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欣赏音乐的作文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欣赏音乐的作文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欣赏音乐的作文5篇

欣赏音乐的作文 篇1

什么是音乐欣赏?对这个问题,似乎很容易回答:音乐欣赏就是音乐。确实,听就是欣赏的俗称,一般人都是这样用的。我们常说:"去听音乐会,""请你听听这段音乐",却很少有人文绉绉地说:"去欣赏音乐会,"和"请你欣赏这段音乐。""听"在这里和"欣赏"是同义词,面且用得更为普遍。 不过,严格地说,欣赏和听还是有差别。欣赏,是从审美的角度去听音乐,而不是随随便便地听。要求有所不同。 音乐欣赏,说得清楚些,是欣赏者通过听觉去感觉音乐,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得到精神的愉悦和认识的满足。它是音乐作品与表演的最后的归宿。

无论是音乐创作或表演,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供人们欣赏的,如果没有音乐欣赏这个环节,它们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存在产意义。一位美国音乐学家默赛尔说得好:"音乐欣赏在一定意义上是音乐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作曲家和演奏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可见无论是哪个时代,也无论是哪种倾向的作曲家和演奏家,他们的艺术创造活动,不管是有意识的或是下意的,都是围绕着音乐欣赏这个中心环节来进行。有一些现代派的音乐家喜欢谈什么"超前意识",似乎他们的音乐不受群众欢迎不要紧,将来总有一天群众会理解它。其实这种观点只不过是一种自我安慰,他们的内心深处还是希望被欣赏者尽快理解的。

就连十二音体系的创始人勋伯格也说:"用十二音写作,仅仅是为了便于理解,别无其它目的。 话说回来,做一个称职的音乐欣赏者也不是很容易,这里面的学问也真不少。首先,他必须具备理解音乐的知识和能力,也说是说,他必须善于掌握音乐这个审美客体,懂得它是怎样构成的,构成音乐的要素是什么,作曲家是怎样运用这些要素来表现的,演奏家又是怎样加以再创造的,不同体裁不同流派的音乐各有什么特色,对于二三百年来欧洲浩如烟海的那许多经典性作品是否熟悉,等等,都是我们掌握音乐时所应该具备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起我们的欣赏能力。

有了这些知识以外,还需要进一步培养欣赏音乐时的审美能力,从审美的角度去听音乐,进入音乐审美的范畴,这是更高层次的音乐欣赏。 人的审美能力是一种文化的累积,是历史地形成的。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审美感官及其审美能力,"是以往全部世界史的产物。"人们一旦进入了审美的范畴,他和外界社会的关系。这样,他不仅仅要通过自己的眼睛客观地理智地来看世界,而且还要带着感情的眼光来看世界,要动真感情。这个感情的投入,就是审美欣赏的第一个关键之点。正所谓"万水千山总是情",没有这个情字,人和社会的关系可就冷淡多了、乏味多了,而且也没有了艺术。

审美能力的研究,是对审美主体--欣赏者的研究。这个研究的内容也很多,现代音乐美学特别把目光转向音乐的接受者,把它提高到音乐创作与表演同等重要的地位。欣赏者在音乐客体影响下所产生的感觉,是欣赏者意识中所产生的心理性的东西,它和音乐作品本身是并不完全相同的两个东西。音乐欣赏归根到底是欣赏者主体性的意识活动,在欣赏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把自己的主体意识渗入到欣赏对象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音乐本来的在面貌,体会和理解也各不相同。对音乐欣赏的主体性与创造的研究,是一个新的美学课题。 最后还要强调指出:音乐欣赏并非仅仅作为音乐的接受环节面存在,它同时还以反馈的方式给音乐创作和表演以影响,它的审美判断和审美选择往往能左右作曲家和表演的审美选择,每一个严肃的音乐家都不能不注意倾听音乐欣赏者的信息反馈,来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艺术创造。我们坚信:格调高尚的音乐能潜移默化,培养出格调高尚的音乐欣赏者。反过来,具有高度审美趣味的高尚的音乐欣赏者同样可以培育出品格高尚的音乐。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良性循环。

欣赏音乐的作文 篇2

音乐是治疗我们心灵的最佳良药。一个人在情绪低落时,听着自己喜欢的音乐,人便会把伤心的事抛到九霄云外,心情就会变的愉悦。

在我们无聊或者工作一天累的时候,可以做下来,喝着茶,水或者饮料,边听着最近喜欢的歌曲,这也是一种享受。我们在听欢快的音乐是,嘴会跟着哼起来,身体也会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舞动起来。在听着比较忧伤的音乐是,我们的心情也会变的一落千丈——跟音乐的音律变的一样悲伤.而在听着那些描写平淡生活和描写校园生活的歌曲时,我们本来烦躁的心情也会归于平静,音乐带给了我们喜怒哀乐。

我这人表面看起来很文静,其实内心却是摇滚,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我比较喜欢那种描写平淡生活和描写校园生活的歌曲,因为这种歌曲能让我的心情归于平静,也能让我感到快乐。音乐,能带给我们很多感受,也能让我们的心情千变万化。音乐,能让我们找到灵感。

欣赏音乐的作文 篇3

走进音乐的世界,我隐隐约约听到一种轻柔但略带悲伤的歌曲进入我的耳朵。那就是《月光曲》。

在《月光曲》柔弱的音调中,我听出了贝多芬的.悲伤,他一个人独自在一个小屋里,面对着双耳失聪的惨痛事实,弹奏着举世闻名的《月光曲》。在悠扬的歌声中,不仅带有悲伤,还有一丝坚强和失落。

在优美的音符中,我听出了李清照的婉约与坚强。她在宋王朝腐的败的危急时刻,对苟安的南宋统治者发出“汝为误国贼,我为家人破”的怨愤之言。随后,丈夫去世,她经历了人生的种种苦难,但她仍然没有失去“生当作人杰,死为鬼雄”的豪心壮志,即使多了一丝忧伤。

我听出了大文豪李白与好友汪伦送别时不舍的心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与汪伦原本不相识,来此后才萍水相逢,却一见如故。临别之际,两人依依不舍。李白并没有因此对生活失去希望,在他50多岁时,用出言惊人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来抒发自己的忧愁。

我听出了苏东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他独自一人背井离乡,那种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有谁能感受到?他与贝多芬一样,一样的寂寞,一样的无助。

在《月光曲》悠扬的音调中,我感悟到了什么是坚强,什么是不屈。正如作者贝多芬一样,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作出震撼人心的一个个音符,这是一种何等的精神?

在寂寞人静的时候,点着微弱的灯光,听着《月光曲》再伴着香浓的咖啡,那是一种何等的意境。

欣赏音乐的作文 篇4

听一段音乐好像在读一本书,感受一个人一生中的苦辣酸甜。在阳光明媚的下午,手抱一杯热茶,静静地听着音乐发呆,感受一下音乐中的美妙真是最好不过了。

无论是从前韵味十足的音乐,还是如今种类繁多的音乐都使我如痴如醉。

品味一首轻音乐,全身心放松于其中。像品尝甜蜜的棉花糖,软绵绵的,入口即化。婉转悠扬的旋律,温柔似水的意境,不知多少次,我在这甜蜜的音乐中睡去。glassmoon的《雨后的天空》总是让我幻想着:一个美好的午后,自己从睡梦中醒来,匆忙做完作业,跑回家的路上,看到雨后的天空出现了彩虹,阳光灿烂,自己心中充斥着阵阵暖意,忽地为自己说了声加油……轻音乐的美好总是让人奔向光明。

一首经典的粤语老歌使我内心平静。BEYOND的《海阔天空》让无数次想要在困难面前放弃的我打起了信心。成长的痛苦都要经历,不管是理想海阔天空,还是职业海阔天空,都要坚持。“今天我寒夜里看雪飘过,怀着冷却了的心窝飘向远方。”人世间的冷暖自知,即使遭受各种不幸,也要“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郑智化的《水手》也教会我,在人生中,我们我们像一条条小舟,遨游在社会的大海中,随时会遇见风浪,所以“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跌倒了,爬起来,擦干眼泪,昂首挺胸向前走,只为了自己的理想。谢谢那无数首带给我心灵安慰的老歌,它们的地位固不可撼。

跟随时代的潮流,我也开始慢慢接触Hiphop。A妹的《Badtoyou》召唤起我内心Hiphop的灵魂,全身的热血沸腾,按耐不住舞动的灵魂。从前我觉着Hiphop只是一群黑人脏话连篇的说词,虽然让我听到摇头晃脑。后来才了解到Hiphop是一种很真实、很酷的文化。它不矫揉造作、不虚假、不虚势。我渐渐地喜爱上了它,来源于生活的作词让我惊叹不已,酷炫又燃爆的旋律让我喜爱不已,就这样,Hiphop活在了我的心中。

音乐的美妙在我心中不言而喻,也多希望自己在美妙的午后欣赏着自己喜欢的音乐,感受下他们酸甜苦辣的人生,品味自己的人生。

欣赏音乐的作文 篇5

直到学了音乐好多年后我才清楚,我所学的这些是属于古典音乐的范畴,当然不可以望文生义的理解为古代而经典的音乐,而是狭义的古典,特指发端于17-18世纪的欧洲,由我们所熟悉的 巴赫、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等大师群体所创造的那些文明成果。那不是仅仅学几首名曲,而是从记谱法到音乐理论、音乐作品、教学系统,创作方法、审美原理以及哲学思想一整套的体系。

西方的进步不仅仅是科技和政治,而是全方位的, 就说西方那些音乐大师们吧,也真是能干,短短二百多年的时间把他们的音乐文明发挥到登峰造极的高度,每一个人都是一座山峰让人无法企及。如果说我们五千年的音乐文化浩如烟海,而西方大师们每个人都是一片深海。我们这些音乐后人掉进这一片片海里除了接受已没有其他任何选择的余地。一些搞民族音乐的总习惯说借鉴西洋什么手法之类,我总以为那不过是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而已,不是借鉴,而是在西洋音乐体系框架下还能保留多少民族元素的问题。

大学时王澍老师给我们讲西方音乐史,曾经带领我们“认祖归宗”,从我们的师承关系逐级追溯,还真能追溯到贝多芬、巴赫等师爷,着实让我们又新奇又有点自豪。天天与大师同行,时时与大师对话,那真是一段沉迷的时光。

但学府之外音乐界却热闹的多,八十年代伴随改革开放,人的思想趋于多远,音乐也日趋多元,流行音乐已经开始已不可阻挡的势头而风靡,我们这些人便如卫道者一般还坚持着一份清高与孤傲,对流行音乐抱着一份轻视与排斥。

上大学前我常去山东艺术学院学习单簧管,有一次琴房外面有人大声唱了一句当时很火的流行歌,顿时很多琴房门口探出一个个脑袋,有一位教声乐的老教授立刻出来追查,那位唱歌的学生如大逆不道满脸愧疚,赶紧承认错误。大概老师是怕把嗓子唱坏吧,声乐,也就是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是用假声,而流行歌用真声是也。

孩子很喜欢音乐我甚感欣慰,以为我那许多没有实现的梦有所安放了,我拼命上课,教学生也教孩子,教乐器也教声乐,家里便琴声歌声不断,感觉如鱼得水渐入佳境。可是逐渐的孩子对所学的这些失去了兴趣甚至产生了反感,再三声明自己将来不这样用假声唱歌,尤其令人沮丧的是她竟说听着这样捏着嗓子唱歌就令人恶心。

我是深深惊异于这世事的翻覆,两代人仅差二十多年,鸿沟竟至于如此深阔。莫非是我真的老了?跟不上时代潮流?思想保守?多年古典音乐的浸润已使我油盐不进了吗?我要重新审视这一切了。

不知道是不是感情的原因,这过程异常的顺利,很快我的艺术观便产生一次极大的转变。突然发现流行唱法 或通俗唱法(我现在把它叫做自然唱法)不是比美声唱法更具备艺术的本质吗?艺术是讲究一个“真”字的,但这真却怎么能排斥表现手法即声音的真实呢??艺术是最讲究个性的,没有个性就没有艺术,但假声又有多少个性呢?现今不是都在抱怨那些美声 民族歌手千人一面不分彼此吗?自然唱法用的是自然的真声,表达自然的真情,只为黎民舒心声,不为帝王唱赞歌,这不正是最高的艺术境界吗?美声不是艺术的全部,无论哪种唱法都只是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段而已。

至于孩子,我怎么会再去勉强她去学不喜欢的美声呢?人各有梦, 那精美绝伦的美声咱就舍弃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