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欣赏音乐的作文三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欣赏音乐的作文3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品】欣赏音乐的作文三篇

欣赏音乐的作文 篇1

音乐,是最抽象的艺术;音乐,是最赋感情的艺术;音乐,是多姿多彩的艺术;音乐,是千变万化的艺术。

提起音乐,我的思绪又回到了那一次的音乐鉴赏会。会场上人声鼎沸,谈话中无不流露出人们对音乐的热爱。会场上充满音乐的味道——清扬、舒缓。音乐鉴赏会很快开始了。工作人员搬出一台钢琴,开始介绍钢琴悠长的音乐历程。从钢琴初涉问世,到进入音乐世家,再到进入寻常百姓家,最后成为音乐不可割舍的一部分。钢琴不愧被称为“乐器之王”,因为钢琴承载了音乐的精华和奥妙。当时我已经学钢琴两年,深入音乐世界的我早已谙熟音乐,却从未了解钢琴。

之后是“名师讲座”,音乐大师那一番话语,饱含着对音乐的热爱。大石油一句话让我十分难忘:“音乐如人,持有自身的情绪。”这“音乐情绪”,或愉悦轻快,或沉重哀伤,或高昂激荡。愉悦轻快的曲子给人以美感,沉重哀伤的旋律让人低沉,高昂激荡的音调让人斗志昂扬。一切的情感,诉说丰富的故事,展现多彩的世界。

欣赏名曲的时候,全场霎时间安静下来。

欣赏音乐的作文 篇2

1.新时代的年轻人更要懂得欣赏音乐

那是个混乱的音乐世界,我称它为“迷幻时空”。

无论是小尾巴的音符,还是拄着拐杖的“老音符”,它们都会尽情享受令人沉醉的“乐曲天堂”中。

也许会有很少的人像我这样迷恋音乐。除了歌星作曲家,恐怕在平凡的人中,我这样热衷音乐的人很罕见吧。

我曾对许多人说过:music is my life(音乐就是我的生命)。但他们只对我说我只是喜欢听歌罢了,连8分音符,16分音符都闹不明白的人,以前怎么会把音乐作为自己的生命呢?可是他们错了,如果只是把音乐知识掌握的相当熟练才可以对外宣称自己热爱音乐,那我将不会写下这篇文章。

我承认,我最喜爱的歌星是小天王周杰伦。可能许多人无法接受他吐字不清楚的音乐风格,但我却不这样认为。每个歌星的唱歌风格是截然不同的,可能偏重于大众化,对于唱歌应该咬字清楚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猛得冒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唱腔,大家难难免接受不了。但是经过近10年的努力,周杰伦的“咬字不清”似乎也成为了流行、时尚。甚至还有许多歌星效仿。不过那毕竟是模仿,原版的也永远是周杰伦了。

就这样,我们便从他的音乐世界中开始鉴赏音乐的美吧。

一首完整的歌,创作出来需要下很大的功夫。作曲家要将美丽的音符重新组合,排列顺序才能写出动听的`乐曲。

比如古代的俞伯牙和钟子期。俞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伯牙的琴曲,意之所到子期听音便能心领神会,所谓高山流水,无不极尽!

只有钟子期欣赏并赞美俞伯牙的琴风,然而子期死后,伯牙不再鼓琴,便有了“伯牙绝弦”的说法。也就是说,世上伯牙的琴风也只有子期一个人欣赏。难道要说伯牙的音乐真是不堪入耳吗?不是,只是每个人的欣赏的角度和风格不同罢了。也许有人会说,钟子期不会欣赏音乐,那么为什么“高山流水”流传至今呢?

有时候,每首歌并不是第一耳朵就能听出它的好听与否,而是大家总是盲目地听取别人的意见,便在脑海中形成一种影象,告诉自己这首歌好听与否。

我只是希望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听音乐,都可以听懂音乐,都可以为了音乐而想象,为了音乐而放飞自己,放飞属于自己的理想!

2.欣赏音乐——水边的阿狄丽娜

我喜欢音乐,在众多钢琴曲中,唯喜欢《水边的阿狄丽娜》。这是保罗尚勒维作曲,是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成名曲,作者是赛内维尔。

阿狄丽娜来自于希腊的神话故事。传说很久以前,有个孤独的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他雕塑了一个美丽的少女,每天对着她痴痴地看,竟爱上了少女的雕像。他向众神祈祷,真诚和执着感动了爱神阿佛洛狄忒,赐给了雕塑以生命。从此,国王和少女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一阵流水般欢快流畅的钢琴声,音乐便开始了。伴随着优雅的音乐,河水在静静地流淌。多么美妙啊!突然,河水汹涌起来,音乐也逐渐推向高潮,但是,阿狄丽娜在水边撩起的似乎不是水波,而是轻纱。旋律细腻、柔和、沉稳,在不动声色中渐渐向前推进,前进中又有迂回,达到高潮。心灵宁静,回到了自然美景中,身临其境。随着他优雅浪漫的音乐,看到了美丽的天空,碧蓝的大海,清澈的山泉,大自然的美景。时而激昂、时而舒缓、时而欢快、时而忧郁的钢琴声让我为之心醉神迷。随后音乐声柔和起来,河水又奔波起来,轻轻地流淌着……

优美,令人心醉的《水边的阿狄丽娜》。

欣赏音乐的作文 篇3

直到学了音乐好多年后我才清楚,我所学的这些是属于古典音乐的范畴,当然不可以望文生义的理解为古代而经典的音乐,而是狭义的古典,特指发端于17-18世纪的欧洲,由我们所熟悉的 巴赫、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等大师群体所创造的那些文明成果。那不是仅仅学几首名曲,而是从记谱法到音乐理论、音乐作品、教学系统,创作方法、审美原理以及哲学思想一整套的体系。

西方的进步不仅仅是科技和政治,而是全方位的, 就说西方那些音乐大师们吧,也真是能干,短短二百多年的时间把他们的音乐文明发挥到登峰造极的高度,每一个人都是一座山峰让人无法企及。如果说我们五千年的音乐文化浩如烟海,而西方大师们每个人都是一片深海。我们这些音乐后人掉进这一片片海里除了接受已没有其他任何选择的余地。一些搞民族音乐的总习惯说借鉴西洋什么手法之类,我总以为那不过是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而已,不是借鉴,而是在西洋音乐体系框架下还能保留多少民族元素的问题。

大学时王澍老师给我们讲西方音乐史,曾经带领我们“认祖归宗”,从我们的师承关系逐级追溯,还真能追溯到贝多芬、巴赫等师爷,着实让我们又新奇又有点自豪。天天与大师同行,时时与大师对话,那真是一段沉迷的时光。

但学府之外音乐界却热闹的多,八十年代伴随改革开放,人的思想趋于多远,音乐也日趋多元,流行音乐已经开始已不可阻挡的势头而风靡,我们这些人便如卫道者一般还坚持着一份清高与孤傲,对流行音乐抱着一份轻视与排斥。

上大学前我常去山东艺术学院学习单簧管,有一次琴房外面有人大声唱了一句当时很火的流行歌,顿时很多琴房门口探出一个个脑袋,有一位教声乐的老教授立刻出来追查,那位唱歌的学生如大逆不道满脸愧疚,赶紧承认错误。大概老师是怕把嗓子唱坏吧,声乐,也就是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是用假声,而流行歌用真声是也。

孩子很喜欢音乐我甚感欣慰,以为我那许多没有实现的梦有所安放了,我拼命上课,教学生也教孩子,教乐器也教声乐,家里便琴声歌声不断,感觉如鱼得水渐入佳境。可是逐渐的孩子对所学的这些失去了兴趣甚至产生了反感,再三声明自己将来不这样用假声唱歌,尤其令人沮丧的是她竟说听着这样捏着嗓子唱歌就令人恶心。

我是深深惊异于这世事的翻覆,两代人仅差二十多年,鸿沟竟至于如此深阔。莫非是我真的老了?跟不上时代潮流?思想保守?多年古典音乐的浸润已使我油盐不进了吗?我要重新审视这一切了。

不知道是不是感情的原因,这过程异常的顺利,很快我的艺术观便产生一次极大的转变。突然发现流行唱法 或通俗唱法(我现在把它叫做自然唱法)不是比美声唱法更具备艺术的本质吗?艺术是讲究一个“真”字的,但这真却怎么能排斥表现手法即声音的真实呢??艺术是最讲究个性的,没有个性就没有艺术,但假声又有多少个性呢?现今不是都在抱怨那些美声 民族歌手千人一面不分彼此吗?自然唱法用的是自然的真声,表达自然的真情,只为黎民舒心声,不为帝王唱赞歌,这不正是最高的艺术境界吗?美声不是艺术的全部,无论哪种唱法都只是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段而已。

至于孩子,我怎么会再去勉强她去学不喜欢的美声呢?人各有梦, 那精美绝伦的美声咱就舍弃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