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说明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策略

要使学生接受统计特有的观念,就要让学生经历产生和发展统计思想的全过程,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形成统计意识。通过案例说明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策略数据分析观念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能对数据的来源、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由数据得到的结论进行合理的疑问。

案例说明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策略

一、如何发展学生数据分析意识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具体案例和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数据是包含信息的,就是说数据分析能够帮助人们了解情况,做出决策和预测。建立数据分析观念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统计全过程,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就是说分析数据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呢 ?

例如:学校进行跳远比赛,王洋洋和张小丹成绩都很好,我们怎样确定谁去参加比赛呢?

1、让他们比赛6场,平均数最高的参加!

2、假如他们的平均数相同,就计算他们的方差,方差越小,表示他的稳定性越强,就排方差的同学去参加。

二、通过分析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来体现解决问题的开放性

一般而言,平均数作为数据代表,相对可靠和稳定,因为它与其中的每个数据都有关系。只有当一组数据中有极端数据和众数出现,而平均数不能有效地反映这组数据的基本特点时,才会选择中位数或者众数。所以我以为要区别它们的统计意义,可以这样尝试 :小冯去找工作,看到招聘广告上写着该公司月平均工资2600元,而工作一月后发现实际领到工资只有1500元,然后出示工资单: 经理8000元,副经理6500元,一般员工有7人1500元,茶水工1000元。

这就引出“大部分员工只有1500元,平均工资怎么会2600元呢”问题讨论,由此引发学生对“月工资水平”的认识冲突。引导观察平均数在这组数据中平均数明显偏离中心,而大多数员工工资在1500元的位置,从而自然的引出众数概念,也体会到众数的统计意义。

每个学生都有可以通过自己得出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理解,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解决问题是要鼓励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思路去考虑,评价不同方法之间就有差异,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这也是学生思维灵活性、开放性的一种表现。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用文字、字母或图表等清楚的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解释结果的合理性。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的解决方式多样的,答案也并不是唯一的,生活是这样,源于生活的数学也是这样,问题解决更应该这样,对吗?

总之,统计与学生的生活很紧密,我们的教学就是使学生产生对数据的亲切感,愿意去分析数据提取信息,遇到问题时愿意去收集数据来帮助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观念。数据分析统计的教学,对学生来说似乎永远是个难点,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才能逐步感悟数学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