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关于经济运行分析报告范文(精选3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20关于经济运行分析报告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0关于经济运行分析报告范文(精选3篇)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1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xx年经济运行情况与20xx年预测分析。今年全行业要保持全行业经济运行平稳,防止大起大落。同时,在技术创新、结构调整上取得新进展。

xx年行业经济实现良好开局

联合会分析称,20xx年,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国内市场需求强劲是拉动行业增长的主要引擎。

据石化联合会统计,预计全年行业总产值突破11万亿元,达到11.2万亿,增长31%;主营业务收入达10.9万亿元,增长30%;利润总额8100亿元,增幅约为19%;投资1.37万亿元,增长20%;进出口总额约为6000亿美元,增长32%。

其中,化工行业全年产值预计达到6.58万亿元,同比增长32%,与20xx年增速相当,占全行业总产值59.82%;化工行业利润总额3500亿元,增长35%,占全行业总利润额的47.1%;1—11月份,化工固定资产投资8617.2亿元,同比增长26.9%,高于全行业平均增幅5.5个百分点,占比70.12%。

原油20xx年产量基本持平,全年预计2.03亿吨;进口预计2.5亿吨,增6.3%;表观消费预计4.53亿吨,增3.5%。天然气供需快速增长,全年产量预计1020亿方,增长8%;进口突破300亿方;表观消费1300亿方左右。成品油产需总体平衡,全年未出现明显油荒。炼油版块前11月累计亏损49.83亿元,亏损主要原因是原油价格持续较大幅度增长。

行业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20xx年,“调结构、转方式”成效逐步显现。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在化学工业利润增长中的比重不断攀升,成为提高行业经济增长质量的主要动力。20xx年,专用化学品利润占化工利润的比重约达31.5%,合成材料占比16%。同时,专用化学品、合成材料等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稳步扩大。化肥、橡胶制品等传统化学品在利润增长中的比重不断下降。

非公经济比重首次过半

20xx年前11个月,行业非公经济总产值5.12万亿元,同比增长35.8%,占比50.0%,预计全年比重将达51%,历史上首次过半。公有经济产值4.87万亿,增长29.2%,占比47.5%;其它经济比重约2.5%。与20xx年相比,20xx年非公经济在行业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上升了15.8个百分点,公有经济占比则下降了16.4个百分点;非公经济比重每年平均提高3.15个百分点。

20xx年行业经济运行重在“稳增长、调结构”

李寿生表示,20xx年石油和化工行业的经济运行把“稳增长”放在第一位。要求精心组织好油、气、肥的生产供给,特别要做好柴油和春耕化肥的保障工作;千方百计扩大出口,防止大幅下降和减少回落;强化行业安全生产。

李寿生强调,行的经济运行应重点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强化节能减排工作措施。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要选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切入点,完善淘汰落后产能的市场机制,落实化肥、“两碱”、电石、农药等行业的市场准入条件。

在节能减排工作上,行业将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领跑者”制度,首先在合成氨、甲醇、烧碱、纯碱、乙烯、合成树脂、子午线轮胎、电石、黄磷等十二种产品中试行开展。

行业经济将保持较快增长

石化联合会预计,20xx年,行业经济运行尽管面临诸多困难,但有利因素较多,经济总体将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同比将会有所减缓。

预计全年总产值增幅约20%—25%,达到13—13.5万亿元;全年利润总额约为9500亿元,增长15%;主营业务收入约13万亿元,增长20%左右;全行业投资月1.6万亿元,增长15%;进出口总额约为7100亿美元,增长约21%。

主要化工产品需求强劲、生产平稳

石化联合会预计,受国内农业、工业、房地产及消费市场需求影响,20xx年国内能源及主要化工产品的需求依然比较强劲,同时能源生产继续保持平稳。

预计今年的原油产量将保持在2亿吨以上,增幅约1.5%;天然气产量约1130亿立方米,增长约11%;原油加工量约为4.7亿吨,增长5%。20xx年,预计化肥产量约为6400万吨,增长约5%;合成树脂产量约5225万吨,增长10%;乙烯产量约1700万吨,增长11%;硫酸产量增长9%;烧碱增长8%;甲醇增长14%。

今年原油表观消费量预计增长5.3%至4.8亿吨;天然气表观消费量预计增长15.3%至1482亿立方米;成品油表观消费量预计增长5.8%至2.8亿吨;化肥表观消费量约6230万吨,增长5.1%;合成树脂表观消费量增长9.1%至8080万吨;乙烯表观消费量增长13.6%至1850万吨。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2

1—6月,在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尚未散去,我州宏观经济运行面临严峻形势的情况下,各级财税部门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财政收入持续下降的势头逐步得到扭转,并于6月份恢复了增长,财政支出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财政预算执行正趋于正常。

一、财政收支预算完成情况

全州财政总收入完成140764万元,完成年计划的46.2%,比上年同期增收1013万元,增长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0699万元,完成年计划的47.5%,比上年同期增收3447万元,增长4.5%。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48037万元,完成年计划的55.2%,比上年同期增支40265万元,增长19.4%。

全州上划中央两税完成34261万元,完成年计划的40%,比上年同期减收6074万元,下降15%。上划所得税完成25005万元,完成年计划的55.4%,比上年同期增收2841万元,增长13%。

二、财政预算执行中的主要情况和特点

(一)财政收入持续下降的局面得到扭转,首次恢复到正增长。

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州实体经济造成了较大冲击,尤其是对房地产、矿冶等重点支柱行业的影响最为严重,宏观经济面临很大的下行压力,财政收入持续走低,到1季度末收入降幅达到了创纪录的负增长22%。面对复杂多变的财政经济形势,州委、州政府高度关注,于4月中旬接连召开了1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和企业生产经营座谈会,深度分析了当经济形势、财政经济运行走向、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等,研究提出了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增投资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极大的提升了全州上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并从政策上资金上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给予了及时有力的帮助和支持。各级党委政府更加关注财政运行,财税部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组织收入,进入4月份后财政收入持续下滑的形势有所扭转,5月份保持了趋好的势头,累计降幅进一步收缩,比1季度末减少了17.5个百分点,财政收入持续下滑的趋势已得到有效的扼制,在4月和5月有效工作的基础上,进入6月,各级财税部门,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采取了更加果断有力的措施,突出抓好收入的组织和入库工作,使本月入库数创历史新高,一举恢复到正增长,这一结果来之不易。从收入结构看,非税收入完成情况要明显好于税收收入,对扭转收入持续下滑局面恢复增长作用显著,其中:税收收入完成65385万元,完成年计划的42.6%,比上年同期下降1.5%,减收972万元;非税收入完成15314万元,完成年计划的93.4%,比上年同期增长40.6%,增收4419万元。从税种结构看,主体税种,特别是与市场和生产投资关联度大的税种减收较多,其中:营业税减收3236万元,增值税减收1961万元,资源税减收954万元。受国内房地产市场回暖迹象显现和州县党委政府采取的推动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各种政策措施的鼓舞,我州房屋交易量有所增长,带动了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和契税的快速增长,共计增收3579万元,增长58%。

(二)分级次分地区预算收入执行不平衡。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州各县的影响因产业布局和对市场依存度不同而程度深浅不一,矿冶、房地产等产业占经济比重大的县年受到的影响相应较大,而这些县在全州收入构成中所占的比重也大。全州有5个县和州本级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比上月增加了1个,比1季度末增加了3个,特别是收入大县县和砚山县的累计增幅分别为18.5%和11.8%,分别增收4794万元和899万元,对止住全州收入下滑势头恢复增长作用巨大,另外丘北县增长了23%、广南县增长了10.1%、西畴县增长了4.8%、州本级增长了7%,对帮助全州收入走出困境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3个县收入仍然比上年同期下降,但下降幅度都有了一定的减缓,其中麻栗坡县下降38.3%、马关县下降13%、富宁县下降0.3%。

(三)财政支出保持了稳定快速增长,但增幅呈下降趋势。

在国家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确保增长的政策背景下,依靠省财政厅在资金调度上的大力支持,我州各级财政部门积极筹措资金,及早明确和下达年度预算收支指标,加大资金的拨付力度,不断增强财政的保障能力,在确保工资发放和机构正常运转的基础上,突出支持扩大内需项目、抗灾救灾、涉农惠农、社会保障和扶贫等方面资金需求,财政支出保持了稳定快速增长,但受财力增量制约和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较低等原因的影响,财政支出呈现下滑趋势。1—6月全州一般预算支出共计完成248037万元,完成年初计划的55.2%,达到了序时平均进度的要求,增支4026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4%,增幅虽比上月多了2个百分点,但比1季度末少了4.8个百分点,上半年财政支出总体呈现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但增幅下降的趋势也很明显。从支出的经济分类看,财政统发工资支出109778万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44.3%,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个百分点,这说明,保工资保运转仍然是我州财政支出的大头,但随着财政保障能力的不断增强,用于改善民生、推动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资金所占支出比重在不断上升,财政支出结构正不断得以改善,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增长29.9%、增支11637万元,主要是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扩面提标带动了这类支出的大幅度增长;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13.4%,增支13102万元,主要是各级政府在公共财政的理念下加大了对医疗保障的投入力度;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增长18.7%,增支1245万元,主要是各级政府为缓解企业困难,支持企业发展,加大了对企业的扶持和投入;粮油物资储备等管理事务增长148.2%、增支2422万元,这得益于中央拉动内需实行家电下乡的惠民政策。从分级次的情况看,受财力增量慢的制约,州级支出增长乏力,累计支出只比上年同期增长了6.9%,而县级增幅为20.9%,有4个县的增幅超过全州平均水平,2个县增幅更是在25%以上。其中:收入大县县和砚山县支出形势明显好转,分别增长了28.4%和22.9%,共计增支14557万元,占全州一般预算增支额的36%;而相对较为贫困的丘北和广南两个县在上级转移支付补助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增势也较为强劲,分别增长了32.5%和22.2%,共计增支12896万元,占全州一般预算增支额的32%。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金融危机的影响继续存在和显现。宏观经济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企业生产依然困难,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仍较落后,影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运行的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工业经济还很脆弱,工业生产和销售还处于较低层次,规模小、效益差,部分工业发展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对财政收入的增长贡献有限,增收亮点不多,增长的潜力有限。

(二)财政收入增收的后劲不足,持续增长的难度大。我州财政收入增量的大头来源于营业税,而营业税增量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较高的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因此,保持较高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对财政收入稳定快速增长意义重大,财政收入增长有相当份额是靠投资派生的一次性收入,如果投资增长的持续性难予保证,不仅直接影响建安营业税的增加,而且影响重点项目和工程的建设,对将来我州经济发展财政增收造成困难。

(三)财政支出压力依然大,公共财政体系亟待进一步完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服务能力差距较大,需要“补课”、“还债”的领域较多,扩大内需建设项目需要地方配套资金量大、兑现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压力大、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社会保障和医疗、国企改革、应对各种公共突发事件等急需财政负担的支出项目还非常多,各方面对财政资金的需求旺盛,财政供需的矛盾十分突出。

四、全年财政收支形势预测

尽管金融危机的影响仍然继续存在和显现,财政经济运行中还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但在全国全省经济正趋好发展的大环境下,特别是有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预计下半我州经济将恢复正常增长,上级政府也将继续倾斜照顾和支持我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级党委、政府更加关注财政工作,财政部门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断增强,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特别是部门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改革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小金库”清理检查“回头看”和财政资金管理安全检查等工作的开展,将更有利于加强增收节支工作,强化财政资金的安全和绩效管理,在上半年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经过各级财税部门的共同努力,预计可以完成年初人代会确定的.全年财政收支预算任务,即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不少于170000万元,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可超过448973万元(不含上级专款和不明确的转移性支付),力争突破48亿元。

五、下半年工作思路及措施

(一)支持企业做强做大,努力培育县域经济,打牢财政基础

一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进一步落实好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重点行业和企业技术改造和节能降耗的扶持力度。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扶持壮大三七、烟叶、辣椒、蔬菜等农副产品加工和流通龙头企业;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通过小城镇建设与县域经济的互动,提升县域经济的综合能力;三是在扎实做好、砚山两个县域经济发展试点县的基础上,以特色为依托,城镇化为载体,非公有制经济为重点,围绕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努力培育县域经济,为从根本上缓解县乡财政困难打牢基础。

(二)强化征管,确保完成收入任务

一方面是认真落实好西部大开发,非公经济发展、就业和再就业等税收优惠政策,着力创造和谐税收环境。同时,认真清理和规范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严格杜绝税收征管中随意减免现象,重点对社会福利企业等方面的税收减免进行清理和规范,完善税收征管措施,加大稽查力度,开展行业性专项检查,堵塞漏洞,应收尽收。另一方面是强化非税收入管理,财政部门要认真履行好政府的非税收入管理职能,贯彻落实好非税收入管理的有关政策和规定,确保非税收入按时足额入库。

(三)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努力构建公共财政

一是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逐步减少直至退出财政对一般性竞争领域的投资,提高公共资源配置能力,确保政权运转和重大项目资金需要;二是财政支出重点向“三农”倾斜,认真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注重和解决民生问题,认真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解决广大群众关心的“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三是财政支出重点向教育、文化、就业和再就业等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促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四是严格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努力规范和完善津贴补贴制度,落实好国家津贴补贴政策,提高工资透明度。

(四)积极推进财政改革,加强和规范财政监督管理

正确把握好国家实施的稳健财政政策,领会好其深刻内涵,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重点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认真落实“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要求,严格执行《预算法》,强化预算约束,细化和硬化预算管理。继续推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大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二是理顺政府采购机构和执行机构的职责和业务关系,建立操作规范,方便快捷,便于社会监督的政府采购制度体系;三是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切实提高财政支出效益;四是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在巩固“乡财县管”改革的同时,全面落实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确保转移支付资金全部安排到农场,把改革的好处落实到农工身上;五是加快“金财工程”建设进度,集中力量加强财政系统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系统的推广,力争今年网络全部联通到县。

(五)继续坚持勤俭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牢固树立“两个务必”,大力弘扬艰苦创业、勤俭办事的优良传统和用风,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浪费仍是财政部门一项长期和艰巨的工作,我们将力争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今年的工作重点是:强化部门预算监管,硬化预算约束,健全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检查相结合的财政监督机制,杜绝截留、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的现象发生;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全面完成全州国有资产清查工作,摸清我州行政事业单位“家底”,盘活资产存量,整合财政资金,减少财政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研究国有资产有偿便用的管理办法,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

尽管金融危机的影响仍然继续存在和显现,财政经济运行中还有各种困难和问题,但在全国全省经济正趋好发展的大环境下,特别是有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州财政局将积极组织收入,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应收尽收,同时,硬化预算的约束控制机制,加强资金的筹措和调度管理,加快预算执行的进度,强化对重大项目和重点产业的支持力度,确保我州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稳定健康发展,为全年收支预算的圆满完成而努力奋斗。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3

今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大投资力度稳定经济增长的若干意见》要求,旅游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1—6月份,共接待海内外游客近5903.5万人次,同比增长13.2%,旅游业总收入498.3亿元,同比增长13.6%,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上半年旅游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是国内旅游增长明显。习总书记半年内两次视察西安,进一步提高了西安城市及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加强网络营销,开通官方微信、手机APP和天猫旗舰店,在央视一套、新闻频道黄金时段投放西安旅游宣传广告,在国内重点客源城市开展“美丽西安??丝绸之路起点、华夏文明之源、中华文明标识之旅”实地宣传促销,举办踏青、赏花、采摘、登山、舟赛和暑游等活动,进一步拓宽了营销渠道,丰富了旅游线路产品,激活了周边和本地旅游市场。传统景区接待持续增长,上半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接待207.76万人次,同比增长14.85%;华清池接待102.43万人次,同比增长13.24%;城墙景区接待146.58万人次,同比增长68.55%。同时,通过多措并举、持续发力,我市旅游客源结构进一步优化。上半年,在周边的河南、山西等客源市场保持平稳增长的同时,北京、江苏游客进入了国内客源地前五位,标志着西安旅游对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旅游客源吸引力大幅提升。

二是入境旅游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受世界经济复苏缓慢,韩国等地“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蔓延等影响,上半年,亚洲入境旅游市场普遍萎缩。加上周边旅游目的地国家竞争加剧、产品价格比较优势持续减弱,我市入境旅游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尤其是欧美主要客源同比呈现下降趋势。

三是出境旅游高速增长。近年来,各国陆续出台简化签证手续等激励政策,加上人民币持续升值等因素,刺激了市民出国旅游消费的欲望。从20xx年一季度监测情况看,旅行社组织出境16.80万人次,同比增长73.52%。其中,出境到新加坡6.90万人次,同比增长73.39%;马来西亚5.42万人次,同比增长111.17%;泰国4.80万人次,同比增长122.79%。预计上半年出境旅游依然会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四是假日旅游拉动明显。春节“黄金周”,我市接待游客559.29万人次,同比增长17.3%,旅游业总收入26.30亿元,同比增长19.4%。“五一”小长假,我市接待游客396.21万人次,同比增长3.51%,旅游业总收入11.84亿元,同比增长1.42%。端午小长假,我市接待游客290.89万人次,同比增长14.37%,旅游业总收入10.01亿元,同比增长13.7%。假日旅游经济运行平稳上升,对国内旅游市场拉动作用较为明显。

二、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上半年,和全国大多数城市一样,我市入境旅游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除了世界经济虽在复苏但仍不乐观之外,有两个不利因素,一是我国周边旅游目的地竞争加剧,产品价格比较优势持续减弱。二是旅游市场比较敏感,一些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对入境旅游影响力较大。

下半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推进,西安旅游的吸引力将不断提高。暑期、国庆旅游接待旺季的如期而至,进一步拉动旅游消费。外国人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实施,国际航线的不断增加,新景区的建成开放,以及宣传营销力度的加大,都将有力推动旅游经济平稳增长。

三、下半年的主要措施和建议

(一)稳步推进旅游深化改革。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持续推进旅游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在全市推动建立旅游综合协调机制、联合执法监管机制和旅游投诉统一受理机制。进一步简政放权,规范简化旅行社门市部设立初审、A级景区、星级饭店评定,以及旅游投诉受理等办事流程,方便企业和群众。加快旅游企业改革创新,认真落实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各项政策,扶持旅游企业做大做强、创新发展。

(二)加大旅游宣传营销力度。进一步强化媒体和网络营销,在中国日报、纽约时报等媒体进行西安旅游宣传推广。完善升级西安旅游官方网站、微博、微信、手机APP等,打造网络营销综合平台。在新加坡、韩国、美国、英国设立“西安之窗”旅游推广中心,进一步拓宽营销渠道。提前筹备暑期和“十一”小长假西安旅游产品宣传营销工作,赴南京、杭州、武汉、长沙、成都、重庆等重点客源城市进行“美丽西安——中华文明标识之旅”专题实地宣传促销。组团参加中国西安国际丝绸之路博览会。举办首届西安大学生龙舟赛、第二届西安城墙徒步大会以及西安滑雪温泉旅游季等活动,进一步吸引本地客源。

(三)促进休闲度假旅游发展。按照《西安市国民旅游休闲计划》及行动方案,创新文化旅游产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加强竞赛表演、健身休闲等与旅游活动的融合发展。针对高端旅游市场,推动会展和商务旅游的发展。加大《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实施意见》落实力度,推进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继续开展西安“最美乡村”评选活动。发布旅游商品推荐名单,引导游客自主购物,进一步扩大旅游购物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