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竹制作方法

空竹,也叫舞铃,即用一根长绳舞耍一个哑铃形状的滚轴,空竹这个体育项目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空竹制作方法。

空竹制作方法

空竹制作方法(一)

1.轮和轮面为木制,轮圈为竹制,竹盒中空,有鸣响缝,鸣响缝的间距要相等。鸣响装置的要点在于鸣响缝要适中,一般为02厘米~03厘米。

2.鸣响装置粘贴之后,再进行灌木胶水的工序,目的是在装置内部进行缝隙的弥合,使装置产生共鸣的效果。3.灌木胶水的方法是:将木板胶兑水溶化、熬熟、呈浓液状,将木胶水从鸣响缝中灌进去,不宜太多,匀速地摇晃空竹,使胶水均匀地抹满内部各部分。

4.空竹的玩法:将空竹放在地上,双方各握一根抖杆。右手持杆,将杆线以逆时针方向在空竹凹沟处绕两圈。然后右手轻提,使空竹离地产生旋转,转一圈后,凹沟处仍有一圈线,便可以双手上下不停地抖动了。空竹会越转越快,转到一定程度,鸣响装置就会发生嗡嗡的声响。

空竹制作方法(二)

l、截板:根据需要面板的直径,用圆规在五合板或多合板上画出圆,用曲线锯把板锯出,并把四周磨平。

2、锯竹筒:根据所做空竹的大小选择直径适合的竹筒,按照适合尺寸,用锯将竹筒截成小段,锯口要保证平整。

3、内粘:用刀将事先锯好的竹筒劈去三分之一,在事先准备好的面板上用圆规画出内粘线,将竹筒按线粘好,竹筒间距应保持一致,大小竹筒平均摆放。

4、修活:对已内粘好的构件进行整修,使竹筒与面板垂直,四周内粘线一致。

5、锯竹片:同锯竹筒一样把竹片截成小段,锯口要保证平整,高度与竹筒一致。

6、外粘:首先在已经修好的半成品上画线。如果做的是右手空竹,将竹筒向外,面板向内,线画在每个竹筒靠右少半、靠左多半处,要使线间距保持一致。用铅笔沿面板逐一画出弧线和长短线,将竹片按画好的线位贴于竹筒。用刀把已画好线的竹片多余部分劈去;劈时,竹片进风口一侧角度一般保持在30度,另外一边在45度左右。将已劈好的竹片按画线次序一一粘结在面板和竹筒上,粘胶要饱满压实。

7、磨口:将已浆好的半成品在纱布上把上口磨平,磨时反复转动,保证磨口尺寸一致。

8、扣盖:磨口完成后,在竹筒、竹片上涂抹上胶,胶要饱满;之后将另一块面板扣上并压实。扣盖时两块面板的木纹一定要交叉着扣,防止变形。

9、车活:上一步骤完成后,找出构件侧方圆心,用车床将其车圆,车圆后用刀挑出两边到线槽,并用砂布打磨光洁。

10、修口:修口是决定空竹发音的关键步骤,修口的大小取决于竹筒直径的大小。修口过大,空气在哨堂内形不成挤压。修口太小,进不去足够的空气,空竹同样不响,在一定范围内修口空竹方能发声。口小所发出的声音频率较低,但需要的转速也低。因此在修口过程中要保证大小兼备,这样在抖空竹的时候,无论高速或低速旋转,同样都可以发出不同音频的声响。另外,修口时进风口一面一定要修薄,修口要平整光洁。

11、缠麻:口修好后,就可以缠麻了。缠麻前一定要将麻用温布擦拭一遍,使麻变得柔软。缠麻时不能出线槽,一定要缠紧。 12、车轴:空竹轴是空竹的重要部位和易损部位,一定要保证坚固耐用。制作时先将空竹轴的毛坯用机床车成所需直径,用铅笔画出上轴部位,抖线部位,轴头部位,之后用不同的车刀依次车出各个部位,最后用纱布打磨光亮。

13、上轴:在已做好的发声轮中心按上轴部位直径打孔,在轴的上轴部位处用锯锯开一道上轴部位四分之三长度的直缝,然后抹胶,将轴插入发声轮,再做一个木楔并上胶置入锯缝,用锤子把木楔砸紧,最后把挤压出来的胶擦干净,将多余的.木楔磨平打光。

14、灌胶:事先把猪皮膘胶用凉水泡过,等胶完全泡好后用火熬成粥状倒入发声轮的大口,左右晃动,之后将灌入胶汁倒出,用热的湿布把流出的胶擦净,将空竹摆放在较平的地方晾干。

15、找平衡(主要针对双轮空竹):在上轮之前用称或天平找出两个重量相等的发生轮,上完轴后灌胶,等胶凝固后抖动检测是否平衡,如出现一头轻一头重的现象,则需向轻的一头灌胶,使两侧完全平衡为止。

16、打磨、刷漆:等空竹胶完全干后,用100号以上的细砂布进行打磨,再用修口刀对哨口部位进行修整。个体大或高档空竹还要先刮腻子后再打磨,然后根据不同的需要刷上各种颜色的漆。一般采用醇酸磁漆为好,经济耐用。

17、空竹的装饰:为了使完成的作品实用美观,要对其进行适当的装饰。装饰一般采用绘画、雕刻、烙画等手法,根据空竹类别和使用者爱好采用不同的装饰方法。图案一般采用祷祝吉祥或历史题材的图案和词句。经过装饰,可大大提高空竹的观赏性与美感。

  空竹的成型

明代人刘侗、于奕正在《帝京景物略·春场》中,不仅记述了“杨柳儿活,抽陀螺。杨柳儿青,放空钟”的童谣,还记述了空竹的制作方法及玩法:“空钟者,刳木中空,旁口,荡以沥青,卓地如仰钟,而柄其上之平。别一绳绕其柄,别一竹尺有孔,度其绳而抵格空钟,绳勒右却,竹勒左却。一勒,空钟轰而疾转,大者声钟,小亦?蜣飞声,一钟声歇时乃已。制径寸至八九寸。其放之,一人至三人。”[2]这里是说,把空钟“刳木中空(实则截竹成小段),旁口(竹段开小孔)”,口内装半圆竹成“哨”,竹段上下的截面以薄木板封严,成为风匣;板之圆心穿竹棍,上长下短,用粗线绳绕在长柄上,“别一竹尺有孔”,将绳儿穿过竹尺的孔,用力勒紧,然后急放,空钟就在地面上不停旋转并发出哨声(气流入孔因压强大又排出)。不过,当时的“放空钟”的动作不是抖拉,它的转动也不是在空中而是在地面,属于“鸣声陀螺”。不过,在秦孝仪所编《海外遗珍·漆器》中,收有一件“剔红婴戏纹圆盒”,盒盖上刻有婴戏图。图中,一童子正在抖空竹,旁边另有一童子捂着耳朵观看。空竹为圆盘状,中有木轴,以竹棍系线绳缠绕木轴拽拉抖动。据编者注释,这件剔红漆盒为明代永乐年制作。此说如果属实,那么早在明朝早期,空竹造型特点与玩法均已经相当成熟。由此还可证明,明代的空竹游戏,是地上和空中多种玩法并存的。

  空竹的发展

到了清代,抖空竹的方式逐渐成熟。清人李虹若在《朝市丛载》中说:“抖空竹。每逢庙集,以绳抖响,抛起数丈之高,仍以绳承接,演习各样身段。”还说:“狗熊傀儡互喧闹,汗粉淋漓跑旱船,抖起空竹入云表,千人仰面站沟沿。”。此外,抖空竹也成了摊贩商人招揽生意的手段。孙殿起《琉璃厂小志》中说:“空竹亦名空钟,能抖出种种花样,摆摊人均擅此技,借此以广招徕。”抖空竹也得到宫中女子的欢迎。清无名氏有一首《玩空竹》的诗也写道:“上元值宴玉熙宫,歌舞朝朝乐事同。妃子自矜身手好,亲来阶下抖空中。”原注云:“空中,玩器之一。近舞于京师,新年,王孙、贵姬擅长者皆为之。宫中妃嫔亦多好焉。舞式有‘鹞子翻身、飞燕入云、响鸽铃等’”。

从以上记述得知,清朝是抖空竹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不仅戏器材简单,易于学习,而且动作花样繁多,技法多样,引人入胜,受人欢迎。同时,参与抖空竹的人群不断扩大,从儿童扩大到了王宫贵族、商人及普通民众。因此,抖空竹至清代已广为流传,并一直持续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