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蝶大班音乐欣赏活动的一点思考

音乐欣赏,是一种无形的艺术形式,它作用于人的感官——听觉,使人产生激愤、哀忧、和谐、愉悦等多种情绪,音乐欣赏的过程,也就是对音乐形象的审美过程,它能陶冶幼儿的情操,开启幼儿的智力,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的音乐欣赏活动开展的并不多,原因很多。在发现了这个问题后,我们这个学期的一堂全园的探讨课就是音乐欣赏活动。今天,听了研讨课《大班音乐欣赏活动:化蝶》后,带给我一点思考。

化蝶大班音乐欣赏活动的一点思考

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对乐曲的理解

《化蝶》是我国的著名的音乐剧《梁祝》中经典的一段音乐,整首曲子共分四个乐句,旋律舒缓,优美,感人。那么作为一首这么有名的名曲,我们教师应该如何来理解呢?活动中,教师:“看蝴蝶仙子找到这么多美丽的花,真幸福,老师都好想化成蝴蝶,到音乐里去快乐地跟着花儿一起玩耍呢?你们呢,想不想化成蝴蝶呀?其实很多人跟我们一样,听了这首曲子也想化成蝴蝶偏偏起舞,所以啊,这首乐曲的名字就叫《化蝶》。我想老师对《化蝶》做这样的一个解释是否合理,毕竟这是孩子们对《化蝶》乐曲的第一次欣赏。

音乐欣赏活动的基础

听了这个活动之后,我更加感受到了,倾听是音乐欣赏的重要基础。“倾听”是一种有意识地听,带有注意的“留神地听”。在此所提及的倾听不仅需要有注意的'参与,而且往往还需要有情感的参与。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初步欣赏这首乐曲,师生共同欣赏的时候,我观察了孩子们,发现,大部分孩子不会去“倾听”这首音乐。培养幼儿“学会倾听音乐”是至关重要的,不然,整个活动的基石就不牢固,势必影响活动效果。音乐欣赏活动不只是一堂课,它应该是日积月累的。

音乐欣赏活动对音乐的理解体验

活动目标中指出“初步分辨乐句”。这是在倾听感受后幼儿对音乐作品已有了初步的印象,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导他们进一步理解、体现。活动中,教师只通过一次的欣赏讲述乐曲,就让孩子们分辨乐曲的乐句,然后用动作来表现每个乐句的停顿。这个环节走的比较快,这里的动作是模仿,不是幼儿动作的表达,因为幼儿感受不到乐句的“停顿”。这些环节中,教师的语言引领,课堂重点应该明显、突出一些。

怎样的幼儿音乐欣赏活动孩子们才喜欢?怎样的幼儿音乐欣赏活动才是生动活泼的?教师应该如何为幼儿音乐欣赏活动创设适宜的环境、环节?如何指导幼儿音乐欣赏活动?通过这次研讨活动,我想,还有很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