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评课稿(通用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评课稿,通过评课的反馈信息可以调节教师的教学工作,了解、掌握教学实施的效果,反省成功与失败原因之所在,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创造性,及时修正、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我们应该怎么写评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评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化学评课稿(通用15篇)

化学评课稿1

2月15日下午第四节课高三化学备课组就张老师2月15日上午第四节综合训练题讲评,高三化学备课组为进一步提高试卷讲评课的质量,开展如何更好地组织试卷讲评课进行研究性听评课,现将评课情况汇总如下:

张老师这节试卷讲评课突破传统的教学设计,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角度出发,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向我们展示了试卷讲评课堂教学的一种新的模式。课堂设计科学合理,重视学法指导和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谨慎思考,勤于分析,善于总结。同时将多媒体的应用和课堂实际合理协调,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本节课的导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不仅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而且把三维目标都融合其中,用简简单单地三句话指导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做对题目而高兴;掌握知识而喝彩;会用学习方法而欢呼”。

2.本节课善于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有一定针对性、启发性和发展性。特别是训练学生回归教材,寻知识点。使学生明确自身的不足和今后的考试的复习方向,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而提升学生对考试的自信心,树立正确的考试观。

3.本节课善于让学生明白有时候试卷比教辅还有用处,进而充分挖掘试卷的可利用价值,有一定的新颖性。进行五个步骤的`教学法,并充分地与高一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讲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有效学习,把握知识的生成过程。

4.本节课在师生关系上也进行了一定的突破,让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分析以后考试会怎么样考你,有规律可循。课堂上师生之间交流活跃,各层面学生均能参与到教学过程并学有所得,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5.讲评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对题目认真细致的分析让学生建立错题本,而且做对的题目其中比较好的题目建典例本。同时以题映点(用例题示意学生本节应该掌握什么知识点,落实哪些重难点),及时复习巩固知识点。

6.思路开阔,提出问题及见解有新意,立足于学生的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学生较好地复习了旧知识,掌握来新技能!

不足之处: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细节问题。比如在要求学生回归课本,寻找知识点的教学环放给学生的时间有些紧,如果能在课前把本单元的各个知识点先列出来给学生,效果会更好些。

化学评课稿2

执教过后,笔者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听课老师普遍认为这是一堂精彩的绪言课,主要亮点有:

1、教材整合巧妙。《绪言》部分的教学内容泛而杂,如果不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教学肯定会零乱无序。教者深谙此道,他将教材内容进行了巧妙的整合,缘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真正体现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新型教材观。所设计的六个教学活动,环环相扣,流畅自然,把学生一步一步地引入了化学学科的大门。

2、学生积极参与。因为《绪言》部分学科考点不多,因此,传统的《绪言》教学,教师大多摆脱不了"知识本位"观点的束缚,而采用满堂讲的方法,这与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型学生观是背道而驰的。本节课,教者在学生活动的设计方面做得很精当,几乎每一个教学版块都融合了学生活动,既有实验观察、现象描述,又有教材阅读、讨论交流等,形式多样。教者的教学设计始终没有背离"不失时机地将话语权、思考权交给学生"的教学理念,趣味实验中有学生对现象的描述,图片展示中有学生对材料特性的推测,化学史呈现中有学生对化学成为独立学科漫长过程的思考,学法介绍中有学生对观察方法的体验(让学生第二次观察苯分子的图像),正因为教者敢于放手、善于引领,"说说化学功过"的教学环节中才有了"环境恶化——不是化学惹的祸,人为因素是关键"精彩的现场生成,才有了听课老师发自内心的掌声(听课过程中听课老师集体自发鼓掌两次)。

3、目标有效达成。在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尤其是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达成上,本节课是十分有效的。在演示趣味实验让学生感受了化学的有趣、投影录像图片让学生领略了化学的神奇之后,教者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将教学的视角转向了化学和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的联系,教者的设计意图很明显,有趣和神奇只能让学生感到好玩,只有拉近化学和生活的距离,才能让学生感到化学有用,感受了化学的有趣和有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才能持久。"回顾化学的历史"教学版块中思考题的呈现,巧妙地渗透了"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真理是建立在谬误基础上"等思想观念,帮助学生树立了敢于向真理挑战的信心和决心。"体验化学的学法"教学版块,没有停留在空洞说教的层面上,而是把学生的思绪拉回了一开始所做的趣味实验,拉回了先前观察过的苯分子图片上,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真切体验到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的重要性。

4、教学彰显美感。首先是语言美,无论是导语、过渡语、结束语,还是教学过程中的其他用语,教者的语言都凸显出了精练、准确、悦耳、亲和的风格,给人以听觉上的美感。其次是画面美,ppt背景变换不多,但朴素清新,新课导入时呈现的上海外滩霓虹灯、节日礼花等画面,都能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再次是板书美,黑板上留下的文字并不多,但布局合理、匀称,字迹清秀、洒脱,令人过目难忘。

但也有听课老师反映,本节课的'设计起点偏高,一般教师不具备执教老师的语言功底,一般学校的学生也不可能有上课班级那么好的综合素质,这样的教学设计在乡镇学校使用,恐怕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还有的老师说,乡镇学校不可能每个教室都配备投影仪,如果教者不用投影仪辅助教学,而是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片资料,该课的推广价值也许更大。

一节课的成败和褒贬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一线教师应该立足于课堂教学,用新型课程标准去指导自己的教学设计,用新型教育理念去冲击陈旧的教学惯性,不断提升自己教材处理的功力和课堂的驾驭能力,如此,教学相长、师生双赢的教育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化学评课稿3

在11月3日的“尤溪县初中化学老师专业素养提升研训”活动中,与会教师观摩了尤溪文公初级中学王成芳老师关于课题“化学式与化学价(第一课时)”的授课。本人的评议如下:

1、准确确立教学内容的地位和教学重难点。本课时教学内容包括:化学式的概念、意义和化学式的读写,这是初中化学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在化学用语系列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直接影响后阶段化学方程式的学习。教学重点是化学式的意义和会读、会写常见单质和某些氧化物的化学式。难点是化学式的意义。

2、体现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化学符号的教学是枯燥的、抽象的,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更多从宏观角度思考,如何将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建立联系,让课堂更加生动丰富能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参与,是突破本节教学难点的.关键。王老师通过组织“自主探学、合作研学、展示赏学”还组织找朋友游戏活动,活动开展有序有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活跃课堂气氛。

3、相信学生。王老师对学情有较好的分析,清楚学生的学习情况,该放手时就放手,在“化学式意义、单质化合物概念”的内容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主探学,合作研学,即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又能锻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4、教学环节清晰,有效完成课题知识的教学。教学一开始就有激励性。从写由“H、O、C”组成的熟悉物质的符号开始,比比谁写得多,引导观察这些符号的内容,归纳出化学式的概念。通过目标导学,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要达成的目标。在自主探学中完成化学式“H2O”的意义的教学,又以“S2O”为例,通过分组讨论,个别展示,了解学生对化学式意义的学习情况,又组织“卡片游戏”活动,检查学生对相关化学符号意义的掌握情况。“化学式读写”“单质和化合物分类”知识的教学在合作研学中进行,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帮助,发现规律,及时总结归纳。最后通过几道少而精的习题检测了学生对本节知识学习效果,检查了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5、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小组中除个别学生外,大多数学生能参与合作学习和游戏活动、课堂氛围好。

6、不足及建议

(1)卡片找朋友游戏活动虽然能降低难度,让更多学生易于接受,但学生自主表达能力达不到训练,展示面不够,建议以“连线”的方式进行,并让学生表述,这样也能节省一些课堂时间。(2)讨论符号的意义时,增加讨论“H+、2H+”的意义,本人认为这会分散本节教学重点,学生也一定程度上混淆有关知识。(3)建议在化学式意义教学时,要突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并通过分子球棍模型的组装、展示,增进学生对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的理解,建立二者的联系。

化学评课稿4

我们已经知道了很多物质都可以在空气中燃烧,那么是空气中的哪种物质在起作用呢?很好,大家都知道,是氧气。在之前我们已经了解了氧气的物理性质,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氧气的化学性质。

首先请大家跟老师一起看一段视频,播放的是木炭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大家在观看的时候注意观察木炭在空气、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有何不同,在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之后有什么变化。好的,视频播放完了,谁来回答一下,你看到了什么呢?嗯,你来说,请坐。他说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是发出红光,在氧气中燃烧是发出白光,倒入澄清石灰水之后震荡变浑浊。观察的很仔细啊。那现在我们就发现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了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那么这种物质是什么呢?其实是二氧化碳,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这样一个文字表达式表示木炭与氧气的反应(板书:木炭与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氧气不仅可以与非金属发生反应,还可以与金属发生反应,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一下铁丝在氧气中反应的实验现象是怎样的。

把一段细铁丝绕在一根火柴棍上,用坩埚钳夹住在酒精灯上引燃,火柴燃烧过程中也会对细铁丝加热,之后缓慢的深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在集气瓶底部已经实现放了一层水。大家注意观看实验现象!好哒,视频播放完了,大家看到什么了呢,谁来告诉老师。好的,你来说。好的,请坐。这位同学说他看到火星四射好像放烟花一样,描述的很形象啊,还有没有其他现象呢,有谁要补充一下呢。好的,你来。嗯好,你还看到了有黑色物质生成溅落下来,观察的很仔细啊,请坐。那么这种黑色的物质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四氧化三铁,是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的,用文字表达式来表示就是(板书:铁与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那现在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要把铁丝绕成螺旋状呢?对,可以增加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那么为什么做这个实验的时候要事先在集气瓶底放一些水呢?老师看到大家都很疑惑,那现在老师解释一下,大家认真听,这是由于铁丝与氧气会生成高温的四氧化三铁,直接落在瓶底的话可能会引起瓶子炸裂,所以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发生,需要预先在瓶底铺一层细沙或者放一些水。

金属、非金属都可以与氧气发生反应,那么其他物质与氧气反应生成什么呢,接下来请同学们观看石蜡与氧气发生反应的视频,观察实验现象,判断石蜡与氧气发生反应的产物是什么。大家在看完视频之后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5分钟之后老师请小组代表来回答问题。好的,时间到了,哪个小组代表愿意回答呢?好的,第一小组,嗯请坐。他说石蜡与与氧气发生反应的产物中有水,因为石蜡在集气瓶中燃烧的.时候瓶子内壁上有水珠出现。那么其他学生有什么补充的呢?好的,你来,嗯请坐。他说反应完后,在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判断产物中有二氧化碳。那么现在我们综合两个小组的结果就知道了石蜡和氧气反应的产物,现在谁能写一下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呢?(板书:)现在大家不仅能够仔细的观察实验现象了,也能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产物了,很好啊。

那现在我们对比一下这三个实验现象:三种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有何不同呢。很好,大家都发现了,这些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要比在空气中更加剧烈。由此就知道了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气体,那么大家再来看一下这三个表达式,看反应物有什么相同点呢。没错,都有氧气。我们就把这样的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在这里氧气显示出来的就是氧化性。大家在看一下生成物的种类有什么不同点呢,好的,你来,请坐。他说呀,第一、二个的生成物只有一种,第三个的生成物有2种。像这样的(手势:指示第一、二个)由两种或者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我们就给他叫做化合反应。那现在老师问大家:已知盐酸和氢氧化钠会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那么大家判断这是一个化合反应吗。并不是,看来大家一下子就能抓住化合反应的特点:生成物只有一种。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哪位同学说一下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来,你来说。好,请坐。他说到他学到了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并且是具有氧化性的,还知道了什么是氧化反应什么是化合反应,总结的很全面啊。最后给大家布置一个任务:我们都知道性质决定用途,那么根据我们本节课学到的氧气的性质,它在生产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请大家回家查找一些相关资料,下节课我们一起讨论。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化学评课稿5

其实关于说课的程序,作为教师的我们都谙熟。我仅仅是结合我参加市优质课的一些经验,谈一下自己的一些体会

1、激发潜质,储备能量。

“惰性乃人之共性”“懒散也是人之性情”,无压力难以产生动力。不是因为晋级需要优质课,而参加优质课需要先说课的话,估计也不会有时间和心情去整理关于说课的材料。当这些逼着自己整理好以后,我感觉说课不再害怕了。当你领会说课的程序和要求时,等于有了模式。只要对教材理解的到位,说任何一节课都会有的放矢。所以建议青年教师多参加一些这样的活动,也是为自己积蓄能量。有未知到已知需要一个过程,但经历永远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2、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说课不同于讲课,重在说给同行。需要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去讲述你的教学设计思路,所以必须要有理论依据,要有教育理论和教育学方法,它是你设计的理论根生点。明确了具体目标,他像一颗种子,决定了教学设计是一颗挺拔的白杨,还是成长成一颗婀娜多姿的垂柳。

3、思路清晰,过程详实。

在说课之前,要让被听课人熟知你的教学思路。要明白你在说什么,比如一般分为: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在这几个环节中重点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此处占用的时间至少要过半,否则有些喧宾夺主之嫌,也不利于你把课说清楚,说透彻。

4、合理分配,浑然一体。

把时间细化和具体化,让一节课时间分配合理,使其自然浑成。

总之,自己的这次说课在和教研室的`周老师交流时,说课的设计较迎合周老师的要求罢了。其实并非自己真的很优秀,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准备充分,方能有的放矢。套用卖油翁的一句话“无非圣贤,唯手熟而。”所以我感觉“无非优秀,唯稿熟而。”

化学评课稿6

今天听了翁老师的《氧化和燃烧》,翁老师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氧化现象——苹果发黄、铁生锈的现象引入,引发学生思考并解释该现象,从而让学生概括氧化反应的概念,让学生初步对陌生的氧化反应有个具体的感知,大部分学生会认为氧化反应是物质和氧气的反应,因此,翁老师让学生找出书本的氧化反应的概念,使学生产生认知的冲突,怎么解决?

翁老师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知识结构中对于化学知识的缺乏,因此通过H2+CuO=Cu+H2O的反应来让学生知道,氧化反应时物质和氧的反应,成功地解决了学生内心的疑惑和矛盾,也能够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翁老师通过已经了解过的燃烧实验让学生判断,加深对氧化反应的理解,同时还进行对比分析剧烈的氧化和缓慢氧化的异同之处和区别方法,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并自然过渡到燃烧的'条件。

翁老师非常注重学生建立猜想的过程,让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或经验来建立猜想,翁老师不断引导学生使学生的猜想更加合理,最后通过学生的实验验证了学生提出来的猜想,使学生的学习非常有条理和层次性,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真正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体,叶老师师教态自如,语言清晰,表达准确,体现了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非常值得我们青年教师学习。

化学评课稿7

张老师将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三个知识目标设计成分三个版快梳理、总结,将枯燥的复习课教学以学生乐于参与的形式进行,不但异曲同工,而且效果更好!体现目标设计者的教育、教学的新颖理念,设计上颇具匠心!

由于化学用语中元素符号对学生而言难度相对较低一些,所以在教学中张老师将元素符号的复习做了“略”的处理。以快答完成,为后面的重点、难点教学减小坡度。在后面两个部分中将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以动一动、找一找、写一写、练一练的方式设计成小组活动,加大了复习的力度,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成为本节课学习的主体,使学生在参与思索、探讨的同时提升学习的能力,较好的达成本课的知识目标!

本节课张老师在学生的`充分配合下,采用了多媒体(电脑、投影仪)中多种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突破重点、难点。如难点“找一找”、写一写环节采用投影仪展示学生活动结果,扩展知识深度、难度!效果非常突出,起到了总结、归纳的目的,教学效果特别好。学生活动既有表面的语言、行为的活跃、更有深层次的思维活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有深度的思索,又有广泛的参与!

在整个课堂中,教师以自然大方的形象,洪亮的声音,清晰、流利的语言运筹帷幄,课堂活而不乱,并对学生学习过程及时鼓励、总结和评价,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复习课的教学不是简单的旧知识的重复,让熟悉的更熟悉、陌生的依然陌生,而是温故而知新。

在张老师的这节课中,学生通过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温故,必然能最大限度的解决长期困绕学生的化学用语运用不熟的问题,必然能使学生运用化学用语解决相关化学问题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同时学生在新的起点上运用化学用语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给化学方程式“会诊病因”、写一写、练一练三个环节得到了实践和验证!我认为这节课中全体学生都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完全达到了教学设计的预期效果和目的!

化学评课稿8

听了《化学能与电能》,收获颇多。

本节课教学时间安排合理,教学环节完整,过渡自然,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处理得当,注重讲练结合,及时巩固,在学案中,学习目标的设置切合学生实际,要求明确具体,能让学生清楚的知道本节课应掌握哪些知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值得借鉴。通过课堂教学,目标基本完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落实“三讲三不讲”,注重引导,学生思考积极,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突出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实验教学。通过自主探究实验,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观察对比现象和总结归纳现象的.能力,并通过对实验的分析,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利用神七发射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flash动画演示,将抽象问题具体化,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最后的趣味实验——水果电池可以是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引发学习兴趣。

本节课也略有不足:

教师在课前根据试讲情况调整了学案上小部分内容,由于时间仓促,未做到尽善尽美,出现了一些偏差,另外学案和课件中化学式上下脚标有些地方不规范。

个别环节教师应做一下评价。如学生通过flash分析原电池原理后,教师应用准确的语言将原理总结一下或引导学生总结一下;在学生做完水果电池实验后,教师应点评一下。

总之,本节课从最初试讲到最后上课,前后调整较大,如果准备的时间再充足一些,会更加完善。

化学评课稿9

xxxx年4月16、17日海南省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评比,11位优秀的参赛老师充分准备,精彩献课,引发了自己的积极思考。其中,最吸引我的是王海燕老师的复习课,是我听过最新颖的复习课,以快乐闯关的方式进行复习,不仅吸引了教师的眼球,而且吸引了学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到复习课堂中来。

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1.引入新颖,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

课的开始以将公主点成金人,国王想要解救公主,必须获得神水,国王就带着士兵通过闯关赢得神水,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要想闯关成功,必须具备闯关的工具:金属活动顺序表。学生一目了然地知道了复习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

2.快乐闯关,关注更多的学生参与

本环节共设置了五关,把学生分成了五个组,每个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闯关,若不完成可以由其他组进行抢答。每个组起来闯关的同学不能重复,重复要扣分。这样做的目的为了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能够关注更多的学生参与,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了学生主体的作用。

3.引人入胜,复习课转化成游戏

将复习课转化成游戏的形式,既新颖,又有创意,让人耳目一新。谁说复习课是枯燥无味呢?谁说复习课不能上出新意呢?王老师把复习课设置成闯关形式,关闯完了,学生也学习到了知识,一箭双雕,快乐闯关深深地吸引众多老师和学生。

4.设置闯关问题具有阶梯性、挑战性,激活学生的思考,提升综合应用能力

设置每一关卡中都有4个问题,这四个问题具有阶梯性,层次性,有利于激活学生的

思考。比如第二关中设置的问题:

设置关与关之间也具有阶梯性,前面三关是帮助学生对金属化学性质知识的梳理,后两关是提高学生对金属化学性质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第五关“一席之地”,判断锰元素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的位置,就必须应用到第二、三关的知识,提升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富有挑战性。

个人思考:

1.没有及时处理课堂生成资源,解决学生学习上的困惑

在金属与盐溶液反应这部分的.内容中,学生对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并没有真正掌握。比如在第三关拜求诸葛的教学活动环节片段,

师:王老师问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你看到了什么?

生:有白色沉淀生成

师:沉淀吗?再理一理

生:有银白色固体生成

比如在第四关生活大爆炸的教学活动环节片段,如何利用化学方法检验奥斯卡、伦菲尔所制的黄金是假?

生;把锌放在硫酸铁溶液中把铁置换出来

师:你用的锌哪来的?

生:铜锌合金中的锌

师:好,继续

生:铜锌合金中的锌能把硫酸亚铁溶液中的铁置换出来,而铜不能

师:把铜锌合金放在硫酸亚铁溶液中,我应该看到什么?

生:有沉淀生成

师:有沉淀生成,还是金属的表面有什么?

生:有其他物质析出

师:我们要正确地描述实验现象

从这个班学生回答实验现象情况来看,犯了两次相同的错误,都说有沉淀生成,我认为如果在学生第一次犯错的时候加以指导和分析固体和沉淀的区别,让学生从错误的现象中走出来,可能就不会犯第二次错误了,所以要及时地处理课堂生成资源,及时解决学生的困惑。还有当一个女生第一次说锌和硫酸铁溶液反应,接着继续回答时才说锌和硫酸亚铁溶液反应,教师要及时地纠正学生的错误,也许有些学生还没有分清楚硫酸铁溶液和硫酸亚铁溶液。

2.闯5关改为闯3关,抢2关,形成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热情

本节课通过分成5组进行闯关,每一个组闯一关,通过课堂发现学生已经定势了,缺乏激情,还有可能就是给学生感觉的是反正是他们组的,我们已经完成任务,缺乏一种主动竞争的激情。我认为将闯5关改为3关,剩下2关可以设置为抢答的形式进行激烈地竞争,竞争会刺激学生的神经,激发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将是一堂非常精彩的课。

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有说的不好地方,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化学评课稿10

陈老师的课堂从金属钠和水反应的实验导入,既吸引兴趣,也为本课题教学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载体。在课堂中陈老师充分运用好了这个载体,从实验现象、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等方面层层递进,深入剖析,解决知识技能的教学外,更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之后用弯曲的铁丝,向学生展示仅在形状、大小等指标上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并没有新物质生成。之后通过对比铁锈的性质、砝码生锈以后不能继续使用的特点,说明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陈老师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逐层深入揭示本质,得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并且让学生通过这样的认知来举例,加深理解。

在说明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之后,陈老师又做了两个演示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镁带与稀盐酸的反应。不仅向学生展示了神奇的化学实验现象,而且利用学生注意力都高度集中在实验上的这个时机,说明了化学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实验前、实验进行中、实验结束后的观察,解释这类变化的属性,从而提出化学变化常伴随着的现象,以及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之间的联系。

经过演示实验,学生们情绪高涨,老师又交给学生两个任务,区别水和酒精、让一张纸发生变化,从任务当中归纳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这两个概念,过渡自然、流畅,概念交代清楚、明晰。

整堂课听完之后,总体感觉很舒服,一气呵成、浑然一体,有很多地方是我要努力的方向,非常值得学习与回味。

化学评课稿11

首先,欢迎大家百忙之中来到实验学校参加本次全市化学教研课!借用一句行家的话来说:“张xx是天生做老师的料。”在常规的教学中,张老师的教学能力、组织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都很强,而且教学基本功扎实,专业素养高,课堂语言教学不但简洁、精炼,而且诙谐、风趣、幽默(尽管这堂课不能全部展示,但我想大家也略窥一斑了吧!)

具备了这些素质的张老师在名师工作室孙老师的极力举荐下,在教研员杨路路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并在我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采用我校的“导读探究,先议后练”的教学模式,成功的为我们呈现了这节复习课——《物质的鉴别》。

张老师的这节课是物质鉴别的第二课时,在本节课前,已经复习了物质鉴别的原则、步骤和常见的题型,本节课是对这部分的拓展和深化,意在使学生了解物质鉴别的多样性,进一步认识到物质检验过程中防干扰的设计,多种物质鉴别方案设计及探究技能,使学生怀着兴奋和愉悦的心情掌握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继而将之内化为能力,并运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说白了,就是去应对中考出现的一些会让一部分学生头痛的题目,如除杂、推断、实验探究等。如果深入挖掘,后续还会有物质的除杂、分离和提纯等与之相关的内容,我们可以将这些知识归纳为一系列(利用3-4课时),进行专题探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将学生总结的几组离子鉴别(学生回答出六组),与学生一起进一步深化处理,从中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相互转化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尽可能使巩固知识和培养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并找准恰当时机,指导他们去应用到实际的中考解题中,使学生融会贯通,进而学以致用,这是张老师设想呈现给大家的,也是我们今后课堂教学努力的方向。

我觉得这节课张老师准备充分,设计精心,环节安排合理,组织形式较科学,教学整体结构严谨,节奏较为得当。

本节课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张老师一直在组织和引导学生巩固知识、探寻方法;感悟方法、反思改进;设计并完成实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提升了能力。本节课体现了面向全体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发展学生整体素质的思想,用现代教育观树立学生主题地位的思想。张老师在充分掌握学情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智慧,启发思维,给他们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集体讨论,自我展示,及时反馈信息,及时调控,使师生,生生合作和谐、默契,以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即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效果最大化。整节课时,张老师充当的是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如同抛给了学生渔具,让学生自己去捕鱼,捕自己想捕的鱼,捕自己能捕到的鱼,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方法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如检验变质的NaOH是否存在时,要加过量的CaCl2溶液,一女生在展示设计方案时,说得是适量的CaCl2溶液,教师并没有给予纠正,而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来检验已经完全变质的NaOH中是否含有NaOH,通过有的组滴加酚酞变红的现象让学生动脑思考,查找原因,从而得出要加入过量CaCl2溶液的结论,学生记得更牢,并以此导出如有干扰的离子,要加过量的'试剂以排除干扰……可谓用心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本节课在内容处理上也详略得当。比如六大离子的检验再回顾,为后面的鉴别五种白色粉末搭了梯子,减小了坡度;小组活动有设计、讨论、展示和修改,动手操作,知识迁移加大了复习的力度,在师生、生生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提高了复习的深度;而且还特别追加了对含杂质的物质检验的归纳,如同样的试剂为什么5组的结果变红而7组的结果不变红,引发学生思考,之后,结合NaOH变质、一模的探究题、最后的关于五种白色粉末的推断题使得本节课又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

对张老师来说,上课很辛苦,准备课的过程很艰辛,但回过来看,收获也是很丰厚的,首先是得到了专家们的认可,有认可才会有举荐,然后是非常难得的悉心指导,多位校领导的关注、关心与大力支持,同组伙伴们的默契配合,班主任老师和全体同学的通力合作,都为这节课的成功增添了砝码。虽然张老师的课还不是尽善尽美,但上升的空间很大。

祝愿张老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有更高的追求和更大的突破。

化学评课稿12

张老师的课思路非常清晰,过渡的非常巧妙,印象最深的就是过渡语:

1、从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过渡到可燃性的过渡语: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那么我们也知道碳能够在氧气中燃烧,这两点有没有矛盾?这样的过渡语可以让学生直接从中找到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高温下性质较活泼条件的不同之处,又能很巧妙地过渡到碳的另一种性质。

2、从碳的可燃性到碳的还原性的过渡语:碳和氧气充分反应的微观理解实质上是一个碳原子结合两个氧原子,碳和氧气不充分反应的微观理解实质上是一个碳原子结合一个氧原子,碳不仅能结合氧气中的氧原子,还能结合其他氧化物中的.氧原子,即碳与氧化铜也能在一定条件下反应,非常巧妙地过渡到碳的还原性。

一个计划:以后无论我们组谁上研讨课,张老师都可以来点评过渡语,李老师老师点评引入,黄老师点评语言逻辑,我点评整体思路,这样我们分工合作,一定能让我们的评课越来越有效,讲课人评课人双丰收,我们的课一定会越来越好!

化学评课稿13

xxxx年11月12日,教科培和工作室联合进行了课题为“如何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同课异构,参加上课的是九中的宋志昭老师和十一中的张晓欢老师。

宋xx老师提前做好课堂的预习微课,让学生在家里先学习,收集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当堂展示,让学会的教不会的,让练习完成正确的教有错误的,通过生生讨论交流和师生交流,解决了书写原则、简单观察配平等教学任务,在此基础上,宋老师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和强化,课堂学生活动充分,练习量大,教学效果好。

张xx老师由计量数为“1”的化学方程式入手,引出化学方程式需要配平、需要体现客观事实的书写原则和配平方法,然后马上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利用粤教云电子平台当堂点评学生的练习答案,整节课学生练习充分,动手动脑积极,体现了学生为主的课堂特色。

两个老师的.课堂上都充分让学生回归课本,在看书自学时引导学生做笔记,突出教材的重要地位,这是我们在所有的教学中l都应该重视的。

我认为需要改进的有以下几点:宋老师的课堂练习选题较难,对于初学的学生而言,一下子拿出那么多没有学过的化学方程式进行书写和配平,容易造成学生压力大,从学习可以循序渐进的原则出发、从保护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虑,本节课的练习难度不用过大。张老师本节课选取最小公倍数法进行重点讲解和练习,没有展示其他类型的配平,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可以夯实基础,但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能力拓展不够。

一家之言,不到之处,请大家拍砖。

化学评课稿14

今天有幸听取了高一化学课《物质的量》受益匪浅,感受良多。下面是我对潘老师的课进行的点评:

潘老师这节课为物质的量第二课时,即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在本节课中,将计算题很好地进行分类,将计算分为过量计算和混合物计算,习题过程中由易到难,将难度进行分割,使学生能够完成教学目标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学生反映良好。

在潘老师板书上,将例题过程完整地呈现出来,让学生在练习和思考过程中能够得到良好的学习体会。学生紧能够紧跟跟老师的步伐,较好地完成了这堂对高一新生而言难度较大的化学习题课,一堂课下来,学生反应热烈,课堂练习完成良好。

首先,而李老师利用“作者童年发现了什么?”“哪段又是具体描写他的发现的?”这两个问题,不仅将课文串了起来,还让学生懂得在文中找到答案,另外李老师口头解释补充了有关这方面的信息,让学生理解得更透彻。再次在课堂上,李老师抓住几个关键的问题来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找画、批注,随着问题的解决,不光理解了课文内容,也领悟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并受到了一定的思想教育。李老师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来对课题发出质疑,然后又让他们在文中自己找答案,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也学生要懂得发现问题,然后再努力解决问题。总之,李老师的课堂过渡语真是非常精彩。我们知道,适合的课堂过渡语不仅能理清学生的思路,也能让学生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地入下一环节的学习。当然,这么精彩的过渡语离不开老师课前的辛苦准备,真努力。

1、 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学生的课堂习惯非常好,每个人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效果较好。

2、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体现趣味性和层次性。

3、老师在教学新知时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习起来毫不费力,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设计很好,引导得也很到位,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学生与生活的联系。

4、整节课学生情绪高涨,兴致勃勃。

5、充分体出了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6、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和参与率极高,特别是老师能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

7、 老师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予了学生比较充分的自主探究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提升。

8、老师能从学生特点出发,让学生在玩活动过程中探究新知识、理解新知,人整体上来看,效果确实不错,值得学习。

9、有“创新”和“创意”。能活用教材,爱想点子。新课改的理念体现得很突出。

10、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互相补充,让学生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

11、老师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提出问题,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体会到语言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着,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得以应用。

12、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13、老师的课堂中能够充分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老师不是传授的现在的方法,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14.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的桨,让学生积极思考,在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估验成功的喜悦。

15、老师语言优美,仪表大方,课堂中能充分利用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学生喜爱的教学情景。

16、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为学生对新知的探究和整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7、教学环节紧凑,合理把握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18、老师的课语言精练,教学环节过渡自然,过程由浅入深,方法灵活多样。

19、本节课,教师创设了学生爱好的猜谜活动,学生们非常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才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去参与。

20、在课堂中,教师花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多次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探索中得出结论。

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

(1)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依据《课标》,教学目标中的要求,全面是指要从知识、能力、思想感情、学习策略、文化策略等五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目标;具体是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参见课标);适宜是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2)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担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

2、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3、从教学程序上分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看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一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而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效果。

(2)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学技法,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

计算授课者的教学时间设计,能较好地了解授课者授课重点、结构。安排授课时间设计包括:①计算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看有无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现象,看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②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或殴打能够时间分配,看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无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现象。③计算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看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般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太少现象。④计算优差生活动时间。看优中差生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优等生占用时间过多,差等生占用时间太少的现象。⑤计算非教学时间,看教师在课堂上有无脱离教学内容,做别的事情。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

4、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包括教师“教”的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知道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式与“学”的方式的统一。

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评课既要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既要看常规,更要看改革和创新。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题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

(4)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现代化教学呼唤现代教育手段。教师还要适时、适当运用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电视、电影、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5、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评析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1)看板书:设计科学合理;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富有艺术性(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等)

(2)看教态: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

(3)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准确清楚,精当简练,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4)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6、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分析一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

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

三是有效利用40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课堂效果的评析,有时也可以借助于测试手段。即当上完课,评课者出题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当场做测试,而后通过统计分析来对课堂效果做出评价。

化学评课稿15

观看了郑老师执教的《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的优质课视频。 郑老师这节课非常精彩,让我收获颇多。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层层深入

教学知识 按照先 从 物理性质再到化学性质,化学性质部分知识从金属与氧气反应到与酸反应,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有无判断金属的活泼性强弱再到如何更准确测定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多少判断金属的活泼性强弱,最后运用金属性质解决证明铝表面是否生成氧化铝的问题。这样教学安排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既遵循人类认识自然的发展顺序,也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这样设计教学过程流畅,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二、注重方法指导

整个课堂教学指导学生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从观察实验现象中总结物质的性质,再用物质的性质运用于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金属和氧气反应、金属与酸反应的现象,得出金属能与氧气、酸反应的性质,最后解释铝表面形成氧化铝并用实验证明。这样的由现象到物质的性质,再 运用性质的方法正是人类认识自然规律,运用自然规律的方法。学生亲历这样的过程对人与自然有了更深的认识。

 三 、课堂体现学为中心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活动从学生实际出发 设置任务驱动学生学习不但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 促进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堂课中,知识的落实始终是建立在学生实验,学生观察记录,学生设计,学生汇报,学生得出结论这样的形式展开的。教师在课堂中始终处于引导者的作用,体现了学为中心的新课程理念。这样的方式正是我们在课堂中应该追求和努力的方向。

本节课优点还有很多很多,我将在教学实践中好好学习运用 郑老师 课堂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