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作文立意预测

2015高考作文题目预测之一

2015高考作文立意预测

语言的力量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大师有言:“语言,要像阳光、花朵、净水。”

语言是传达感情、沟通交流的工具,但是如果运用不当,虽然无心,也会成为伤人的利器。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如果我们能在自己的心里产生光明的见解、芬芳的思想、洁净的观念,形成阳光、花朵、净水般的语言,与他人共享,就能拥有一段丰美的人生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此材料开头引用了佛教临济宗第48代传人星云大师的话,清楚地表明我们所提倡使用的语言应像阳光一样温暖人心,像花朵一般美丽,像净水一般明澈。这是命题者的命题导向。第二段谈及语言在交流沟通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引用俗语,从反面说明不恰当的语言在交往中产生的负面影响。第三段进一步说明光明的见解、芬芳的思想、洁净的观念分别是产生阳光、花朵、净水般的语言的途径,既照应了第一段,也是对第二段内容的深化。三段材料都从“语言”出发,涉及语言的作用、语言的负面效应、优美纯净语言的产生途径等内容,环环相扣,逻辑严密。

如果注意到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那么此题的最佳立意则非常明确:语言是传达感情、沟通交流的重要手段,不仅要学会运用洁净优美的语言,避免因语言使用不当造成负面影响,更要深入思考,掌握洁净语言的方法,即努力提高个人修养,形成正确的见解、健康积极的思想和洁净的观念。

本题对审题能力和作文的思维深度有较高的要求。如果审题不仔细,分析不透彻,忽略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立意就会偏颇。如将注意力集中于第二段中语言的负面作用,只会使文章流于肤浅;如只注意到第一段中大师的话,大谈这种语言的好处,而不能从更深层次思考这种语言是如何形成的,也无法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

当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国家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国际化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快。本材料正与当前社会发展趋势切合,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能引导考生深入思考生活、思考人生、思考社会。

【构思导引】

由于材料对思考的深度和逻辑性要求较高,因此本题适合写成议论文。

构思角度一:

如果我们能在自己的心里产生光明的见解、芬芳的思想、洁净的观念,形成阳光、花朵、净水般的语言,与他人共享,就能拥有一段丰美的人生。

立意方向:

1.可采用层递式结构,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层次来写。首先分析什么样的语言是“阳光、花朵、净水”般的语言,接着论述为什么要拥有这样的语言,最后深入探讨形成这种语言的途径,即通过努力学习、不断思考,提高个人修养,洁净自己的心灵等方式。

2.重视“形成阳光、花朵、净水般的语言”的途径,即“在自己的心里产生光明的见解、芬芳的思想、洁净的观念”,并强调它所带来的结果是“与他人共享,就能拥有一段丰美的人生”。接着深入分析怎样才能掌握这种语言,掌握后能带来什么好处。

3.言为心声。语言是内在素质的体现,语言是心声的流露。学会运用阳光、花朵、净水般语言的根本在于自己的内心。因此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构思角度二:

语言是传达感情、沟通交流的工具,运用不当,即使无心,也会成为伤人的利器。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立意方向:

谈语言作为传播媒介的作用,可先从正面论证,列举一些使用语言交流成功的例子。再从反面出发,列举因语言运用不当,沟通失败伤害他人的事例。正反对比,能增强说服力。最后从如何获得这种语言的角度谈具体方法,照应题目。

【写作误区】

审题时如果不注意材料间的逻辑关系,会断章取义,使理解流于表面。只注意第一段材料,容易将作文写成对美好语言的赞扬。只注意第二段材料,则会只从语言是传情达意的工具方面展开论述,或抓住“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俗语不放。

在分析材料时,必须全面、辩证、深刻,这也是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要求。

2015高考作文题目预测之二

伤疤与美丽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每个人必经历免疫预防接种和伴随而来的短痛,有些人还因此在身体留下疤痕。这疤痕看起来并不美丽,但却是身体健康和具有免疫功能的证明。

不少人缺乏预防和预警意识,往往在身体留下这样或那样的疤痕。有些人往往采取整容的办法祛除疤痕,证明健康、美丽和没有受伤。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解读】

本题延续了2012年以来广东高考作文“材料引……”的命题模式,题目形式上与2014年的广东高考作文题接近,为材料引出写作范围的新材料作文。

本次材料作文属于新材料作文中理论观点型的材料。材料由两段话构成,分别就“预防意识”、“疤痕”和“健康”三者的关系展开阐述,为考生留下辩证思考的空间。

(一)关于材料的范围

材料的范围可以理解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材料中的“疤痕”,两个“基本点”即材料中的“预防”和“健康(或美丽)”。考生需围绕“疤痕”与“预防”或“健康”的关系展开。

(二)关于材料的内容

“内容”指材料的表层信息,主要是针对三个关键词语的表层理解。

(1)关于“疤痕”:主要指疮口或伤口愈合后留下的痕迹,即人在经历某种创伤后留下的痕迹。考生也可将“疤痕”转义为“伤痕”、“伤疤”等,但应注意将“疤痕”与“足迹”、“痕迹”区别开来,如考生将其理解为成长路上走过的痕迹(无经历痛苦失败),则应视为对关键词的理解不正确。对于“疤痕”这一关键词,必须在文中予以明扣。

(2)关于“健康(美丽)”:主要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此处的“健康(美丽)”在文中既可明扣,也可暗扣。

(3)关于“预防”,指事先防备,在材料中指为了健康(美丽)而提前做出的防备措施。若考生将“预防意识”理解为“防患意识”,也属于对材料关键词的正确理解。

(三)关于材料的含意

“含意”指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在这里主要是针对“疤痕”和“健康”做出的深层理解。

(1)关于“疤痕”的含意和范围:

材料中的“疤痕”可从比喻义和象征义两个方面进行外延,如将“疤痕”理解为精神上的“疤痕”,心灵的创伤,历史的疤痕、国家的疤痕,民族的疤痕等等。

(2)关于“健康(美丽)”的含意和范围:

材料中的“健康”既指人的一切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疾病或缺陷,它也可以因“疤痕”含意的延伸为“人在成长过程中的收获”,如教训、启发等,它还可以指事物的正常情况,如国家、民族的正常发展等。

【一类上作文展示与点评】

月缺是诗

“月满是画,月缺是诗”,疤痕对于大多数人来言,或许都是个遗憾。但毋庸置疑,它有它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因而我们不必苛求,缺憾也同样可以拥有隽永的诗意。

挽起袖子,我们可以看到接种留下的疤痕,年幼时的我曾经细细地窥探它,这样一个麦色的小环中,圈住了多少的'回忆,不经意间与之邂逅,我不禁为之一笑。我从不因它耿耿于怀,或许它于身体而言是一个缺憾,但在我心里却是一首满带记忆的精巧小诗。

一道疤痕,是不是真的疤痕或许取决于人的心态。诚然,我们不应认为一切对疤痕的修饰都是苛求,但不可否认,在现在的社会中,有许许多多的人眼里容不得一丁点的身体上的“沙子”,为了追求完美无瑕而奔走着,这样的过分苛求不一定能随心所欲,倒可能适得其反。其实,于普通人而言,些许的瑕疵又有何害?

鲁迅说过:“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只不过是苍蝇。”我们是否该驻足,留意一下疤痕是否在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身体上的疤痕就好比艺术作品上的瑕疵,《兰亭序》上也有王羲之涂抹的笔误,这些疤痕也掩盖不了“天下第一行书”的辉煌;维纳斯女神像、《富春山居图》《红楼梦》都有遗憾与疤痕,但它们仍是公认的艺术巅峰;著名鉴赏家杨仁恺甚至语出惊人:“没有一点欠缺的是赝品。”

于人而言亦如此,身体的疤痕又怎么掩盖住内心的熠熠光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或者这些疤痕与人的优点一样,同样彰显着一个人的特点与本色。一个内心空虚的人,才往往极尽“美化”之能事,因而我们不应苛求身体完美无瑕,坦然接受这些瑕疵疤痕,将精力投掷于更有价值的地方。

海南有一种极名贵的木材“黄花梨”,之所以名贵,是因为它身上有风雨侵蚀过后留下的伤痕,这些伤疤纹理清晰,令人惊奇,人又未尝不可?你可以用你的伤疤和敢于要跌宕起伏的精神赢得世人的惊叹!

托尔斯泰说:“一个人的魅力是由光明与阴影组成的。”我们不应将精力放在苛求身体完美无瑕的事情上,疤痕也可以有隽永的诗意,正如缺月,勾出一道美丽的弧线。

【评分】58

【点评】本文用诗意的文字、辩证的思考和严密的论述展现了考生灵动的才智。题目“月缺是诗”暗含了材料核心内容,将"月缺•疤痕"两者并联,富有诗意。主体紧扣材料,推己及人,由谈自己年幼时接种留下的疤痕是“满带记忆的精巧小诗”,再进一步推及“疤痕对于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以《兰亭序》、维纳斯女神像、《富春山居图》和《红楼梦》类比,力证“月缺是诗”。文末作者摆明态度“坦然接受这些瑕疵疤痕,将精力投掷于更有价值的地方”,并以“黄花梨”为例佐证观点。结尾扣题,收束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