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海水养殖生物疾病控制与分子病理学实验室及重点研究项目介绍

海水养殖生物疾病控制与分子病理学是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的重点学科之一。本研究室针对我国海水养殖主要病害问题,承担国家和部门的重大科研项目,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相应的技术研发,进行海水增养殖疾病防治的知识和技术创新及人才培养,为我国海水增养殖业的稳定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海水养殖生物疾病预警理论与技术,海水养殖生物的疾病发生与流行机理,海水养殖动物免疫与抗病机理,养殖环境健康管理与生物修复机理等研究是本室的重点研究发展方向。

中国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海水养殖生物疾病控制与分子病理学实验室及重点研究项目介绍

科研项目最新进展:

我所海水养殖生物病害控制与分子病理学实验室是我国最早开展海洋病毒研究的实验室之一。在国内外率先发现并报道了3种重要养殖生物的病毒性病原,即对虾白斑病病原WSSV、扇贝大规模死亡病原AVNV和大菱鲆红体病病原TRBIV。近5年来,该实验室主持承担了国家973课题2项、863课题2项、948项目1项、公益性行业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山东省课题2项、国家及行业标准项目4项;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SCI期刊收录12篇,申报专利9项,获授权专利4项,出版行业标准24项。目前实验室有固定研究人员有13名,博士后工作人员2名,其中研究员5名,副研究员5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5名;54%人员有博士学位;已培养博士生8名,硕士生70名;在读博士生4名,硕士生27名。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的研究进展:

完成了WSSV多个基因组突变位点的序列测定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通过Western Blot实验、质谱技术等方法,发现了WSSV粘附蛋白和相对应的'对虾细胞受体蛋白;获得TOP10-pBADgIIIA-vap1、TOP10-pBADgIIIA-vp154 和TOP10+pBADgIIIB+RP12.7多个对虾重组表达载体;优化重组粘附蛋白VAP1(rVAP1)的发酵条件,从收获时间、发酵体积、培养基的pH值、以及培养基成分的适当配比方面采用均匀设计方法作了系统性的研究,实现rVAP1的高密度表达;构建VP28 DNA类疫苗,研究其对凡纳滨对虾免疫作用,结果表明,免疫7天组注射病毒后对虾存活率高于免疫14天组、RT-PCR以及Western-blotting分析表明,免疫14天后,在对虾鳃、肌肉以及头部组织中均可检测到VP28的表达,表明DNA疫苗可持续表达较长时间。

大菱鲆红体病虹彩病毒(TRBIV)的研究进展:

TRBIV是我国工厂化养殖大菱鲆的主要病毒性病原之一,隶属于虹彩病毒科肿大细胞病毒属,为双链DNA病毒。TRBIV的基因组全序列为110104 bp,G+C含量55%,含115个ORFs。建立了TRBIV套式PCR、Real-time PCR和LAMP检测方法,检测发现病鱼的多个组织中均存在病毒感染,其中脾和肾是最主要的靶器官,每毫克组织病毒含量分别高达5.23×106个和2.18×106个。调查发现TRBIV在中国和韩国广泛存在,在黑?、半滑舌鳎等鱼类中存在无症状感染。但自2003年以来山东半岛不同养殖地域、不同采集年代的TRBIV基因序列完全相同,没有发生变异。

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AVNV)的研究进展:

应用PCR技术和分子克隆等技术,首次对AVNV的基因组全序列进行了克隆与测定,其基因组全长为210,993 bp(GeneBank 号:GQ153938)。AVNV 基因组的两个末端存在较大的反向重复序列,该特征符合疱疹病毒基因组的基本特征,推测AVNV可能是疱疹病毒目中Malacoherpesviridae 下不同于oshv-1的一个新种。建立了AVNV分子诊断技术体系,包括PCR 检测技术、巢式PCR 检测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技术和荧光实时定量PCR 检测技术。AVNV诊断技术体系的建立为该疾病的快速诊断、致病机理的探讨、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传播途径的调查以及预警监测体系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采集于青岛流清河海区养殖栉孔扇贝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夏季大规模死亡前后两个月(5、6、10、11)AVNV的阳性检出率较低,达10%-20%。在夏季大规模死亡时AVNV阳性检出率较高,8月和9月发生扇贝大规模死亡的两个月可达70%。采集于山东长岛的栉孔扇贝、虾夷扇贝、紫贻贝、长牡蛎,大连的虾夷扇贝,福建的杂色蛤和广西的近江牡蛎等养殖贝类中都检测到AVNV的存在,提示AVNV在养殖贝类中有较广泛的宿主范围。

重点任务:针对我国海水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和产业发展需求,探索海水养殖动物健康和病害控制的新理论、新途径、新技术和新模式。重点围绕海水养殖动物的分子流行病学、病原和宿主相互作用机理、动物免疫机理及免疫防治途径、病害控制的生态机理和技术途径等四个方面,构建新的理论和技术体系,系统提升海水养殖动物健康和病害控制的理论与技术水平。形成一批居国际前沿水平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建立病害控制的产业化示范基地,促进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健康、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引领并推动产业向新的技术高度跨越;建立以中青年为主体、颇具创新能力的研究团队,造就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