年跻身全省大专院校职务发明专利授权前十强。

2、专利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与市工商局、市版权局联合开展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协作,建立联合宣传培训机制、信息沟通机制、联合执法机制,增强知识产权执法工作实效。设立中国(安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黄山分中心,为公众免费提供知识产权咨询服务和法律援助。各区县均成立知识产权局,出台相关政策文件,知识产权工作体系逐步完善,专利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休宁、XX县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XX区、休宁、XX县为省知识产权工作示XX县(市、区),XX区为省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市、区)。推行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2家企业获省第一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推行试点工作优秀单位,5家企业列入省第二批贯标试点单位。企业品牌创建积极,全市共有1家全国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全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4家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家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单位。

四、“十三五”工作打算

(一)发展思路

按照“调转促”的总体部署,以科技体制改革为源动力,以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为主线,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新使命,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为突破口,不断改善科技创新环境,整合科技资源,加快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建设,发展创新载体,促进企业成为创新主体,为支撑我市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加快形成具有黄山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

(二)发展目标

到20xx年,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40%,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40%,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到5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家,创新环境更加优化,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三)主要举措

1、科技体制改革深化行动。一是落实完善科技扶持政策。结合实际认真研究省委、省政府支持创新驱动“1+10”政策和市委、市政府“1+12”政策体系,注重创新政策的引导,通过采取基金投资、借转补、事后奖补等等方式支持企业开展研发设计、上市融资、招才引智、技术进步等,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创投领域,重点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落实好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三权”管理改革,将不涉及国防、国家安全、国家利益、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科技成果全部下放给项目承担单位。二是推进科技管理改革。跟踪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展,创新科技管理理念,建设统一的市级科技管理运行平台、科技计划管理信息平台,建立专业机构管理项目机制,联合监察、财政等部门实施“项目、经费、绩效”三方评估的管理办法,克服重立项、轻监管等弊端。对接全省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改革,建立科技经费后补助制度。三是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把产业发展做为“调转促”的重要载体,着力实施绿色包装、车用仪表、机床工具、平板显示、电子元器件等省级产业基地的科技重大专项。建立完善重点工作、重大项目跟踪调度、情况通报、信息发布等机制。通过5年努力,力争打造一批平台,集聚一批人才,转化一批成果,提升一批产业。

2、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行动。一是深化政产学研用合作。深化“百名专家黄山行,百家企业高校行”的产学研合作,铺设好专家与企业家的最后一公里。通过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引进柔性人才和科技成果,培养企业本土人才。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通过短期聘任、技术合作、科技融资、技术入股等方式,吸引一批“候鸟专家”、“飞行博士”。通过创新要素的集聚引进一批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科技型企业和科技领军人才、高层次创新团队。深化与浙江大学产学研合作,建立浙江大学黄山技术转移中心,引导浙大先进技术、成果转化落户黄山。二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建立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一批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成果转化,鼓励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推动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提升企业技术水平。三是强化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贯彻落实《安徽省专利条例》,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降低侵权行为追责门槛。出台XX市专利奖奖励办法,强化对成果转化、应用型发明专利的奖励。深入推进专利权质押的贷款,认真执行《XX市专利权质押的贷款资助办法》。

3、科技创新创业服务行动。一是加快发展众创空间。以培育小微企业为目标,大力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型创新创业模式,创业苗圃、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形式,拓展孵化器空间范围,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建设若干国家级、省级创客空间等新型孵化器,20xx年覆盖全市。二是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按照成熟期、成长期、初创期三种类型,每年分别选择10家科技型企业进行点对点培育,力争成熟期企业1年内、成长期企业2—3年内成为高新技术企业。

4、科技金融深度融合行动。一是探索与银行、担保公司合作共建中小企业统借统贷平台和风险补偿机制,开展借转补、联保联贷等融资服务,与邮储银行黄山支行联合开展“双创贷”合作,助力小微企业发展。二是支持“股权+银行贷款”投贷联动的融资服务模式,推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扩大知识产权质押的贷款在全市的覆盖面。三是深化科技保险试点,建立服务科技保险的综合机制,加大对科技保险财政支持力度。四是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立集科技政务、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第三方评估等一体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科技局年度总结 篇3

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安排,**年我局以推动科技创新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紧密结合为主线,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各类创新资源集聚,为我市“五城同建”和新常态下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引领和支撑。

一、瞄准需求,精准对接,招院引所工作取得新成效。

坚持把加快推进招院引所作为架通企业对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桥梁,整合创新链、孵化链,开展协同创新,实现成果转化、技术孵化。一方面,加强与行业内顶端高校科研院所的对接,对我市纺织服装、食品企业的人才、技术需求进行摸底,将需求整理汇总后分别发给东华大学、江南大学,加强沟通对接,争取引进行业顶端高校院所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今年我市新引进清华大学启迪创新研究院新能源(**)分院、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中心等8家院所分支机构。义和车桥与德国艾伯特咨询公司合作,共建中德艾伯特义和学院,在技术标准、质量标准、检验试验方法的升级和发展战略等方面进行合作。公司提出制动鼓经常有龟裂、破裂现象,通过艾伯特教授前后5次的技术指导,寻找上游生产厂家,调整了废钢、生铁、回料的成分比例,产品质量显著提升,稳定性增强。另一方面,推动已引进的高校院所分支机构的高效运转。从上海理工、上海交大、复旦大学等3所高校的合作情况来看,与**市25家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成功吸引79位专家教授前来开展技术攻关、课题研究和实验试制等产学研合作。召开食品、生物医药、汽车装备制造等行业座谈会10次,成立联合研发中心3个,转让成果专利5项,达成合作意向20项,为食品、金属材料、汽车等多个行业领域的企业解决技术难题200余项。三是举办了“科技型企业—高校人才与成果对接活动”。7月份组织贝特尔环保科技公司、泰诺药业公司等26家科技型企业负责人,赴上海理工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举办对接活动。在复旦大学集中举办了科创型企业转型升级与赢利点突破等5个专题讲座。组织企业家分别到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全面进行了科技成果对接洽谈,与32位专家教授达成合作意向15个。

二、深化合作,借智发展,对接青岛工作赢得新进展。

按照市委、市政府深入对接青岛的安排部署,加强了与青岛高校院所的对接,分别与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科技大学等青岛高校院所进行了对接,5月12日的青岛签约周上,青岛农业大学与科技局签署合作协议,达成全面合作。目前,中纺金维与青岛大学、云峰数控与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厚意德农业科技与青岛理工大学均已达成产学研合作协议。康源微藻与青岛农业大学联合成立的微藻养殖研究所,是**唯一的藻类养殖行业科研院所,研发的“高产天然虾青素和高不饱和脂肪酸微藻的规模化养殖和开发”项目,实现了资源利用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三、创新模式,强化服务,公共创新平台取得新突破。

组织到深圳、北京等地进行考察学习,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分段实施、开放共享的理念,倾力打造“超然首新空间”,主要面向知名高校院所、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和创业者,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服务,吸引和集聚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深化政产学研合作,打造**版“虚拟大学园”,为我市产业转型、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

四、突出产业,强化措施,科技创新项目取得新成果。

组织建设企业项目库。组织专门班子深入企业进行调查摸底,掌握企业科技创新项目第一手资料,建立以市场为主体、以企业为主导的项目选择机制,拓宽项目生成渠道,做好项目的筛选论证。对入库项目进行分类筛选,对照国家、省、市下达的项目指南要求,及时组织企业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力争更多项目列入国家、省、市计划盘子。对已申报项目,积极做好沟通汇报工作,提高批复率。迈赫机器人的“汽车智能焊装生产线系统关键技术研发”获批省重大关键技术项目;鼎泰盛的“食品饮料灌卧式连续灭菌生产线研发”获批省重点研发计划,迪尼姆的“牛仔服装设计创新研究及智能化快速制造定制中心建设”项目、奥扬科技的“大容积LNG气瓶的研究与应用”、众泰达司的“新型先进复合材料快速固化低成本制造开发及应用”等9个项目成功申报**市科技发展计划。

五、高端定位,提质升级,企业研发组织迈上新台阶。

与产业化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企业研发组织在服务企业创新、支撑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支持企业提升创新平台的层次和水平。一是引导鼓励企业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型试点企业、重点实验室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今年筛选了迈赫机器人、鼎泰盛等9家企业申报**省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专家评审已结束。二是鼓励企业通过建立分支机构、联合共建等方式建设一批具有国内行业领先水平的研发机构。美晨公司与德国GLFS公司合作成立了“**省中德发动机用特种橡胶合作研究中心”,逐步掌握了发动机进气系统产品的制备技术,在此基础上今年申报了“汽车进气系统管路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目前申报材料已推荐至国家科技部。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院士工作站。大业股份牵头构建的轮胎用金属骨架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玺图机械牵头构建的凸轮分割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已分别召开成立大会。信得科技与华中农业大学的陈焕春院士、兴贸玉米与南京工业大学的欧阳平凯院士、恐龙世界文化旅游公司与中国科学院的周忠和院士共建的3家院士工作站已通过省厅备案,全**市只有6家。信得科技的院士工作站是我省家畜传染病学领域第一家院士工作站。陈焕春院士被称为“世界养殖户的守护神”。信得院士工作站将针对国际基因工程疫苗生产应用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畜禽重大疫病防控需求,通过对“重组乳酸乳球菌表达猪用基因工程疫苗”等重点项目的研究,攻克重大关键技术,解决猪瘟、蓝耳病等家畜传染病难题,促进我市动物疫苗生产技术更新换代。通过联合培训等方式,每年将培养3—5名动物疫苗领域顶尖人才,为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六、聚焦转型,服务经济,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

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不断提升科技对产业的支撑能力,围绕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探索市场化的科技成果产业化路径。一是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依托省高新技术产业倍增计划,着力发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强化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突破,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二是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和小微企业“小升高”计划。根据今年高企申报新政策,及时调整工作方式,与国税、地税、财政等三部门密切配合,积极组织迈赫机器人、众泰达、金昊三扬、泰诺药业12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三是积极推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入库工作。目前已有宏邦自动化、旭日东机械等31家企业成功加入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信息库,数量位列**县市区第一。

七、创新服务模式,扩大科技创新服务的覆盖面。

一是创新“互联网+科技服务”模式,把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全部纳入科技创新QQ群,科技创新微信群,随时将上级科技政策、有关项目平台申报等上传这些网络平台,扩大服务覆盖面。二是建立班子成员包靠责任制,每个班子成员包靠2—3个镇街(园区),定期深入企业进行调研走访,及时掌握企业科技需求动态,跟踪服务。三是完善重点企业联络员制度,在我市主导产业的重点企业设立科技创新联络员,定期召开联络员会议,提高服务精准性和前瞻性。

科技局年度总结 篇4

20xx年,县科技局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科技部门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各项奋斗目标和我局工作职能,进一步解放思想,找准优势,以促进我县传统农业产业的提升改造和企业技术创新为重点,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20xx年工作开展情况

1、搭建科技体系创新平台,引导企业提升自身综合实力。我们以实施科技扶持措施、增强科技创业中心的企业孵化功能、引导企业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为抓手,在全县范围内充分营造创业创新的氛围,从而逐渐搭建一个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科技创新体系。

2、依托科技项目和科技成果两大载体,切实提高科技工作服务经济的能力。我们以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为出发点,以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为突破口,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形成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大力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步伐,从而带动产业的整体发展。

3、以科技宣传促使群众科技意识的升级。精心组织安排好一系列科技宣传和科技活动,大力增强群众的.科技文化意识。4月份举办了“科技活动周”宣传活动,到全县9个代表村开展了送科技服务下乡活动,累计发放科普资料、致富信息等1000余份,接受群众现场科技咨询3000余人次。

4、完成了省轴承产业技术研究院具体建设方案、规划、章程等申报材料的编制,并成功成立了省轴承产业技术研究院。

我局按照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条件,结合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洛阳轴承研究所的专家,初步完成了省轴承产业技术研究院具体建设方案、规划、章程等申报材料的编制,并深入轴承工业园区,调研县轴承产业的创新平台现状,向全县企业征求技术需求。

二、科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20xx年全县科技工作和科技进步得到了较大发展,但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亟待在今后工作中解决。

1、科技创新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增强。

2、社会发展水平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劳动者文化素质不高,给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知识普及带来一定难度。

3、科技服务体系虽然健全,但发育不足。

4、人才资源不足,特别缺乏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科技培训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20xx年工作计划

1、发挥科技创新平台作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企业研发水平,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新增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加快新产品研发,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2项;获国家授权专利2项;完善科技扶持政策,强化科技创业中心服务功能;争创省科技强县。

2、以管理为抓手,加强机关自身建设。深入开展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党员干部和效能型、服务型机关建设。并以此为契机,提高干部素质、提高服务水平。继续抓好集中学习和业务培训,开展多形式多载体的学习,鼓励干部自学成才,提高自身素质。继续与广播电台、电视台加强合作,做好科技宣传工作。办好科技活动周,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下乡、科技扶贫、科技宣传、科技咨询、科技讲座等,使科技培训受益人群达到5000人次以上,强化科技知识、科学思想的普及提高。

3、院士工作站正积极筹备中,11月份,已与院士在武汉会面,计划明年三月份签约。

科技局年度总结 篇5

一. 20xx年全区科技工作简要回顾

今年以来,全区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明确的工作重点,以创新、产业化为主线,在省、市科技厅局的指导下,全面推进自主创新工作,为全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通过全区上下科技管理部门和有关单位共同努力,全区科技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推动区委区政府制定出台政策,优化自主创新环境。

积极配合区人大、政协,以人才和科技创新创业为主题,展开专题考察和调研,分别形成了《关于全区科技创业园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和《加大我区科技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创业能力的建议案》等专题报告,同时结合考察调研情况和专题报告,进一步梳理工作思路,并提出了《关于加强全区科技创新创业的思考和建议》,推动区委区政府制定出台政策意见。

(二)整合区域科技资源,载体建设稳步推进。

1.开发区xx科技园主体工程交付使用,并已引进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包括中认英泰、方达生物、圣苏制药等,还有一批项目正在洽谈或注册过程中,如鼎盛光华、东方戏谷等。

2.国家级xx科技创业园与木渎合作,拓展空间,延伸服务,品牌效应逐步释放。

3.其他特色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并加快招商进程。

(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1、以百世德、尚德为龙头,以太阳能光伏产业为主体,包括生物质能源、氢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加快集聚,产业链逐步形成,产业基地雏形初显。

2、生物医药产业进一步加快发展。西山实验动物基地进行了大规模猴舍改造,养殖条件进一步改善,对全区生物医药特别是服务外包产业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药明康德安评中心建设主体工程完工,正在抓紧内部装修。服务外包产业进一步发展,新引进方达、科锐、圣苏等一批外包项目。生物医药产业的宣传力度加大,“xx药港”的影响正在形成。

3、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通讯等产业稳步发展,一批骨干企业加快了技术改造的步伐,产品升级,竞争力增强。软件、创意、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以及科技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4、实施科技创业领军人才计划,推动科技创业。

5、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9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35%。

(四)科技服务水平得到新的提高,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

1.积极参加科技招商,为各镇区街道提供项目信息以及政策咨询服务。积极协助区委区政府做好20xx苏州xx·太湖(北京、深圳、上海)科技和服务业招商推介会。

2.积极推进科技合作,为企业与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牵线搭桥,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共同承担科研项目、共建研发机构,共建产学研联合体。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合作交流,协助区政府承办的ieee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3.积极推进科技与创投的合作,搭建融资平台。xx科技与江苏信泉的成功合作,标志着xx区在转变融资结构、拓展融资渠道、促进支持自主创新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并成功举办创业园“创投走进xx”对接洽谈会。

4.积极帮助企业对上争取项目资金和牌子。全年共组织申报各级各类项目480项。截止目前,共争取市级以上科技项目321项(其中指导性项目222项),其中国家级9项,省级17项,市级项目295项。共争取市级以上科技经费4086.2万元。项目“太湖流域水乡城镇水环境整治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获国家重大专项,获国家经费20xx万,国家一类新药来氟米特技术改造”获国家重大专项立项,获得经费350万。新增省科普教育基地1个,市科普教育基地5个。

(五)精心组织各类活动,强化知识产权工作。

1.完善专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对原《xx区专利专项资金暂行办法》中不适应形势的部分进行了修订,制定了符合我区实际的《xx区专利专项资金管理试行办法》,几年来,专利投入不断加大,专项资金逐年提高,在做好上级专利项目经费匹配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本区项目培育力度。

2.认真组织专利申请。专利申请量1831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184件;授权量591件。专利专项资金落实200万元。

3.组织参加国际发明博览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各类人员300余人次参观学习,在第六届国际发明展览会期间,集中组织xx集团有限公司以特装形式展示xx国家级医药火炬计划所取得的研究与应用成就。

4.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和培训。积极组织科技及管理人员参加省、市各种形式的知识产权培训活动(共3期20人次)的同时,认真组织举办区的知识产权培训,现已举办培训6期,参加培训人数390人次。

5.推动专利的产业化,实施知识产权推进计划。组织申报省重点领域企业和行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培训单位3个;组织申报省境外专利5项,获得专利资助经费15.2万元;组织申报20xx年度市重点领域企业和行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承担单位项目1个;区重点领域企业和行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承担单位项目2个;培育区专利示范大户8家。

(六)加大科技宣传,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氛围。

1.积极创办宣传刊物《科技xx》。经省新闻出版局批准,于今年3月18日创办《科技xx》内部刊物。

2.加强xx科技信息网建设。与江苏省情报所合作,在xx科技信息网原有基础上进行更新和扩建,并增设《xx生物医药网》专版。

3.配合ieee会议做好宣传品制作。制作《中国药港》宣传片,并出版《科技xx·xx药港》特刊。

二.20xx年全区科技工作的主要打算

明年工作的总体思路: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即将出台的《关于加快xx区科技创新发展的意见》为主线,以科技创新创业十大工程为主要抓手,制定形成贯彻落实《意见》的具体操作办法,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加快制定落实《意见》的具体操作办法。贯彻实施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xx区科技创新发展的意见》,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和资金扶持的作用,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科技项目的立项、管理和经费使用,积极引导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工作,促进全区科技进步。

(二)紧紧围绕生物医药和新能源“两大”主导产业,推动高新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1.争取牌子,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注重调研,探索申报可再生能源产业基地。开展对我区发展新能源产业的专题研究,摸清我区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提出我区发展新能源的基本目标、重点任务和工作措施,积极创建“国家火炬计划xx新能源产业基地”,先期争取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的挂牌。继续做好医药服务外包基地的申报工作,创建“xx医药研发服务外包基地”。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全区医药外包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研究制定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强对医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研究,为产业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

2.加强西山中科动物实验基地建设。

做好西山中科动物实验基地的五年发展规划。支持动物实验开放服务中心的扩大规模,力争三年内实验动物养殖规模达到20xx0只以上。作为江苏省动物实验开放服务中心,每年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实验动物5000只以上,加快对猴室的改造,进一步改善实验动物养殖环境,营造一流的动物实验条件,使其更加符合国际标准。

3.积极创造条件,力争年内将药物安平服务中心迁至xx经济开发内。同时,积极寻找业内有实力的战略合作伙伴,推动其开展股份制改造,加速其发展速度。结合搬迁,整合全区医药公共服务平台资源,提升国内外生物医药企业和cro公司吸引力,加快产业集聚竞争力。

4.以“两大”主导产业为方向,以国内重点的大学、国家的科研机构和中心城市的孵化器合作。上下半年各举办一次小型的专题科技招商活动,吸引与“两大”产业相关的科研机构和项目落户xx,延伸产业链,提高配套和服务功能,推动科技合作交流和科技成果转化。

5.设立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启动骨干企业的认定,指导帮助骨干企业承担国家、省、市科技重大项目,集成科技资源,扶持骨干企业的做强做大。

6.扩大“两大”主导产业在国内外的宣传,组织企业高端论坛。08年安排了生物医药,09年预计设想是新能源。

(三)进一步整合创业创新载体资源,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

1.加强对载体建设的整合,更好地释放国家级科技创业园品牌优势。xx科技创业园自被批准为国家级科技创业园以来,孵化服务的质量进一步得到提升,科技型企业的集聚效应已经形成。目前与木渎合作,拓展空间,延伸服务,品牌效应逐步释放。积极探索和争取将开发区科技创业园和区域内的科技创业园(区)纳入国家级科技创业园的范围,进一步扩展集聚效应。

2.筹建全区科技创业协会。推动各种载体建设的交流合作,推动公共服务功能的提升,明确产业分工,完善功能,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

3.与东创科技园共同策划筹备召开华东地区孵化器论坛。

4.围绕载体和科技创业的主题开展调研,形成全区载体建设和科技创业的调查报告,为区镇两级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5.协助木渎镇制定金枫路科技创业街区的规划,推动街区建设,加快产业集聚。

6.设立区扶持创业创新载体建设资金。重点支持各创业园(区)引进科研机构和建立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服务水平。

(四)积极做好各项重点业务工作。

1.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产品的培育和政策落实工作。推动科技创业和高端人才引进。全年引进5个以上领军型人才项目,并有项目入围省市领军人才计划,进入全省“双千人才”工程。

2.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和转化和产业化。组织申报5个以上省科技成果转化及“863”以及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

3.推动科技合作和交流。全力配合区委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同济大学研究院的项目争取工作;积极争取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在我区落户;举办2次左右科技企业与知名大学、院所的对接活动;指导、支持5家左右有条件的科技企业与大学合作建立企业内部研发机构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参加2次以上各种类型的人才、技术、专利交流会。

4.推动发明创造和专利的申请、授权。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专利各项指标任务。进一步提高发明专利比重,提高专利授权比重,鼓励支持企业申请海外专利。

5.做好科技宣传工作。高质量编辑出版双月刊《科技xx》;精心打造xx科技信息网站(包括xx生物医药网站);继续探讨举办生物或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高端论坛;全面加强《xx药港》的内外宣传,扩大在海内外的影响。

6.推动科技人才和科普工作。继续加大经费投入,切实支持人才引进、培养,创新等项目,加强企业载体建设,大力发展医药、it、机电等产业。加大培育各级科普教育基地,发挥在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方面的作用。

科技局年度总结 篇6

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创新创业,不断增强全民科学素养,全面提升防震减灾工作水平,较好的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现将一年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20xx年工作总结

(一)全面推进创新创业,着力打造创新驱动发新新引擎。一是积极推进双创工作,营造创新发展大环境。结合区情,研究制定了《XX区推进众创空间载体建设五年规划暨行动计划(20xx-2021)》,明确了“到20xx年建成30个总计139万平米众创空间载体,培育科技型小微企业达到1000家以上,聚集和服务创客1万人以上”的五年规划,已经区委常委会讨论通过并印发执行;制定出台了《XX区促进众创空间发展的若干政策》,从硬件建设、服务能力、投融资等多方面对创业者创新创业给予奖励支持;每月组织召开1次“逐梦XX”创业行活动,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与辖区众创空间负责人、创业者代表及有关服务机构开展座谈活动,了解和掌握创业者的成功经验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组织区级相关部门配套提供政策支持,畅通创新创业通道。截止目前,全区累计建成众创空间载体14个,投入运营面积为24.47万平方米;入驻企业或团队392个,吸纳创业人员2411人;20xx年新增企业和团队189个,新增就业人员1342人;获得专利158项,在孵企业获得融资320万元;辖区众创空间举办创业大讲堂、创新实践大赛、项目资本对接会、创业导师座谈会等各类创新创业活动累计143场次,参与人数达到1万余人次,在全区营造了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二是强化计划项目管理,持续培育科技创新主体。组织推荐辖区科技企业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帮助企业争取相关政策支持,截至目前,推荐辖区企业争取各级各类科技支持资金1057.53万元,其中:5家企业列入“20xx年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计划”,获得支持资金210万元;5家众创空间列入“XX市小微企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第一批计划项目”,获得支持资金570万元;27家企业列入“20xx年XX市科技计划项目”,获得奖补资金320.91万元(其中:2家企业获得“社会发展引导计划项目”80万元;17家企业获得“高新技术企业奖补项目”165万元,8家企业获得“科技金融结合业务贷款贴息项目”75.91万元。)持续培育区级科技小巨人企业,严格按照区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程序,筛选评审本年度拟支持的科技企业小巨人项目,今年经专家评审等一系列严格程序考察筛选后,拟确定5个项目列入区级科技计划予以支持。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帮助企业积极申报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目前已向市科技局推荐认定市级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13家,第二批高新技术企业22家,做好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配套服务支持,今年拟对17家高新技术企业实施创新奖励补助。加强已列区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工作,委托第三方机构对20xx年列项的15家区县小巨人项目进行项目验收,邀请区财政局进行全程监督。三是细化服务企业工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推进科技金融合作,与XX科技金融中心共同举办金融产品推介会3次,联合区金融办举办培训会2次,帮助企业了解科技金融政策,争取市级科技金融结合信贷业务贴息,今年我区拟对8家科技企业实施科技金融结合贷款贴息。加快完善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实时更新科技综合服务、知识产权、创新创业、科技金融等模块相关信息,进一步完善平台服务功能。四是深化知识产权工作,营造鼓励发明创造的法治氛围。制定出台了《XX区专利资助与奖励办法(试行)》,对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等进行奖励补助,拟定了《在商品流通领域开展企业专利保护制度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举办知识产权专题培训会1次,开展专利执法专项检查2次,检查并登记专利产品100余件,围绕“3.15”、“4.26”和XX青博会等大型活动,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活动4次,在大明宫XX购物广场设置知识产权宣传栏,定期投放知识产权宣传资料,形成长期、固定的知识产权宣传平台。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不断提升辖区群众科学文化素养。一是广泛开展主题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科学氛围。3月份组织了以“科技引领美好生活”为主题的XX区第二十五届“科技之春”宣传月大型宣传活动,9月份组织策划了以“创新驱动发展,科学破除愚昧”为主题的“全国科普日”系列科普宣传活动。全区30余个部门及各街办广泛参与,面向群众积极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绿色节能、环境保护、科技创新、法律法规、劳动者创业等方面的宣传培训活动,营造了浓郁的科普宣传氛围。二是不断丰富科普宣传载体,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投入10万余元资金,在全市率先建立了2个社区科普e站和4个社区科普信息化管理平台示范点,有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科普宣传,大大提升了社区科普智慧化、信息化管理和服务能力,解决了科学传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9月20日,XX区20xx年社区科普大学分校第二学期开课暨社区科普e站、社区科普信息化管理平台示范点授牌仪式在电子城街办西京社区举行。举办了中国科协流动科技馆XX巡展活动,组织辖区20余所学校师生和1500余名机关干部、社区居民参加巡展体验活动,切身感受科学魅力。加强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管理,全年开展科普讲座、社区第二课堂活动等科普进社区活动380场次,让市民在家门口与丰富多彩的科普知识“零距离”接近。三是深入开展青少年科普工作,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组织开展了XX区第三十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评选出212项优秀作品代表我区参加全市、省、国家级评选,获得市级奖共187项,其中一等奖33项;获得省级奖项32项,其中一等奖7项;区科协获得省、市优秀组织奖;有3个项目代表陕西省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织开展了机器人创客讲座、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等“创新创客校园科普行”系列活动。组织参加了第XX届陕西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市赛和省赛,承办了陕西省20xx年"大手拉小手-弘扬科学精神"科技体育夏令营示范活动暨XX区青少年科技模型比赛。四是积极争取科普项目,着力打造科普工作示范社区。驾坡街办阳光社区、大XX街办翠华北路社区获得XX市社区科普益民计划项目实施单位,分别获得3万元资金扶持;XX社区获得20xx年陕西省“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先进集体,获得6万元资金支持;我区获得20xx年XX市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资金16万元,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市级项目资金7.2万元,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活动市级项目资金5万元。全年共计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40.2万元。

(三)完善防震减灾体系建设,不断增强辖区地震综合防御能力。一是全面部署,积极落实全市创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工作任务。制定下发了《XX区落实XX市创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及时跟进督促各成员单位扎实落实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二是加强地震监测预报,有效提升数据监测水平。认真做好台站运行管理和维护工作,与省、市地震局台网中心实时传递地震信息数据;制定了地震短临跟踪监测工作方案,及时更新全市防震减灾信息化管理系统数据;按时报送PDA灾情系统信息,认真做好东晁、绿叶园2个强震台看护工作。三是积极落实抗震设防要求,切实推进震害防御能力建设。规范防震减灾各项行政审批行为,制定办事指南,绘制办理流程图,扎实落实“最多跑一次”要求,目前区内新、改、扩建建设工程备案6项;新建了长安大学附属中学1所区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配备了必要的应急设备和宣传资料,指导205所社区、黄渠头社区积极申报市级防震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四是健全地震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急综合处置能力。开展了XX区20xx年度地震应急准备自查工作,强化应急日常准备工作管理;对区内20xx?以上的应急疏散场所情况开展了调查统计,新建了205所社区Ⅲ类应急避难场所1处,与XX美术学院积极接洽拟建立1处Ⅱ类应急避难场所;联合区教育局、区红十字会在长安大学附属中学组织开展XX区中小学地震应急演练;举办了地震应急管理工作培训班,全区创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街道群测群防人员、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和区地震应急现场工作队共50余人参加了培训。五是广泛开展宣传,不断提高群众防震减灾意识。充分利用“5.12”、“7.28”等时机,广泛利用社区科学大学、科普宣传栏、科普e站等宣传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法》和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活动。九寨沟地震后,为了使辖区群众消除恐慌情绪,及时组织策划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等系列活动,有效增强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

  二、20xx年重点工作任务及措施

  科技工作:

1、加快推进众创空间载体建设。落实各级扶持政策,跟踪美苑楼尚、大都荟等大型项目打造亮点,突出特色,以各街办、鱼化工业园、XX科技产业园、科技创新基地、小寨商圈为重点,摸清辖区闲置楼宇情况,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开展招商工作,规划建设一定数量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众创空间,打造众创空间载体。

2、加快补齐创新转化能力短板。按照《XX区落实“五新”战略任务加快补齐“十大短板”工作方案》要求,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围绕区级领导走访高校、院所、企业情况,抓好有关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等方面工作的对接,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加强与市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区金融办合作,搭建科技企业与金融单位的桥梁,解决企业融资需求。

3、积极培育创新主体。按照“分类划档,扶优助强”的原则,继续培育科技企业小巨人;广泛宣传《XX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继续做好政策、信息服务工作,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开展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促进辖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4、继续做好知识产权工作。积极落实《XX市专利资助管理办法》和《XX区专利资助与奖励办法(试行)》;结合“3.15”全国消费者权益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科技活动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活动,开展点面结合、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知识产权宣传活动;在商品流通领域选择1-2家企业开展流通领域保护专业试点工作;选择2-3家重点企业做好有针对性的特色专利服务,开展小巨人企业专利提升工作。

  科协工作:

1、广泛组织科普宣传活动。积极策划组织“科技之春”宣传月、科普日、学术金秋等全区性重大科普活动,开展形式新颖、特色鲜明、氛围浓厚的科普宣传活动,全年深入社区开展科普宣传活动40场次,努力打造全区科普宣传品牌。

2、不断提升科普阵地水平。以创建科普示范社区为抓手,积极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打造1-2个省级和市级科普示范社区;加强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管理,新建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2个,全年开展社区科普讲座活动300场次。利用陕西自然博物馆科普宣传阵地组织参观体验活动,开展经常性科普宣传活动。

3、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科普宣传。继续做好科普中国V视快递落地应用工作,并向有条件的社区拓展延伸,扩大全区科普信息化网络化宣传覆盖面,选择有条件的社区新建2个社区科普e站和4个社区科普信息化平台,大力提升社区科普公共服务的精准度。

4、着力提升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创新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载体,举办我区第3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推进青少年主题科技实践活动,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大手拉小手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青少年科普夏令营、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等活动。

  防震减灾工作:

1、全面落实创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工作任务。以积极推进创建工作为抓手,深入实施XX区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全面提升辖区地震综合防御能力。

2、切实增强震害防御能力。加强台站和台网运行管理和维护,强化震情监视,提高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科学性;创建1个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和1个市级防震减灾标准化社区。

3、提高地震应急综合处置能力。做好XX区地震应急指挥平台管护工作,指导街办完成辖区地震应急预案修编工作,在全区至少建设1处Ⅱ类和Ⅲ类应急避难场所,加强防震减灾队伍培训和管理工作,组织开展1次业务培训和体能拓展训练,提升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应急能力和实战水平。

4、广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充分利用“科技之春”宣传月、“5.12汶川大地震”、“7.28”唐山地震纪念日、全国科普日宣传活动等重要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防震减灾知识集中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群众防震减灾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