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是中国情人节吗

元宵节是中国情人节吗?

元宵节是中国情人节吗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

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

泪满春衫袖。

这是北宋诗人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一说是朱淑真所作)。这首脍炙人口的词,倒是写出了元宵节的真相: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古代,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可以说是一个“人约黄昏后”的情人节。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相传早在西汉时代就已有了。元宵赏灯则始于东汉明帝时期,因明帝倡导佛教,佛教传统有正月十五僧人点灯敬佛之说,明帝参照这一做法,命人于元宵节当晚在皇宫和寺庙点灯敬佛,士民同时也挂灯。这种本是佛教礼仪的节日,逐渐演变为民间节日。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神灯佛火百轮张,刻像图形七宝装。影里如闻金口说,空中似散玉毫光。今年春色胜常年,此夜风光最可怜。鹊楼前新月满,凤凰台上宝灯燃。金勒银鞍控紫骝,玉轮珠驾青牛。骖始散东城曲,倏忽还来南陌头。公子王孙意气骄,不论相识也相邀。最怜长袖风前弱,更赏新弦暗里调。星移汉转月将微,露洒烟飘灯渐稀。犹惜路傍歌舞处,踌蹰相顾不能归。”这是唐代诗人崔液《上元夜六首》绝句,特别是“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写出了唐代元宵赏月看灯的盛况。至宋代,元宵赏灯更是成为士民同乐的盛会,歌咏描写元宵灯会的`诗词作品非常之多,如苏轼《木兰花令》这样描写道:“元宵似是欢游好。何况公庭民讼少。万家游赏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岛。平原不似高阳傲。促席雍容陪语笑。坐中有客醉多情,不惜玉山拼醉倒。”“万家游赏上春台”是各地年年元宵的真实写照。

古时候的女子无论是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闺门”,只有到了元宵节,才可以出来夜游观灯。于是,元宵这一天,也就成了闺中人最盼望的日子。宋人吕渭老《生查子》:“双鬟绿发齐,多笑蔫红落。穿竹过西斋,问字时偷学。娇慵不惯羞,同倚阑干角。屈指数元宵,灯火堪行乐。”说的正是这种心情。

青年男女,元宵看灯,自然会发生许多如开头《生查子》所描述的那些爱情故事,南宋诗人姜夔就写过一首《鹧鸪天》:“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这首词中的“红莲夜”,就是指元宵节之夜,这首词回忆的是诗人年轻时的元宵“合肥情事”。肥水悠悠东流,岁月无情,但是诗人在多年后,还是念念不忘当年情事。像辛弃疾的那首著名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词中也描述了爱情故事。

关于元宵节与情事,稍稍翻检一下古代关于元宵节的诗文,总能找到许多这方面的内容。实际上,在戏曲中,也有许多反映元宵灯节与男女爱情的故事,在梅兰芳曾演的《春灯谜》(据阮大铖所写《春灯谜》传奇改编),主人公宇文彦和影娘也是在元宵偶遇定情。越剧喜剧《王老虎抢亲》,就是发生在元宵节时的一段传奇故事,描写江南才子周文宾与好友祝枝山去看花灯,打赌男扮女装,结果却被王老虎抢入府中,反倒成就了周文宾与王老虎妹妹的一段姻缘。这戏曲,大家耳熟能详。

总之,元宵节,在中国传统的节日中,是关于团圆的节日,热热闹闹,是中国的狂欢节,同时,它也兼有中国情人节的意味,许多爱情故事,就在这一晚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