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与人相处方式

有句话叫做“父母无法选择,但丈夫可以选择”,把这句话套用到职场中,可以改成“职业可以选择,但同事无法选择”。当你过五关斩六将得到一个心仪的职位,充满信心地准备大干一场时,或许你会发现,天哪,我的办公室里怎么会有这样的同事。

职场与人相处方式

可作为局外人,观众却能看懂并且理解,谁没有过那种备受折磨、倍感压抑的职场生涯呢?比如:

爱开屏的孔雀

几乎都知道一个让孔雀开屏的秘诀,那就是拿一块花布在孔雀面前晃一晃,骄傲的孔雀就会展开自己的尾巴和你比美。在办公室里也不乏这种“爱开屏的孔雀”——自我感觉良好,不分时间和地点地炫耀。

小 B办公室里就有这样一只“爱开屏的孔雀”,只要有新人或陌生人在,他就不厌其烦地介绍自己的经历,被什么人接见过,同谁谁共过事,领导怎样高度评价了自己的工作等等,直到对方肃然起敬为止。小B刚来时还为自己有这样的同事感到骄傲,时间长了,发现他总是翻来覆去的那一套“演说词”,自己差不多都背过了。再看周围同事,每到他演讲的时候或四散奔逃,或打电话聊天,或乒乒乓乓地收拾东西以示抗议,只有那位尊兄唾沫四溅、滔滔不绝。

占小便宜的小头目

“ 基层部门的小头目有的可真不好对付!”小C深有感触地说。他的部门主任是个爱占小便宜的家伙,公司给员工的福利一般发到他这级为止,为下级领的电影票、代金券什么的经常被他以种种理由“忘记”了。有时轻描淡写打声招呼,更多时候瞒天过海不见了踪影。最让小C气愤的是这么一件事。春节时,小C代表公司去一个合作单位开联欢会,会上有一个抽奖活动,小C幸运地抽到了大奖——一台冰箱。小C深知这个奖是应该属于公司的,自己拿不合适,就给主任打了个电话,请示如何处理。主任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支走了小C,径直将冰箱抬回了自己家!第二天,还笑眯眯地拍拍小C的肩膀:“小子,手气不错!下次这种活动还派你去!”小C差点气晕过去

搔首弄姿的伪少女

这似乎是女同志的 “专利”。自恃小有姿色,总爱在男同事面前充分施展“女性魅力”,却不料成了女同事们的笑料和眼中钉。“公司新来了一名文员,腰圆腿粗,却喜欢穿迷你超短裙,和男同事说话嗲声嗲气,让人听一句,鸡皮疙瘩起一片。”28岁的广告公司美编小D说,“她的下场自然好不到哪儿去,办公室里的女职员几乎没人理她。”

小D以前还有个同事,明明半老徐娘了,却总是刻意把自己打扮成小姑娘的样子,穿泡泡裙,留娃娃头,说起话来动不动就是“我们女生如何如何……”还特别喜欢告诉别人自己有一个12岁的女儿,上街时常被误认为是姊妹俩,让人惊呼:“呀!你看上去还是个小姑娘吗,怎么可能有12岁的女儿!”她就天真而满足地做少女状的笑,可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已成了笑柄

眼睛朝上的“马屁精”

这号人不太注重与下级甚至同级同事的交往,时时伺机捕捉任何一个能趋炎附势、令自己一步登天的机会。人往高处走,这是一种普遍心态,但倘若做得太过火,“马屁精”的绰号恐怕是逃不掉了。

“ 我们部门几个同事一直都聚在一起共进工作午餐,除了一个叫华露的,每次她总是孤傲地独坐一隅。”25岁的外企行政秘书小E说,“有一天,公司的副总裁亲临餐厅和我们一起进餐,华露眼尖,飞也似地挤到了我们的身边,还拼命地插话,很肉麻地吹捧副总裁年轻有为。想来一是想营造一个‘合群’的好印象,二是有机会和副总裁套个近乎。恶心!”

比天高的“杜十娘”

牢骚满腹、怒气冲天,这些就是“杜十娘”们最显着的特征。尽管偶尔一些“推心置腹”的诉苦能多少构筑出一种“办公室友情”的假象,但绵绵不休的抱怨会让身边的人苦不堪言,因为他们把自己的苦闷克隆了一份。

“ 和我同一部门的一名项目经理只要一出现在办公室里,我们就无法逃脱那长达数小时的心理折磨。”24岁的小G是一家公司的客户主管,“明明是些和自己无关的事情,可在她持续不断的轮番轰炸之下,我们不得不想尽办法摆脱她那极具传染力的消极情绪。也许她把诉苦看做开诚布公的一种方式,但诉苦诉到尽头便会升华成愤怒。我们奇怪既然她对现状如此不满,为何不干脆换个环境,远走高飞。也省得她委屈万分,我们跟着受罪!”

不知疲倦的小喇叭

工作间里一些小打小闹式的玩笑无伤大雅,但要警惕它们发展成为令人望而生畏的闲话乃至伤人的谣言。很多不懂得三思而后语的人无意中成了各种流言的推波助澜者。“我的一名同僚总是有事没事到我桌前大谈特谈主任的‘丑闻’,你想,那么敏感的场所,那么敏感的话题,真叫我不知如何是好。”29岁的小H抱怨,“她的消息来源是否可靠先不说,她从来就不在乎我对她那一箩筐的“”内幕秘闻’感不感兴趣!”

以上6类办公室“忍无可忍之事”可以算是“大是大非”中的“大非”,其实,再仔细想想,算不上“大非”级别的“小非”更是多如牛毛。

但说了这么多同事的坏话,相信我的同事也对我有满腹的牢骚了,还是不说了。人就是这样,像豪猪一样,没有同伴会寂寞,现互相凑到一块儿又扎得慌。既然丈夫可以选择,而同事无法选择,那么就只有戒急用忍、注意防守并且适当反击了。

经营你的关系 还是结束它?

有时候我们在一段关系里面并不开心,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它。如果你发现你处在停滞状态,这里有些问题你可以用来问问自己,让你有所行动。(这些问题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关系:爱情的,家庭的,友谊的,甚至工作的)

1)问题在他们?还是在我?

这个问题有点捉弄人。通常来说,你与他人的关系是动态变化的。(如果是这样的话,请跳到问题3。)

但有时候,其中一个极端的情况是,如果问题都在你,也许这段需要付出的关系里面,就是你跟你自己的关系。

如果你感觉这个问题超过60%在对方,请跳到问题2.

2)对方愿意自我反思吗?

反省是改变的前提。如果对方在这个问题上否认他/她自己的角色,那么温和地与之对质可能会有所帮助。但如果你认为他/她纯粹就是不承认错误,一直如此,可以算是性格或者人品的问题,那么你可以得出结论:这段关系必然会终结。

3)要付出多少努力,我才能将这段关系转变为我想要的或者我配得到的?

要诚实的看待你与对方的之间的差异有多大?你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穿越这段距离?也许在你人生的另外一个阶段,你愿意付出那样程度的努力,或者你们一起有了孩子,或者你需要一份比现在工作更加渴求的工作。但对于现在阶段的,在这个特别时刻的你,你愿意付出那样的努力吗?

很多时候,人们假装一个问题自己会逐渐变好或者付出极小的努力就能变好。不要欺骗自己什么是真正的参与。改善关系需要付出和承担。沿途你也不可能会沮丧。

4)这段关系让你有多痛苦?它剥夺了你生活的快乐,能量和追求?

将这个和问题3一并考虑——它带走的东西比带给你的东西要多吗?还有,它会让你付出大量的努力才能改变? 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应该自己有了答案。

5)它真的对你那么有价值吗?

有时候我们会落入陷阱。习惯是,最小阻力的道路,是对于对质的恐惧,是对于取悦他人的需要。你必须考虑生命中,关系中,你所看重的东西,以及这段特殊的关系是否适合你的价值体系。

通过这些问题你会发现主题是:残酷的诚实,甩掉否认。我想说的是,这些方法性的问题会将你引导到你的直觉与内心真实想去的地方,但也可能是一个太凌乱以致于你一直不敢承认的地方。

反省是两方面都需要同时进行的。

职场与同事共处的3个法则

一个好的工作固然重要,但一个好的工作环境也很重要。特别是在职场上与人的一种沟通交流。如果你能处理妥当与办公室的人际关系,那么你的工作也能够顺利一半。下面分享职场三个黄金法则,让你与同事和睦共处。

办公室是我们每天除了家里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有的时候甚至要比在家里的时间还久。所以那些与我们朝夕相处的同事也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真诚待人真诚是打开别人心灵的钥匙,因为真诚的人使人产生安全感,减少自我防卫。如果你一开始就是抱着某种目的.接近他人,而且极力的掩饰了自己,这样以后同事知道后会很讨厌你的。

越是好的人际关系越需要关系的双方暴露一部分自我。也就是把自己真实想法与人交流。当然,这样做也会冒一定的风险,但是完全把自我包装起来是无法获得别人的信任的。

二:乐观主动无论何时学会首选给对方一个微笑,总是板着个脸给人太严肃的样子,会让人觉得很不解。

如果你给对方一个微笑,对方也会回报一个笑脸,这样就形成了爱的传递。主动对人友好,主动表达善意能够使人产生受重视的感觉。不管遇到什么人、遇到什么事儿,都要乐观的去面对,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处理,办法总比问题多!要坚信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三:尊重平等这一点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尤为重要的,有的人会因为对方是同样职位的同事而看轻了对方,甚至出言不逊,这可是很得罪人的,要把对方放到同一个高度来审视,当成朋友去尊重。

人都是互相的,尊重也是。任何好的人际关系都让人体验到自由、无拘无束的感觉。如果一方受到另一方的限制,或者一方需要看另一方的脸色行事,就无法建立起高质量的关系。

与同事打情骂俏招人烦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在工作场合,和女同事说说俏皮话,逗逗乐子这种举动不利于男性的升职。

英国萨里大学的艾德里安·班克斯教授领导了这一研究。通过调查,研究者发现,那些总爱和女同事说俏皮话的男员工,实际上对工作满意度较低,这种轻率的举动显示出了他们内心世界的无聊;

同时,这也说明他们情商较低,无法真正理解他人的真实感觉,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力也差。

“一些男性之所以喜欢打情骂俏,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对现有的工作氛围非常厌烦,希望通过这种行为来发泄苦闷。”艾德里安·班克斯说,尽管打情骂俏看起来很有浪漫色彩,但这并不能帮助他们摆脱不满和改善人际关系,还会引起女同事反感,有损于人际关系和升职。这项研究成果在伦敦举行的英国心理学年会上进行了宣读。

会影响同事关系的九种行为

有好事儿不通报

单位里发物品、领奖金等,你先知道了,或者已经领了,一声不响地坐在那里,像没事似的,从不向大家通报一下,有些东西可以代领的,也从不帮人领一下。这样几次下来,别人自然会有想法,觉得你太不合群,缺乏共同意识和协作精神。以后他们有事先知道了,或有东西先领了,也就有可能不告诉你。如此下去,彼此的关系就不会和谐了。

明知而推说不知

同事出差去了,或者临时出去一会儿,这时正好有人来找他,或者正好来电话找他,如果同事走时没告诉你,但你知道,你不妨告诉他们;如果你确实不知,那不妨问问别人,然后再告诉对方,以显示自己的热情。明明知道,而你却直通通地说不知道,一旦被人知晓,那彼此的关系就势必会受到影响。外人找同事,不管情况怎样,你都要真诚和热情,这样,即使没有起实际作用,外人也会觉得你们的同事关系很好。

进出不互相告知

你有事要外出一会儿,或者请假不上班,虽然批准请假的是领导,但你最好要同办公室里的同事说一声。即使你临时出去半个小时,也要与同事打个招呼。这样,倘若领导或熟人来找,也可以让同事有个交待。如果你什么也不愿说,进进出出神秘兮兮的,有时正好有要紧的事,人家就没法说了,有时也会懒得说,受到影响的恐怕还是自己。互相告知,既是共同工作的需要,也是联络感情的需要,它表明双方互有的尊重与信任。

不说可以说的私事

有些私事不能说,但有些私事说说也没有什么坏处。比如你的男朋友或女朋友的工作单位、学历、年龄及性格脾气等;如果你结了婚,有了孩子,也就有了关了于爱人和孩子方面的话题。在工作之余,都可以顺便聊聊,它可以增进了解,加深感情。倘若这些内容都保密,从来不肯与别人说,这怎么能算同事呢?无话不说,通常表明感情之深;有话不说,自然表明人际距离的疏远。你主动跟别人说些私事,别人也会向你说,有时还可以互相帮帮忙。你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让人知道,人家怎么信任你?信任是建立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之上的。

有事不肯向同事求助

轻易不求人,这是对的。因为求人总会给别人带来麻烦。但任何事物都是辩证的,有时求助别人反而能表明你对别人的信赖,能融洽关系,加深感情。比如你身体不好,你同事的爱人是医生,你不认识,但你可以通过同事的介绍去找,以便诊得快点,诊得细点。倘若你偏不肯求助,同事知道了,反而会觉得你不信任人家。你不愿求人家,人家也就不好意思求你;你怕人家麻烦,人家就以为你也很怕麻烦。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以互相帮助为前提的。因此,求助他人,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的。当然,要讲究分寸,尽量不要使人家为难。

拒绝同事的“小吃”

同事带点水果、瓜子、糖之类的零食到办公室,休息时分吃,你就不要推,不要以为难为情而一概拒绝。有时,同事中有人获了奖或评上了职称什么的,大家高兴,要他买点东西请客,这也是很正常的,对此,你可以积极参与。你不要冷冷坐在旁边一声不吭,更不要人家给你,你却一口回绝,表现出一副不屑为伍或不稀罕的神态。人家热情分送,你却每每冷拒,时间一长,人家有理由说你清高和傲慢,觉得你难以相处。

常和一人“咬耳朵”

同办公室有好几个人,你对每一个人要尽量保持平衡,尽量始终处于不即不离的状态,也就是说,不要对其中某一个特别亲近或特别疏远。在平时,不要老是和同一个人说悄悄话,进进出出也不要总是和一个人。否则,你们两个也许亲近了,但疏远的可能更多。有些人还以为你们在搞小团体。如果你经常在和同一个人“咬耳朵”,别人进来又不说了,那么别人不免会产生你们在说人家坏话的想法。

热衷于探听家事

能说的人家自己会说,不能说的就别去挖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有时,人家不留意把心中的秘密说漏了嘴,对此,你不要去探听,不要想问个究竟。有些人热衷于探听,事事都想了解的明明白白,根根梢梢都想弄清楚,这种人是要被别人看轻的。你喜欢探听,即使什么目的也没有,人家也会忌你三分。从某种意义上说,爱探听人家私事,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喜欢嘴巴上占便宜

在同事相处中,有些人总想在嘴巴上占便宜。有些人喜欢说别人的笑话,讨人家的便宜,虽是玩笑,也绝不肯以自己吃亏而告终;有些人喜欢争辩,有理要争理,没理也要争三分;有些人不论国家大事,还是日常生活小事,一见对方有破绽,就死死抓住不放,非要让对方败下阵来不可;有些人对本来就争不清的问题,也想要争个水落石出;有些人常常主动出击,人家不说他,他总是先说人家。

小瞧同事最招人烦

其中,“职场歧视”居榜首。

北师大心理学院副教授张西超认为,有些人受一时心态影响,爱用灰色眼光看人,再加上说话态度不注意,很容易让人觉得自己被看不起。”张西超认为,这样很可能打消工作积极性,让矛盾愈演愈烈。

排在次席的行为则是“鲁莽驾驶”,尽管它发生在办公室外,但仍会为同事所不齿。如把同事功劳抢到自己头上;挖苦别人;乱扔东西,随地吐痰;在非吸烟区抽烟;谈话或会议中接打手机或发短信。“其实中国上班族的感受也一样,也会厌恶这些行为。”张西超告诉《生命时报》记者。

专家指出,目前,中国职场中多见的无礼行为还有以下几种:一、散布谣言。工作中的玩笑尽管无伤大雅,但难免被个别人发展为令人生畏的闲话。北京阳光华仁心理咨询室咨询师宋玉梅认为,“西方人比较关注自我,很少道人是非;而中国人则喜欢投身到集体中,关注别人的事。”二、逢人就说教。宋玉梅指出,这样的人尽管有时出发点是好的,但由于表达方式不对,很容易给人压力。三、不断灭人志气。“这类人本身就有些自卑,所以只能通过挖苦他人,来助长自己的士气。”宋玉梅称。

遭遇“职场无礼行为”,是退避三舍还是当面指出?专家们认为,人在职场,首先要对自己有个了解。这样才能不被别人的言行所左右。其次,如果觉得对方行为确实影响到你,不吐不快,那么不如找个合适的时机婉转地告诉他。但切记,要“对事不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