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中秋的随笔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看到过不少让自己印象深刻的随笔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也可以是听课、读书时所作的记录。想看看大家都在写什么样的随笔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秋的随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荐】中秋的随笔

中秋的随笔1

轻轻感触岁月的指尖,不觉悄悄来到了中秋月圆夜。

月圆了,心也会圆吗?

也许,我们每个人在中秋来临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带着这样的心情。

月圆了,心会圆吗?

是的,也许一年之中,我们经历着生活的种种,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一道彩光,划着忽明忽暗的时光线,穿梭来往于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有快乐的微笑,有忧伤的情思,还有深邃的目光......唯一不变的,就是那匆匆的背影。

因为中秋来临,不仅是一种岁月的流逝,也是一种人生的变化。

一年了,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不是一层不变。因为追逐梦想的脚步声,依然“咚咚”响亮着。那是岁月的音符,也是心中的向往。

可是,中秋来了,我们得到了什么?和新年一样,一年之计,我们收获的,我们失去的,都会进行总结。

可是,充实的微笑之后,也会有遗憾的失落。不管是感情,不管是梦想。于是,就会用节日的快乐来填补,也会用节日的休整来思量。

记得每个中秋来临,我们会手捧月饼,香兹兹的感受,不是月饼带来的甜,而是时光留下的回忆。所以,也会在月圆之夜,享受着这种交织的美。

不过,我们享受的,不仅仅只是氛围,还有这种节日难以抹去的记忆。应该说,这种记忆才是永恒的追求。

人生里,每天的起起落落,不也是这样反反复复咀嚼着其中的味道吗?因为中秋到来之际,就会寄语月亮,寄语心中那种无声的向往。

也许,生活中最宝贵的,不是吃着“名牌”的月饼,也不是牵手的共诉相思的情。而是内心中那种充满着渴望的期待。

忙碌的每一天,每个人都希望和家人共聚,因为爱,因为亲情。所以我们无可选择的追逐着每天的梦。这种梦,就是中秋时,月亮洒下的清辉。披星戴月下,我们想象着内心的美好。

因为世界依然如此,不管节日来临,还是节日过去,都是一样的绘写着白天与黑夜的交替。唯有我们人生的频道,变换和闪烁着不一样的节目。

而这种感觉,也不是每个人都一样的想,只有心中怀着爱,怀着期待的时候。更加重视这种浓重节日的氛围。

于是过去,很多文人墨客也会用这种节日分析生活中的心情。因为他们能够一触景就生情,无法与现代快速时代相比。

如今,生活高出了很多梯级,因为不是默默面对着一天的变更,更多的精力,早已投入到生活的每一天里。于是,就会产生了很多时代节日的不同意义。

不过,不管怎样?也不管如何去想?节日来了就来了,我们要面对着,心里用最真诚的表达去诠释它。也不管是不是真有心中的那种月亮,我们同样也要用心去解读。

实实在在的想一想,月圆了,心也会圆吗?

中秋的随笔2

今天是中秋节,中午我们一家人相聚在母亲家吃饭,享受着团圆,感受着家庭的温暖。由于我们的工作都很忙,中秋节的聚餐的准备工作,完全由78岁的老母亲来完成,我们一再强调就是团聚,尽量简单,但老人还是做了几个传统的,也是我们最喜欢吃的老菜:粉蒸肉和板栗烧鸡,再准备了几个炒菜、凉菜和青菜,简单而实惠。

早上10点钟,我就赶过去帮忙,老妈妈已经准备好了所有的菜品,“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到了中午,弟弟和弟媳拿了鸡蛋和饮料来了,女儿和女婿也拿着进口的奇异果来了,我赶紧“抢功”炒菜了……

大家吃着老人准备的美食,谈论着生活中的故事,其乐融融,吃完饭,我们帮妈妈收拾完东西,弟弟还有事,女儿还要上班,我们告别的母亲。在下楼的那一刻,我突然想到,前天出院的病人,现在怎么样了?

这是一个67岁的男性病人,今年7月,在某医院诊断为乙状结肠癌,肝脏多处转移,而没有做手术。今年9月1日,肿瘤科请我会诊,病人已经是肠梗阻了,只能做急诊做肠造瘘手术了,但病人有严重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紊乱,术前与家属沟通,家属非常理解手术的风险,他们说:我们知道父亲的病情很重,就是下不了手术台,我们也理解,绝不会与医院扯皮的。

有了家属的充分理解,经过短时间的准备,2日,我们给病人做了手术,手术前,病人家里来了40~50个家属,看来是准备为病人送终的。手术中发现病人的肠管已经高度扩张了,直径达到7~8厘米大小了,有成人的手臂那么粗了,肿瘤已经和骨盆后壁紧密粘连了,肠系膜上都是芝麻大小的转移灶,肝脏已经成菠萝样改变了,手术别说切除了,就是造瘘都非常困难,我们只有切开小肠,放出了大量气体和液体,这样才能游离乙状结肠,我们大量的时间在忍受着粪便的巨臭和反胃,为病人清理肠管里的大便,清理出的大便装满了7~8弯盘,手术做了3个多小时,当病人安全出手术室的时候,家属沸腾了,连声感谢。

在后面的治疗中,病人又出现了血糖增高、肾功能不全,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等一系列问题,我天天都在病房里,甚至利用休息的时间来处理病人,病人的这些异常都被我们一一纠正了,正在逐渐的康复中,但上周病人的情绪突然发生了变化,坚决要求出院,我问其原因是,其老伴将病情全部告诉他了,他认为自己没有救了,坚决要求死在家里。11日晚上,病人的家属30多人,又来到病房给病人做工作,仍没有说服病人,值班护士只有给我打电话,我跟家属说,病人的病情是稳定的,尽管病情很重,还没有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家属说,我们知道,但我们无法说服他。最后我要求他们等到第二天我上班后处理。

第二天,我跟病人和家属谈话,仍无法让病人回心转意,最后,我只有给病人换了药,检查了造瘘口,并教会家属回去后如何护理,如何处理伤口。在给病人办理出院手续的时候,我才发现病人出生的月和日和我是同一天,更加深了我的遗憾。

今天是中秋节,我突然想到,病人回去三天了,他还好吗?他最后放弃治疗,执意要回家,是不是想过最后一个中秋节呢?我慢慢地理解了老人的心事。

一个医生为什么会如此牵挂一个普通的病人,我想心系病人的安危的,绝不是我一个人是这样做的,每位医生都有这样的经历,这是职业的行为,生命之托,岂能懈怠,正是这样的一种职业精神,让医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我应该感谢这位病人的几十位家属,正是因为他们的理解,让我们敢于救治这种危重的病人,正是他们积极的配合,让病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这样的家属,我们付出的再多都是值得的。

我们希望病人在家里能过一个团圆的中秋节。

中秋的随笔3

中秋节是传统的团圆节,这一天,有敬月光的习俗,供桌上点香、奉茶,摆上各种新鲜水果和月饼,亲人们团聚在一起聊天、品茶、赏月,其乐融融。

今年的中秋,阴雨绵绵,没有星星,也没有月亮,而我却幸福地度过了一个星月满屋的团圆夜。

看不见月亮,也要敬月光。我看见妈妈在楼上的供桌上摆了四个茶杯,不禁问道:“我们一家三个人,为什么要摆四个杯子呢?”妈妈略带神秘地微笑道:“还有一个是嫦娥仙子的哟!”:“如果这样的话,后羿的一杯也少不了呀,你怎能把他们拆散呢?”妈妈先是一愣,随后笑道:“还是你想的周全!”我把杯子递给妈妈,口中抱怨道:“今年中秋怎么就又没有一点点月亮的影子呢?”话音刚落,突然我的眼前闪现出一片星月。

是爸爸点亮了悄悄买来的星星和月亮灯。星星灯一闪一闪的,像一颗颗小星星眨巴着眼睛。月亮灯挂在那儿,圆圆的、黄黄的,真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星月之光洒满了温馨的小屋。

我细细品尝着杯中的茶,不禁感叹道:恰逢中秋夜,苍穹暗无光;满案果饼茶,双亲饰星月;举杯邀仙人,共叙世间情。

中秋的随笔4

这个中秋节,月亮还是那么亮16岁时,我的家人回到我祖母家庆祝中秋节,这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

我们坐火车回家了。我一路上都很兴奋,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坐火车。到达车站时,我的祖父母早早地在车站等候。

我扑进祖母的怀里,要求她温暖而寒冷。当我到家时,食物已经准备好了。有玉米果冻、豆腐、豆腐花和肉末...这些都是我家乡的特色菜。豆腐和凉粉都是用石磨磨成的。它们是自己制造的。我迫不及待地想吃它,它的味道比我买的要好。第二天是中秋节。我起得很早,大人已经很忙了。米饭和水在一个大铁锅里煮。奶奶一直用铲子铲东西。母亲把火烧得很旺。过了一会儿,水烧开了,然后水和米饭被过滤,米饭被倒进一个木蒸笼里蒸。外面更热闹了,二叔围着石窝,一手拿着棍子,一上一下不停地在石窝里打饭团玩了一会儿后,他们被配以木棍把饭团翻过来,然后继续玩,嘴里有节奏地喊着:“嘿!嗨!”这确实是一项体力工作。一群孩子兴高采烈,眼睛直盯着石窝。不一会儿,米饭就变成了粘糊糊的面团。两个叔叔从石窝里拿出一个"大球",把它放进奶奶的盆子里。“好吧!你可以吃!”我闻到一股强烈的香味。我的`母亲和祖母端着一个热气腾腾的木蒸笼,揭开盖子,把里面的东西一起倒进石窝,看到了我困惑的表情。奶奶说:“这叫大紫吧,是用糯米做的。我们每年中秋节都吃糯米饭,这是这里的传统。”一年中的这一天从早上5点到中午,因为有很多家庭。“那两个‘大力士’重复了刚才的动作,和我奶奶说笑,不一会儿我们一家人就准备好了。奶奶给了这两个人两大组作为感谢。

当回到家,奶奶很快在每个碗里挤了三个面团球,倒了红糖、花生和奶奶自己做的黑芝麻。全家人津津有味地吃着,开心地笑着。我甚至狼吞虎咽地吃完了在城里吃的月饼。我很难和这个蛋糕相比。这是我吃过的最美味的食物,也是我吃过的最有意义的中秋节!今天是中秋节,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我父亲从小就告诉我,农历八月十五是一个传统的中秋节。那天的月亮比其他任何一天都更圆更亮。那天晚上,人们会像明月一样仰望天空,希望家庭团聚与和平。

中秋的随笔5

中午,我和弟弟妹妹一起叠元宝,我们仨在一起比赛谁叠得最多,每个人都使出了绝招,只看见手指不停地“舞蹈”,不一会儿功夫,纸就用完了。结果,我们仨打了个平手。虽然没分出胜负,但是比赛的过程很开心……

今天是中秋佳节,一早妈妈就上街去买菜,买了很多好吃的,惹得我直流口水。今天的饭菜更是特别美味,让我吃过之后回味无穷。

中午,我和弟弟妹妹一起叠元宝,我们仨在一起比赛谁叠得最多,每个人都使出了绝招,只看见手指不停地“舞蹈”,不一会儿功夫,纸就用完了。结果,我们仨打了个平手。虽然没分出胜负,但是比赛的过程很开心。

天渐渐黑了,我们一家人坐在院子里观赏着又圆又大的月亮。没过一会儿,妈妈和爸爸又把小桌抬到院子里,摆上食品让月亮“品尝”。我还像模像样地面朝夜空拜了拜。接下来贡品就又都成为我们一家人的食品了,也不知道嫦娥吃到没有。就这样,我们一家人继续边吃月饼边赏月。

正当我们尽情地享受着如水的月光和夜的寂静时,妹妹突然问了一个问题:天上为什么有月亮?有人说月亮上有嫦娥,我怎么就看不到呢?

我刚想逗逗这个傻妹妹,奶奶却抢先说道:嫦娥的故事只是传说,不能当真的。妹妹听了点了点头,不再问了。不过,显然这个答案她一点儿也不满意。我想她一定和我一样希望所有的传说都是真的吧,如果没有了神仙,这个世界该多没意思啊!

中秋的随笔6

九月,秋风送爽的季节;九月,凉风习习的季节;九月,同时也送来了美丽的中秋节,今年的中秋节有些调皮哟!

“九月三十日”我一边翻着日历一边念着。期待已久的中秋终于来临了。耳边吹过的秋风在为我庆祝。似乎庆祝地早了些。甜滋滋的笑容掩藏不住,两颗兔牙亮在嘴上,甜蜜蜜的笑着,比蛋黄月饼还甜!妈妈看我这傻乎乎的样子笑得合不拢嘴,笑着对我说:“小傻瓜,还要等到夜晚九点才能赏月、烧烤呢!”我拍拍胸脯说:“没问题,我是个很有耐心的好孩子,一定会老老实实地等到夜晚明月升起时的!”妈妈满意地走开了。其实,妈妈是怕我这个小馋嘴偷吃了放在冰箱的鸡翅。我望着冰箱,直流口水。一个个不安分躺着的鸡翅似乎在诱惑我:“过来呀,我可好吃呢!”一只鸡翅说。“来呀,过来尝一口。闻闻,我多香!”……我揉了揉双眼,一看,它们并没有动埃再看看——“快过来啊,我可香甜了!”心里一想:会不会是自己心理作怪?“恩,一定是!”一个坚定的声音告诉自己。我躲过了鸡翅的香甜诱惑计划。当然也同让能抵过其他食物的诱惑啦!于是,自己得意洋洋的笑了起来……

“咚、咚、咚…·”挂在墙上的老钟敲了12下。我用着期待的目光望着它,反应有点迟钝地说:“到九点啦,九点啦!”兴奋地手舞足蹈的我大叫着:“妈妈妈妈,赏月啦,烧烤啦!”东找找、西找找。一个人影都没有,我连忙赶到三楼。终于,看到了他们。望着天空,我陷入了一脸的呆滞,一阵冷风掠过——没有月亮。“妈妈,妈妈!中秋怎么会没有月亮!”我惊呼。“不可能!只是未到时间而已罢了,再等等、再等等埃”“哎,好吧,虽然这次的中秋没有月亮。但是,没有月亮的中秋并不就是不代表不是中秋节埃”我开始自我安慰起来。与大家一起摆好烧烤的餐具后开始烤起了烧烤。我怒气冲冲的拿起一把鸡翅说:“哼,还不是吃掉你们了!”得意洋洋的烤起鸡翅来……

不久,一盘烤焦了的鸡翅就被我一扫而光了。我挺着胀鼓鼓的肚子回到房间睡觉去了。心里还想着那个好吃的烤焦鸡翅。而且,也忘不了这个没有月亮的中秋节……

中秋的随笔7

今天是个举家团圆的日子,在这个充满思念的日子里,我又怎能释怀,又怎能不感伤?还是那句说了无数次的话,别人都说,时间是治疗感情伤痛最好的良药,可在我身上一点儿也不起作用。想你,又成了我今天唯一能做的事;回忆,又成了我最大的敌人;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眼睁睁的着它一点点的把我所有的伪装和装出来快乐和幸福,全都完全催毁,不留一丝一毫……

一个人,一颗心,寂寞荒凉不是因为是一个人,只是因为是一颗心。我的心很大,能够容下你所有的伤害;我的心很小,只能容下你一个人,你走了就空了,但也就此封闭,再也容不下其他人了……

中秋节,在我看来就是我的感情忌日,人活着,心死了。最大的悲哀

中秋的随笔8

我盼望一年的它,带着满面笑容走到面前,十分亲切拥抱我,以至于我的双手被它弄到背后,旁边跑来另一好友,忽而“咔哒”一声,我带着一副“银手镯”,木然地站在监狱中,无论如何敲打牢门,我也必须与好友错过。

——题记

农历八月十四日夜,一亲戚来访,此时必有一大餐,中有各类海味,令我期盼的程度不亚于年夜饭。因客人来的较早,享了一小时的口福,填了一肚子的美味后,七点半我先行下桌回房,父母与客人在餐桌上交谈。

回房间后,吹着空调,读书、写作业、玩游戏,好不惬意,压根没有意识到,天已经很黑了。

临近九点,电话手表的铃声如往常一样,伴着闪烁的画面找上门来,我与好友约定准时九点楼下见。

放下手机,准备换衣服,猛然想起客人还在家里,此时此刻溜出去自寻乐子,岂非不尊重客人?我退了回去,瘫在床上,房间的门黑沉沉的,没有锁,但出不去,房里的我软绵绵的,想出去,可没“钥匙”。年轻本该气盛,我却逆来顺受地当阶下囚。仰视天花板,一瞬间想从中钻个洞跑走,看看自己,幻想着能穿墙。然而它们总归是天马行空,侧个身,透过几近一面墙大的玻璃望向天空,天已经很黑了,空中只有一轮明月。临近八月十五,月必甚圆,以玉盘称之仍有不足。不知为何,总觉得月在天上,不够圆也不够亮,不够圆者,时时认为应从某处取下了一块,进而补全。盯之一段时间,恍然出现另一圆月,与其并肩,其上一块,已要坠矣,且正是原月所需式样,欲落却不能落,十分憋屈;不足亮者,便是目光所及之处可直视无碍,心中隐隐感觉有处依旧缺少光亮,却只能不了了之。图片

十点,客人起身,我总算拧开了房门。两个半小时犹如二十三小时,剩下的一小时只用来吃个饭。送了客,收拾了家,洗了澡,完成诸项事务后,回房准备睡觉。

拉上窗帘前,最后望一眼,天未亮,月未圆,低头看了一眼电话手表,“人未聚。”

直到现在,它仍未响一声,为这位从“狱”中脱出之人报喜。也就是说,我与好友,注定错过。

中秋的随笔9

一个人在街上闲晃,萧萧叶落,无痕亦无声,真正的好不热闹.叶子被风吹到整齐却又零散着.像争先恐后想目睹帝王风采的百姓却让卫兵拦了住.于是有秩序地混乱着……

秋天的讯息是在我还穿着短袖衣服睡觉的时候随着我的痛觉神经传过来的,于是我就跌入秋天了.

一个人在街上闲晃,萧萧叶落,无痕亦无声,真正的好不热闹.叶子被风吹到整齐却又零散着.像争先恐后想目睹帝王风采的百姓却让卫兵拦了住.于是有秩序地混乱着.

风还是那么吹的,路还是那么躺着随人踏,干瘪的叶子还是会在人们碾碎它们心脏的时候无助地哀号,人还是那么正着走路,面无表情.不知道“面无表情的表情是最好的表情“这句话是不是适用于所有的人.

阳光,柔弱得不再耀眼,苍白得带着死亡的气息.可是它就是那么不自知啊!做着垂死挣扎,游荡在树木、道路与路人的身上,寻求帮助。

中秋节啊!月亮就那么破碗似的吊在天上炫耀它的清高么?还是在装吊死鬼?

月缺,人会圆么?即使圆了,真正圆的是什么?只是硬绑在一起的空壳!心却是零散得像大漠的沙。

晚风,真像鬼吹的阴风,让人感觉寒冷是由心脏向外弥漫开的,到了外界又被变本加厉反射了回来。

凄风残月里,今天的死亡近了,明天的新生也近了。明天还会这么冷么?明夜的月亮该会是圆的了吧。

中秋的随笔10

一开始,以为爱情是一切,以为自己了解一起,以为拥有就是永恒,不明白失去是什么滋味;

后来明白,爱情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一段爱情并不一定会白头偕老,慢慢的从感性走向成熟;

在后来,在一起是缘分,走多久也是缘分,所以相爱时用心就好,分开了祝福就好;

一段感情,总是开始得很幸福,中间走的很坎坷,结束却又很凄然;我们曾经为了彼此,想要多了解一点,自己不断接触对方的爱好、朋友,但总是欲望越来越多,很可能有一天,我们忘了曾经的幸福,只为此时的一个小误会,所以,修炼爱情的境界,能达到一种平淡却不厌倦,又谈何容易!

淡然于心,需要的是我们的勇气,宽容还有包容,幸福的就存于心间,不愉快的就让它随风吧!

值此中秋,只愿,大家都和和美美,团团圆圆,无论漂泊,在家,单身,已婚,都愿忘却过去的不如意,来临的将是一天天如爱情般开始的动心、美丽、永恒的日子!

中秋的随笔11

转眼就是中秋节了,我们还没有一点准备,或许是因为那里气氛相对没有那么浓烈吧。半年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湍急的流走了。这天变成了昨日,昨日又变成了过去。我们期望时空定格在那一刻,想要抓住些什么,却不晓得自我想要什么。时光总是那样的公平,不曾为谁慢半拍,也不曾为谁快半拍。中秋节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来临,我们还漂泊在另一个城市。

已经是凌晨,马路上没有行人,那里中秋的夜晚很凉,丝丝凉意占据了整个夜,路灯在月光下也变得有些暗淡了,望着月亮,从那抹银光里,似乎看到了多年前嫦娥的影子,而我们就是那后羿,只能望着月亮出神。眼睛忽然有些发涩,我们不得不收回目光,低下头后却发现,脚下那清晰的孤影触动着心底的思念。我们踩着自我的影子,开始漫无目的的行走

同样的月,有人喜有人忧,生性多愁善感的我们,看淡淡的月光有着一抹忧伤,像是一颗孤寂的心,就如今晚的月亮那般孤独,那淡淡忧伤的光,无限的悲伤,生活的不如意,就如今晚的弯月忧伤着不能圆的遗憾。

青春如同这个季节的落叶,孤独的身影在风中回荡,任风飘零。那憔悴而忧伤的叶子,静静地躺在冷冰冰的地上,生命的终结就只有碾成泥了。“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多么的凄凉。春天里这片叶子像婴儿一样声声啼哭着喜悦,长成生命一样的葱绿,而此刻它竟落得如此的凄惨。而我们们这代人的青春正是地上的落叶,时光的秋风将我们们的青春吹走了。

生活的不如意,让我们们百般的苦恼。尽管在年少轻狂的时候,拥有青春懵懂的活力,焕发无限的力量,胆敢勇闯命运的河流,踏平生活的坎坷,迈过生命的艰难,寻找生活的快乐。然而命运总是考验我们们的信心,折磨我们的意志,剥夺我们的幸福,扼杀我们的期望,埋葬我们的前途。

人世间的公平与谁理论!一样的生命,却不能一样的活;一样的活着,只能承受不一样命运。不堪负重,一无是处,生命就这样消耗殆尽,在岁月里苍老。:

如此的蹉跎岁月,任时光的风浪将自我掩埋。我们就是那无根的浮萍,在岁月的河流里漂流,随风去,随风来,居无定所,流离失所,尽在时光的流里泛滥。我们务必学会自我们调节,生活即便是痛苦,也要唯心向暖,支撑着空虚潦倒悲寂的心,也许就会变得快乐。我们渴望能在生活里得到幸福,就务必努力拼搏、追求、付出、争取,时刻谨记,告诉自我应对生活,不要哭泣,眼泪是不会博得命运的施舍;不要屈服,只有坚强才能驱散阴霾;不要自卑,只有勇敢才能在废墟中站起来。

中秋的随笔12

中秋佳节,外地的叔叔寄来一盒月饼,装饰极其精美,价格更是令人咋舌。不料盒食之,其味平平,与蛋糕店里几块钱一个的月饼无异。心中感叹: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以前在电视上看到主持人对过度包装的罪恶言之凿凿,尚觉不以为然,亲身体验之后才知其可恶之处果然馨竹难书。

万事皆有因果,现今人们往往只关注外表,而淡化了内在之重要,他们渐渐变得肤浅,确乐此不疲,就如那些动辄数亿的“大制作”,看后往往没有一点印象,但却仍有着不低的票房。

那英说:“别管你长什么样,只要歌唱的好,人就加分。”是金子到哪都发光,可见内部充实,辨识度自然就高。就像一把珍珠扔在沙子上,很快就能捡出米,还要包装干什么?!

不禁想起一本书上的趣闻:

满满的礼堂,众人引颈而待。

传说中的陈寅恪来了,布衣,布鞋,布袜,腋下夹着布包裹。打开布包裹,里面有几本本线装书。一点风景都没有。有人就纳闷了,这位号称教授中的教授,怎么没有一点派头,连个装书的皮包都没有?

可他一开讲,语惊四座,连走廊里都挤满了闻声而来的教授。

中秋的随笔13

中秋在即,眼下学校要放假。据说今年的中秋节和教师节紧挨着。很多人都在规划着假期行程。五一可以不回家,假期亦可以不回家,八月十五乃是万家团圆的日子。对于一个经常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这次的家是必须要回的。八月十五故又为团圆节。我们当然也不例外。问题是回哪个家。按照往年的惯例,先是回我家,因为我家离单位比较近。学生一离校,我们随后就踏上回家的路途。不过与往年不同的是,放假改在了下午。下午走亲访友,历来很少,只好推到明天。中秋节回家,月饼是必不可少的佳品。平常可以随意一些,但如今不能马虎。除了月饼之外,其他的食品不是不可以送,但那些都只是配搭。

关于中秋节吃月饼,这里还有一个历史典故呢。相传元末时期,中原百姓不堪元朝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朱元璋欲联合这些人一起抗元但苦于无从传递消息。刘伯温于是命王昭光制造饼子,饼子里藏入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使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这才一举推翻元朝。为了纪念这一功绩,因而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也就传了下来。东北地区至今有“八月十五杀达子”的说法。

当然这只是个传说,究竟月饼是否源于那个时候,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但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对家乡的思念,祈盼丰收、幸福,皆成天下人们的心愿。

可见中秋节作为一种传统佳节已经深入民间,扎根于人们的心中,而中秋节,吃月饼,赏月亮,更是一种绝美的人间享受。那么,为何将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呢?或者说,为何八月十五要赏月呢?据说八月十五成为固定节日始于唐初,“八月十五中秋节”(《唐书太宗记》)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事实上,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难怪中秋节要赏月。从季节这个角度讲,七、八、九月为秋季,八月是中间月,而十五又处于八月的中间,故八月十五就称之为中秋节。从农业这个角度讲,我们中国是个农业大国,秋天显然是收获的季节,收获之后,那些东西总不能束之高阁,还是要和家人一起分享的。于是就拟定这样一个节日,为的是一家人聚到一起分享秋后的收获。该吃吃,该喝喝,不亦乐乎?

俗话说:年怕中秋月怕半。过了中秋节,这一年也算是过了一大半。马上就是十月一,元旦。时光如电,说的一点不差。月圆之时,渴望一家人聚一聚,这恐怕是天底下所有人的共同心愿。就借着这个传统节日,把自己对家乡对亲人的那份牵挂和思念一并寄回家。每逢佳节倍思亲,真的是这样。不信,你去异乡住上一两年,举目无亲,你就知道什么是思乡之情,什么叫想家,何谓乡愁。

记得上大学那会,八月十五是不让回家的。学校给发月饼。五仁的,枣泥的,豆沙的,水果的,真是应有尽有。吃着他乡的月饼,就是吃不出家乡月饼的那种味道来。我后来才明白,那些月饼不是不好吃,是看和谁吃。你那时候就很自然地想到了家乡,想到了家里边的亲人,就跟闹钟定了时一样,不自觉的。月饼,就是要中秋吃,而且是和家人一道吃才好,吃的是心情,吃的是那种氛围。

他乡的月亮不能说不够圆,也不能说不明,可就是缺了家乡月的那种亲切、可爱——你觉得它离我们是那样的接近——你可以说,那就是你一个人的月亮。你想要拥有就能拥有,因为那是你独有的感觉,可在外面就不一样,实在没有那种感觉。任何人都可以说,那是他的月亮,不是我的或者你的。归根结底,那不是你我的家乡。难怪说,月是故乡明。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切皆因那不是自己的家乡,故连月亮也成了人家的不是?月亮,家乡。多么美的语言,多么悦耳的词汇!

也许在外面住惯了的人已经没有这种内心的撕扯,而是习以为常了。若不是因为扎根在外多时,恐怕就是一种麻木。这显然是很可怕的。家乡之所以称之为家乡,就是因为你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那个地方,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那里的胡同,人家,对你来说都是再熟悉不过的。无论你走到哪里,你都不会在心里舍弃它们,它就像刺青一般刻在了你的脑海里。你的身上包括你的话音乃至血液里,都有它的存在。那里显然就是自己的根。如今你不回家,一年两年甚至更长时间,与家的那份亲切感慢慢就会淡化,刚开始可能没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你反而越是需要那份最初的家的感觉。如果中间一下子没有了,这对于一个人来说就等于切断了自己的生命之源,即失去了所谓的根。久而久之,内心的那种惶恐和寂寥就会席卷而来,顿时感觉一切都跟空了一样,连心也是空的,如同浮萍飘在水上,没有了着落。即使该有的都有了,心里也会隐隐觉得缺了点什么。这才是真正的漂泊,心的漂泊。一旦没有了根,幸福就会离我们远去。不管是谁,不管在哪,都是一样。并且最终都是要回归到家乡的,所谓叶落归根。

鉴于以上种种,我极力鼓动老公他回老家一趟。老公当时应允了。可最后竟说,那也得看家里的意思。天哪!这叫那档子事啊!回家还得经由老家人的同意,说好听点,家里邀请我们,我们才回去。我立刻就明白了话里的意思——近乡情怯。我想也是。这么长时间没回去过了,都不知道家里的具体情况。好在,他信奉一句话: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老公的心里是有家的,只不过被现实的表象掩盖住了,或者说是他自己故意这么做,为的是不让别人觉察出他的儿女情长来,免得被人说成是脆弱。久而久之,连他自己也感觉不出自己有回家寻根的需要了。他也被自己给骗了。这就是所谓的惯性,越是这样的人,越是需要有人从旁提醒,否则会看不清真实的内心,无异于失去自我,岂不令人担忧?

无论如何,中秋节,我们要回家。带上月饼,带上祝愿。

中秋的随笔14

昨天下午行政会后知道,我们的中秋节假期从5号下午放到9号上午,9号下午正常上课,后来听说另一所兄弟学校是5号下午两节课后放学,9号晚上学生报到上自习,而今天早上又听一位朋友说,他们学校也是5号下午放学,但是8号(中秋节)下午四点,学生报到,晚上教师例会正常。

其实听说我们放了四天假时,也没什么感觉,因为再下个周六还得补一天课程,但是,当中说中秋节晚上学校要开会时,我不得不从心里感觉,我们的校长是人性化的管理的,是真正站在教师的角度来考虑工作的。

中秋团圆节,这是人之常情,可是团圆的中秋夜却要开会,听那些不关痛痒的说教,关键是兄弟学校的同事都在家享受天伦之乐,这种感觉怎么能让老师心理平衡呢,这种安排是体现了校长的权威还是让上级领导看到你这个校长的魄力?其实一个校长关键是怎么让教师佩服你,而不是让老师屈服你!

每一位校长都会说:校长算什么官,我只是来和大家一起工作的。但是真正落实时,能与大家一起同甘共苦的,真没有几个。而结果呢:能与大家同甘共苦的,干一天,我们的师生会记住他的好,记住他的为人;而把同甘共苦当作表面文章的,可能也会出现人走茶凉的感觉,甚至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其实老师是最温和的群体,没有人愿意去和领导做对,但是,老师却也是一个敢于挑战的群体,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抵抗自己的不满,但是这种情况往往受害的是学生。领导只是降低了自己的预期成果而以!

所以做校长的,把学生放在心上,把老师放在心上,那么不管你将来走到哪里,去到何处,你将是他们永远的牵挂。

当然,如果再往开来想想,社会中的各级领导又何尝不是呢,当小兵的,中层领导可能就会在一个单位干一辈子,但是那些领导却只是这里的过客,他们是把自己的这一站当成了家,还是当成了旅馆,这就是领导的工作作风。如果当成了家,他做一天,也会用心经营,但是如果当成了旅馆,则可能任意所为,反正有后来人收拾!

把岗位当成家的领导,工作的也肯定舒心,因为身边的都是兄弟姐妹,把岗位当成旅馆的,只是一个过客,因为身边的也只不过是过客,没有人会留下记忆!

中秋的随笔15

今天是8月15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中秋节的晚上,月亮特别的圆,特别的亮,中秋节的那一天,我们还要吃月饼,月饼里面有很多好吃的馅,其中,我最爱吃的馅是豆沙馅和咸蛋黄馅,那你们最喜欢吃的事什么馅的呢?

“一轮明月挂空中”,中秋节这天晚上,我和家人坐在院子里,边欣赏着美丽的夜景,边品尝着瓜果,妈妈轻轻的抚摸着我的头发,让我想起了妈妈以前跟我说的“嫦娥奔月”的故事,这时,我的心里无比激动。据说,在这天晚上美丽的嫦娥会出现,但是在这天晚上我睁大了眼睛左看右看就是没有看到嫦娥的出现,所以我现在再也不相信这个美丽的传说,传说中的故事总是那么的神奇,那么的美丽呀!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能家庭团圆,又有多少人为了生活而远离了自己的亲人,无法团聚在一起,“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