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鸟笼的艺术价值

凤朝阳等造型在冬日的阳光下栩栩如生。四川郫县古城镇鸟笼编制历史,从三国时期流传至今,是中国西部独一无二的“鸟笼之乡”。“鸟笼制作技艺”先后被列入成都市和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城鸟笼的艺术价值

“别看这些小小的鸟笼,可是全国鸟笼制作川派、京派、苏派、粤派四大派系中川派的代表,我们郫县古城鸟笼在国内供不应求,更是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给古城的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多年从事鸟笼编制的王先生告诉记者,古城除了竹编外,草编、棕编也非常著名,古城为此被誉为“三编之乡”。

为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加快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居家灵活就业,拓宽镇域居民增收致富渠道,古城镇着力规划发展以鸟笼为主的竹编、草编、棕编“三编”文化产业。进行统一的品牌营销策划,打造完整的集养鸟、驯鸟、饲鸟、栖鸟、赏鸟、斗鸟为一体的产业链。同时,结合每年全国各地举办的.爱鸟周和观鸟活动,在条件成熟时,举办“中国四川鸟笼文化艺术节”,同步带动草编、棕编发展。

近年来,鸟笼的艺术价值越来越被市场认可,海内外的华人收藏者络绎不绝。古城镇已制定了近远期目标,在已成立鸟笼工匠协会的基础上,将加快成立古城鸟笼专业合作社或古城鸟笼股份有限公司,预计今年年底前启动1200平方米鸟笼文化研发展示中心,以及鸟笼工匠生产生活聚集区建设,聚集鸟笼制作工匠50户120人以上,新增鸟笼从业人员200人以上,力争今年实现鸟笼产业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

古城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到2016年,以鸟笼为首的三编展示交易中心建成后,将可带动300户以上农户从事“三编”产品的制作或贸易。力争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培养大师级工匠10人、高级工艺师50人、一般技师100人以上,销售收入从2011年的3000万元增至1亿元以上,带动当地村民就业1000人以上,建成中国西部“鸟笼文化第一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