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物资源》教学反思

上课前,我首先布置各小组学习任务:收集珍稀动植物的照片及相关资料、收集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的文字图片资料、收集有关生物资源保护的法规、调查当地重要的生物资源并提出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建议等等。学生很容易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等途径获得资料,同时,在这节课中,为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上课时就通过取得的这些资料去实现本节教学目标。通过大屏幕播放珍稀动植物图片和生态环境被破坏、动物被猎杀的图片,使学生通过视觉对比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油然而生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很好地达成了本节课的情感态度目标。

《保护生物资源》教学反思

在授课当中,将教学任务用大屏幕显示,采用观看视频及案例分析方法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既让学生进行自主独立学习,也为学生提供交流与协作的空间:学生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分组讨论和交流。在学习群体中,思维和智慧可以共享,从而使学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真正使学生能够自主开展学习,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下面讲讲本节课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教学成功之处:

1、共享课程资源,树立开放的课程观

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更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即“体验课程”,师生同为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所以,对于“保护生物资源”的内容,师生共同搜集资料、处理信息,课上共同交流,达到了资源共享。

2、充分体现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双主体地位

本节课把教学重点放在了了解野生动植物面临威胁的原因及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性,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和行动上。在师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和组织者,面向全体学生,给予了他们充分发挥主体地位的空间和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

3、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通过深入探讨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活动,使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在讨论的过程中,渗透科学工作者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学生既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加强参与意识,还会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有极大帮助,真正把保护生物多样性落到宣传和付诸于行动上,使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

  教学不足之处:

对于生物资源保护的问题,实际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也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非常错综复杂的关系。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其知识广度和深度具有局限性,在学生之中又普遍存在着差异,而且课堂时间有限,虽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等活动来探讨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性,但不可否认并不是全体学生都能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生物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意义。这也为在当今基础教育中我们扭转“在教学中只注重学生科学知识的传授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这种观念提出了挑战。

最后,我觉得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反思,努力树立“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掌握核心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