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影《秋雨》

看完整部电影,也许万千言语都难以表现出其中的意境之美,思寻许久,或者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中的一句词“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才能恰当描述我的感受。何鸣与栀子的爱情,没有俗气的倾诉和海誓山盟的誓言,他们之间的爱是不需要语言的情愫,所有的故事随着京戏的演出而不断发展,情便在京剧中的一戳一站,一腔一喉生根发芽。

浅析电影《秋雨》

电影的片名是模糊的意象,似乎与所有的情节扯不上任何关系,就连拍摄的季节也不是秋而是冬;但换一个角度,从情感上讲,雨,特别是秋季的雨,则是最好的体现。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雨所带来的寒气,正如那场持续了8年之久的抗日战争一样,杀戮与流离是寒,中国人民与日本的关系是水火不容的寒。但是无法忽视的是,秋雨带来了丰收的喜悦,就像年轻一代的`何鸣和栀子,他们的爱情如秋雨一般化解了寒的温度,跨越历史之殇,描绘属于和平时代的画卷。

电影选择的切入点小,从小人物身上入手,描写何翼初及其儿子何鸣、徒弟徐妙春和日本姑娘桥本栀子的交集,故事平淡如流水却牵起了一段难以忘怀的历史,何鸣与栀子没有杂质的爱情,化解了不该延续至今的仇恨,本来巨大的历史国际问题,被爱感化。以小见大,以情化仇,正是电影最动人之处。

京剧经典《四郎探母》贯穿整部电影,其中杨四郎与辽邦铁镜公主的夫妻之情与何鸣与栀子的爱情交相辉映,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正是戏中有戏,情中存情。戏中杨四郎在辽邦多年,铁镜公主都未能识破他的真实身份;而剧中的何鸣,起初也并不知道栀子的爷爷曾经在抗日战争中杀害了自己的爷爷,所以他们都是单纯的爱着一个人。在这份无杂质的爱面前,曾经为敌的仇恨怎能不戛然而止?长安大戏院里何鸣正式演出《四郎探母》,搭档铁镜公主临时换成闹了矛盾的栀子,一句“我的妻”中的“妻”字犹豫半晌终于唱了出来,这一声呼唤不仅仅是戏中四郎对铁镜公主的尊重和爱意,更是舞台之外,何鸣与栀子冰释前嫌,爱情阻隔昔日仇恨的宣告。何翼初转身的离开,带着太多的感慨,自己无法原谅栀子爷爷的弑父之仇,可他不愿将仇恨延续,那套陪伴自己多年的珍贵戏服,送给了栀子就是最好的印证。作为一名父亲,他愿意把最美好的事物情感传递给儿子,就像当初让何鸣学习京剧,继承至美的国粹一样。一个情字,在京剧《四郎探母》和亲情爱情中体现得淋漓尽至。

最美轮美奂的一场戏,当数何鸣舞剑并念着京白,跟栀子讲述四郎探母的故事的场景。何鸣年轻俊秀的面孔画上了戏曲装扮,没有带髯口十足小生的模样;身穿一袭白衣,剃了精神爽朗的短发;在阳光的照耀下,挥动的宝剑熠熠生辉。破旧的小屋光辉灿烂,栀子沉醉在何鸣所讲的故事之中,幻想着跟杨四郎与铁镜公主一样的唯美爱情。两人的感情在光和故事的催化下渐渐达到高潮,相拥,相恋。此时,所有人都能忘记这是日本人、这是中国人的定义,更不会联想起那段不堪的历史,只会感叹,他们的爱情,真美。

不得不承认,演员们的倾心演出相当精彩。栀子的演员找了一位日本演员饰演,说着坑坑洼洼的中文格外清新可爱,样貌非是倾国倾城却俏皮活泼,颇有栀子的清纯气质。她的一抬手一投足,跟剧中描写刻苦学京剧的栀子极其相似,足见她为了饰演好此角色,在学习京剧上下了不少功夫。她在面对自己心爱之人时,那双没有杂质水灵的眼睛,看似笨拙的一样一行,足以塑造成功单纯的栀子。饰演何鸣的演员靳东,面容俊秀,身材削瘦颀长,一米八的身高穿上厚底靴完全没有违和感,身段与念白一气呵成,足见演员本身对京剧的喜爱,以及为演好角色作出的努力。靳东在采访中曾说当时表演青涩,更多的是程式性的表演,但我觉得,能把握好一个放浪不羁的叛逆少年与一板一眼表演京剧的演员的不同感觉,作为刚毕业的学生来说实属不易。亦柔亦刚,懵懂单纯,也许正是需要青涩的演员,才能把握住这些心灵纯真的角色。

最后,对电影做得不足的地方提出一些拙见。首先,何鸣的回心转意有些突然,毕竟这是抵触京剧而离家的叛逆青年,也许因为生计而无奈回到家中,可是理由力度不够,而且与剧中人物的联系不大。我觉得何鸣应当是返回家中,认识了这个热爱京剧的可爱日本姑娘,渐渐被她感染,才接受京剧,直到爱上京剧,这也为两人爱情的深厚增强力度。

我由衷带着一份感恩之心看这部电影。继《霸王别姬》之后,已经难有一部影视作品,能将戏曲作品剖析得如此深入,与生活在戏外的人物角色紧密相连,其情感丝丝入扣。戏中戏,情中情,收获的不仅是一份唯美,更是一份情怀。作为一名戏曲学院的学生,一名热爱戏剧创作的学生,希望对传统文化的情怀不变,对人类情感的重视程度不变,铭记任何精彩绝伦的猎奇故事,都无法打动人心;唯有充满情与爱的作品,才是留在人们心中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