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清明节扫墓作文300字集锦9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清明节扫墓作文300字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选】清明节扫墓作文300字集锦9篇
清明节扫墓作文300字 篇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千古名句。可是千古名句也不定准确。这不,这个清明节就没下雨

早上我们去给外婆祭坟扫墓,下午到高楼东岩,天空飘着棉絮般的白云,一滴雨也没有,我们喜出望外。趁现在没下雨我们一大群人去爷爷他的爸爸的墓地扫墓。

我们带了许多扫墓的工具:扫帚、镰刀、纸金钱、纸银钱、纸铜钱、红纸和黄纸。首先,我们用扫帚和镰刀把坟墓旁的落叶和杂草除尽,把虫子赶走,保持坟墓的洁净;然后,我们把蜡烛点上,并把纸钱烧掉。烧纸钱是有规定的,纸铜钱是给死去的亲人用的,纸金银钱是给土地公公用的,不能搞错。接下来,我们把黄纸和红纸压在坟墓上,黄纸压在右边,红纸压在左边。最后,只需放一串鞭炮,我们点上百子炮,声音十分响亮。

一切完毕,我们看着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坟墓,开心地笑了。

清明节扫墓作文300字 篇2

风和日丽,阳光灿烂的早晨,母亲驾着车,带着全家人前去扫墓祭祖。

大约过了五分钟,汽车到了墓地附近,大家纷纷下了车,拎出祭祖的物品,又走上了一段小石子路,一颗颗小石子儿在我们的脚下“咯咯”作响,好像在欢迎着前来祭祖的游子们。

我眺望着整个乡间景致,尽情地享受着眼前的美景。金灿灿的油菜花、绿油油的麦苗和许多美丽的农作物与蓝天、白云组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图画,看着看着,我都被这美景陶醉了!

走进墓地,里面人来人往,烟雾弥漫。我们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我家的墓碑前。爷爷奶奶从塑料袋里拿出纸钱和其他祭祖物品,我和父母也上前帮忙拆分,并分成了三堆。

一切准备就绪,全家人分别在三个祖宗的墓碑前祭拜、许愿。墓碑后的小房子上又换上了新土,母亲说:“这是清明的习俗,每年清明节,我们来扫墓,都要换新土,是代表着我们家后继有人!”我不由得点了点头。

爷爷在响亮的炮竹声中点燃了三堆祭品。

扫墓结束了,我们带着深深的怀念,离开了先人的墓地,踏上了回家的路。

清明节扫墓作文300字 篇3

在我还不知道清明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的时候,我便已经熟知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这首诗。当很多人又开始吟诵这首诗的时候,也预示着清明又要到了。

清明是人们用来缅怀已逝亲人,替他们扫墓祭奠的节日。在扫墓祭奠的同时,关于先辈们的事迹也一遍遍被人称颂,被人们想起。每年的四月五日是我国传统的清明,也被称作“扫坟节”。有人说清明同七月十五的中元节一样是祭奠鬼神的。

清明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清明还有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如果按照旧的清明习俗,在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坟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的新枝插在坟墓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听风听雨当然是指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这首诗写出了清明的特殊气氛。

又一年清明,你在缅怀着谁?

清明节扫墓作文300字 篇4

今天是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应该上山去祭拜我们的祖先。我们家也不例外。走在陡峭的山坡上,路是那么的熟悉。虽然我生在山村里,但我并不是经常上山。即使这样,但小时候走过的路还是那么记忆犹新。一路上,看到了许许多多的坟墓,有的坟前有蜡烛燃烧留下的痕迹,可见死者的亲人已经来祭奠过了。我们来到太公坟前,摆上蜡烛和一些水果,就要开始拜了。只见奶奶一边拜一边念着保佑词:“太公,保佑我们。”我也随声附和:“太公,保佑我们。”一段时间后,我们就带上祭品准备回家了。

陡然,我想起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没做放鞭炮。“爸爸,我们今天好像没有放鞭炮呀!”我立即叫住了爸爸。“对呀,怎么了?”爸爸若无其事地答道。“可我们往年都放鞭炮的呀!这一次为什么”我不解地问。爸爸听了,笑着说:“孩子,最近已发生了许多件山林火灾,都是由鞭炮引起的呀!所以,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灾难,不在山中放鞭炮。”

“哦,原来如此呀!”我恍然大悟。是啊,山林是我家,安全靠大家。如果我们大家都文明用火,那么安全的生活就在咫尺之遥。

清明节扫墓作文300字 篇5

今天是传统节日——清明节。我们一大家子人去山上祭拜老祖宗。

今天的风特别大,当我看见我奶奶把早已准备好的九龙会、纸钱、鞭炮等放入篮中时,我就对我奶奶说:“不能再迷信了,不要烧这种东西,你没看见村口设了重重”关卡“,让我们买水果和鲜花祭祖。”“去、去、去,小孩子懂些什么?不要乱说话”我奶奶骂了我。

一路上,我看见杜鹃花开满了山岗,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大红色的,紫色的,还有粉红色的桃花竞相开放,在风中摇摆。虽然风景很美,但是我无心欣赏。因为我一直思考着怎样说服顽固不化的我奶奶。

在墓地,当她们要烧东西时,我又极力劝阻,说:“今天风这么大,如果一不小心,会引来一场森林大火,到时就闯大祸了。”可她没人理会我的话,依然我行我素。忽然,对面那边浓烟四起,着火了,幸好人多没闯大祸,总算是有惊无险。我又说了:“我们可以把九龙会放在坟头,老祖宗就会知道了,祭祖只要有心就行了,目的是求祖宗保佑我们平平安安的,假如我们闯大祸,老祖宗地下有知,也不会安心的。”

今天我好高兴啊!我终于说服了我奶奶,避免了一场火灾的'发生,我真希望每年的清明节,大家都能打破传统,做到文明祭祖。

清明节扫墓作文300字 篇6

今天是清明节,我们一家人去扫墓。刚到山坡下的柏油路时,我看见马路右边摆满了小车和摩托车,看来我们不算太早哦。

我们一家人沿着一条窄窄的小山路向山坡上走去,山路左边排满了一座座墓地,右边长满了小草和稀稀松松的大树,山上不时传来阵阵爆竹的声音。没走多远,就到了太奶的墓地。奶奶和妈妈用镰刀割墓地边上的野草。割完草,奶奶把带来的鱼、鸡、米果等供品摆在墓地前,点燃香烛,爸爸把爆竹点燃,“啪啪啪”的声音立刻在山腰上响起,浓浓的烟在墓地前冒起。放完爆竹之后,奶奶叫我在墓地前跪叩了三个头。

回家的路上,我问爸爸为什么要来扫墓。爸爸说“因为今天是清明节,清明节中国的传统节日,是活着的人怀念死去的人的节日”。《清明节扫墓》

清明节扫墓作文300字 篇7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4月5日就是清明节了。4月4日一早,我怀着沉重的心情为我和蔼而慈祥的曾祖父扫墓。

祖父的坟在陡峭的山路旁,我手里拿着扫把,一步步艰难地走着。“哎呀!”我重重地摔了一跤。趁他们还没来,我继续向上爬。

才一会儿,我就到了,望着墓碑,祖父过世时的样子和他被埋掉的场景一幕幕浮现在脑海里,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不禁“吧嗒吧嗒”地流下来。我盯着那扇门,感觉有千言万语想对祖父说:“祖母现在瘦了,也变得十分憔悴,别致的小屋只有她一人了。尽管大家时常来看她,可是你在她心中的位置无人能顶,她没有办法忘记您。昨天我去看她了,她很伤心,可能是清明这个节日勾起了她的伤怀情绪。见到了我,她很高兴!她总说,在我身上能看到你的影子,你年轻时是和我一样的。另外,祖母烧了许多纸钱给您,她知道您喜欢吸烟,如果不让您吸的话,他会生气的!”

我想那些铜板应该还够祖父花的吧。因为大家每年只来一次,祖父也很省,不会乱花的。大家都来了,烧了香,点了蜡,大家各自向祖父说出了各自的心事。小孩子们都知道,祖父喜欢吸烟,把爸爸、叔叔们的香烟全打劫走了,烧给了祖父,如果祖父泉下有知的话,会很开心的!

清明节扫墓作文300字 篇8

春光灿烂,风清景明。随着清明节的到来,人们纷纷返乡扫墓祭祖。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我,我们一行五人,也穿行在返乡祭祖的人流中。一路上,风光无限,车水马龙,人流如潮。道旁的油菜花一片金黄,行至兴化北乡三十里处,我还看到了小表弟家的小桃园。哟!这里已是桃花盛开,粉红色的桃花与道旁的油菜花竞相开放,美不胜收,真是不枉此行。

今年,祭祖轮值到我们家,奶奶早就准备好了丰盛的佳肴(yáo)美酒。一是供奉祖先;二是招待同族的爷爷奶奶,叔叔伯伯,及我们的兄弟姐妹。

扫墓祭祖,踏青赏花,一举多得。我们家族大队人马装了满满一大船。

水乡故土,风景独好。我们的船儿穿行在上官河上,河水碧波荡漾,两岸油菜花随风喷芳,成了一道独特的水乡风光……我陶醉了。

时间不长,船儿靠岸了。这里是一片“绿化地”即“墓地”,东、西、南三边临水。在这里我们祭拜了祖先,大人们供奉祖先,烧钱化纸,祈祷祖先保佑家业兴旺,子孙成才。而我们一帮小哥儿们则在田埂边踏青赏景游玩,真是开心啦!

祭拜了祖先我们返回家中,把酒言欢,欢聚一堂。大人开怀,我们欢乐。那境界、那场景充满亲情,充满温馨(xīn)。

清明节扫墓作文300字 篇9

又到了每年一次的清明节,爸爸妈妈带我去岳固老家去扫墓,一路上,春光明媚,阳光灿烂,有绿油油的麦田、蜡黄的油菜花、粉红色的桃花、雪白色的梨花。多美的春色啊!

家乡的清明节可隆重了,我们家的祖坟在风景秀丽的草地上,清明节大家都在扫墓,大人们准备了许许多多的水果、高点和各式各样的纸钱。

大人们取出供品,摆在爷爷的坟前,点燃香烛,还烧了许多纸钱,这些供品是给祖先吃的,这些纸钱是给祖先和爷爷用的,表示我们后辈人的一份孝心,最后大家都要磕头祭拜,有的口中正念念有词呢,看姑姑念着:“保佑我们孩子成绩提升。”

扫完了墓,大家一瘸一瘸地走出坟地,我们都累坏了,但这一天过得真有意义,清明节让我对我们祖先和爷爷增添了几分敬意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