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节吃月饼赏月的作文三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秋节吃月饼赏月的作文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中秋节吃月饼赏月的作文三篇

中秋节吃月饼赏月的作文 篇1

中秋节,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吧?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这一天,人们要吃月饼赏月,还要摆上一桌好菜。

中秋节这天,在外地的亲人也要尽量赶回家团圆。如果实在不能回家的,家人也会把他(她)的饭菜留着,望着月亮,仿佛看见了自己的亲人一样。

也许有人会这样想:如果都到齐了呢?还不是要呆呆地望着月亮,无聊死了!告诉你吧,赏月是为了乞求在月亮上成仙的嫦娥保佑平安的。哈,中秋节还是个平安“结”!

我的爸爸是个出差王,平时都忙得不可开交。就算回来了也要上班,没几天又要出差,连续几年他都没办法在中秋节这天回家。今年爸爸终于有时间回来和我们一起过中秋节了,我真是太高兴了!

今年是我过得最快乐的中秋节了!

中秋节吃月饼赏月的作文 篇2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中秋节是中国人的团圆节,全家人团聚赏月尝饼,取“人月共圆”之意。因而,月饼被形容为“一轮缩小的月亮”。清代祁启萼有《月饼》诗云:“中秋节物未为低,火烘罗罗出斧齐。一样饼师新制得,佳名先向月中题。”点出了月饼命名的取义。

古往今来,在浩如烟海的诗词歌赋里,留有不少“月饼诗”。苏东坡在一首咏月饼的诗中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可见早在宋代,月饼因其香甜可口,就很受人喜爱。其实,月饼的雏形早在唐代就已出现,随着时

间的推移,花色品种越来越多。古代苏州诗人袁景澜《咏月饼》诗对饼师精工制作月饼有这种描绘:“形殊寒具制,名从食单核。巧出饼师心,貌得婵娟月。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从诗中我们不仅知道了做月饼的工序,还可看出古代中秋节就形成了互赠月饼的习俗。在福建等一些地方,凡当外祖父或舅父母的,中秋节要给外孙子、外孙女或外甥送月饼。对此,施景琛的《中秋词》咏道:“饼儿圆与月儿如,更兆嘉祥食有余,多感外家爱护意,年年例又贶双鱼。”

月饼真正的.起因,应当在于我国古老质朴的“尝新”风。金秋正是收获的季节,古代的人们用新谷物、果子做一些新鲜可口的食品尝新,是很正常的事情。有一首《淞南乐府》便描绘了这一情景:“淞南好,时物存秋香。月饼饱装枣肉馅,甜果新谷渐登场。”这不仅是对劳动成果的品尝,更是对来年丰收的祝愿。

到了明代,月饼的制作技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当时月饼上已经出现了“月中蟾兔”、“嫦娥奔月”之类的装饰性图案。其设计之精美、构图之巧妙、花纹之细腻,给人以美的享受,既体现出月饼制作者的匠心独运,又反映了我们民族的灿烂文化。彭蕴章《幽州土风俗》赞月饼曰:“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幡然嫦娥窃药手,奔入广寒归不得。”可见心灵手巧的饼师已经把嫦娥奔月的优美传说,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形象再现于月饼之上了。随着时代的推移,月饼的馅儿也更加讲究起来。杨光辅在《凇南采府》中有诗为证:“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由此可见,当时的月饼已经和今天的颇有些类似了。

中秋月夜,合家团聚,纳凉赏月,尝饼品诗,戏饼作乐,的确是雅致非凡,别有情趣!

中秋节吃月饼赏月的作文 篇3

中秋佳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题记

抬头仰望夜空,漫天星光璀璨,像是一颗颗最珍稀最宝贵最明亮的明珠被人从海底捞了上来铺散在九曲仙宫中,精心的布置点缀于满弦弓似的皓月侧畔。

十五的月亮总是那么圆,那么明亮,好像是把一个巨大的并且会发光的白玉圆盘高高地挂在天空,她的光芒也永远总是那么的柔和而曼妙,今晚的月圆更像是聚敛了所有的温柔和光彩。

圆圆的月饼也如一轮轮小小的明月,被人从高天之上摘下来放入这晶莹光润的圆碟中。

大而香甜的香蕉,红艳而清脆的苹果,如珍珠般圆润的葡萄,还有甜如春蜜的蜜桃,爽甜可口的大西瓜……各种新鲜的水果似群英荟萃般一丝不苟的摆放在八仙桌上,似朝奉般恭聚于月饼周圆。

每年的中秋节,无论离家多么远的人也总是要赶回来和家人一起过中秋。在桂花树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月饼,看花赏月,其乐融融的在一起唠嗑,一片欢声笑语,一片幸福祥和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