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福建省农产品物流系统模式构建与优化

福建省农产品物流系统模式构建与优化

关于福建省农产品物流系统模式构建与优化

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水热条件优越,农产品种类多样,产量大,以种植业、渔业的产品居多,包括木材、果品、茶类、花卉、蔬菜,以及各类水产品等,其中龙眼、芦柑、乌龙茶、茉莉花茶、水仙花及杜鹃花等的产量居全国之冠,荔枝、枇杷、橄榄等产量居全国第二位,各种贝类、蟹、鱼等水产养殖面积不断增大,产量逐年攀升,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农产品多数生产周期长,并且具有品种多样、数量大、易腐烂变质等特性,有效缩短其从生产、销售直至消费的周期,是实现其效益最大化的技术关键。

福建省农产品物流起步晚,农产品流通的滞后已制约了农业的快速发展,直接影响到农民收入的增加。学者们对福建省农产品物流问题,包括研究现状、流通模式、物流体系构建等方面作了一些初步探索,然而,至今仍缺乏对福建省农产品物流模式的深入分析。结合农产品的特性及其市场特点,构建符合市场发展需求的福建省农产品物流系统模式,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和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福建省农产品物流系统模式分析

农产品物流模式是农产品物流的存在形式,包括农产品物流各个参与主体的相互关系、合作组织方式以及各主体间相互协调的手段等。物流系统模式因其物流主导者不同而有不同的类型。根据主导者的不同,目前福建省农产品物流系统主要有 4 种模式(图 1) 。

(一) 以农户自营物流为主导的模式

农户自营物流是最传统的物流运作模式,它是农户直接将其生产或种植的农产品简单包装后自行运输到集贸市场销售给当地消费者的运作模式。

这种模式具有交易方便、销售方式灵活等优势,但也存在很多不足: (1) 物流组织水平低,回程货源缺乏,车辆实载率低,从而造成物流成本高; (2) 农户的保鲜冷藏等物流设施缺乏,难以保证物流过程中的农产品质量; (3) 由于各农户分散种植,各自的产量小,导致其物流量小而且不稳定; (4) 农户对市场需求的预测能力不强,生产往往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目前,福建省这种流通模式普遍存在于蔬菜、水果及其他农副产品的物流当中。

农户自营物流受到农户自身运输、仓储、流通加工等物流条件的制约,农产品流通范围非常有限,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这种物流模式不会成为未来农产品物流发展的主要模式。

(二) 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导的模式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由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福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起源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发展于 20 世纪 90年代中后期,多数是以合作为前提、以产业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涉及农村经济的多个行业和服务领域。近几年,福建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截至 2013 年 8 月底,福建省依法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约 19338 家。

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导的物流模式,是由加入专业合作社的农户以联盟的形式进行产品质量的协商制定,通过签订协作合同以合作组织的名义把产品销售给消费市场的模式。这种模式能够实现农产品生产的统筹规划和规模经营,减少交易环节,降低生产及物流成本。福建农业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研显示,农民在成为合作社成员后,产品流通成本可降低,销售价格可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收入比非成员农户可高出 20% 以上。

另外,对城市消费者来说,这种对接产品比一般市场上的产品更便宜。福州各超市从农民专业合作社直接采购的蔬果大量增加。其中,福州家乐福采购中心 2013 年在福建与 12 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6. 4 万户农户展开了直接合作,采购了 1000 t 蔬果及干货; 福州永辉超市等从农民专业合作社直接采购的农产品占到了整体的 60% 以上。专业合作社在供应链上向上与农户连成一体,利益共享,向下与超市、农贸市场等零售部门密切相连,形成完整、简单的农产品物流模式。目前,在福建省各县(市、区) 都成立了各类瓜果蔬菜专业合作社,如蜜柚、芦柑、蘑菇、鲍鱼等产销合作社,承担了大部分农产品的销售任务。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模式需要有相应的组织和管理人才,需要有实用的管理方法等作为支撑。

(三) 以批发市场为主导的模式

这种模式的主导者是农产品批发市场,参与者主要是农户、批发商和零售商。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在集市贸易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可以作为农产品批发零售地分布在城市,为农产品批发商和分销商、零售商建立一个交易平台; 也可以作为农产品集散地分布在农村,为农户和中介组织建立一个交易平台。农产品批发市场在我国现有农产品流通体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在以批发市场为主导的模式中,生产者将其生产的农产品运往产地批发市场销售给批发商,批发商再将农产品销售给各地零售商,在零售市场或其他形式的零售终端进行销售。批发市场是连接生产与销售之间的有利桥梁,是物流活动发生的重要节点,粮食等农产品适合通过批发市场进入零售领域。

福建省目前有很多农产品是通过批发市场后经过零售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的。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导的物流模式是福建省农产品物流的主要形式。在福州果蔬类产品中,福州闽侯南通海峡蔬菜批发市场是主要的批发市场,在此市场上每天交易近 2000 t 果蔬、食用菌,占福州果蔬日交易量的 70%。海峡两岸农产品物流城是目前福建省规模最大、配套最完整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它是集蔬菜、水产品和水果批发市场于一体的多功能批发市场。

批发市场的经营活动大规模、多功能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应有意识地培育农产品物流主体,重点培育壮大一批具有承受市场变化压力的大型批发商,以便有效地组织产销衔接,促进农产品快速、有效地流通。但是,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导的模式流通环节长,一般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至少需要经过批发、零售等多环节,这样容易导致产品流通时间长,最终的`零售价格比从农户手中出售的价格高出很多,在物流过程中如果冷链运输设施不完善,会使流通损耗严重,导致供应链运作效率低。所以,这种模式不适合时效性强的鲜活农产品。

(四) 以加工企业为主导的模式

这种模式下的农产品物流系统的运行主体是加工企业,加工企业把从生产基地或农户手中收购来的农产品加工后经过经销商再销售给消费者。

很多农产品在进入消费之前都要经过不同程度的加工,实现产品的增值。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加工企业要负责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的物流活动,在加工企业内部,产品物流往往由专门的职能部门来完成,比分散农户更具有先进性和组织性,可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的一体化运作,能提高产品交易与物流效率。福建省奶类农产品就是通过这种模式进入零售市场的。

截至 2012 年,福建省共有国家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51 家,省重点企业 299 家,福建省农业厅农牧业龙头企业 120 家,林业、水产龙头企业 85家,全省共有福建省名牌农产品 277 个,在这些产品中奶类属于生鲜易变质的农产品,对于时间、温度、储存设备及运输条件的要求比较高,一般是在源头采购原奶,进行加工之后再进入零售市场。

福建省奶产品的产量较大,2012 年福建省牛奶产量15. 04 万 t,其生产基地的数量较大,仅长富乳业集团就拥有 34 个牧场,其生产基地遍布闽北 6 个县(市)。长富乳业集团凭借自建牧场、充足的奶源基地、先进的机器设备等成为了大型乳品生产企业和全国涉农龙头企业。这种加工型企业在自己的生产基地采购原奶、加工、储藏、运输,整个流程时间短,从而保证每天配送当天的鲜奶,在国内24 h限时速递,在省内 9 h 通达八闽,保证了奶产品的质量。由于市场上存在龙头型的加工企业,因而以加工企业为主导的农产品物流系统比较符合福建省以奶类为代表的农产品市场运作。

二、福建省农产品物流系统模式构建与优化

农产品生产周期相对较长,而且鲜活农产品的保质期很短,时效性强。订单式生产方式和快捷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可以有效地保证农产品的质量,而且能极大地规避因市场价格波动而造成的资金风险。随着农产品供应链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未来农产品集团化的生产模式,福建省农产品物流系统模式将会朝着供应链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图 2) 。

(一) 供应链一体化物流模式

供应链一体化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及跨国集团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是指供应链中的农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或大型零售连锁企业等,通过资本运作、建立联盟等手段实现物流的一体化发展,上下游企业间形成比较稳定的供应、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运作模式。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经过了很多环节,形成了很长的供应链,在供应链的多次物流过程中很容易引起产品的质量损失,因此要尽可能地减少流通环节,实行供应链一体化模式。在一体化过程中发挥福建省农业合作组织的作用,让其将多个分散的小规模生产的农产品以订单的形式组织成大规模的生产,并直接与零售连锁企业或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通过事先的契约进行交易,这样就可以使产供销形成一种密切的利益联系。供应链一体化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因共同利益关系,使农户、生产加工企业和零售企业加强相互依赖合作,农户可以有目的地生产,生产加工企业也不用花费过多的采购成本和安全库存,从而降低物流环节的损耗。

在供应链一体化过程中,由于交易频率高、物流次数多,需要利用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为供应链实现相应的物流活动,这样会使供应链成员发挥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会因物流活动而分散精力,影响其主营业务活动。第三方物流服务主要是通过合同,以结盟为基础由供应链上的第三方来承担农产品物流服务的运作。随着物流业的飞速发展,第三方物流得以不断完善,在物流系统中担当起了重要的角色。第三方物流企业是专业的物流组织,它能够将分散的农产品集中于配送中心,再根据需要送到需求者手中。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先进的物流技术,并配备有完善的物流设施设备和信息平台,能够保证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质量,同时还可以统一调节系统供需,通过合理配送,降低物流成本。目前,福建省第三方物流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以第三方物流为主导的供应链一体化物流模式将会成为农产品物流的核心。

(二) 福建省农产品物流系统模式优化措施

农产品物流系统模式是一个多要素相互协调的系统,为了使农产品物流模式能更好地适应福建省的发展,需要从基础设施、信息化、物流主体、相关政策等方面进行优化。

1.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福建省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主要由物流节点、综合型运输网络和技术工具组成,是以物流中心为依托,以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运输网络为支撑,以技术工具为运行保障的。农产品物流活动需要的固定资产投入较大,便利、完备的基础设施是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所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农产品物流业的基本要求。福建省已经形成了“两纵四横”的海西高速网,应加快实现镇镇通干线、村村通客车,加快推进“三纵六横”海西铁路网的形成,完善交通运输网络。要建设一批适应现代物流和农产品保鲜等需求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设备,如加大冷藏冷冻车、保温保鲜车、冷藏集装箱等运输设备的使用量,加强预冷库的建设,以确保冷藏农产品的质量,实现从产地到销售地市场冷链物流的无缝对接。

2. 提高农产品物流信息水平。提高物流信息水平是提升客户服务质量,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的核心因素之一。随着互联网和通讯网络在福建省城乡的广泛普及,借助快速发展的公共信息平台,建立起电子商务认证体系、网上支付系统和配送管理系统为主要要素的物流信息网络已成为可能。

建立大规模的自动订货系统(EOS) 、销售时点信息系统(POS) 和智能运输系统(ITS) ,可以有效地实现将农产品在农户、农业合作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等物流主体间有序、及时、高效地流通。

“世纪之村”信息平台是目前福建省启用的一个重要的农村信息化平台,它开启了“网络 + 实体超市 + 信息点”的农村商贸模式。目前,福建省有75% 的行政村加入了“世纪之村”信息平台。该信息平台有效地聚合了农村农产品资源,将散乱的小农生产聚合在一起,增加了农民收入。因此,可以通过构建此类物流信息平台,提高物流信息水平,实现农产品物流系统中用户登录、产品分类、产品展示、站内交易、市场动态等功能,让更多的农户通过平台自由发布农产品供应信息,吸引更多的销售商; 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直接与农户联系,减少等待时间,实现产品的销售。物流信息平台上的农业信息通过共享,可实现系统中各个层级之间信息的快速传递和交换,可减少因信息失真而造成决策失误。因此,要加快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推广“直销模式”“网上销售模式”等,实现农产品供应链上信息共享、资源共用,使物流信息化水平逐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3. 发展壮大农产品物流主体。物流主体在农产品物流中起重要作用,要使农产品物流高效运行,就必须对其主体进行组织和培育。可以通过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壮大农产品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等方式进行。

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合作组织可以在农资采购、农业生产、农产品物流环节上加强合作经营,使分散的农户结合成有组织性的团体,与消费市场进行有效衔接。鼓励农产品物流企业跨部门、跨地区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增强其物流服务能力。只有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断壮大和发展起来,其专业化、规模化的优势才能在服务中体现出来,才能提高农产品物流服务质量,从而逐步缩小自营物流在市场中所占的比重,使一批规模小、竞争力差的物流主体退出市场。

4. 建立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是供应商和顾客在共同利益基础上建立相互信任、目标统一的战略关系,从而形成的共同协作关系。这种协作关系成功的关键是,要求供应链上成员相互合作,利益及风险共担。目前,福建省农产品供应链上的每个成员大多数没有从整体角度考虑供应链的共同利益,而过多地关注自身的利益。建立农产品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有助于供应链成员齐心协力,信息共享,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农户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种植或生产,企业不会为原料不足而到处采购,从而降低供应链上的库存水平,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

5. 健全农产品物流相关政策。福建省农产品物流政策主要是农产品物流发展的产业规划、政策,物流发展支持政策,人才培养战略,物流标准体系的建设等。农产品物流系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作用,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制定农产品物流相关政策法规,同时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产品物流系统的效率,优化成本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制定符合实际的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规划,不断完善相应的市场准入法规体系,明确福建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目标和方向。建立以农业行政部门为主,各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参与的服务体系,简化程序,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三、结论

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是影响供应链物流成本和效率的一个关键因素,结合福建省农产品物流的实际情况对目前的 4 种主要物流模式进行了详细分析,总结未来要缩小农户自营物流的比例,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壮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培育龙头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使这 3 种物流主体逐步发展。运用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思想对农产品物流系统模式进行了优化研究,提出要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启用诸如"世纪之村"类的信息平台,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从农产品物流产业规划、人才培养、物流标准化建设等方面逐步完善农产品物流相关政策,使供应链企业在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实行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模式,并由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农产品供应链提供专业化、规模化的物流服务,使供应链企业能专注于核心业务,从而提高供应链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吕姗,陈文静,吴越. 福建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研究[J].台湾农业探索,2012(6) : 28 -32.

[2]谢梅芳. 浅析福建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35(6) : 19 -21.

[3]杨跃辉. 福建省农产品流通模式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贵州农业科学,2010,38(7) : 216 -218.

[4]周雄. 福建省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构建探析[J]. 武夷科学,2009,25(1) : 142 -149.

[5]孙迪迪. 农产品物流模式及其优化对策研究[J]. 物流技术,2013,32(1) : 10 -12,18.

[6]谢充灵. 福建省依法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 19338家,成员达 32 万人[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