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读后感(精选4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断舍离》读后感(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断舍离》读后感(精选4篇)
  《断舍离》读后感1

山下英子的《断舍离》曾经风靡一时。

日本是个以会收纳为荣的国家,每个成年人都要必须学会多种收纳方式,特别是女性。这一点,从很多书籍和影视中都可以看出,日本的妈妈们在家就是一刻也不停的收拾整理,物品要按季节分门别类收拾整理,就连垃圾也要按类别分好整理。

断舍离非常适合不太会收拾的人,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执念。的确是这样,泛滥的物品,收拾起来耗损了我们大部分精力,让我们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做其他的事情,所以就会觉得很累。学会了断舍离,就是学会了不收拾的收拾法。

首先,从最小的一个空间开始,如一个抽屉。然后从自己经常用的物品着手,比如杯子、餐具、衣物等等。看看自己哪些东西是每天都用的,每周用的,每月用的,甚至是每年用的,或者几年偶尔用的物品。那些每年都难得用上一次的东西,就可以舍弃了。

学会断舍离,才能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从而也会找到真正的自己。书中提到的故事:香织本来对生活感到茫然,连看电视也是不停地换台,后来毅然将四十英寸的电视舍弃掉,整个人从此豁然开朗。

在本书中我学到了精髓。物品要为人服务,而不是人为物品服务,选择和当下的自己相称的东西,在这样的过程中,就不需要收拾了。

断:购物时三思而后行,不需要的东西就不接受,只添置必须的物品。

舍:收拾没用的破烂儿,卖掉、赠送物品,缩小喜好范围。

离:脱离执念,了解自己,爱上自己,心情愉??。

书上说:物质过度的泛滥容易让人感到疲惫,从而感受不到快乐。物品是一面能映照出真实的自己的镜子,直面物品就是直面真实的自己。

1、选择物品的窍门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这一点必须铭刻在心。

2、通过限制总量,更加严格地筛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自然而然地提升了品味。

3、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掉进折扣的陷阱,完全忘记了“东西是不是适合自己的品味”。

4、所谓断舍离,就是训练自己成为能够信赖的自己。

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必要的物品,让生活变得简单轻松。我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享受生活的阳光

  《断舍离》读后感2

山下英子的这本《断舍离》表面上看是教我们如何整理杂物,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本质上来看,通过学习和实践断舍离,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真正所需要的是什么,在人生的每一个转折点都应该懂得适当舍弃,任何事物并不是越多越好。

与大多数同龄人相比,我认为我的收纳整理能力还是较强的`,但仍然有找不到东西的时候,有些东西急需的时候找不到,就好像它腾空消失了一样,但不需要的时候它却莫名其妙地出现了,这就说明我的收纳方式仍有待提高。

“想要幸福,我们需要先放下对幸福的执念。具体有三步:断,停止负面的思考模式;舍,顺从自己的心,割舍既有;离,松开“多就是好”的念头。”

“一言以蔽之,断舍离就是——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行为技术。换句话说,就是——通过收拾家里的破烂儿,也整理内心中的破烂儿,让人生变得开心的方法。总而言之,断舍离就是通过收拾自己居住的空间,让自己从看得见的世界走向看不见的世界。”

“因此,要采取的行动是——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通过不断重复断和舍,最后会到达这样的状态: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

“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广大劳动人民总是不断在做人生加法,而今,随着经济的发展,绝大多数人们都已步入小康社会的生活水平,那么,面临纷繁杂乱的物质,我们是否应该适当做些生活减法呢?

人们都说思想决定行为,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本书中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即“并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的确是这样,相信很多人也都熟悉网络上常推出的类似于“21天培养一个好习惯”的挑战吧,正是人们在一段时间内坚持某些行为,而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思想。换言之,断舍离就是一种动禅。

本书强调,断舍离是一种不收拾的收拾法,这是什么意思?

首先,“收拾,是一种筛选必要物品的工作。在筛选必要物品的时候,我们要考虑两个维度,一个是我与物品的关系这条关系轴,另一个是当下这条时间轴。换句话说,收拾就是要扪心自问某件物品与当下的自己是不是确实有关系,进而对物品进行取舍、选择的过程。”

其次,“在施行断舍离的过程中,我们要做的大部分事情就是基于关系轴和时间轴的收拾工作。从行动上讲,就是扔掉——舍。如果只是把用不上的东西放进垃圾袋再扔进储藏室的话,那不叫收拾,那不过是把东西改变一下形态换个地方存放而已,是移动。而断舍离要做的,是把用不着的东西扔出家门,彻底切断它们与自己的关系。”

只有对当下的自己合适且必需,也确实在用的东西,才会留在你自己的空间里。

一旦形成了这种三思而后行的习惯,你就真正实现了“断”的状态。而断舍离的含义就是,在“断”与“舍”的交替里,脱离对物品的执念,达到轻松自在(离)的状态。

最后,“选择和当下的自己相称的东西,在这样的过程中,就不再需要收拾了!”

筛选物品的同时,也改变了人际关系。

一旦通过断舍离提升了自我形象,那么别人就会自然而然地觉得“他生活得那么精致,可不能随便拿个粗陋的东西送他就了事了”。慢慢地,你就会感觉到,周围人对待自己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可见,这种筛选物品的工作,也具有改变自己与他人关系的力量。

我现在就要回家把用不着的东西都包扎起来啦!

  《断舍离》读后感3

“物品要用才有价值。”

“物品在此时、当下,应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

“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出美感”

这几句话出现在这本书的末端。

咳咳,我觉得呢,《断舍离》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感觉比较的??拢?苫踝芙峥梢愿?蛹蚪嗝髁艘恍??还?庖残砭褪侨毡救说奶氐惆桑?毡救吮冉隙嗷埃?匣昂芏啵?梆旃?业奶厣?#ǹ慈站缍嗔艘院笫钦庋?醯玫模┪胰衔?灿幸徊糠趾腿瘴姆?氤晌?形挠幸欢ǖ墓叵担?蛭?凳祷胺?肓耍?锞渖侠此底芑嵊幸坏闫婀值摹?/p>

从整理自己的空间来整理自己的人生,这应该是一种哲学,我们的空间之所以乱,并且有很多自己不需要了的物件,还不是因为我们对着自己想要什么还有不想要什么而不懂取舍,生活中有许多人都是这样,买东西的时候也并不是什么都能够很清楚地明白自己到底喜欢什么,而走到超市里面,销售员一推销就很容易被影响,之后买了一堆不需要的东西。

现代人感觉比较难找到自我,手机、电子设备都比较难离手,我们有时候上网看到别人觉得不错的生活、自己所追求的生活实际上自己如果也拥有了,也许也不是那么的快乐,这本书也讲究活在当下,不必为了某个将来的某一天而做了非常多的准备,因为我们也不知道现在的自己和未来某一天的自己是否想法一样。

不得不说这本书很有瑜伽修炼人的感觉,因为我认识的瑜伽老师,或是身边做瑜伽的朋友都很清楚的明白自己的想法,对物质追求也不是那么的多,自己很舒服,让别人也很舒服。

这本书更多的是推崇一种自在自由的生活方式,不必为了一些外界的因素而让自己那么辛苦,压力那么大,就比如说作者在书中讲到的“我曾经尝试在讲座上提问题:有了或许很方便,但即便没有也不会伤脑筋的是什么?当时有一位四十多岁的单身女性的答案是男人。”

其实我也有想到一个问题,就是在日本和在中国的人民素质的问题,日本人可能更讲礼貌一些吧,什么都会表示的恭恭敬敬的,在街上看见很奇怪的人,比如在父母眼里的同性恋(我觉得还很正常但是长辈们接受不了),日本人可能也不会投射太怪异的眼光,而在中国可能还会被围观什么的,所以我认为在中国可能会比起在日本来说,自由度会需要随着人们的素质提高而提高,毕竟还有很多事情受到传统因素或者是其他的因素的影响的。

最后总结就是,这本书并不是完全讲整理物件的,而是告诉人们要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做自己当下的想做的事情,从物件反映出来的生活上的问题,需要市场去解决和思考。

  《断舍离》读后感4

斩“断”物欲,“舍”弃废物,脱“离”执念,走在“自在·随心”的路上。

第一次接触山下英子老师和她的《断舍离》,是在抖音好书分享会上,演员陈数关于《断舍离》的分享。

陈数老师认为《断舍离》强调立足当下,通过整理、疏通人与物品之间的关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从根源上达到对物品的断舍离。人待物如此,人生更应如是。所以生活中,陈数老师多次让自己停下来,去感受生活,去给生活做物质的减法,精神的加法。

因为忙碌所带来的物质,并不一定等同于现在你所看到的和获得的价值,你所以为的忙碌也许只是碌碌而为,随之带来地也仅仅只是机械式地成长,而你丢失的可能是有计划的见识,健康?亦或是因为忙碌而忽略的亲情、友情和爱情?我想这大概就是陈数老师所理解的有关断舍离的部分,舍去不必要的物质和欲念,停下来,感受生活和人生。

而这一点很多初次尝试断舍离的大众并没有意识到,因为之前没有断舍离的意识和概念,所以并没有深刻理解山下英子老师所著书的真实目的,只是简单地实践断舍离,比如他们认为断舍离的实质就是“扔东西”,于是最直接的行为,就是拿生活中的书籍和衣物类品开刀,认为扔了就好,扔了就不乱了,没有从根源上认识断舍离的含义,长期以往无法做到坚持,最后不了了之,鲜有成就。

其实断舍离最核心的概念并不是单纯地处理杂物,抛掉废物,而是进则出,出则进的循环反复,二者缺一不可,在实践过程中尽可能地做压缩生活的减法运算,比如“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去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执着”;为不需要的“杂物”减肥;在考虑物品是否应该被留下时,思考的主语是我,而不是物品。如果从这个层面出发,你就获得了断舍离过程中的初步成功。

实施断舍离,实则是帮助我们剔除泛而无用的“物品价值观”,积极甩掉惰性,采取行动,促进生命中物质和精神的新陈代谢,迎来崭新的轻盈人生。而执行断舍离过程的每一步都是加分运算,尽管在实践中,每一个步骤的得分点都很低,但我相信,只要身心合一,全力集中,从细微之处着手,不断从小事上积累小成功,增加成就感,就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去完成“断舍离”和面对人生路上的大困难。

就如《断舍离》一书中所讲的,断舍离的不是物品,而是你自己,因为你每天都在用的东西,非常容易作用于潜意识,如果你在择物交人的每一步,都做到了断舍离,相信你的人生一定简单而快乐,人生一定轻盈而丰富。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很应景:当你的潜意识没有进入到你的意识的时候,那就是你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