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优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优秀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优秀1

课时备课

本学期总第6课时

本单元第6课时

课题:古诗两首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好生镇中心小学杜建民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大体把握诗意,想象是个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重难点关键: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作品。

教师准备:准备有关的图画,一段古筝演奏的音乐。

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1、名背诵2、默写《望天门山》

二、学习《题西林壁》

1、屏幕显示庐山的`画面,听录音朗读。

2、学生分组自由读。

3、教师范读。

4、初步理解诗的内容:

(2)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其他同学解答。

(3)教师解答归纳。

5、步学习理解诗的内容,讨论交流。

(1)老师朗读诗文或听录音让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闭上眼睛)。

(2)学生说说古诗描绘的画面。

(3)讨论:古诗描绘的画面给人怎样的感觉?从《题西林壁》一诗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6、指导背诵:

(1)自由背(2)小组内轮流背。

7、拓展阅读:

搜集苏轼的其他作品,全班诵读。

8、作业

(1)会默写其中的一首古诗。

(2)给其中一首古诗配画,在班中展出。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优秀2

课时备课

本学期总第5课时

本单元第5课时

课题:古诗两首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好生镇中心小学杜建民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大体把握诗意,想象是个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重难点关键: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作品。

教师准备:准备有关的图画,一段古筝演奏的`音乐。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复习学过的赞美长江的古诗。通过自由背、指名背创设情境。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学习《望天门山》

1、屏幕显示长江的画面,听录音朗读。

2、学生分组自由读。

3、教师范读。

4、初步理解诗的内容:

(1)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其他同学解答。

(2)教师解答归纳。

5、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的内容:

(1)让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闭上眼睛)。

(2)让学生说说古诗描绘的画面。(可在小组内交流)

(3)讨论:古诗描绘的画面给人怎样的感觉?

6、指导背诵:

(1)自由背(2)小组内轮流背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优秀3

教学目标:

1、理解《望天门山》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意境和诗人所表达的感情,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理解题意。

1、师:在上课前,首先来欣赏几句名诗。

课件出示有关长江的古诗名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明)杨慎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唐)白居易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宋)辛弃疾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宋)柳永

(指名一组学生开火车读)

师:这些诗句有什么特点?

生:这些诗句都是写长江。

师:通过读这些诗,长江在你心里是怎样的一种感觉?

生:我感到了长江之水的惆怅;

生:我领略了“浪花淘尽英雄”的本色;

生:读完后,我感觉到长江磅礴的气势。

2、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跟长江有关的诗歌。(师板书课题:望天门山)(生齐读。)

3、谁理解了这题目的意思?(指名说)

生:看天门山。

师:“看”和“望”有什么区别?(让学生理解:向远处看就叫“望”。)

师:同学们可能要觉得奇怪了——刚刚老师明明是说跟长江有关的诗,现在怎么变成山了?(停了停)别急,请听老师细细说来:天门山在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课件出示:安徽省地理图)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山。唐玄宗开元十三年的时候,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志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东西梁山,也就是我们诗题中的“天门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课件出示课题)这首诗既描写了天门山的高耸险峻,也描写了长江的汹涌奔腾。

二、读懂诗意,读出诗情。

1、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书84页,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注意要求:自由反复地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准备好了吗?(生答:准备好了。)好,开始吧。

(课件出示诗歌,生自由读诗)

2、指名读,齐读。(预设评价:读得不错,如果能把每个字音咬准就更好了;读得真不错,每个字音都读得很准。)

3、师:想把它读得更有味道吗?

生:想。

师:那首先得弄明白这首诗的意思。接下来,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听清要求:先找出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然后,利用工具书或书中的注释,结合插图,理解诗歌的意思,并互相说一说。记住了吗?(生:记住了)那好,开始吧。

(生合作学习)

4、你们读懂了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吗?(指名说)(随机板书:楚江、碧水、青山、孤帆)

师:嗯,找得很准,看来同学们很用心地去读了这首诗,那能读懂它吗?

生:能。

师:谁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指名说)

师:这只是我们对这首诗的粗浅认识,后人对这首诗又有怎样的评价呢?我们来看看吧。

5、课件出示后人对诗的评价:

这首诗意境雄奇壮阔,孕大含深;气势汹涌奔腾,吞吐山河;色调热烈醒目,催人奋发;构图粗野苍劲,风格豪迈超俗,狂放不已,就好像一幅气势磅礴的画。

(学生自由轻读,老师指名读。)

师:评价里说这首诗就好像一幅气势磅礴的画,从诗里的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生:天门中断楚江开。

师:特别是这个“开”字,让你想象到什么?(板书:开)

生:让我想象到江水排山倒海的气势。(板书:吞吐山河)

师:你能读出这种吞吐山河的气势吗?(指名读)

师:还有吗?

生:“碧水东流至此回”这句也可以看出。

师:特别是这句里的哪个字?

生:就是这个“回”字。

师:怎么说?(板书:回)

生:水一到这里就打旋涡,在这一带回旋。

师:大家一起来想象一下,长江水一到天门山这个位置,水道突然收紧了,水就——

生:变得更急了。

师:水从上面冲下来,下面是一马平川,前面的水面宽阔了,水自然就——

生:缓了。

师:后面的水很急,遇到了前面流得很缓的水,自然就——

生:回过来。

师:所以一个“回”字,其实是在写“急”。(板书:急流回荡)

你能读出这种急流回荡的气势吗?(指名读)

师:谁能把前两句连起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还有地方可以看出这种气势吗?

生:两岸青山相对出。

师:这里面有个字把静止不动的山写活了,是──

生:出。(板书:出)

师:是呀,孤舟顺流而下,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这是何等的壮观啊!

东西梁山对峙,沿岸都是高耸的山峰,险峻的重岭,(师手指插图)能看得出气势吗?

生:能。

师:我们用一个词来形容下这种气势──(教师板书:雄山对峙)

师:谁能来读一读这句?(指名读)

师:还有吗?(如果没有学生说,师就引导)“孤帆一片日边来”是表现雄壮、磅礴的气势,还是表现温柔、平静的感觉呢?

预设1:

生:温柔、平静的。因为“日”给人温暖的感觉。

师:从“日边来”,让人感觉江水是从天而来,“水从天来”这气势温柔吗?

生:不温柔,很雄壮。

预设2:

生:雄壮。

师:为什么给你这样的`感觉?

生:从“日边来”,让人感觉江水是从天而来,“水从天来”这气势当然雄壮啦!

(板书:江水天来)

师:你能读读这句吗?(生读)

6、师:这首诗表现的就是这种“吞吐山河、急流回荡、雄山对峙、江水天来”的磅礴奔放的气势,(师手指板书)让我们把这种气势读出来吧。

课件出示诗歌。(指名读,齐读)

7、同学们读得真不错,老师也很想来读一读,我来试试好吗?(生:好)

但老师有个请求,就是我在读的时候,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看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课件播放音乐,师范读,生闭眼想象画面。)

8、师小结:从诗歌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雄壮)(板书:雄壮)

你想说些什么?

9、这么狂放豪迈、充满激情的诗歌,想不想永远把它留在心里?(生:想)那就给你们两分钟时间把它背下来吧。(生自由背,指名背)

三、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1、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色彩瑰丽,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同学们,长江水的汹涌奔腾,天门山的高耸对峙,深深地吸引了李白,所以李白在天门山逗留了多日,写下了另外一首诗《天门山》、一篇文章《天门山铭》。

(课件出示:《天门山》、《天门山铭》)师与学生一起读。

2、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一朵奇葩,而李白只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还有很多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也很有名,千古流传,等着你们去欣赏,去诵读。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描写祖国风光的诗歌?(学生交流展示搜集到的描写祖国风光的诗歌。)

3、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描写祖国风光的诗歌,也想来展示展示,可以吗?

(课件出示描写祖国风光的诗。)

四、布置作业。

将《望天门山》这首诗描写的画面画出来。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优秀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自制的谱曲的诗句和李白其它山水诗的课件。

2、学生准备:朗读古诗,平时积累一些李白的诗歌。

教学重点:

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难点:

感悟诗境。

课前谈话:

师:听说你们很聪明,那我考考你们。(板书:山),什么字?你能说带有山或与山有关的成语吗?喜欢游山玩水吗?都游过哪些山?还想去游哪些山?

一、揭题

老师带你们去游天门山,怎么样?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板书:望天门山。

二、读通诗文,初悟诗意

1、刚才让老师领略了你们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现在再去过难关,有信心吗?底气不足呀。

会读这首诗吗?自己大声读读。

你们刚才的表现也激起了老师的表现欲,我也要读一读。(师范读,生鼓掌。)能说说你为什么给我掌声吗?

现在你们是否也想读?你觉得我哪里读得不错,欣赏我的,你可以学习我的,如果你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你就读出你自己的感觉。

男生来读读。女生来读读。全班一起读。

2、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再去读读、找找、划划。

反馈: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3、我还知道你们班画画水平很不错的,来展示一下吧,把这首诗画出来。想要把这首诗画好,该做些什么准备?(读诗、读懂诗的意思)

生自由作画。

谁来向各位展示一下自己的佳作,说说自己画中的得意之处。根据生的回答追问你为什么这样画?有何依据?

三、想象,领悟诗意

1、师也画一画,板画天门山。这是——?天门天门,顾名思义就是天上的门,可见——?能用“天门山真什么”来说说吗?(高、俊秀、险……)

是呀,难怪诗人写到天门山犹如被江水冲击而隔断似的,这么雄伟这么有气势,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哪!

2、师板画江水回旋、向北流。老师画的是什么?(水)怎样的水?(碧水)碧水还可以说什么水?(清清的水、绿绿的水、干净的水……)这样的水流到天门山的时候,由于山势的阻挡,产生回旋,转向北流了(师结合板书加上手势来说)。

现在,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什么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水狠狠地、猛烈地撞击岩石,发出哗哗、很响的、震耳欲聋的声音……)大自然的景色真是秀丽神奇!

其实我画的水是一条江,叫什么?(楚江)楚江又叫什么?(长江)在古代,长江在天门山之前的中游流经战国时期的楚国地域,被称为楚江,天门山之后的.下游流经吴国地域,被成为吴江。

我画的其实就是诗里的哪几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师神情并茂读这两句诗。你也想读读吗?我们比赛读,你们不先练练吗?指名几位生读,评读,评出优胜者。

3、你们读出了山的气势,山的磅礴,诗里还有写山的吗?(两岸青山相对出)这又是怎样的山呢?(请两位生来表演,为了显示山的高大,可以向上伸手臂并向中间靠拢点,演示山向中间突出的样子)师板画两岸的青山,同时板画孤帆和太阳。

4、看看老师又画了什么?怎样的小船?怎么行驶的?从孤帆你还能联想到什么?(作者在这船上欣赏风景,被美景陶醉了,写下这流传千古的佳作。)

刚才我画的是哪两句?(两岸青山相对出,一片孤帆日边来。)师做手势范读,生练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四、诵吟古诗,拓展积累。

1、这么美的诗,能积累下来吗?可以做做动作背。生自由背诵,指名背,齐背。

2、在古代,古人可不像你们这样读诗、背诗,他们是吟诗,吟唱诗歌,也就是把诗歌唱出来。今天我们也来学一学古人,唱一唱诗。课件出示:谱上曲的诗句。

师唱,生跟唱,师生齐做动作唱。

3、知道这么精彩的诗是谁写的吗?对李白你了解多少?

李白是我国唐朝著名的诗人,背后人誉为“诗仙”,现存诗歌将近1000首,其中有很多是写山水的,你还知道李白哪些写山水的诗?

老师也找了几首,给同学们欣赏。课件出示:《独坐敬亭山》、《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天门山》。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优秀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出示各种字体的“山”及《望天门山》的草书作品,初步感知书法魅力。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们爱游山玩水吗?都去过哪些山?

2、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祖国大好河山看不完、道不尽。有一位唐代诗人,他游历了许多名山古川,写下了千余首流传千古的诗歌,被人们称为“诗仙”,又被称为“游侠”。他就是——李白。(板书)

3、出示课件(《望庐山瀑布》《游泰山》),读后揭题:他还去过一座山,山名就在刚才那幅字里,看得出是去哪座山吗?(师板书:天门山)

4、今天,就让我们随大诗人李白去望天门山。(师板题)释题:“望”就是看,那么李白在这儿望到了什么,又是在什么位置望的?让我们去诗中寻找答案吧!

二、读通诗文,初悟诗意

1、学生自读古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正音,强调:“中”是个多音字,“中断”就是“中间断开”的意思,因此在诗中读第一声。

3、教师范读,学生评议。

4、学生自由练读,读出节奏。

5、指名读。

6、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是一幅画,画里都有些什么呢?

7、再读诗,画出诗中写景的词语。

8、全班交流。(课件出示:天门、楚江、孤帆、日。)

三、绘画想象,感悟诗境

1、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诗句,想象这些画面。

2、谁愿意用朗读和大家分享自己想象的画面?

3、诗画诗画,诗画不分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当一回小画家,把诗人所看到的景象画下来。首先,你认为天门山是怎样的山?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4、是啊,名为天门,必为天之门户也。(师板画天门山。)诗中哪一句写到这天门山?(出示第一句)

5、传说中这天门原是闭合的,只因一把利剑以不可抵挡之势将它劈开。再读读这句话,你找到这把利剑了吗?引导学生根据注释理解“楚江”。

6、让我们想象着奔腾东去的楚江水,咱们一起读!

7、这又是怎样的水啊!诗中哪一句写了?又是谁有如此能耐让汹涌不可挡的楚江“至此回”呢?理解“至此回”。指名读读!(出示第二句)

8、看,湍急的河水流到这里受到了山的阻挡。闭上眼睛,让音乐带着我们走得更近些。

9、音乐是流动的画,你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指名答后再读。

10、让老师用线条为你们勾勒——这是险峻如刀砍剑劈的天门山,楚江水汹涌而至,撞击天门山形成巨大回旋,之后又浩荡而去。(齐读1.2句)

11、你们读出了山的气势,水的澎湃!诗中还有哪儿让你感受到了这样的气势?

12、(师板画两岸的青山)这又是怎样的山呢?仅仅是绿吗?你是从哪个字里读出来的?(引导学生抓“出”理解。)

13、两岸的青山相对着,怎么会有出来的感觉呢?让我们再来读读下一句:“孤帆一片日边来。”你知道了什么?谁来画一画?(生板画孤帆、红日。)

14、现在我们联系这两句来探讨探讨诗人李白是在哪儿望天门山?你又是从哪个字读出来的?

15、引读3.4句。

好一个“出”字啊,让我们觉得这两岸的山象在比高矮。读——

好一个“出”字啊,让我们知道了诗人的船是由远及近,这两岸的山就好像张开手臂在迎接他。读——好一个“出”字啊,尽显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文采。读——

四、入情入境,深悟诗

1、(播放视频)师述:唐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白第一次离开家乡,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又带着对未来前途的忐忑之心。当他乘舟顺江而东,途经天门山,天门山就像大门一样敞开,让他的眼前豁然开朗。于是,他挥毫写下了这首《望天门山》。

2、听完老师的介绍,你觉得诗人当时是怎样的一种心境呢?

3、看,在那水天相接的地方,一条小船慢慢地驶过来了。让我们和诗人一道坐上这只小船,望见这样的山——“天门中断楚江开”。(齐读)望见这样的水——“碧水东流至此回”。(齐读)小船顺流而下,从两山之间穿过,只见——“两岸的青山相对出”。(指名读)穿过狭窄的河道,看见的又是——“两岸的青山相对出”。(指名读)再拐过一道弯,看见的还是——“两岸的青山相对出”。(指名读)这是因为——“孤帆一片日边来”!(齐读)

4、山的热情、水的澎湃,皆是因为诗人那喜悦的心情。(出示课件:几种不同字体的古诗)让我们来看看这些作品,你认为哪一幅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表现诗的意境呢?

5、是啊,这幅草书行云流水,好像让我们看到了天门山的气势,(读1.2句)这幅字畅快淋漓,仿佛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读3.4句)

6、配乐背诗。

点评:这个环节的设计将古诗与书法的魅力融为一体,既让学生初步感受草书的内涵,又是课前交流的巧妙延伸。

五、总结方法,赏析拓展

1、(指板画,配乐)瞧——青山、绿水、红日、白帆,多美的一幅画啊!(贴草书诗句)看,书法也以独特的方式向我们诠释着刚劲之美。(板书:书画)

2、诗可以是一幅美妙的画,也可以是一行行灵动的字,难怪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课件出示)生齐读。

3、正因为天门山的热情让李白感动,所以他在天门山逗留了多日,还写下了另外一首诗《天门山》和一篇文章《天门山铭》。一个地方留下两首诗、一篇文章,这在李白写诗的生涯里是不多见的,可见天门山在他的感情生活里的地位。

4、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留在心底吧!(加动作背《天门山》。)

5、总结:相同的地点不同的诗,我们又可以用怎样的画、什么样的字来表现呢?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去赏析写景的古诗。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优秀6

知识目标:

1、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能力目标:

1、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的能力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感悟品味诗中表达的意境。

教具准备:《望天门山》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了解诗人,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诗人李白吗?你会背诵他的哪些诗呢?(指名背诵)

2、看来,大家都很喜欢李白。那你对他有多少了解呢?(学生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回答),师出示课件1。

3、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他写的'一首诗歌:《望天门山》》。当年25岁的诗人李白朝气蓬勃,乘舟沿江而下,欣赏到天门山雄奇秀丽的景色,诗性大发,作下了流传千古的《望天门山》一诗。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同学们跟随大诗人李白一起去游览长江,欣赏天门山那美丽的景色吧!(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播放朗读课件,听诗歌朗读。

2、多媒体显示自学要求(齐读):(1)把诗读正确、流利。(2)结合注释,了解诗意。(3)提出自己的疑问。

3、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4、小组里交流、讨论疑难问题。

5、展示学习成果。

(1)谁来读读这首诗?

(2)说说你在刚才的学习中知道了什么?(学生汇报)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教师通过点拨、提示、借助课件等方式引导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三、朗读古诗,品味诗境,体会诗情

师:理解了这首诗的内容,我们怎样去有感情的朗读呢?(生自由发言)

师归纳:这首诗应该用高昂、奔放的情感去读,才能读出天门山的豪迈气势。(播放《望天门山》朗读课件)

师: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在朗读中品味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感。

生:齐读—→个别读—→小组读—→扮演角色读(模仿古人诵读古诗)—→配乐朗读师:这么美的古诗,你们能背一背吗?(学生背诵古诗)

四、课时小结,课外拓展

1、诗配画: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反馈:天门山长江太阳帆船)我还知道同学们的画画水平挺不错,来展示一下吧!把这首诗歌的内容画下来。

2、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大诗人李白,学习了他的《望天门山》一诗,大家的表现老师非常棒,其实李白只是古诗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还有很多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也很有名,千古流传,等着你们去欣赏,去搜集,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多积累自己喜欢的古诗,我们在下次的语文兴趣活动课上举行一次古诗擂台赛,看谁在相同的时间里背诵的古诗最多。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优秀7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奇壮丽,感受作者豪迈的情感。

2、会读、会背古诗,理解古诗的含义。

重难点:

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包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话:

师:在我国安徽省当涂县有一处雄奇秀丽的景色,同学们想去看看吗?(生:想)早在唐朝时,大诗人李白来到这里,作下了流传千古的《望天门山》一诗,现在请大家随着画画去看看,去听听吧。

2、课件出示:天门山雄奇秀丽的景色及古诗范读。

师:你们观看了天门山的。景色,有何感叹?

生:天门山真雄伟啊!

生:天门山真险峻啊!

生:这里的江水波涛汹涌,气势磅礴。

生:李白真不愧被人称为“诗仙”呀!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初悟诗意

1、大声读古诗

师:这首诗是李白写的,大家读读李白的简介

2、课件出示李白的简介,齐读。

3、再读古诗,看有没有不懂的'提出来

4、请生提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生:“天门”是什么意思?

——天门就是这座山的名字,也就是天上的门,可见山很高、很雄伟、很险峻,所以叫天门山。

生:楚江是指长吗?

——楚江是指流经古代楚国的这一段长江,流经楚国这一段叫楚江、终点在天门山,天门山以东是吴国,流经吴国的长江段,叫吴江。

三、学习古诗,理解诗意。

1、齐读古诗,这首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这首诗有磅礴的气势。

师:你从哪句诗看出来?

生;天门中断楚江开

2、学习第一句诗

①指名读

②指名说出诗句意思。

天门山被长江中断开,分为两座山。

师:对呀,天门中断楚江开,特别是这个“开“字,让我们想象到这江水排山倒海的气势(板书:吞吐江河)

③指导读出磅礴的感觉。

师:除了这种汹涌奔腾、气势磅礴之外,你还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它很美丽。

师:你怎么理解?

生:我从“孤帆一片日边来”这句感受到。

2、学习第四句诗。

①齐读第四句诗。

②指名说出诗意

生: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师:从“日边来”感觉这长江水是从——天上来,天从天上来,你们觉得这美丽吗?(板书:江水天来)

③指导读出美丽的感觉。

师:这首诗给人感觉气势不仅磅礴,也很美丽,后人对这首诗作了很高的评价。

3、课件出示:后人对诗的评价

①齐读

师:评价里说,这首诗好像一幅气势磅礴的画,有主有次,有近有远,有浓有淡,你从哪里可以看出?

②指名回答

生:主是“天门中断楚江开”,次是“两岸青山相对出”

生:远是“天门中断楚江开,孤帆一片日边来”,近是“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回青山相对出”。

师:你们真了不起!这么难的问题都能答出来。我们再接着往下看,“碧水东流至此回”这句诗,从这个“回”字看出了什么?

4、学习第二句诗

①自读诗句,理解“回”字

生:“回”是指水到这里就打旋涡,在这里回旋

②小黑板出示:天门山及江水流简画图

师:大家一起来看一下,长江水一到天门山(指图)这个位置,水道突然收紧了,水就变得更——急了。水从上面冲下来,下面是一马平川,水面变宽阔了,水自然就变——缓了,后面的水很急,遇到了前面流得很缓的水,自然就——回旋了。所以一个“回”字,其实是在写“急”。(板书:急流回荡)

③指导读出水流湍急的感觉。

④指名说诗意。

生: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天门山这里突然转了一个弯,向北流去。

师:还有哪个地方也可以看出水流得很急这种气势?

生:两岸青山相对出。

5、学习第三句诗。

①指名读,想想你们似乎看到了什么?

生:我似乎看到了两岸的青山在互相比高。

师:这座山比我高,我比这座山高,似乎在比赛,在对峙,沿岸都是高耸的山峰,险峻的重岭,让我们感觉到——(板书:雄山对峙)

②一二组与三四组同学互相对看,读出对峙的感觉

师:对于这首诗,后人评价非常高,连清朝的乾隆皇帝也对这首诗发出了这样的赞叹:词调高华,言尽意不尽

师:所谓言尽意不尽,到底什么意没有尽呢?大家来看第二句诗的“碧”字,奔放的长江水多有气势啊,一个“碧”字多小气啊,再说,长江一路卷沙携石从上游奔泻下来,水应该是混黄的,为什么却是“碧”水呢?

6、理解“碧”字的意思

提示学生结合课文插生领会

生:因为山是绿的,树也是绿的,所以倒映在水里也是绿的。

师:正因为这样,在诗人眼里到处是绿的,所以叫碧水。

小结:这首诗表现的就是这种(指板书)“吞吐江河、急流回荡、雄山对峙、江水天来”的磅礴奔放的气势,让我们把这种气势读出来。

7、齐读古诗

四、诗句比较,体会意境。

师:让我们来读两句李白另外的诗,这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两句。

1、课件出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①学生读

师:读完后,你似乎读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生:我似乎看到了一个很难过、忧伤的李白。

②指名读出忧伤的语气来。

师:是啊,望着远去的孤零零的朋友的小船,很感伤;只留下自己孤独一人站在空荡荡的黄鹤楼上,想到再没有老友一起作诗酒,很感伤。

师:同样是“孤帆”,让我们读读这首诗里的“孤帆”是否也是一种感伤的情绪呢?

2、体会诗句:孤帆一片日边来

①课件出示:孤帆一片日边来

②齐读

师:有感伤吗?

生:没有?

师:为什么在这里却没有感伤呢?主要因为哪个字?

生:“日”字

③理解“日“字

生:“日”就是“太阳”,太阳代表温暖,所以感觉“孤帆”不孤了。

师:对呀,说得真好!孤独的李白孤帆一片自上游顺水而下,一到天门山,天门山就像大门敞开一样,敞开自己的胸杯迎接自己,让他的不开心,他的孤独一扫而光。感受到了天门山的热情,使他感到孤帆不孤了,因此,最后一句要读得高昂一些,我们在“日边来”这三个字读得重一些,大家一齐把这种感觉得出来。

④指导读出高昂的语气

师:正因为天门山的热情让李白感动,所以李白在天门山逗留了多日,写下了另外一首《天门山》、一篇文章《天门山铭》,一个地方,李白留下两首诗,一篇文章,这在李白的诗的生涯里很少见,可见天门山在他的感情生活地位,让我们再来齐读这首诗。

3、齐读全诗

五、拓读名句,给诗作画。

师:自古以来,长江以它特有的气势征服了许多诗人,他们为长江而作了许多诗句,现在,老师找出有关名句,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1、课件出示有关长江的诗句,齐生齐读。

2、给诗作画

师:我们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李白写的这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而且一句就是一个画面,请大家拿起笔,把李白看到的景色再现出来吧。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李白

吞吐江河

急流回荡

雄山对峙

江水天来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优秀8

学习目标

①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

①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和生字词,古诗的课件。

②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以前已经学了不少古诗,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呢学生自由背,教师充分肯定。

②揭示课题: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两首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二,共同学习《望天门山》

①学生初读《望天门山》。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遇到困难向老师同学请教。

②说说通过朗读体会到了什么。

③自由练读,读出诗的'韵味。

④诵读展示。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⑤练习背诵。

三,练写生字,抄写古诗

①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②抄写《望天门山》。

自主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①回顾上一首诗的学习过程,自学《饮湖上初晴后雨》。

②交流展示。

a。展示朗读或背诵。

b。说说你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

c。背出你最喜欢的诗句,说说为什么喜欢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