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养活自己然后再考虑兴趣爱好

杨老师:

先养活自己然后再考虑兴趣爱好

你好!我是去年毕业的,一直没找到工作。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我想了很多,也看了一些书,都是关于人生的,像季羡林先生周国平先生关于人生的看法以及观点对我的启发就很大。从他们的书中,我自己感悟到找到自己的兴趣,干自己喜欢的事那是最快乐的,如果这事能对社会有点帮助,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那就更好了!从小到大一直上学,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就这么过来了,根本没停下来考虑过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就这么一直上啊上啊。我感觉自己从来就没什么兴趣,高中毕业填志愿看到那些专业我感觉我一个都没兴趣,因为自己学的文科,所以最后就选了个法学!四年大学生活就这么过来了,因为在学校也没参加过什么社团活动,所以也没发现什么其它兴趣,基本就混在网吧,爱看NBA。

现在毕业了,因为法学这个专业很难找工作,没有律师资格证没人要的,但总不能一直做啃老族吧,总要工作养活自己。可干什么工作呢,这又成了一个问题!我可以先找份工作养活自己,但总不能干一辈子,总要找到自己喜欢的事,要不然这辈子感觉白活了,没有活出自己的真性情。我心目中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最自己喜欢做的事,如果这工作又能解决生活问题,那就最好不过了!可我不知道我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兴趣呢,杨老师能帮我出出主意吗?望回复。

这位朋友:

您好!在回答你问题之前,让我们来看看工作究竟给了我们什么

首先工作给了我们养家糊口,维持生存的基本条件。就像马斯洛需要五层次的最低层次一样,只有满足了这个最低层次的需要,那么我们可以考虑其它的需要。

其次,工作给了我们规律生活,作息协调的习惯。只有工作的人,才能规律作息。

第三,工作给了我们发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同时也给了我们创造自己、超越自己的机会。如果你将工作视为一种积极的学习文章,那么,每一项工作中都包含着许多个人成长的机会。

第四,工作让我们积累了珍贵的文章,以及良好的.品格训练。如发展自己的技能,增加自己的社会文章,提升个人的人格魅力等。

第五,工作给了我们练就自己能力,应对起伏跌宕人生的智慧。比如决策能力以及敏锐的洞察力等。

第六,工作让我们学会了了解自我,发现自我,使自己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心智。

第七,工作最为重要的是给来我们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变量之中,最主要的是喜欢自己所做的事,能积极而主动投入到工作之中的心理社会环境。这也就是说工作让你有成就感,觉得你的生命有意义以及活着的幸福、愉悦和快乐。

通过以上七点工作意义的总结,我想你一定对你目前“做啃老族”重新审视的。

你说“我可以先找份工作养活自己,但总不能干一辈子,总要找到自己喜欢的事,要不然这辈子感觉白活了,没有活出自己的真性情”,在我们家乡有一句话叫做“吃饱肚子心里就不慌了”,这就是说“先找份工作养活自己”是你目前的关键。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活和生存是最基本的,如果我们连自己的生存都难以保证,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谈喜欢,其实这就有如缘木求鱼。如果果真是这样,我要说的就是找什么工作是由不得我们来挑拣的,不管喜欢不喜欢只要我我们力所能及的我们就得去做。就像我当年一样由于家庭赤贫,我所从事的体育教学工作自己并不喜欢,但是生活和生存的需要,我必须兢兢业业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后来在我做好体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之下,选择了自己所喜欢的心理探索和研究,并在这两个方面都取得了成功。而今我既喜欢体育教学又喜欢心理探索和研究,这是因为体育教学给我提供锻炼身体和了解学生心理的机会,为自己所喜欢的心理探索和研究提供了保障。

综上所述,你目前最重要的是找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让自己的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保障,也就是说让自己正常生活和生存得到保证。当你自己养活得了自己而且在干好自己工作的前提之下,通过学习、实践的摸索之中来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样就可以达到养活自己和发现自己所好两全其美与两不误的境地。

另外,我们喜欢某件事或喜欢某个工作,其实是来源于某件事或某份工作所带来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不是事情或工作本身所带来的,而是我们在从事这件事或这份工作的过程中所感觉到的。你目前不知道自己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以及最喜欢做的事,说白了就是因为你没有工作的体验和实践,自然就不会有工作的满足感了。既然没有经过工作的体验和实践所获得的满足感,那么也就不知道自己的喜欢什么工作或自己的兴趣在哪里了。假设你现在就走出去找到了一份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你通过自己的勤奋与踏实得到了领导认可,同事认同,以及被他人肯定,同时你在这份工作中经常被领导和同事表扬、称赞,你想一想那时候你会是什么样的心理呢?你是不是感觉自己是不是喜欢上了这份工作呢?我想肯定是!如果果真是这种情况,那么你现在就立刻去找一份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在工作的实践中发现最喜欢做的事。

以上仅是个人的一些看法,你的朋友杨永龙请你批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