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与感动

粗略地算一下,大学四年我做过三十多份家教,遍布小学初中高中数理化。我常跟家教小孩子自夸,从小到大没上过任何课外班,但教过各种课外班。 这倒不是说我有多喜欢做家教,尽管我确实好为人师,但是,事实上,如果可以的话,我也愿意在寝室里守着电脑宅着。大学四年几乎我的每一分生活费都来自家教和其它兼职。大一入学不到一个月,我接到自己的第一份家教,后来期末的时候,我写了篇日志,大概意思是"与家教狭路相逢,悲惨遭遇”。那时候我还不是文艺青年,或者说骚客,现在想来写得太浪漫了。事实上,现在做家教,内心里时常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沉重,可以说是良心上的压力,也可以说是岂人无事忧天倾。 也许有的人最初家教的感触是,出去一两个小时,兜里有了贰佰来块钱,挺不错。我开始也这么想的。但后来真正让我感触颇深的是,北京四环以里,单亲家庭真叫多。家教过程中我遇到过的单亲家庭不下十个了。也不知是因为凑巧,还是因为单亲家庭更需要家教,反正我的家教经历如此。 那些单亲家庭给我的印象是,单亲父亲带的小男孩,真叫“邋遢”,有一个初二小男孩,我去的'两个月里,他被子似乎从未叠过,床上的那堆衣服似乎从没移动过,他的写字台上经常散落着烟屁(自然他父亲扔的),尽管他们家条件好像还不错。 触动我心灵的是一位单亲母亲,和她上初中的女儿。大二那年就认识了,至今还经常请我过去吃饭兼做家教。也许天下所有单亲母亲都属于女强人吧,也没法不变成女强人。她真强。一个近四十的母亲,两个老人,一个女儿,上班、做饭、接送女儿上学,几乎全靠她一个人操持,从未有过怨言,脸上时常挂着微笑,眼角显露着与年龄不相称的皱纹。从未向我提起过她的单亲身份,甚至从未暗示过,但次次前去家教从未见过女孩的父亲,我也知道该对此保持沉默。我们很默契。她是一家世界500强的财务小主管,收入显然不错,时常热情地跟我说,“启超,缺钱了或想涨钱就跟我说,因为我这个工资比较高”。我于是笑意迎合。我知道,内心深处她怕别人看不起,她要向每个人证明,她完全有能力撑起这个家。她很敏感,敏感的人往往矫枉过正。种种观察强化着我的这种意识。 也许因了她的影响,她的女儿也有一颗敏感的心。尽管小姑娘表面上阳光灿烂的,我知道必须小心翼翼,从不提起她的父亲。也许正因此,她也一直信任我,和我说起话来肆无忌惮。每次两个小时的课程,各种与课程无关的话题源源不断,时而伴着笑声笑声。一次,我无心提到“TT,你上北大附中,你爸爸得给你交了不少赞助费吧?”话刚出口,便立刻意识到不对劲儿。不料,小姑娘抬起头,认认真真地讲:“没错,是我爸爸给我交的钱。”于是,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再也没有跟我提起过与课程无关的话题。我也经受了一个多小时的尴尬。 初中的小孩都叛逆。其实,单亲家庭的小孩更甚之。上了初中,小姑娘各种叛逆,时而双目圆瞪,扯着嗓子跟她的母亲大吼,这位单亲母亲总是面对微笑,各种逆来顺受。其实吵架的内容基本都围绕着上不上搞死(高思)、锯人、学而死课外班的事情,显然,在这些事情上,一位好强的母亲永远也不会松口让步的。于是,她的女儿隔三差五地爆发一次。她总是逆来顺受,面带笑意,一个劲的讲道理。一个母亲对自己孩子的容忍程度至于斯。 那一次,这位母亲开车送我回北师大,一路上我们像往常一样聊着她女儿的叛逆,平静的聊着。到校门了,下车时,她转过身来,对我说:“启超,你也知道,阿姨一个人带这个孩子有多不容易…”借着车外透进来的路灯,我分明看见,那张往日里总是堆满笑容的脸上,满是泪水。这个情景恐怕我永远也无法忘记。 现在,我时常在外边或兼职带班或家教,看着有些有些孩子,不择手段的偷懒、捣蛋,跟家教“唠嗑”成瘾…浪费者自己的时间和父母的种种期望。每当这时,我便想起了那个坚强的阿姨,平日里堆满笑容的脸上,挂满了泪水。 孩子们,你们可曾想到过,因了你们,天下的母亲不经意间,添了皱纹,生了白发,甚至对自己,狠了心肠。 写给那位坚强的阿姨。尽管她不会

家教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