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后》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二十年后》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二十年后》读后感

《二十年后》读后感1

如现在的好友过了二十年,二十年后我们会是怎样?变化一定会很大,人生的经历、对生活的态度会大不相同。欧·亨利的《二十年后》则记述了两位好朋友的不同人生。

吉米·韦尔斯从一个老实人变成了干练的巡警,而鲍勃从一个聪明人变成了一个被通缉的罪犯。同样过了二十年,从前一对昔日的好朋友竟成了势不两立的警察与罪犯,这是多大的讽刺啊!

欧·亨利是位出色的小说家,他往往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式的结尾结束他的小说。这篇小说的结局是我们没有料到的,但是却合情合理,因为他在之前埋下了众多伏笔,例如“警官在看到鲍勃时放慢了脚步”,可见鲍勃的身份很特殊,引起了警察的注意;“当有人与鲍勃见面时却用风衣衣领盖住耳朵”,可见与鲍勃见面的不一定是吉米;“鲍勃看了一下手腕上的金表”,他不经意间显露的财富,正可为他是通缉犯做铺垫。……

然而虽然他们的身份变得大不相同,但他们却都是信守承诺、珍惜友情的人。二十年前的约定他们还没有忘记。鲍勃说如果吉米晚到了,他一定会等他来。吉米·韦尔斯他坚持了自己当警察的'原则,不徇私枉法,但他也顾及了友情,为了不让两人尴尬相见,他不亲自抓鲍勃,而是让一个便衣警察去抓鲍勃。他们信守承诺、珍惜友谊的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十年的时间虽然不短,它不足以使一个人变得容貌全非。然而,二十年的时间却可是一个好人变成一个坏人。变成好人、变成坏人仅在自己的一念之间,完全取决于自己。一个人如因财富和名利违背了自己的原则,那么他便会做出违反道德与法律的事,就像鲍勃一样,成为一个坏人;但相反,一个人如抵抗诱惑,坚持自己的原则与道德,问心无愧,那么他便可像吉米·韦尔斯一样是个好人。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没有人一出生就是坏人,只是他生活的环境与他自己的抵抗力影响了他,只要我们时刻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做违反道德与良心的事,那么我们便可维持我们本性的“善”,自然而然就是一个好人了。

《二十年后》读后感2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慢慢品读,我终于把厚厚的《三个火枪手》续集《二十年后》品读完了,这是大仲马撰写的,虽不像《三个火枪手》那么著名,可也是大仲马的传世佳作!故事生动形象,富有大仲马写作风格。

这本书主要内容如下:经过了二十年的风霜,法国已经不是那路易十三和黎塞留的统治时代,而是新红衣主教马萨林和路易十三之妻奥地利安娜的天下,主人公达达尼昂也和他的伙伴们各奔前程二十年了,他也变成了火枪手副队长的要职,一次任务让他重新能和伙伴相遇,他历经艰辛,找到了他那失散已久的朋友,可他慢慢的意识到党派的纷争已经很难让他们在一起了,可是四个人仍旧同如一人,心心相印,破碎了党派的一层隔膜,像二十年前一样好,他们虽然在英国仍摆脱不了党派的分歧,可他们秘密的'准备着查理国王的营救计划,一次一次的尝试,虽然最后国王仍摆脱不了被砍头的命运。当他们回到了法国,红衣主教早就厌烦他们的一次次插手,把达达尼昂还有两个伙伴关进了监狱,最后聪明反对聪明误,反被抓到了监狱,在红衣主教这个人质的要挟下,达达尼昂和另外一个伙伴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愿望。

整本书就结束了,我的感受:1、党派的竞争,当时的法国简直像一锅粥,投石党和保王党的竞争不断,主要还是红衣主教造成的,他很吝啬,使老百姓痛苦不堪,而他却很有钱。女王也很无力,不制止。可最后,民众的呼声却最后失败了,因为反抗得很无力。2、四人的团结,不管党派,不管时间的流逝,四个伙伴仍旧齐心协力,一起度过美好时光,一起度过困难重重的关卡,始终是在一起,这才叫真正的友谊地久天长!3、敌人的复仇心,虽然敌人的出现都很可恶,可我感到并非如此,因为这里的复仇又带着母子情深,母亲被仇人杀死了,做儿子的当然应该有为母亲复仇的责任,不管是好是坏。

看了看这本书,回忆了故事里一幅幅生动的情节,不由自主地把书合上了……

《二十年后》读后感3

初三上半学期,虽然学业繁忙,但仍然坚持读完了大仲马的达达尼昂三的第一部《三个火枪手》,觉得故事很精彩,毕业后,我又急不可待地读了第二部《二十年后》。

《二十年后》中,政治背景是1648年,写了投石党运动的始末。四个火枪手都到了四十岁左右,但好在达达尼昂还是那么勇敢、机灵;波托斯还是那样强壮;阿托斯还是那样高贵;阿拉米斯也没怎么变。四个朋友因为政治而分成了两派,但他们真挚的.友谊却没有改变,最后也找到了共同的目标。对于他们的友谊,每个读者都赞不决口,都很羡慕。

书中的四位朋友,经过二十年,虽然性格没怎么变,但当年的闯劲减少了,做事更有计划,不愿太冒险,也不赌钱了。四个朋友常常感叹“要是是二十年前就好了”,这让我感觉到年轻就是力量,要珍惜年轻的每一天。

读这本小说,让我对法国的街道名和名很感兴趣,小说中提到了很多,很有意思,举几个例子:

街道名有:珠宝盒街;铁匠铺街;硬币街;好孩儿街;枯树街;小田野街;公鸡街等。

旅店名有:“伟大的亨利之剑”旅店;小山羊旅店;“戴冠的”客店;“英国纹章”旅店;旅店等。

小说最后,四个朋友又有像二十年前一样各奔东西了,现在我很期待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布拉热洛纳子爵》,但不知哪里有卖,只能耐心等待了!

成语急不可待:急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怀急切或形势紧迫。如:清·《聊斋志异·青蛾》:“逆害饮食,但思鱼羹,而近地则无,百里外始可购致。时厮骑皆被差遣,生性纯孝,急不可待,怀赀独往。”又如:八大金刚有点急不可待。——曲波《林海雪原》十七

成语各奔东西:各:各自;奔:奔向。各自走各自的路,借指分手。如:清·《小五义》第72回:“大家撒腿就跑,各奔东西。”又如:大难当头,他们各奔东西。

《二十年后》读后感4

“乡愁是一杯酒,乡愁是一碗水……”一首《乡愁》勾起了我对家乡的回忆,也让我想起了一篇关于《二十年后回故乡》的作文。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离开家乡二十年后再次回到故乡的所见所闻以及家乡房一番美景。

作者把自己在故乡的一些事物经过修改,写成了一篇写景文,作者在开头运用了大量的歌词,引出了自己回忆家乡,回到家乡,起到了一个引起下文的作用,并且点明了题目,开头和结尾收尾呼应,更加的写出了自己对家乡的回忆。在顺序方面,内容清晰,不是稀里糊涂的,没有让人感觉到一头雾水,以上这些都是结构美。比如说:“故乡的山,故乡的云……”一首《故乡》勾起了我对故乡的美好回忆。

在文章的中间,作者运用了好词好句,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好词好句让我感受到了家乡的美和家乡的情感。修辞手法却能把家乡的某个事物或者某个人更加生动,具体,形象的表达出来,让人感到这个东西仿佛就在眼前,活灵活现,这就是语言美,比如山脚下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潺潺流过,那么尽心职守,那么无怨无悔。

文章还有情感美,比如说,“天地君,亲师”,“张老师,您是我唯一不能忘的人。您用辛勤的汗水把我培养成人,您永远是我的.老师,永远是给我指引方向的人”,我从这句话体会到了作者对张老师的情感很深。

我从中学到了许多东西,要详略得当,还要注意三美,语言美,结构美,情感美,还必须适当运用修辞手法。

成语详略得当:详略:详细和简略;得当:适当,恰当。指应当详细和应当简略的地方都处理得很妥当。如:战国·赵·《荀子·非相》:“略则举大,详则举小。”又如:写文章应该详略得当。

成语稀里糊涂:不明白,迷糊,不认真,随意。如: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我稀里糊涂地回答说她家里有事来了个亲戚。”又如:他稀里糊涂地接受她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