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工作生活感受

很多人以为在国外生活的华人就一定很有钱,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国外工作生活感受。欢迎阅读。

国外工作生活感受

  国外工作生活感受【一】

中国过去有个说法:“京城居,大不易”。其实,海外生活也不容易,海外华侨华人和留学人员,工作学习相当艰苦,挣钱十分艰难。当然也有些事业有成、生意成功、收入丰厚的,但大多数并不是“大款”。

可是,不少内地同胞都把海外人士当成了“大款”。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初,从海外回来一些同胞,衣着比较光鲜,气色比较滋润,包括寄回来一些以汽车、洋房为背景的很风光的照片。对比之下,当时内地同胞生活还很困难,似乎海外就是天堂,海外来客都是富人,有些内地人难免自惭形秽。改革开放20多年后,内地同胞的生活水平已大有提高,我们同海外同胞主要是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在缩小,但由于大部分内地人并未出过国或者只有走马观花的短期出国,并未真正了解外国,也未真正了解海外同胞;特别是看到一些人那么热烈地往外国去,去探亲,去定居,去留学,仍然以为海外是天堂,海外同胞是富人。

其实,无论是华侨华人,还是留学生,总的看,并不富,有些人甚至没有国内的同胞富,生活还很艰难。笔者最近出去跑了一圈,看望了一些海外朋友,看过他们的家,到过他们的工作或学习的地方,促膝长谈,畅所欲言,深感他们之不易,压力很大。比如留学生,要为学费发愁,要为生活费发愁,要为身份发愁,哪还有“天之骄子”的优越感?就说毕业后找到了工作,也得拼命干,谁还敢给老板讲什么“八小时工作制”,讲什么“节假日”?笔者在美国有位朋友摔断了股骨,动手术打上钉子后,第二天就得拄着拐杖上班。我问她:“那么疼怎么忍?”她叹了口气:“吃点止疼片吧!”不能说美国社会不人道,美国的医疗条件、医疗保障肯定比中国好得多,但是,对不起,手术后你不得不上班。这种情况,同中国还真有点不一样。

笔者说这些的意思,还是想说在海外生活不容易。可是,海外同胞一回国,仍然被一些国内同胞认为人家比自己富得多,以为人家是富翁,要求投资的,要求借款的,要求赞助的,要求捐赠的,还有“敲竹杠”的。这令人寒心,令人讨厌。人家即使有钱,也是人家挣的钱,愿意花或不愿意花,愿意花在什么地方,都是人家的自由,别人不要干涉,更不要眼红。

  国外工作生活感受【二】

其实,我还真没有多少在国外生活的经历。细算算,只是01至02年在德国呆了一年。09年至今在新加坡呆着算整一年。

而且,生活在异国他乡的经历和感受也是因人而异,我只是以我的视角观和承载力来简单谈谈我的看法。

 一,一些大伙儿热衷的国家和地区的.生活环境和人文环境确实很好。

先说说德国,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是绿意盎然。天空还是比较明朗,除了阴天。当然了,我认为整个欧洲的发达国家都有些类似,我去过瑞士和法国,也是这样,似乎看不到现代化的大都市,森林和绿地遍布各个小镇。对于我们这些遭受工业污染的大都市人来说,可能是比较向往的地方(从旅居法国的大文家和预览温哥华的小贝家也可以感受到)。然而,事物都有两面性,大都市里交通购物都很方便,尤其是我们习惯了北京的生活,因此在欧洲这样的国家呆的时间一久,会觉得憋得慌,太冷清太寂寞。我有时就特别想念在北京西单逛啊,吃啊,商场里人挤人,街道上的吵杂声,店铺里的音乐声。谈谈我在国外生活的真实感受

在新加坡,土地面积小,人口稠密。但是,由于地处热带,是热带雨林气候,所以这里花木繁茂,绿草郁郁,自然风光只是不必多说。再加上这里是个贸易港口,没有重工业,空气质量很高,城市干净整洁,交通便利快捷。但是,湿度大,温度高,像我这样以前不流汗的人现在只要一动都是大汗淋漓。衣柜里的东东发霉也是再正常不过了。

 二,发达国家的整体素质还是高一些

像在公共场所,绝对大多时的人遵守规则和秩序,比如排队,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遵守交通秩序(这是我老公一直强调的,他认为在北京有太多人不遵守交通秩序,包括行人和车辆)。在这里,我也不得不承认,我们的交通意识太薄弱。在德国,在新加坡,是车辆礼让行人。尤其是当我有了孩子,对于安全更是重视,抱着孩子还是推着孩子过马路时,在北京我都非常谨慎和担忧,尤其是咱们通州,有很多大货车入京,还有很多黑车出租,还有各种各样的摩托车,电动车。还有可气的事我遇到过也看到过一些开车人在小区或者人行道边对着走在他们前面推着手推车或者怀抱小孩的人狂打喇叭,根本不管躺在车里或者抱在怀中的小孩子。

还有,在街上看到打架斗殴的机会也少。尤其是在新加坡,小偷比较少见,明抢的就更少了(当然不是没有,哪里都有犯罪)。在德国也是,我这里只说在慕尼黑,我在这里过了好几个圣诞,逛的地方和机会都多一些,感觉上下地铁,公车都很有秩序(估计是人太少的缘故谈谈我在国外生活的真实感受),小偷也很少见。

 三,适合孩子生长的条件和因素更多一些。

我想这是一些有孩子的父母想带着孩子移民的重要原因吧。小孩子有一个安全舒适的生长环境是每个父母梦寐以求的。你从大文家和小贝家的图片上也看到了吧,在法国,德国,还有欧美一些国家都有很多特地为孩子设计的活动场所,在新加坡也有的,而且地面更柔软,还有玩水的项目,不用花钱的。最重要的,这些场所不准各类车辆靠近,也不准带进宠物。作家长的可以站在一边聊天,不用像个尾巴似地跟着。我很难过咱们小区车辆横行,两楼宇间的流水边都有人无视旁边的告示,而骑着摩托车,电动车,还有自行车。看那些看孩子的老人寸步不离的跟着孩子,限制了孩子,劳累了老人,可悲。

再就是幼儿园的教育了。众所周知,欧美的大多数幼儿园是让孩子以玩为主,大多是父母都想让孩子有个快乐轻松的童年。你也看到了,大文的幼儿园多么让人羡慕啊,德国的幼儿园也是类似这样。当然了,北京现在也有不少新理念的幼儿园,米娅的巴学园就是典范。

那我认为可能作为一个异族人生活在他国的土地上会有哪些让我难受的地方呢?

 一,首先就是钱的问题。

这是个看似俗气却是不可避免的话题。我曾经在德国只在平价超市买东西,蔬菜和肉类我认为都比较贵。衣物首饰就更别提了,我是坚决舍不得买的,又贵又不适合我的体型和品味。出门也不会打车,太贵。如果不是公婆请客,我和老公是绝不会下馆子的,贵死了。在新加坡也是这样,由于近一两年受经济危机影响,老公收入大减,而我们还要支付房租水电,孩子的幼儿园费用,手头更是拮据不堪,我感慨在这里过上了贫困生活啊。这和在北京的生活比起来,才知道以前是都么的奢侈和豪华啊。谈谈我在国外生活的真实感受当然,这只是我的感受,也有不少人在国外混得很好,过着优越富裕的生活。

二,表面热,里面冷的人际交往

我初到德国,发现那里的人真是友好,邻里的,村里的,电梯上遇到的,街上碰到的,都会微笑着向你致意。(大文妈妈初到那里还大赞巴黎人民的热情,我就给她泼了凉水,说你先生活着看)但是,当你真的深入这里生活,就会发现,表面的热度经不起更深的测试。他们邻居间的交往很少,虽然大家见了面都是很绅士很礼貌的问好,但是能像咱们这一帮互相帮助,一起吃喝玩乐的“狐朋”真的很少。

在新加坡,就更不用说,这里金钱至上。(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里是有钱人的天堂,没钱人的地狱,比起欧洲,这里更是国际化,商业化,现实化。这里没有欧美的福利,却有不低于欧美的消费,不看钱看什么?)人与人之间更是利益至上,还少了欧美乡村式的淳朴。左邻右舍也是见面就微笑着“Hi,Byebye.”

 三,不同文化的教育也是让人困惑

对我们这些有孩子的家长来说,孩子就是天,干什么还不是先考虑对孩子有很么影响。我的宝儿没有在德国上过幼儿园,咱就不多说。但是,我打听了在新加坡的德国学校,这里收费高的惊人不说,幼儿园的孩子只上半天,九点到十二点,所以说没有三餐可言,而且节假日很多,既有新加坡的节日和假期,也有德国的节日(假期不清楚),我又没钱雇女佣,哪能有那么多时间在家守着孩子。我婆婆说,德国的幼儿园也是假期多。大文在巴黎的幼儿园也是假期多,这使得大文妈妈忙得抽不开身学习法文也是能理解的。

在新加坡,我并没有找到理想中的巴学园,只能依靠就近原则。我选的是私人幼儿园,人少,宝儿受到的关注多一些,他适应的也很快。但是,这里寸土寸金,多数幼儿园没有什么大型活动场所,孩子们打地铺睡觉。不知公立幼儿园的餐饮如何,反正我儿子吃的午饭对我来讲就是和尚餐,餐后一人一块拇指大的木瓜,好可怜(这是儿子入园初,我陪着他吃午饭,看到孩子们吃着米和水分明的粥,上面铺着一个小小的蛋饼)。这里的中文不标准,英文也是Singelish,新加坡口音的英文听着很难受。所以我担心宝儿以后说一口不地道的中文和怪怪的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