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化建设工作计划四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发展,写好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那么计划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化建设工作计划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文化建设工作计划四篇

文化建设工作计划 篇1

一、当前我市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日益富足,农村文化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农民文化消费群体结构、消费观念等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随着城市化和小城镇建设的推进,以松陵、盛泽、汾湖、七都等乡镇形成具备各自特色的地方区域特色经济的开发,农村个体私营企业的迅速发展以及服务行业的逐步兴起,大量企业从城市向农村迁移,给农民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农村经济构成形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使多数农村居民的收入主体实现了工薪化,为农民增收注入了持续的动力。但是,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并没有质的改变。农民的生活仍然很单一,几乎所有的文化活动就在一台电视机上,不少农民三五成群地邀约在一起搓麻将,或打牌,农村甚至成为不法团体开设赌博据点的基地。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发展极不协调,农村文化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国人素质的普遍提高,同时也带来社会治理的系列问题,因此,发展农村基层文化迫在眉睫。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客观地讲,近年来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确实有了很大的变化和进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可以说是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农村公共文化报务体系建设还面临着许多实际困难和问题制约,急需克服和破解。

1、农村文化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不够完善。当前,文化传播管理组织机构大多采用编制在文广局,造成了人员工作不能到位、精力不能集中,文化工作附属于乡镇中心工作。特别是在乡镇机构改革后,基层文化工作的组织管理职能相应弱化,难以尽到组织引导、艺术辅导的职责,使农村文化活动停留在自发的、散乱的、无组织状态,难以发展壮大。

2、农村文化设施普及不够,发展失衡。文化设施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公益性文化设施是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是培养和发展社会主流意识的重要阵地。加强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也是政府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而基层文化设施存在着总量不足的问题,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也很多。村一级的文化站、图书室不是没有就是面积不足,文艺设施更是少得可怜。有的挤在一些破旧的校舍厂房,有的还是借用其他房屋,作为临时站舍,且站舍设施大多较落后。农村文化设施大多数为上世纪80年代中期投资建设,总体落后的面貌也没有根本改变。论文参考网。

3、农村文化队伍人员缺少,素质偏低。当前,农村文化队伍整体素质不够高,存在着数量不足,学历偏低、年龄偏大,青黄不接的现象。文化站管理人员不能集中精力从事文化工作的情况也非常突出,各乡镇(街道)名义上都配备了文化管理人员,但有的在编不在岗,有的身兼数职,无暇从事文化工作,大多工作人员从事乡镇(街道)中非文化站业务的工作,大多数文化干部处在“荒自己的田,种别人的地”的境地。村级文化管理队伍更是薄弱。以我所在的乡镇来说,乡镇的文化工作人员很少甚至没有组织村民参加活动。

4、文化经费的投入不足。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依托一定经济的支撑,对基础薄弱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来说更是如此,而经费不足已是多年来困扰农村文化建设的突出问题。如农村文化建设没有设立专门的发展基金;农村文化三项活动也没有配套资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缺乏资金配套;新农村文化建设年很多活动因缺少资金得不到全面深入开展。

5、为农民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总量偏少、质量不高。特别是全国文化系统艺术表演团体深入农村演出场次越来越少。各种文化下乡形式不是十分贴近农民的需求。老百姓反映,如在农闲季节里可自行有组织的组织一些文艺活动,但由于场地,人员安排都十分困难。因此这些都不能满足村民的需求了。

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针对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问题。

1、文化体制方面,转换机制,探索新路。长期以来,乡镇文化站作为事业单位由财政投资、政府包办,人、财、物公有化,公有公营的主体决定着农村文化工作越来越与市场脱节。农村基层文化改革必须立足公益性前提,走市场化道路。按照市场规律积极地利用文化资产,制定规划和具体措施,挖掘本地文化市场潜力,发展文化产业。政府要由过去主导、主办文化向管理、协调文化转变,文化中心由过去行政和管理职能向服务文化和经营文化职能转变,扶植具备地方特色的文化经营团体,培育包括越剧、沪剧、地方特色文艺(芦墟山歌、横扇曲艺)在内的产业文化,允许其市场化经营,既保持其传统,又形成市场生命力。

2、文化设施的长效运营机制。针对现有文化设施的短缺、老化问题。一要保障对农村文化事业的基本投入,加强、维护现有文化设施,保障现有设施的使用率,收回被租赁和挪用的文化设施,统筹规划、合理配置、综合利用农村文化设施,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二要建立农村文化设施的运营管理长效机制。尝试多种运营模式。推动现有行政直属运营单位改革,制定地方性政策法规鼓励政府采购和外包服务,调动社会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参与的积极性。

3、加强新农村文化队伍建设。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支队伍建设:一是农村文化管理队伍,积极探索建立新的用人机制和管理办法,解决镇乡、街道文化站人员老化、素质不高、队伍不稳的问题,把文化干部的工资待遇纳入镇乡、街道财政预算,解决文化干部的后顾之忧;二是农村文艺表演队伍,包括文艺下乡队伍的建设培养等;三是文化经营者队伍,通过规范和引导,不断提高他们的经营素质和管理水平;四是文化指导员队伍,通过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培训,来努力提高工作能力。真正做到农村文化工作层层有人管,环环有人抓。注意发挥民间艺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中的积极作用,逐步建立和完善民间文艺团体注册登记和监督检查制度。要通过改革文化队伍的育人、选人、用人机制,不断培育各类文化活动人才并发挥他们的作用。

4、落实农村文化资金保障。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投入是难点,也是关键。经费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瓶颈。当前,要发展农村文化,就必须加大经费投入的力度,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财力支撑。要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经费,健全农村文化投入机制。一方面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投资保障机制,确保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支出;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的新模式,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为主,多层次、多体制的投资格局,保证农村文化建设所需经费。广泛吸收社会各界的财力、人才,联合运作,达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目的。同时,要积极探索投入机制改革,对政府和集体的农村文化建设投入可采用项目评估、以奖代补等方法,提高投资效益。要采取减免税费的办法,鼓励民间资金投资农村文化建设,兴办民营文化,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繁荣农村文化市场。

5、解决文化产品、服务总量偏少、质量不高的问题。一是加大文化艺术产品的生产创作力度。二是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尤其是传统文化的传播,持续深入开展创建特色文化村活动,继续持续开展吴江“区域文化联动”特色品牌活动。三是利用网络等新兴传媒聚合农民团体,例如,使用网络开展农民社区共建,xx比赛等等,充分利用新的方法凝聚农民生活、开发文艺产品。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本,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推动文化设施建设的重点逐步向农村倾斜。要积极从农村文化内部入手,通过挖掘优秀文化传统激发农村文化的自身活力,发挥内因作用,促进农村文化内生先进。传统文化的“根”在农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强健的生命基因,所以,发展农村先进文化,就是要充分利用其“内在因素”,促进“内生先进”,大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要积极探索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开拓农村文化建设的新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构建和谐社会,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增添源源不断的动力。

文化建设工作计划 篇2

班级名称:

XX班

班训:

我健康我向上

班级口号:

我们都是最棒的!

班风:

勤奋、团结、诚实、自信

班级格言: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班徽:

光芒四射的小太阳。

火红的太阳代表着XX班是个温暖的大家庭,充满着阳光般的爱。书本中生长出来的幼苗象征着我们XX班每位同学在知识的海洋中茁壮成长。一艘在海洋中航行的大船预示着我们这个班集体勇往直前!

班级公约:

一、升国旗,要立正,唱国歌,要响亮。

二、上课时,要专心,爱动脑,勤发言。

三、做作业,要认真,不潦草,不马虎。

四、下课了,休息好,不乱跑,不乱叫。

五、吃饭时,守秩序,不挑食,不浪费。

六、要诚实,不说谎,知道错,就改正。

七、对师长,要尊敬,对同伴,要友好。

八、爱劳动,讲卫生,不怕脏,不怕累。

班级文化设计方案:

(一).班级文化理念:班级就是我的家

(二).室内文化建设

1.继续加强学生常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安全教育和健康教育。继续深入抓好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结合校少先队工作安排,对学生各方面的常规进行检查、监督。使学生基本能做到班级公约。

2.加强班级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作用,实施“值日班长”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并逐渐完善值日生职责,彻底杜绝“脏、乱、差”的现象发生,让学生真正意识到“班级就是我的家”。

3、班级室内布置:

(1)教室前黑板左侧是布告栏,张贴本学期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及值日生轮流表。

(2)教室前门左侧是中队角,张贴少先队张贴着少先队各项活动的提示和具体安排及班干部名单.中队角是少先队中队阵地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的形式丰富多样,深受队员喜爱。搞好队角建设不仅可以启发队员的兴趣,陶冶队员的情操,而且对培养队员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有重要作用。

(3)教室后前是黑板报。配合学校德育工作,每月换一主题,让学生受到各种教育。黑板报左侧为英语角,张贴英语单词、句子和孩子喜爱的英语图片;另一侧为雏鹰争章台,在孩子可爱的照片下贴着他们经过努力争到的各种“章”。

(4)设立图书角,将每月学校下发的漂流图书进行有效利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5)其他布置:教室中间两侧张贴:“每月寿星”、“每周之星”,另外增设植物角。

总之,通过努力,使全班形成一盘棋,真正成为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文化建设工作计划 篇3

美化绿化工作是学校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抓好学校的生态建设工作活泼向上、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生活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经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特制定06-07学年度第二学期生态学校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加强校园生态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建设快乐校园,提升工作、学习环境的层次,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优良品德,增进师生生活情趣,提高教学情绪,增进教学效果,增强校园文明氛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稳步发展。

二、工作目标:

1、 培植适合当地种植的名花异草,丰富校园绿化品种。

2、 利用升国旗、校园广播以及宣传栏加大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安全教育、环保教育等思想品德教育。

3、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环保知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三、工作措施:

1、 聘请专业人员指导生态学校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

2、 美化绿化实行包干制。

3、 管理人员要根据不同的季节,培育好花苗,定期做好花苗树木的杀虫、防病工作。

4、 坚持升国旗制度,坚持国旗下讲话10分钟,让师生在庄严的时刻接受良好的教育,要求全体师生在听到国歌声及时原地肃立,少先队员行队礼。

5、 对学生进行文明、诚实、勤奋、向上的教育。

6、 让面面墙壁会说话。把《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书写在比较醒目的地方,随时对师生进行教育。

7、 设立广播室,主要用于播放升旗、两操音乐快乐大课间,午后教育宣传广播、大型活动指挥等。

8、 学校设立图书室,各班均设立图书角,定时向师生开放。

9、 聘请思想品质、文化素质好、专业技能强的社会人士或校内教师担任辅导员。

10、 科学设置、认真设计学校的艺术节、科技节、文化节、读书节、体育节以及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发动师生献技献策。

四、工作安排。

2月份工作安排

1、 利用广播室,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 营造高效快乐课堂环境,各班布置教室,将名言警句、教师寄语等张贴于教室门等地方。

3、 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和中心队。

3月份工作安排

1、 开展植树节“植树护绿”活动,植树造林,移栽花苗。

2、 读书笔记展评。

3、 古诗文背诵及读名著心得演讲。

4、 开展读书节活动。

5、 各兴趣小组和中心队活动。

4 月份工作安排

1、 继续开展读书节活动。

2、 世界地球日宣传活动。

3、 对各班黑板报进行检查评比。

5 月份工作安排

1、 我成长、我快乐艺术节活动。

2、 生物多样日宣传活动。

3、 做好对学校的花草树木的管理工作。

6月份 工作安排

1、 庆“六.一”文艺汇演。

2、 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

3、 环保知识竞赛。

7 月份 工作安排

对各班各项活动进行检查、评比、总结、表彰

文化建设工作计划 篇4

围绕“数字化引领、结构化升级”,大力开发文化信息资源,加快先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网上传播,加强监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促进全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繁荣大发展。

第一,大力推动网络文化建设和网上传播

加快全省宣传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行业信息化步伐,推进我省优秀新闻出版物、广播影视作品、传统大众文化资源、特色人文历史和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网络化,积极发展动漫等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一批具有燕赵特色、体现时代精神、雅俗共赏的网络文化产品,提高健康有益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加强互联网应用和普及,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网上传播。

第二,大力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改造和新兴业态发展

加快印装发行、文化旅游、现代传媒、文化娱乐及演艺、文化产品生产及销售、动漫游戏、民俗节庆及会展、体育休闲健身等八大产业全流程的数字化改造,提高文化产品的生产效率、质量水平和辐射能力,促进文化品牌建设和服务模式创新,支撑文化产业跨地区、跨行业经营,提高文化产业的活力、实力和竞争力。大力发展数字出版、数字媒体、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传媒、动漫游戏、网络会展等新兴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三,建立健全文化信息服务体系

建设和完善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立河北公共文化信息服务平台,推进各类文化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进村(社区)入户,提高面向农村、欠发达地区和社会弱势群体的文化信息服务能力,努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第四,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监管

倡导网络文明,强化网络道德约束,建立和完善网络行为规范,扎实推进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加强互联网管理和内容治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全社会自觉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净化网络环境,切实维护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和文化信息安全,努力把互联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阵地、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