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书笔记(通用15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但是读书笔记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通用15篇)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

1、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

2、父精母血,不可弃也。

3、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

4、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

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6、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7、良禽择木而牺,贤臣择主而事。

8、古者择贤者而让之。

9、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10、强中自有强中手,用诈还逢识诈人。

11、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

12、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13、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

14、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15、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

16、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17、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父子,豚犬耳。

18、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9、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

20、汝视我之剑不利否?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

21、鹪鹩尚存一枝,狡兔犹藏三窟。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2

三国是众人皆知的历史故事,由罗贯中先生发表。对于三国演义,大家肯定会支持刘备的国家(蜀国),恨吴国吧...(因为吴国的人杀了关羽和张飞,刘备好像也是被吴国的陆逊气死的,因为在刘备报仇的晚上,陆逊烧了刘备七十万大军!当时吴国只有20万左右)我来讲解各国少数资料...

蜀国:由刘备建立,先主刘备,后主刘禅(阿斗)。丞相:诸葛亮(以前是军师,刘备称帝建立蜀国后封他为丞相);五虎上将:队长关羽,副队长张飞,队员:赵云、马超和黄忠;将军:魏延、王平、马谡、马岱、王匡、关平、张苞、关兴(关平的哥哥)、廖化、张嶷、夏侯霸、姜维(被人们称为麒麟儿、火凤凰等)、张翼、高翔、马忠等其他名将;军师:诸葛亮(前任的,后被封为丞相),庞统,36岁死于落凤坡,简单说死于乱箭之中,徐庶,第一任军师,因母亲被曹操抓,只能投奔曹操,后来他母亲自杀,徐庶用计逃脱...其余的不清楚,蜀国能干的人讲清楚了。

魏国:由曹操建立,先主曹操,后面是曹丕,接下来是曹睿,然后是曹芳,最后司马炎统一全国,他废魏建普。丞相:无;五子良将:张辽、徐晃、乐进、于禁、张郃。将军:许褚、张鲁、曹真、曹仁、夏侯渊、曹休、夏侯惇、夏侯恩、典韦、李典、蔡瑁、蔡和、蔡中、邓艾、邓忠、钟会、陈泰、张虎、孙礼、高览、庞德、秦棋、韩浩、韩琦等;大都督:曹真,副都督:司马懿;军师:奉孝、司马懿等。

吴国:由孙坚创造,然后是孙策,接着是孙权,后面是孙亮,最后是孙浩。都督是: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将军有:程普、周泰、黄盖、甘宁、张绍等(由于东吴缺少人才,所以必败无疑),军师就和都督差不多。

我的资料已经够足的了,你喜欢哪个国家呢?我个人喜欢蜀国。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3

刘备、关羽和张飞在桃园中结拜为三兄弟,从此情同手足,产生了一段不可泯灭的友情。我深深地感受到有一个真正的好朋友是多么重要。

我就有那么两位好姐妹,我们三个从幼儿园小班起就成为好朋友。上小学时分到了不同的学校,但在节假日我们还会聚一聚,我把让我与她们玩看作是爸爸妈妈给我的最高奖赏。我们的友谊从我三岁时一直保留到现在。至今,已有将近8年的时间了。这长久的友谊对我们来说是多么可贵啊!我们的友谊是来之不易的。早些年在一起玩耍时,有时会发生争执。近几年因为比较少见面,所以也就很少吵架了。当然,也因为我们都逐步长大了。

虽然我们没有结拜,但我希望我们的友情像刘备、关羽和张飞的一样深,成为永远的好姐妹。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4

在这个假期,我读了《水浒传》这部书。

《水浒传》是施耐庵所著,里面刻画了梁山水泊一百零八位好汉。全书共一百二十回,第一位出场的好汉是九纹龙史进。全书讲述了宋代宋江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揭示了当时官府的黑暗,奸臣当道,使天下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宋江一行人开始起义,反抗朝廷,后来,宋江一行人受朝廷招安,征讨贼寇,最后,在征讨方腊时,那替天行道的梁山好汉们却一个一个倒在了血泊之中。

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梁山好汉的忠义;看到了朝廷的黑暗;看到了奸臣的阴险;看到了皇帝的昏庸无能……一时间心中难以平静。

武松打虎,林冲棒打洪教头等情节让我难以忘怀。还有一个情节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在宋江等人为救卢俊义时,遇见关胜,关胜能当万夫之勇,冲杀梁山兵马时,他看见梁山的喽啰兵们用自己的生命来守卫那“替天行道”的大旗,关胜深受感动……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5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看了三国,可能很多人都会钟情于曹阿瞒,我也是他的粉丝一枚。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小小年纪,便被知人之士许邵断言: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想必,这也是罗贯中对曹操一生的褒赞,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说成是能臣或奸雄,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破黄巾,杀董卓,战吕布,平定汉中地,携天子以令诸侯。

他的战谋与勇气是一方面,胸怀大器又是另一方面。不管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老当益壮,还是“周公吐甫,天下归心”的雄心壮志,他愿一展宏图,招募天下“青青子衿”,还他星汉灿烂,九凤呈祥。

有时候想想,若他不生在这魏蜀吴的夹缝中,不在这烽火连天、腥血横流的乱世中,他是否会掀起不一样的色彩?

但时代是英雄的栖息所,英雄是时代的炫彩者。

或许,曹操生来就该在这血液权谋中成就一生的辉煌,留下后世几千年的喟叹。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6

《三国演义》描述了近90多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展示了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形象地再现了这一风云变幻而又动荡不安地历史时代,生动地揭示了统治集团内部钩心斗角、尔虞我诈、互相勾结而又相互争夺的关系,向读者展现了一副精彩壮阔的历史画卷。

文中的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实在是常人所不能及。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表现了曹操的大度。而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国里的人物丰富有鲜明的特点,又给人启迪,不愧为四大名著之一。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7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各具神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书中虽有这么多众多的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国演义》是由明朝文学家罗贯中根据当时所流行的话本收集而成的,主要是介绍东汉末年,群雄四起,争霸天下的野心家们为背景,故事是由魏、蜀、吴这三国交织而成,其中,以蜀汉为主体。作者对蜀汉中的主要角色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大加赞赏,对魏中的主要角色曹操,则是以贬居多。每一个人物都是那么的活灵活现,不禁让我们赞叹。

读完后的第一感觉就是罗贯中不仅文笔好,智慧我想也超乎常人。就先说在他的笔下战场是多么的栩栩如生,读者就像身临其境一样。每个人物描写的都那么饱满,性格非常的突出。例如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鬼神不测之机。其手摇羽扇,运筹帷幄的潇洒形象,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心中“智慧”的代名词……

不过你要是把《三国演义》当成历史书看就大错特错了。历史上实际没有"过五关斩六将"这段故事,这是作者的艺术虚构,其目的是为了表达关羽不辞艰辛千里寻兄的忠贞之节和义勇之慨。尽管"过五关、斩六将"在逻辑上经不起推敲,但它却符合听三国故事而无暇辨别地理方位的广大民众的审美心理,天长日久,"过五关、斩六将"不仅已被人们接受,而且已经成为典故。我们只能说这就是罗贯中的才华吧。

如果问我你喜欢《三国演义》里面的哪个故事?太多了,一下子回答不了吧。但我最喜欢的就是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了。草船借箭:从诸葛亮赶下军令状,就能看出来他绝对是个做事情没有把握是不会尝试的人。我想刘备要是没有诸葛亮,他很肯能战胜不了疑心颇大的曹操。诸葛亮不仅是足智多谋还是个天文学家,要不说人家是神人呢!那我们来说说火烧赤壁吧。我到现在都想不明白,诸葛亮是怎么预测到风向会有变化呢?或许人家比天气预报员还专业吧。

读一遍《三国演义》原着,便有一次收获。我现在的理解都是很浅的,要想真正的品味《三国》,感受《三国》要读很多遍才可以呢。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8

新时代的揭幕人:袁绍

东汉末年,乱世纷呈,军阀割据,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新的时代,就是士族地主阶级时代。为什么历史会选择袁绍作为新时代的揭幕人?袁绍家族四世三公,作为袁氏家族的代表,袁功子风流倜傥,一表人才,自小就含着金钥匙出身,在上流社会混得相当的好,身边聚集了一批粉丝团,而这批粉丝团大都是上流社会中各名门望族的继承人。因此,有着天时地利与人和的袁绍成为了新时代的揭幕人,然而接过接力棒的袁绍最终还是兵败曹操,并没有完成时代赋予他的光荣使命。袁绍为什么会失败,个人能力是一大因素,成长环境也息息相关。袁绍缺少宽广的胸怀,不能够真正的容纳身边的能人志士,为人刚愎自用,不够理智。最后,身边的人才一个个远去,留下一批勾心斗角的小人在身边,终究难成气候。

为什么统一北方的是曹操

因为一部《三国演义》,曹操背负骂名数千年,成为了典型的反面人物。三国演义毕竟只是一部文学小说,并不能够客观的反映历史,有很多情节是作者用想象力虚构出来的。撇开这些负面评价,让我们一起客观的看看曹操。

曹操一开始的奋斗目标确实是匡扶汉室,但随着权利的与日俱增,他的野心也在一天天的膨胀,他的理想也慢慢的改变。于是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架空汉献帝,最后成为了背负骂名的奸雄。

就个人能力而言,曹操确实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杰出领袖人物。知人善任的曹操可以为了理想而忘却个人的恩怨情仇,最典型的莫过于接受了张绣的投降。建安二年,曹昂随曹操出征张绣,曹昂为救曹操负责断后,与大将典韦一同战死于宛城。哪怕张绣杀了曹操十分喜爱的长子曹昂和爱将典韦,但为了统一大业而努力奋斗的曹操最终还是接受了张绣的投降。

曹操具有领袖的恢弘气度,官渡之战击败袁绍后,缴获一堆信函,很多是自己属下和袁绍私下的通信,有人建议按着信函抓人。曹操说,袁绍强大时,我曹操都感觉难以自保,何况是那些下属,于是一把火把信函烧毁,既往不咎。大气的曹操换来的是人心和忠诚,这也是为什么曹操身边能人辈出的原因吧。

孙权作为外来户应该如何生存

孙家的江山辛苦打下来后,靠着孙权艰苦守业,虽然吴国不是三国中最强大的政权,但他们把重心放在了守业,最后吴国反而成为了三国政权中存在时间最长的国家。作为一国之主,孙权最理智的决定应该是联合江江东氏族,一起为巩固政权而努力。创业之初,东吴主要依靠的是外来户打江山,周瑜、鲁肃等人都是外来户的杰出代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睿智的孙权明白了联合地方氏族的重要性,于是把陆逊、顾雍等人安排在重要职位上,时间一长,江东氏族的世家子弟广泛分布于各大政府机关,守护东吴等同于守护他们自己的利益。江东氏族和东吴孙家变成休戚与共的革命伙伴。

刘备的一生很励志:大器晚成

刘皇叔虽然顶着皇亲国戚的身份,但一生却是历经艰辛,在奔波劳累中不断的积蓄自己的能量,历经艰辛,终于打拼出了一个蜀国。刘备的成功在于隐忍,一开始他只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光杆司令,根本没有任何的话语权。但刘备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他的人格魅力也一直吸引着身边的追随者。刘备的一生很励志,在他穷困潦倒的时候,也一直坚定信念,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匡扶汉室。一个有信念的人,内心才足够强大,才能够认真目标,为理想抛头颅,撒热血。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9

对于《三国演义》,各人有各人的看法。有人喜欢看斗智,有人喜欢看战争,有人喜欢看武将对战,也有人为“谁的武力更高”之类的问题争论不休。其实这类问题是很难说清楚的,三国时期名将如云,有许褚、典韦等猛将,有张辽、关羽诸帅才,各人擅长的东西不同。在真正的战场上,聪明的武将会以自己的长处攻击对方的弱点,武力弱的武将可以靠拖刀计之类的小计谋斩掉强者,勇冠三军的大将可能因为刚愎自用中了小人的暗算。对于影响战果的各种因素,我们都应该有一定的分析。比如,大将张郃中了埋伏被诸葛亮射死,你不能说张郃的武力不如诸葛亮;再如,一出祁山时赵云遇姜维,俩人单挑打了个不分胜败,这样似乎可以说俩人是平手,但彼时赵云已经七十岁了,姜维还是个小伙子,咱又得考虑到赵云的身体状况问题。所以,对于三国武将的武力排名,需要排除很多制约因素,我觉得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对比原则:

一是年龄问题。咱们看书的人对于书中的人物常缺乏时间感,比如关羽,刚出道的时候是25岁,温酒斩华雄的时候也不到30。对于一个武将来说,30岁正是身体素质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而战场经验也有了一定积累的阶段,因而是武将战斗力的巅峰。关羽打的最后一次硬仗是在荆州与庞德单挑,两百回合打了个平手,关羽说:“庞令名真吾敌手。”很多人以这句话为依据,认为二人是棋逢对手,但是大家都忽略了,关羽当时已经57岁,而庞德才30多岁。可以想象假如关羽处于巅峰时期,拿下庞德根本是不在话下的。所以,比较武力,应该将巅峰与非巅峰区分,非巅峰武将与巅峰武将打平手,则前者应算作胜出。

二是装备问题。影响武将战斗力的因素主要是:武器、铠甲和战马。典韦勇猛无比,所以张绣在对付典韦之前,先派胡车儿盗走了典韦的双戟,影响了典韦战斗力的发挥,才将他杀死;关羽杀文丑时,骑的是超凡的赤兔马,文丑以常理推测关羽的冲击速度,结果出了差错,被关羽脑后一刀,砍于马下。吕布在下邳城被围时也曾说:“吾有画戟、赤兔马,度水如履平地,有何惧哉。”可见,良好的装备在战场上是可以发挥巨大作用的。但是这些装备并不能与武将合二为一,所以,评判武将,应将外界因素去掉,一个超凡装备过的武将和一个普通装备的武将打平手,则应算前者落败。

三是中计问题。计谋属于智力的范畴,它可以是武将的能力之一,但不能与武力混为一谈。诸葛亮出岐山时遇到魏国大将王双,全蜀国的将军没有一人能敌得过。最后诸葛亮设下计策,由魏延偷袭王双成功。这应该算诸葛亮杰出,算不得魏延武力高于王双。大将张辽是在战场上被吴国丁奉暗箭射伤,最后箭疮迸裂而死,这属于阴沟里翻船,不是实力的体现,当然也不能算。

四是伤病问题。伤病可以严重影响到武将能力的发挥。吴国的大将甘宁死得比较冤枉,他出征的时候染了重病,不料在退兵时被沙摩柯遇见,力不能战,逃走时被射中头部,死在富春江边。这并不能说明“百骑劫魏营”的甘宁的真实能力。赵云长坂坡一战,杀得混身是血,人困马乏,怀里还抱着个阿斗,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张郃仍无法战胜他,在这种情况下,赵云应该算作胜出。

五是战势问题。当一场战争分出胜负的时候,由于大军的溃退以及战斗信心的问题,败方的武将会比较难以在单挑中取胜。这时,单挑的武将是处在不平等的位置上,所以,如果双方战成平手,则应算溃退的一方胜出。公孙瓒和袁绍在磐河曾有一战,袁绍方的文丑带兵杀得公孙瓒军七零八落,这时赵云出手截住文丑单挑,双方战了五十多回合不分胜负。在这种情况下,赵云应该算胜出。

确定了以上几个原则,武将的武力问题才可以有比较的可能。武将的武力排名只有在对战中才看得出来,没有交手的武将双方则应以第三者作为参照物。下面以几场大战讨论三国演义中几个主要武将排名。

1。虎牢关之战。当时,吕布30多岁,刘备也30出头,关羽、张飞与刘备依次差三岁。书中说,张飞自己去战吕布打不过,加上一个关羽才打了个平手,把刘备算上去,才将吕布打退,毋庸置疑,巅峰时期的吕布应当算是三国中武力第一人。有人说张飞年龄太小,战场经历不多,那么还有另一场战争可以参照,那就是张飞和吕布的徐州单挑,那时张飞30岁左右,正值巅峰,而吕布已经40了,早过了巅峰时期,两人依旧打了个难解难分,可见吕布的确是强于刘关张的。

2。长沙之战。关羽战黄忠,两人共打了两场,第一场黄忠战败,原因是黄忠的战马失蹄,将黄忠掀翻在地。第二场关羽战败,黄忠用箭射中了关羽帽缨,关羽知趣地退走了。两场战斗都打到两百回合以上,若无意外事故,双方是势均力敌的。但当时关羽40岁左右,手拿青龙刀,跨下赤兔马,而黄忠是60多的皓发老将,不但已经过了巅峰,简直都进了衰老期了。所以要说黄忠比关羽武力更强,想必没人会有意见。

3。葭萌关之战。这次是张飞战马超。这是一场耐力之战,两人白天打了一天,马都累了,人还不累,换了马接着打。天黑之后,点上火把继续战,始终不分胜负。最后刘备动了爱才之心,加上与马腾有过衣带诏的交情,所以下令暂时休战。这个时候,马超与张飞都已经过了巅峰时期,张飞奔50了,马超也快40岁,考虑到年龄的差距,张飞应当比马超略胜一畴。

4。白马之战。这场战役可以对比汉将与曹营诸将之间的实力。在关羽斩颜良之前,颜良曾大发神威,先后斩了宋宪、魏续,并打伤了徐晃。最后颜良被关羽一招斩掉,虽然是因为缺少防备,但两将正面交锋,一招就被杀,怎么着也说不过去。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关羽强于颜良,而颜良又强于徐晃。

5。许褚裸衣斗马超。这场战役发生在长安西部,两人阵前先是骑士一般长枪对大刀,后来许褚不斯文,光着膀子上阵,丢了刀,扭断枪,两人撕扯下马,打得跟混混一般。由于书上记载不详,我们无法知道许褚的年龄,姑且将二人算作同一梯队。许褚和典韦年轻时曾有过一翻较量,两人也是打了半天,不分胜负,所以,马超、许褚、典韦三人武力相当。

6。神亭岭之战。这一年,孙策二十岁出头,太史慈比孙策大9岁,正值巅峰时刻。两人骑马交战二百多回合,不分胜负,后滚下马撕打到晚上,也是不分胜负。但是当两人滚下马来的时候,“策却手快,掣了太史慈背上短戟,慈掣了策头上兜鍪”,显然,在步战中,太史慈更被动一些。而且太史慈自二十岁出道与刘关张合力解救北海城以来,他的作战经验比孙策丰富得多,在神亭岭之战中没能取胜,只能说孙策微胜于太史慈。

7。编外名将。有一些武力也很高的将军,如夏侯惇、夏侯渊、曹仁,都是一代名将,但他们更长于带兵,很少有一对一的硬仗表现。三国后期的文鸯出生太晚,没有与三国前期的名将们一较高下。但他曾单枪匹马闯入由两百名魏将组织的战阵,枪挑鞭打,杀了数十人,假如早生六十年,当是吕布关羽的对手。吴国自来都以战略取胜,如丁奉、徐盛、蒋钦、凌统等人都只在对阵时带兵冲杀,单挑功夫没有体现出来。丁奉90岁的时候还能“雪中奋短兵”偷袭魏营,年轻时肯定也相当了得,但是在诸葛亮祭风之后,他和徐盛两人去追杀孔明,想被赵云一箭射断帆缆,吓得面无人色,可见东吴诸将在个人武力方面并没有突出的人才。

根据各种对比,可以得出以下排名:

第一梯队:吕布、黄忠

第二梯队:关羽、赵云、张飞、孙策

第三梯队:马超、许褚、典韦、太史慈、张辽、张郃、孟获

第四梯队:文丑、徐晃、庞德、颜良、甘宁、魏延

这种列表不全,因为三国中的名将实在是太多了。比如刘璋手下的严颜、张任,武力都是非常高的,最起码应与魏延水平相当,但是他们都没有与名将打过比较有说服力的仗,所以不敢列出。诸葛亮治蜀时期,魏国大将王双曾连挑蜀国四员上将,但当时蜀国的将才太缺乏了,连当年给黄忠当牙门将的陈式都成了大将军,所以王双的武力就没法得到承认。魏延是蜀国五虎将之后的第一猛将,刘备入蜀之后,曾让他独力镇守汉中,可见他是智勇兼备的人才,但他生前挑战过的名将实在不多,真正实力没有办法界定。最可惜的是孙策,17岁就曾一回合杀两将,人称“小霸王”,但是年少气盛,遭人暗算,尚未达到能力的巅峰便于26岁英年早逝。若再给他几年成长时间,应当是飞将吕布的敌手。

其实,仅仅以武力高低为大将们排序,只是后人的一种娱乐内容。谁都知道真正的将军不是仅靠武力就能打天下的。在战场上永远都有一种法则,那就是,武力从属于战术,战术从属于战略。纵观三国演义里的各场大战,胜败的决定性的因素都是统帅的智谋,而不是某个武将杀人水平。因为一个人的武力是有限的,吕布够强,仍被曹操吊死在白门楼上;孙策人称霸王再世,却被许贡的家客暗杀;王双英勇无敌,但是诸葛亮一个小埋伏就把他干掉了;文鸯以一人之力抗二百魏将,最后还是要投降。以武力取得战果最大的应当是关羽,他水淹七军,擒于禁,杀庞德,直打到离许昌两百里远的地方,吓得曹操要迁都。这应该算是三国中一个武将所获取的最大成就了,可他仍然被吴魏联合的大战略夺去了性命。可见,武力永远不可以作为唯一的依靠。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0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作者从开篇词,中心句,拉开了东汉末年那一段宏伟,悲惨,壮烈的那一段历史。

虽有陈寿先著《三国志》但丝毫不影响罗贯中将这一段历史改编成一篇同样充满军事,战争,情感,心机,商业的多方面的小说融合三十六计,古阵法,现兵法等等,光讲不行,人物,事件,手法,才是如何成为四大小说的重点。

”得民心者得天下”刘备最常说的一句话,正是因为这句话,他的行动,能让百姓归心,能让卧龙,凤雏尽为他所用。曹操有我宁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这句话伤透多少人心,但刘备敢与他说反,”宁天下人负我,我也不负天下人”,宁日行十里也不弃百姓于不顾,所以百姓愿意跟着他。因为他待手下好,思贤若渴礼贤下士,三顾茅庐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能让诸葛亮和手下诸位将领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我觉得诸葛亮要这样是因为刘备,自他加入刘备集团,守的就是仁义,才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切皆因他的仁爱。

曹操,一位饱受争议的人物,说他是小人,那也说不上,因为那些只是片面之处,但说起阴险,也是真的,像与袁绍血拼时,因为粮食不够,使他斩了粮官,以壮军伟。足以看出曹操本人是如何阴险。曹操虽说是谋士极多,但是很少见他们表现过。百家讲坛把贾诩夸得多厉害,可是赤壁惨败,渭水三战,夺船避箭,割须弃袍时,都不知道他躲哪去了。

郭嘉说得似乎很有大谋,只是英年早逝,只在最后为铲除袁绍的苟延残力立了点功,不可称强。在早期北方战场,破袁术,擒吕布,攻徐州,败袁绍,运用外部势力为自己创造优势,可都是他自己的谋略呀!但足以肯定曹操是一位顶尖人物。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1

《三国演义》被誉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不仅是前人留下的文化瑰宝,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传统历史的宝贵资料,是中国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这个暑假,我认真地看了这本书,虽然有点难懂,但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通过好书导读课,让我对这本书有了些许了解。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各方豪强扩充武力,抢夺地盘,造成了民不聊生。里面有许许多多的人物,这些人物性格特征鲜明,有“智绝”的诸葛孔明;有“义绝”的刘备;有“奸绝”的曹操。他们为了争夺天下,统一天下,用尽心机,机关算尽。人物中我最喜欢的还是诸葛亮,他料事如神,神机妙算,创下了许多以少胜多的故事,如:空城计,著名的赤壁之战等等,一直到现在还被人们津津乐道。

读完这书,让我看到了那时的老百姓生活艰难困苦,国家分裂,战火纷飞,而我们现在的生活安定幸福,祖国统一繁荣。我要加倍珍惜现在的安定生活,爱家爱祖国。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2

寒假中我和爸爸读了一本书,叫《三国演义》,《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取材于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一义开始,一直叙写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吴亡为止,差不多整整一个世纪。书中描写了很多英雄人物,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骁勇善战的关羽、张飞,一身正气的赵子龙等。同时也塑造了曹操等一批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在书中描写了大量的战争场面,很多战争理论在以后的战争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篇文章真实的描写了当时的历史状况,顺应了当时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潮流。

其中"草船借箭“的故事使我最受启发,诸葛亮利用他的聪明才智,以最小的代价换取了最大的利益;书中详细描写了借箭前的准备;活动,以及在借箭过程中诸葛亮的耐心、细心以及他艺高人胆大的聪明才智。而通过描写他人的害怕焦急的心理更加衬托出了他的聪明才智。生动鲜明的刻画了他的性格特 征。使他的形象在后人的 眼中变的更加伟大。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3

比起四史之一《三国志》,小说《三国演义》虽然缺乏历史的严密性,但他把一位位英雄形象艺术化,将他们的个性更加延展开来,让读者印象更加深刻,回味无穷。所以如果有人问我更爱哪一本,我一定不假思索的回答是《三国演义》。

爱他,不仅是爱他有名的战争写法,更爱其中数不尽的爱恨分明的真正的英雄;爱他塑造的辩舌施计的`文臣儒士,也爱他描写的舞刀弄枪的壮士猛将;爱那割据一方的君主,也爱那竭力尽智的群臣。

总之,翻开了这本厚厚的《三国演义》,就看到了滚滚长河向我涌来,山河破碎的画卷里,展现了无数英雄的豪情壮志。他们为了自己心中的正义,或统领,或被统领,一起为天下一统作为着。他们之间的恩怨情仇、嘉言懿行,抑或是勾心斗角、追名逐利,都吸引着我的眼球,让我欲罢不能。

这引人入胜的笔法竟让我有时忽然忘了这是庄严的历史譬如赤壁之战,刘备兵败,曹操妄图吞并东吴,诸葛孔明舌战群儒,智激周瑜抗曹,而后孙曹对峙,巧施连环计,火烧战船这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情书掀起了故事的高潮,最后又以曹操兵败,关云长义释华容道这原本出乎人意料却又让人欣然接受的结果圆满地叙述完了这宏大的战争。

从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到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感觉就像一场梦,在这梦中,刘备帮我推着农车上坡,赵云单骑救了我的性命,我还那襁褓中清清楚楚地听见了他在敌阵中镇静的心跳,你可能说我发了痴,但是我真的犹如身临其境,那张三爷的咆哮使我震耳欲聋,赤壁满江的大火顺着东风烧得夜如白昼?

作者在虚构的同时,还注意到了情节的合理性、连贯性,而不是生硬的去虚构,这也就是为什么读过之后,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总之,作者在这方面的写作是相当成功的,而且这些情节也表现了作者的一部分主观愿望。

而在人物塑造方面,更可以看出《三国演义》的独到之处,刘备之仁、关羽之义、张飞之勇、赵云之骁、许诸之猛、典韦之忠,鲁肃之善都被描写得淋漓尽致,而“宁可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的曹操的阴险毒辣,“安居平五路”运筹帷幄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还有“降汉不降曹”“义拔云天”关公的忠义凛然更是被刻画地入木三分,读完《三国演义》,掩卷沉思,满脑是那杀声阵阵的战场,个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不禁佩服作者自然流畅的文笔和巧妙的构思。

那种宏大而一气呵成的气势,使人读完有种无可名状的快感,深深地感受到经典之作无法抗拒的魅力。

《三国演义》能够把繁多的人物以及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处理的恰到好处,就是因为作者在用笔上不仅有实写、虚写、详写、略写、插叙、倒叙,还有作者采用了沿线索来记叙的手法。

《三国演义》的主线索就是蜀汉政权的建立以及灭亡直至三分归晋的过程,其中有穿插有支线索。如,赤壁之战时期,作者是从刘备、孙权、曹操三条线索来展开叙述的。而这三条线索有互有联系,不会在一个章节之中只叙述一条或两条线索,这样交织进行,就会让读者感到很连贯,而不是只读一条线索的冗长与乏味。

寇第斯曾说:“书籍乃世人累积智慧之不灭明灯,”读三国,就时刻能感受到它的光辉带来的温暖,它字里行间蕴含着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读三国,让人深刻体会到它透露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匡扶社稷,兼济天下”的思想。

这种思想与我内心深埋的理想交织、碰撞,产生共鸣,激荡出串串亮丽的火花,鼓励我为实现生命的价值而拼搏、前进!我不信什么“穿越”,但如果真有“穿越”,我愿化身为一条青龙,飞回遥远的三国,去挥一挥卧龙的羽扇,尝一尝子建的酒宴。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4

在今年的暑假,我终于把罗贯中写的这部经典著作读完了。读完后,我不由地久久沉迷其中。

在《三国演义》中,每个人物都各有所长,让人大开眼界,真不愧是享誉中外的名著呀!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5

自知道有《三国演义》这个故事后,我特意去图书馆借了书来。读完此书,我从中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乃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里面一个个娓娓动听的故事,通过设置大量巧合,化不可能为可能,把人物的个性特点描述得淋漓尽致,把一个个场面描绘得更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使我过目不忘,即使抛开了书,它们也充塞天地,深入我心。 什么“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以及“粗中有细勇猛善战”的张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足智多谋”的忠臣诸葛亮;还有心胸狭隘的周逾,长厚的鲁肃等人交织在一起,引发了一连串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如草船借箭,连环计,空城计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看过之余,掩卷沉思,“草船借箭中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要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这对当时的周逾和现在我们看来,真是一件天方夜谭的事,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瞒“过了多疑的曹操,不费吹灰之力就搞到了十万支箭,令周逾刮目相看。试想,诸葛亮不讲究“策略”能行吗? 细细思量,我们的学习不也一样吗?也应讲究方法,注意适当休息,劳逸结合,让大了大脑得到调节,为下一节课积蓄精力,就能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是这样,生活也如此。有一次,家里来客人,妈妈让我给客人沏茶,沏茶就要烧开水,清洗杯子,以及分放茶叶。烧开水约十分钟,洗杯子约要五分钟,分放茶叶约三分钟,这样一来,就要共花将近二十分钟的时间。可我灵机一动想出了一条妙法:在烧开水的同时,就洗杯子,分放茶叶,等水烧开后,其余两项工作早已完成了。这样一来,我不仅节约了时间去做其它事情,还让客人在短时间里感受到了主人的热情。 做事情不仅要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的“识”,还要有“单匹救主”的赵云的“胆”。记得那次体育课上,体育老师让我们练习跳高。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生龙活虎,就像猴子一样一跃而过。轮到我了,生怕摔着的我及得额头直冒冷汗,胆却的内心使我的动作变得缩手缩脚,最后落得个“嘴肯泥”的下场。体育老师摸透了我的心思,走过来,又耐心地给我讲解跳高的要领,在老师和同学们地鼓励下,我大胆地又重试了一次,这次终于成功了!漂亮的动作还博得同学们地欢呼,齐声叫好。唉没有胆量可不行啊!

是啊,我们虽是新世纪的少年,是祖国的花朵,但是如果没有《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那样渊博的知识,横溢的才华,没有赵云那浑身是胆的气魄,试问,我们能有“胆”有“识”吗?少年朋友们,让我们携手乘风破浪,继往开来,做一个有“胆”有“识”的世纪少年吧!。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