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身无彩凤

多数初中生对作文有畏惧感,那么,如何消除学生的这种畏惧感呢?认为,教师切实的指导至关重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作文教学身无彩凤,欢迎来参考!

作文教学身无彩凤

一、指导学生,循序渐进

1阅读经典??为有源头活水来

初中生的起点不同,因此在写作上的要求也应该不同。对于起点低的学生,应要求其在写作中有话可讲;对于中等的学生,应要求其在写作中表达真情实感;对于起点高的学生,应要求其将文章尽量写得具有魅力和感染力。要使学生达到这些要求,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大量阅读文学经典。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老师要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指导,否则学生容易在阅读中迷失方向。对于学生来讲,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是至关重要的。具体来说,中华经典浩如烟海,很多文化瑰宝有待重视和挖掘。要使学生对中华经典的学习常态化,不能流于表面、浅尝辄止,也不能流于口头而不实践。当自古传下的文学宝库向学生敞开时,学生的写作水平必定会有所提升。

当然,阅读经典也要有方向性,为了提升学生的现代文写作能力,教师应当向学生多多介绍优秀的现当代文学作品。可以介绍朱自清、毕淑敏、张晓风等作家,这些作家的作品内容丰富、文字流畅,很适合初中生学习模仿。

等学生真正熟悉了写作的标准和品位,那么写作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了。

2背诵名篇??不会吟诗也会吟

学习语言最自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背诵和模仿,书面语言亦是如此。对于不会写文章的学生,如果能背上一百篇精美散文,于语言和情感都是一种积累。有了厚实的积累,就不怕不会表达,而学会表达,写作将不再生硬,而是充满了诚意,有了诚意,才有写作提高的可能,“诚为物之始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例如,全班以每周摘抄一篇美文并选择300字加以背诵的进度进行积累,一年就可以积累50篇左右的量。当然,只是一般的背,还不能达到内化的效果,要背就一定要做到脱口而出、滚瓜烂熟、倒背如流。

在背诵的过程中,老师的指导性作用很重要。老师应该鼓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大力表扬学生,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感性大于理性,情绪容易波动,易受外界感染,如果老师在学习作文上善于引导学生的情绪,定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的效果。

3仿写佳作??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孩在不会走路之前,需要先由大人搀扶着走路。同样,学生在不太会写作文时,需要先模仿成熟的作品。通过让学生进行模仿,学生与原作作者的心灵契合相应,从而体会写作的真谛。

在模仿初期,一定要严格要求,从句式、修辞、风格等方面模仿,学生可以在这样的模仿和积累中受益。此外,就选材来说,选择的文章必须是内涵平实、语言精美的文章,学生可以以仿句的方式模仿片段,但生活和感情必须是自己的,只是借用原作的形式来表达。如原作写的水,学生可模仿写山,原作写的是小巷,学生可模仿写庭院等等。

4展示习作??小荷初露尖尖角

对于初中生而言,作品的展示是非常重要的。对此,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习作发表在自己的博客或qq空间上,这样,学生就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他人,并和读者产生互动,这对学生的创作很有促进作用。

如若文章水平不是很高,可让老师帮助修改、润色,然后在报纸杂志上发表,这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当获得更多的关注时,学生就会产生更多的责任感,进而更努力地提升自己的境界,从而写出更好的文章。

二、严于律己,身体力行

1铸造才品??君子当以自强不息

语文老师与其他老师不一样,因为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难以想象,一个没有生活情趣、不乐于分享生命体验的`老师会是学生亲之爱之的老师。“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充满着人文关怀和生命光彩的老师会像磁铁石一样吸引着学生。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生活才是人格熏陶、训练和教育的好场所,独处是考验不出人格的高下和卑劣的。而语文涉及的内容包括古今中外、史哲自然、科技军事、文体娱乐、民俗风尚等等,可谓包罗万象,含蕴丰富。因此,语文教育工作者理应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灵魂,在生活的天地中涵养人品和才情,多接触和投入山川自然、百姓生活、戏剧音乐等方面,将思想的触角渗透到实质的生活,而非留于表面。

2研读经典??腹有诗书气自华

老师如若能树立终身学习经典、力求精进的观念,并不断实践,对于学生来讲善莫大焉。关于经典的学习,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知识分子,儒释道三方面的领域都该有所涉猎。当然,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该多学习儒家文化经典,《中庸》、《论语》、《大学》、《孟子》等都应多加诵读多加体悟,这些都是炎黄子孙的文化基因和血脉,应学到骨子里,学到灵魂里。国学大师南怀谨说:“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这段话可谓将教育的内容和目的诠释得透彻明白。

对于经典的学习,老师应终生矢志不渝,方能学得精进,只有自己学得精、学得透,才能将丰富的钙质和营养输出给处于人格生长和塑造中的学生。可以说,一个人文修养深厚的老师是教育中最美的山川沃野,是孩子们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和生命资源。

3心灵互动??心有灵犀一点通

当老师进入阅读、创作、教学及实践的良性循环当中,此时的课堂教学已不止是单纯的教和学的互动,而是思想的融合和灵性的互动。

例如,在学习《龙井题名记》时,笔者跟学生交流了自己去徽行古道游览的新鲜经历,先描述悬崖石径,一路流泉瀑布的情境,然后请学生想象一下可以化用《龙井题名记》中哪些词语句子,学生自然会想到“流水激激”、“草木深郁”,再经启发可以想到“濯足于惠因涧”、“酌泉据石而饮之”、“从参廖策杖并行”等等。因为是跟学生聊自己旅游的趣事,因此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学生思维活跃。交流完经历以后,再深入让孩子对比“濯足”和“洗脚”、“酌泉”和“舀泉水喝”所表达得意境的不同,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明白词语表达的不同效果。

如若是一般老师,课堂教学可能就到此为止了,其实,这时老师若能与学生进一步交流随行图文游记,那么将产生更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已不仅是一两个词语,而是对生活、对自然及对人生的感悟。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老师用生命呼唤生命,这种亘古绵长的灵感及智慧互动,不会因孩子的毕业而消失,它会陪伴学生走得很远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