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局年度总结七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因此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总结哦。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技局年度总结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技局年度总结七篇

科技局年度总结 篇1

根据**市推进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和我局20xx年工作要点,我局狠抓“双创”各项工作落实,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以科普宣传活动为载体,加强科学技术普及

紧紧围绕“科技强国,创新圆梦”目标,认真组织开展科普活动,开展技术讲座、技术培训、技术创新等活动;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紧扣本届科技活动周的主题,结合实际,积极组织开展科技培训、咨询及“送科技下乡”等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科技科普宣传活动。5月,市科技活动周进藏乡活动在先锋乡举行。举行“传承文明强健体魄”青少年心健康与科普知识讲座活动;组织26名科技特批员到美罗开展了科普宣传日活动。邀请省、市专家来我县组织召开了多期农业技术培训和专利、项目申报培训。

(二)、抓好人才引进。选派16名技术骨干成立6个产业发展组。通过各种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和“土专家”,目前121名骨干已培养成为“乡土人才”,经**县中级农业实用技术职称认定委员会评审,获得中级职称14人,初级职称107人。组织编印了黄果柑栽培管理技术、核桃病虫害防治、枇杷标准化管理技术、中药材栽植与管理等技术培训资料12000册。通过校县科技合作,在黄果柑品种提纯选育、枇杷新品种培育、草科鸡保种选育、核桃品比试验、石斛种苗组培等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效,集成和推广黄果柑、枇杷标准化先进适用技术138项,建设黄果柑、枇杷、核桃3个万亩标准化生产示范片,草科鸡林下生态养殖示范片5片,20xx亩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

(三)、抓好载体建设。20xx年,县财政安排校县合作项目专项资金155万元,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农业科学研究院、重庆柑橘研究所等大专院校签订校县合作协议,借力借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围绕黄果柑、枇杷、核桃、草科鸡、中药材、蔬菜六大特色产业,以项目实施为平台,充分发挥专家作用,扎实开展新品种选育、新技术、新材料等关键性技术研究与应用,筛选出4个枇杷优良品种正进行品种审定;推广枇杷防冻、肥水一体化、高光效树形培养等6项适用技术。

(四)、人才培养工作

通过各种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和“土专家”,目前121名骨干已培养成为“乡土人才”,经**县中级农业实用技术职称认定委员会评审,获得中级职称14人,初级职称107人。校县合作工作的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体系的建设和乡土人才的培养为推动我县农业科技的应用,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五)、电商服务平台整合完善

**县电商创业孵化器依托“**县电子商务综合平台”、“邮乐网”,在对入驻企业免费开放平台入驻的同时,开放合作,资源共享,将京东、淘宝、微店、和小宝、企业自建平台等整合起来,形成一个针对全市产品线上销售的平台共享资源圈。**县电商创业孵化器依托中国邮政电商综合平台,提供仓储、物流、金融和线上线下平台的支撑服务,为入驻企业、当地农特产品企业,提供专业配套产品包装设计、品牌宣传、电商营销等培训,让企业在电商化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可持续健康发展,形成“前端销售+后台支撑”的**县电商运营模式。依托建立的70个电商服务站和县下5条邮路逐步实现“村村通快递”;在邮件时限方面,达到重要乡镇邮件t+1到,保证工业品—农产品双向流通渠道通畅。

(六)、众创空间建设取得成效

**市蜀丰汇智众创空间按照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指示精神,正一步一步的完善与提高自身,以承担起汇智众创空间的使命与任务,为入驻企业和团队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逐步地整合与团结更多的有志于参与八月瓜发展的中小企业、科研院所以及个体工商等群体,团结创新,共谋发展,加强科技成果的专化能力,促进八月瓜一、二、三产业迅速融合与发展,助力我省中高山农业产业的转型与精准扶贫。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健全“双创”人才队伍。大力实施“人才兴县”战略,完善高端人才引进和乡土人才培养机制,强化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智力支持。鼓励和支持企业重点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创新团队,大力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训,积极开展针对企业、农民的技术培训,加快培养一批我县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大力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到我县创业。

(二)进一步探索推进科技金融,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探索建立科技创新基金,鼓励与发展企业投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

(三)重点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科技咨询、检验检测、科技金融等专业科技服务,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提升科技服务业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度。

(四)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健全科技管理服务机构,充实科技人才队伍,提高科技管理服务水平,抓好科技特派员等创新服务平台和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建设。

科技局年度总结 篇2

20xx年上半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加快实施“四县并举”战略,全面推进“两区”建设,认真履职,创新工作方式,在营造创新氛围、服务“产业”、服务基层和服务经济社会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现对上半年工作情况进行小结并提出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创新服务方式,当好企业服务的“店小二”。

一是开通“科技之语” 助企信息服务平台。为打造更加贴切精准科技服务,我局开通了“科技之语” 助企信息服务平台,面向县域内400多家中小企业,发布政策宣传、服务信息和工作联系三部分。通过及时解读科技政策,宣传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企业、网上技术市场、创新券等政策,提高科技政策知晓率。

二是开展田园xx生态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科技创新部分)调研。深入相关企业进行走访调研,了解近年来的高新产业、专利成果、科技企业、科技合作、科技项目,分析创新驱动对生态产业转型提升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与对策,并有针对性开展科技服务。由于底数摸得准,服务到位,截止到5月底,我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为1.06亿元,同比增长16.5%,高于全市14.7个百分点,排名全市第一;新增浙江省科技型企业4家。

(二)着力抓好项目建设和管理,服务我县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应用推广“创新券”制度。根据省科技厅关于推广应用创新券有关文件精神,出台实施《xx县科技创新券实施管理办法(试行)》。“创新券”由县科技局发放,主要用于企业向相关创新载体、高校、科研院所购买科技服务的科技创新支出,面额为1000元、5000元、10000元,5万元及以下创新券兑现采取简化方式,5万元以上必须按照《xx县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验收合格后方可兑现,目前该项工作正在启动中。

二是围绕解决我县工农业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中出现的技术难题,特别工业“三废”治理、合成革DFM回收等重点领域,着力抓了项目征集工作。通过公开发布征集和深入相关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走访,共征集了14项工业、农业项目,下步将通过相关程序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项目解难题。

三是抓好到期项目总结验收工作。完成了第二轮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xx县茶产业提质增效工程”验收材料总结工作,由于专项工作实施成效明显,受到县人大的肯定。完成省级农转化项目“优质高产晚粳稻新品种浙粳112的中试开发”的验收工作。该项目实行的“科研院所+科技特派员+合作社”的生产模式被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杭州试验站作为范本引用发表在农业科技管理杂志上。

(三)科技助推全县五水共治工作。

“科技创新助力五水共治” 重点工作,落实三项举措,并扎实推进。

一是以项目为载体,解决治水关键技术。xx县中奇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实施的“不锈钢酸洗废水进行深度处理”项目采用增设重金属过滤装置、选用特种树脂、调整废水处理工艺参数等措施,实现了废水处理出水水质指标(重金属指标)优化等目的,经深度处理后的废水重金属指标(铬、镍)均下降约50-60%,并申请发明专利1项。

二是以人才为支撑,助力饮用水水源保护工程。组织省科技特派员、省农科院水稻育种专家叶胜海为叶村乡岱头村提供技术指导,提供“明珠”系列品种,指导当地开发生态稻米150余亩,促进饮用水源保护地生态农业的转型发展。

三是重视农村治水工作。局领导班子多次深入大东坝山头村和内大阴村,实地查看,并加强与监理单位和镇政府的沟通,目前山头村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督促局派农村指员常驻内大阴村落实实事项目。

(四)各项科技综合工作有序开展。

一是加强“产学研”合作。推进我县与浙江计量学院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并签订了全面合作的框架协议。

二是完成了省、市对我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的材料准备。

三是完成了“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的前期调研和基础材料的整理工作。

四是做好科技成果登记工作和申报工作。受理登记科技成果8项,共推荐申报省科技进步奖2个,市科技进步奖4个。

五组织开展了xx年全国科普工作统计。组织科协等22个单位开展了xx年全国科普工作统计,按时完成了调查数据汇总、录入和上报工作。

六是开展涉科服务业调查统计,并按时完成了调查数据的网络上报。

七是继续做好网上技术市场工作。上半年共完成企业技术难题12项,其中签约4项,签约金额150万元,新增上网企业5家,目前上网企业总数已达207家。

(五)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队伍创新创业科技示范作用。

一是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根据县财政清理项目资新要求,我们及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项目实施的通知》,加强各级科技特派员经费管理。为充分调动了县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下达了《关于做好第三批县级科技特派员任期考核的通知》,更加注重科技特派员平常的工作汇报,推进了特派员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是协助申报实施项目。协助17个省派科技特派员完成了项目申报,指导市科技特派员加强项目实施,组织对县级科技特派员项目验收。

三是引导科技特派员发挥专长,服务产业发展。如省科技特派员浙江万里学院俞信光指导竹源乡香榧种植规范化示范基地建设,协助竹源乡火星农庭农场初步建成规范化香榧栽培基地300多亩;浙江海洋学院李智强协助新兴镇xx县贵泽养鸭场建立了鱼、鸭、茶果种养复合型基地面积50多亩(其中低洼鱼塘30多亩,建有鸭舍500平方,洗浴场和活动场5亩,茶、果经济作物等10余亩),并与浙江大学徐海圣共同协助斋坛乡“xx县泓润泥鳅养殖家庭农场”建立泥鳅人工繁殖示范基地50多亩。

(六)认真抓好知识产权工作。针对我县知识产权基础薄弱状况,定期开展企业知识产权服务。

一是根据市局关于《规上工业企业“专利清零”三年行动计划》,我局和第三方知识产权服务中心联手对我县的规上工业企业专利情况进行调研摸底,对“零”专利企业,加强服务同时帮助挖掘专利。

二是积极开展宣传活动。4.26全国知识产权周期间,会同县司法局、文广新局、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开展知识产权大型宣传咨询活动,向市民发放了12330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版权维护、法律援助指南、标准化法主要内容等手册,并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进一步提高了市民知识产权意识。

三是开展了专利联合执法检查。联合遂昌科技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先后对xx县如海超市、大百姓药店进行了检查,检查商品数百余件,现场查处专利标记的商品14件,标注专利号但实际专利没有批复产品1件,违反《专利标注标识办法》产品2件,并要求商家限期进行整改,通过此次执法检查,进一步提高了商贸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四是认真落实了专利资助政策。正在兑现企业的专利补助资金89.8万元。截止5月底我县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106件、11件。

(七)积极做好防震工作。

一是加强xx地震台建设。xx地震台通过中国地震背景场探测项目验收,成为丽水市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实现向国家地震局实时传输数据的台站。全力做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建设。一方面抓好台站内部科普展示馆的标准化建设。完成宣传展板内容收集、筛选、装修、地震科普教育设施、器材的勘选等工作。另一方面继续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示范学校)创建活动。

二是着力抓了防震减灾宣传工作。“5.12防震减灾日”期间,联合防空办等有关单位在县城主要街道开展防震知识科普集市宣传、咨询活动,与教育部门、社区联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地震应急演练活动,同时还在xx电视台开播防震减灾栏,定期播放防震减灾宣传片,活动期间,参演1000多人,发放宣传资料20xx余份,通过此次活动,提高师生、居民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下半年,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狠抓各类项目建设

(1)根据上级项目申报要求,积极申报1-2项上级科技项目。抓好“第二轮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总结验收,继续做好省成果转化工程“xx县茶产业转化工程”实施工作,全面推进xx茶产业提质增效。

(2)继续推动创新券推广应用;完善“科技之语”信息平台的宣传作用。

(3)围绕本县产业需要及项目征集情况,组织实施好本级项目。

2、加强产学研工作。做好为企业牵线搭桥的服务,引导企业与大院名所合作交流,充分利用浙江网上技术市场这个平台发布技术难题,为企业解困。

3、抓好我县科技政策的'宣传贯彻落实工作。

一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田园经济转型升级的意见》,发动各方要素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确保战略目标任务按进度完成。

二是按照《关于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意见》,对照政策对符合条款,按程序进行兑现奖励,激励各要素参予科技创新。

4、继续抓好科技特派员工作,按照《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加强对县级科技特派员的管理和业务指导,组织实施一批县级科技特派员项目。充分发挥省市科技特派员的作用,指导省、市级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服务,实施科技项目。

5、做好部门、乡镇(街道)党政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工作,对考核细则进行修订,力争切合实际、明晰、好操作,每年有创新和推进。

6、继续抓好防震体系建设。启动防震减灾“十三五” 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乡镇街道地震应急预案编写。储备公共物资和一套应急救援人员装备配备。

7、继续加强知识产权政策宣传、服务和保护工作,继续抓好规上工业企业“专利清零”工作,强化专利行政执法,促使我县专利申报量和授权量逐年增加,争取完成市下达的指标。

8、按照县委的部署要求,扎实开展五水共治工作。

科技局年度总结 篇3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绩效评估指标完成良好

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截止三季度,我区高新产业增加值9.7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41.9%,对比20xx年所占比重29.5%增长了12.4%。预计全年能达到20%。(四季度指标数需明年一季度统计结果).

2、发明专利及专利执法。截止到12月份,鼎城发明专利申请量为1 47件,全年应完成指标数为147件。 全年查处假冒侵权专利案件12件,处理结案12件。

(二)积极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工作

今年来,经过我局牵线搭桥,我区共有10家单位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分别是:湖南省林科院与鼎城雷竹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正式签署了产学研合作协议;湖南棉科所与鼎城新益农种业中心《强特优棉花新品种示范与推广》项目签署了合作协议;湖南林科院和常德农夫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就《桃花优质新品种的培养》进行科技攻关;湖南省林科院与鼎城黄林欧美杨种植专业合作社就“湘林系列“杨树新品种产学研合作;湖南林科院与常德沙德源林业科技有限公司就竹产业科技示范园建设达成技术合作协议;省林科大与鼎城长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南方红壤区经济林生态经营关键技术研究达成合作协议;武汉理工大学和常德精为天粮油科技有限公司就“发芽糙米系列产品”技术开发达成合作协议;鼎城星光科技研究所与湖南文理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合作研发“钢筋弯箍机的设计”;湖南大学与中顺节能公司合作开发“燃气热水设备自动控制系统”;湖南同德职业技术学院和鼎城升湘机械有限公司就“随车吊”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另外,省林科院和鼎城天野竹木有限公司就《楠竹深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达成合作意向。

(三)积极搭建各种平台,促进企业创新

今年,我们创新服务方式,积极组建科技创新团队为企业服务,分别建立了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刘天祥教授为首的桃花新品种研发创新团队;以同德职业技术学院管天求教授为首的油茶新品种创新团队;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工程学院院长吴义强教授为首的竹木深加工创新团队;特力液压有限公司以彭靖寰为领军人才的工程机械(液压缸)专业市级重点创新团队。另外我们筛选确定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根据企业实际需求,选派科技特派员到企业工作,协助中小企业制定未来发展规划,为企业技术提升提供相关的商业策略、计划咨询和意见,进行新产品研发与产业化;组织院士、专家企业行,请国内知名的专家教授作专题讲座,并到现场与企业直接诊断,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利用大学的教育资源为我区企业开展人才培养计划。

(四)开展农村远教“12396”科技服务工作

通过建立区、乡镇、村三级服务站点,组建了专家团队,利用各级站点平台积极为农户提供科技服务。今年来,区乡镇两级服务站点共接到群众服务求助电话200多个,安排专家上门服务50多人次,农户利用村级远教站点和自有上网设备上网查询各类技术信息300多人次。

(五)开展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

经区科技局与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协商,今年我们选聘了4名涉农专家为我区第二批农村科技特派员,主要是为了推动农村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村有一技之长的“土专家”为发展现代农业服务,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按照派驻一名科技特派员,实施一个科技项目,办好一个示范基地,推广一项以上新品种、新技术,培训一批新型农民的要求,抓好了选派单位的派驻。

(六)农村农业信息化工作稳步推进

今年,我区灌溪镇优质稻专业合作社等5个站点被列入湖南省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第一批和第二批基层示范点。其中灌溪镇优质稻专业合作社产业链工作站被省科技厅评为全省先进单位,并获省厅经费支持。

(七)积极为企业提供服务

今年为我区精为天、云港生物、同达机械、佳达电缆、升湘机械等企业积极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申报过程中,我们不厌其烦的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认真做好申报计划的每个环节,确保申报手续不出差错,目前已完成企业申报的各项工作。积极为企业申报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今年我们为常德润田农机装备有限公司、湖南特力液压有限公司等先后申报了XX市和湖南省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处于审核过程中。

(八)做好知识产权工作

一是大力开展知识产权知识培训、宣传工作,以“4.26”知识产权日和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开展企业法人知识产权培训。二是培植专利申请大户,主要以高新技术企业,拟申报的高新技术企业和规模工业企业为主。三是拟申报知识产权试点单位每年申报10件以上发明专利。四是认真做好知识产权试点工作,全区培育塘桥、立欣、科箭等企业为知识产权试点单位。五是认真做好专利资助工作,提高企业专利申报积极性。截止11月份,专利申请量256件,增长41%,专利授权量271件,增长201%,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131件,增长率5.6%,发明专利授权量82件,增长率530%。全年专利执法查处假冒专利12件,结案12件。

(九)营造重视科技,重视创新驱动氛围

利用“4.26”知识产权宣传日和科技活动周培训企业管理人员达100余人次,同时把重视科技、创新发展走进党校,使全区党员干部提高了科技创新的认识和了解,以促进鼎城经济发展。

二、下一年工作思路

1、产学研结合创新水平明显提高。提供产学研结合创新质量,全年力争取得3项科技成果,其中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项目 1项以上,省级以上成果鉴定1项以上,市级以上成果鉴定3项以上。

2、企业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鼓励和引导企业成为研究开发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技术集成营运的主体,争取省级企业研发机构2家。各类创业服务中心和企业孵化器2家;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

3、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的比重明显增长。力争全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达到40亿元。全区形成4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

4、特色产业、支柱产业等优势产业的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建立农业机械装备、优质稻米精深加工、畜禽养殖及深加工、油茶等4个特色产业基地;重点扶持开展淡水鱼综合加工利用、稻米淀粉糖深加工及副产物高效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5、科技成果转化率大幅增加。应用型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达到50%以上。全年全区专利申请量达到400件、授权量超过300件。其中发明专利年增长xx%。抓好专利转化运用工作。建立健全专利技术转让和许可机制。健全投融资和交易规划,积极开展专利价值评估。落实《关于支持以专利使用权出资登记注册公司的若干规定》。支持和鼓励以入股、质押、转让、许可等方式实现专利技术的市场价值,引导商业银行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的贷款服务。

6、抓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工程。争取突破省级认定的企业技术(工程)中心 ,市级企业研发(技术)中心达到3家;力争建设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引进5家知名高校和国家重点科研院所,建立科研机构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中心和创新基地;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力争建成各类创业服务中心和企业孵化器超过2家,孵化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扶持2家技术转移等重点科技中介机构。

科技局年度总结 篇4

20xx年,县科技局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科技部门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各项奋斗目标和我局工作职能,进一步解放思想,找准优势,以促进我县传统农业产业的提升改造和企业技术创新为重点,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20xx年工作开展情况

1、搭建科技体系创新平台,引导企业提升自身综合实力。我们以实施科技扶持措施、增强科技创业中心的企业孵化功能、引导企业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为抓手,在全县范围内充分营造创业创新的氛围,从而逐渐搭建一个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科技创新体系。

2、依托科技项目和科技成果两大载体,切实提高科技工作服务经济的能力。我们以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为出发点,以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为突破口,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形成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大力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步伐,从而带动产业的整体发展。

3、以科技宣传促使群众科技意识的升级。精心组织安排好一系列科技宣传和科技活动,大力增强群众的科技文化意识。4月份举办了“科技活动周”宣传活动,到全县9个代表村开展了送科技服务下乡活动,累计发放科普资料、致富信息等1000余份,接受群众现场科技咨询3000余人次。

4、完成了省轴承产业技术研究院具体建设方案、规划、章程等申报材料的编制,并成功成立了省轴承产业技术研究院。

我局按照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条件,结合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洛阳轴承研究所的专家,初步完成了省轴承产业技术研究院具体建设方案、规划、章程等申报材料的编制,并深入轴承工业园区,调研县轴承产业的创新平台现状,向全县企业征求技术需求。

二、科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20xx年全县科技工作和科技进步得到了较大发展,但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亟待在今后工作中解决。

1、科技创新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增强。

2、社会发展水平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劳动者文化素质不高,给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知识普及带来一定难度。

3、科技服务体系虽然健全,但发育不足。

4、人才资源不足,特别缺乏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科技培训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20xx年工作计划

1、发挥科技创新平台作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企业研发水平,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新增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加快新产品研发,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2项;获国家授权专利2项;完善科技扶持政策,强化科技创业中心服务功能;争创省科技强县。

2、以管理为抓手,加强机关自身建设。深入开展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党员干部和效能型、服务型机关建设。并以此为契机,提高干部素质、提高服务水平。继续抓好集中学习和业务培训,开展多形式多载体的学习,鼓励干部自学成才,提高自身素质。继续与广播电台、电视台加强合作,做好科技宣传工作。办好科技活动周,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下乡、科技扶贫、科技宣传、科技咨询、科技讲座等,使科技培训受益人群达到5000人次以上,强化科技知识、科学思想的普及提高。

3、院士工作站正积极筹备中,11月份,已与院士在武汉会面,计划明年三月份签约。

科技局年度总结 篇5

  一、20xx年工作总结

20xx年,全市科技工作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加快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建设,积极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为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一)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一是制定出台科技政策。印发了《科技创新扶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在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科技计划项目、专利质押的贷款、研发仪器设备补助等方面加大奖补力度。出台了《天使投资基金管理办法》,设立天使投资基金,培育市场主体,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二是宣传解读培训政策。通过举办全市科技创新实务培训班、政策宣传解读会等形式深入全市科技系统、科技型企业、市经开区和永佳集团解读省“1+10”创新驱动政策、《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和《XX市专利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等创新政策。三是奖励自主创新成果。召开了全市科技创新奖励大会,总结近两年科技创新成绩,表彰奖励33项科技奖项目和个人。组织12个项目申报20xx年度省科技奖,获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四是创新科技活动周。开展科普大篷车展览暨科学健身、医疗卫生健康咨询和计生科普服务、科技“四进”、科普设施向社会开放等系列活动,普及科技知识。五是谋划“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征集“十三五”重点项目,编制“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初稿。

(二)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积极对上争取项目。对上争取77个研发项目获2100万元省专项资金支持。黄山金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陈小源教授合作的团队通过安徽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评审、考察和公示。二是大力开展奖励补助。开展了XX市自主创新专项资金申报工作,对获得国家、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产学研合作、国家级和省级研发机构、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等予以奖励补助,共资助80个项目516万元。三是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全市累计共有7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今年新认定22家,占总数的29.73%;1-10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30.9亿元,同比增长0.1%,实现增加值33.0亿元,同比增长3.7%。四是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组织“国家火炬黄山软包装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的复核工作。加强国家火炬黄山软包装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省车用仪表及电器、机床工具、新型电子元器件、光电显示等五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五是开展科技成果和技术合同登记。共受理登记77家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申报的115项科技成果,同比增长55%。1-11月,全市累计登记技术合同41项,合同金额1135.6万元,技术交易额1135.6万元。

(三)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一是创新平台作用显现。依托4家省院士工作站和73家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汇聚各领域专业技术人才1300余名,推动了新材料、茶产业、徽文化等特色产业的技术协同创新。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安徽省院士工作站获省科技厅绩效评价优秀等次。新组建了“安徽省铝包钢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9家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二是创新载体建设不断强化。针对黄山产业特色和技术需求,黄山茶产业技术研究院与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和协同创新,以技术链的创新推动产业链的融合,推动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年度绩效考核优秀,获市科学技术合作奖。黄山学院和我市新材料产业优势企业共同成立黄山精特涂层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为地方优势产业涂层新材料的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技术与信息和人才培训开展综合服务。三是加强科技孵化器建设。“向上·徽商创业园”、XX区电子商务产业园、休宁高新电子产业孵化器等一批科技孵化项目落户。1-10月科技企业孵化器入孵企业达91家、新增10家,前三季度在孵企业技工贸总收入达6696 万元。黄山科创高新技术创业服务有限公司通过20xx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市级绩效考核,获得100万元运行经费补助。四是搭建科技金融平台。设立专利权质押的贷款工作专项补偿资金,4家企业通过专利权质押的贷款获得融资共550万元。睿基新能源科技获得广发信德投资等3家投资机构股权投资7000万元,目前到位资金6000万元。与邮储银行联合开展“双创贷”金融业务,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支持。黄山科创联合XX区农村商业银行推出在孵小微企业个性信贷需要的融资产品。

(四)推进政产学研用合作。一是推进“双百双行”系列活动。以“百家企业高校行”和“百名专家企业行”为主题,组织60余家企业赴中科院合肥应用技术研究所、中科院海洋所、华东理工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省农科院、浙江衢州氟硅研究院、黄山学院等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对接,解决技术难题40余项,转化科技成果20余项。二是筹办我市第七届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为举办我市第七届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开展政产学研合作、科技金融合作签约,举行“互联网+”专家报告会、市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年会和黄山茶产业质量提升科技论坛,集中展示我市产学研合作成果。三是深化与浙江大学科技合作。共建浙大黄山技术转移中心,探索符合黄山主导产业发展的先进技术转移、转化新模式,形成产学研全方位合作。采取校企合作、成果产业化、技术团队和人才培训基地等多种形式实施科技合作项目,加强浙江大学优势学科与XX市主导产业的科技交流与协作,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五)深化科技惠及民生。一是提升现代农业科技水平。以项目为引领,推进农产品品质提升,开展太平猴魁、祁门红茶、黄山毛峰的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项目,制定省级标准1项,研制生产线2条,改造低产茶园11万亩,建立生态型高效茶园3万亩,项目示范区茶农人均增收超过1500元。围绕香榧、菊花、泉水养殖等特色农产品开展良种繁育和质量安全技术集成运用与示范,为农业绿色增效提供科技支撑。深入XX县流口村、XX县定潭村、XX县三村村、XX县塔坊乡走访种养大户、开展现场技术指导。举办茶园高效栽培与管理技术讲座,发放资料6000余份。二是加强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建设。推进XX县国家级、XX县省级2个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积极探索以文化、旅游、生态、科技四位一体发展模式,围绕文旅产业、生态工业、特色农业加块推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目前两个实验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5家,创新型(试点)企业3家,重点新产品13个,高新技术产品40个。三是助推科技文旅深度融合。以项目为支撑,组织开展了徽州传统建筑聚落的适应性改造提升和新徽式建筑营造技术研究示范,以“智慧的旅游”为目标,开展了面向移动互联网的旅游服务应用研究。开发徽文化元素旅游工艺品,拓展科技在徽州四雕、徽州漆器、徽墨、歙砚等产业化技术集成示范,获专利18项,加强传统技艺传承与创新。四是加快民生科技创新步伐。围绕人口与健康、资源与环境、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等民生科技问题,加强新安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景区生活废水综合利用、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等公益性关键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让更多科技成果惠及民生。

(六)全力推进创新创业。一是提供政策保障。出台《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从推进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建设、优化创新创业环境、落实创新创业扶持政策、拓宽创业投融资渠道四方面推动我市众创空间建设。二是学习借鉴创客先进经验。组织全市科技管理部门赴南京参加华东地区众创空间培训,学习众创空间建设业务知识,组织相关单位赴杭州梦想小镇、“马鞍山青年众创空间·小马梦工场”、深圳柴火众创空间、南京珠江路众创市集等项目,学习先进经验,拓宽众创空间建设思路。三是启动我市众创空间建设。在黄山徽文化产业园5000平方米“XX市梦工厂”(一期)正在启动。依托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500平方米的“黄山创客驿站”、向上徽商创业园的创业小镇、黄山学院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大学生创业园等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众创空间项目正在筹划中。四是组织参加全国创新创业大赛。组织我市22家科技型企业、3个创新团队参加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安徽赛区总决赛,黄山富田精工奖优秀奖;祁门黄山电器获得安徽赛区三等奖,进军国家总决赛。

(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一是加强专利申报。1-10月我市专利申请量为921件,其中发明238件,增幅16.1%;全市专利授权量790件,其中发明125件,增幅98.4%;全市发明专利有效量为370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量为2.73件,位居全省第7位。全市专利电子申请率达93.6%。二是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与屯溪农商行、徽商银行、邮储银行、市担保公司对接推进专利权质押的贷款工作,祁门新飞电子通过专利权质押获祁门农商行贷款300万元,琦源管业已到期的专利权质押的贷款获批续贷。多维生物科技、瑞兴电子、光明茶业、谢裕大茶业公司、昌辉模具、日基焊接等已与市担保公司签订专利权质押反担保合同。三是争创知识产权品牌。XX县作为全国六个区县之一入选国家传统知识知识产权保护示XX县,黄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跻身全国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行列。四是强化专利行政执法。联合市工商局、市版权局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共出动执法人员36人次,检查流通领域场所30多家,商品5000余件,查处假冒专利16件,调处专利侵权纠纷7件。

  二、20xx年工作谋划

(一)工作思路

围绕创新驱动战略,按照“调转促”的总体部署,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抓手,不断改善科技创新环境,整合科技资源,发展创新载体,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科学有效精准服务,提升科技支撑经济转型发展水平。

(二)工作目标

全年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0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家,创新型(试点)企业 5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0 家,省级院士工作站1家。强化茶产业和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明显提升。以专利权质押贷融资为突破助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2件。力争申报成功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1个。

(三)工作举措

一、在创新政策落实上谋突破。以各类园区、特色产业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为重点,以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精准对接国家、省、市有关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发展各类科技政策,帮助引导企业用好省“1+10”、市“1+12”的扶持政策,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研发费加计抵扣等各项科技政策。围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注重创新政策的引导,通过采取基金投资、借转补、事后奖补等方式支持企业开展研发设计、上市融资、招才引智、技术进步等,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创投领域。对应全省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改革,建立科技经费后补助制度。围绕“调转促”目标认真谋划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与统计部门合作,扎实做好r&d投入统计工作,掌握全市科研活动总量,为决策提供科学支撑。创新开展全市科技活动周,提高科技工作的显示度和社会影响力。

二、在调结产业结构升级上谋突破。全力推进国家火炬黄山软包装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省车用仪表及电器、机床工具、新型电子元器件、光电显示五大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二次创业”。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按照成熟期、成长期、初创期三种类型,分别选择10家科技型企业进行点对点培育,力争在培育期内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加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创新载体建设,对已组建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进行绩效考核和验收。围绕转型升级、绿色增效、质量安全、精准扶贫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四大工程,继续把茶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开展物联网技术示范应用。开展品种选育和高效繁育技术创新,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为基础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科技支撑。指导XX县在完成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验收基础上,积极申报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

三、在深化政产学研用合作上谋突破。依托市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和产业技术研究院搭建政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围绕我市优势产业,分批组织相关领域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专场对接,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和需求。依托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转移中心等科技服务机构,搭建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强化创新服务功能,提升创业孵化服务水平。做实浙江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工作,围绕与浙大合作协议内容,组织产学研对接活动;联合市人才办举办企业科技创新人才专题培训班,引导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黄山创新创业,开展技术转移活动。深化与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的合作,在成果转化平台、创新载体、特色产业基地、创客孵化器等方面深化合作,推进协同创新。

四、在服务创新创业上谋突破。突出众创空间建设谋划工作,以黄山徽文化产业园为依托,力促“XX市梦工厂”首个众创空间项目尽快落地黄山经济开发区。围绕我市优势产业,开展“双创”三年行动计划,支持建设创业实训孵化基地,孵化一批省级自主创业实体。围绕孵化机构、众创空间内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创客”企业;大学生创办种子期科技型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优秀项目,开展天使投资基金项目的筛选推荐工作,协助融资担保公司建立基金项目库。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举办XX市首届创新创业大赛。

五、在科技项目管理上谋突破。以科技管理改革为引导,突出科技项目的前期调研、筛选培育、跟踪管理、严格验收的管理模式,认真执行权力清单和科技报告制度,严格执行《XX市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及其经费使用管理情况监督检查实施方案》,发挥项目经费“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促进黄山创新发展。密切跟踪国家、省、市最新科技政策动态,结合我市优势产业,积极对上争取政策扶持资金,为企业创新发展做好服务。

六、在科技金融融合上谋突破。探索与银行、担保公司合作共建中小企业统借统贷平台和风险补偿机制,开展借转补、联保联贷等融资服务,联合邮储银行黄山支行开展“双创贷”“助保贷”服务,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支持“股权+银行贷款”投贷联动的融资服务模式,推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扩大知识产权质押的贷款在全市的覆盖面。深化科技保险试点,建立服务科技保险的综合机制,加大对科技保险财政支持力度。

七、在知识产权保护上谋突破。认真落实《XX市专利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组织实施市级发明专利产业化计划项目。执行好《XX市专利权质押的贷款资助办法》,搭建专题银企对接平台,做好专利权质押的贷款政策解读和组织协调,力争实现贷款额3000万元。提升发明专利申请量,重点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加大引导企业申报发明专利力度。实施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促进工程,构建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委托管理平台、知识产权交易平台。研究制定专利权拍卖交易规则,与拍卖机构合作,以拍卖的形式促进专利权流转,切实增强专利权变现能力。健全和完善知识产权维权工作,继续推进贯标试点,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加大专利人才建设,提高专利联络员的业务水平。

三、“十二五”科技创新工作概况

“十二五”期间,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全市300余个科技项目共获得国家、省1.7亿元资金支持,其中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专项资金项目14项获3300万元资金支持。全市共申请专利5251件,其中发明专利1281件;共获授权专利3531件,其中发明专利346件;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年均增长率均达20%以上。取得科技成果268项,获省科学技术奖20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3项。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3个,省级院士工作站4家,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3个。XX市跻身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一)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

1、制定出台创新激励政策。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XX市科技创新扶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XX市天使投资基金管理办法》、《XX市自主创新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XX市专利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XX市专利权质押的贷款管理办法》和《XX市科技创新扶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激励政策,设立自主创新专项资金、创新型城市建设专项资金、科技创新扶持专项资金和天使投资基金等专项科技经费,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修订出台《XX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和《实施细则》,大幅提高奖励标准和奖金额度。

2、加大科技创新激励力度。召开两届全市科技创新奖励大会,总结科技创新成绩,表彰市科技奖获奖项目和个人,营造科技创新氛围,推进科技创新步伐。共表彰市科学技术奖62项,其中突出贡献奖2人,产学研合作奖2项、科学技术进步奖58项。会同财税部门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高新技术企业累计享受所得税减免优惠达1.91亿元,开展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审核,核定研发费用超3亿元。“十二五”期间,市科技计划项目立项106个,共资助资金1200余万元。20xx年,全市科技支出占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达2.38%,其中市本级达2.42%。

3、加强宣传培训管理。建立企业联系点制度,深入基层宣传解读创新激励政策,做到“全覆盖”、“四了解”,即高新技术企业走访全覆盖,了解企业发展状况、了解政策落实情况、了解技术需求、了解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着力解决企业与政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每年举办全市科技创新实务培训班2-3期,引导企业加强政策学习,规范研发资金使用,完善研发体系建设。

(二)高新技术引领转型升级

1、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557.3亿元,较“十一五”343.11亿元增长62.4%。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4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6家、国家创新型企业1家,省创新型(试点)企业18家、省民营科技企业238家、省高新技术产品227项,培育壮大了黄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省内外有影响的知名高新技术企业。绿色包装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成功跻身“国家队”,新建新型电子元器件和光电显示2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共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5家,20xx年基地实现总收入66.44亿元,利税7.62亿元。

2、高新技术项目成效显现。“十二五”期间,承担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13个,带动电子信息、绿色软包装、装备制造等产业优化升级;44个企业获得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47个,共获得国家资金支持3806万元;实施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21个,获省级财政支持700万元;组织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51个,资助研发经费629万元。高新技术项目的实施,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和后劲。

(三)现代农业实现快速提升

1、加快农业创新载体建设。组建全省首家茶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运行模式,组建“黄山茶产业技术研究院”,已有31家茶企业入驻,并获20xx-2014年度XX市科技合作奖。研建“黄山茶产业技术创新网”,将XX市茶叶科技资源和企业信息进行有序管理,通过稳定的网络环境安全高效地为用户提供服务的一体化平台系统,提供科技在线服务、品牌推广、企业链接,选派6名副高职称技术人员深入茶企提供服务。以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大院为依托,帮助农业企业实现多种形式的科技合作与交流,促进科研成果更快、更多、更好地应用于农业生产。截止目前,全市已有农业类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农业科技专家大院38家,涉及茶叶、菊花、蔬菜、特色养殖、农产品加工。XX区、XX区等5个区县荣获安徽省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示XX县(区)。

2、开展农特产品优质高效安全生产示范。以项目为引领,实施国家农转资金项目和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13项,获国家资金1540万元,开展太平猴魁、祁门红茶、黄山毛峰、菊花等特色农产品精深及清洁化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建立适宜不同生产条件的农业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产技术体系,重点支持茶叶、菊花、等高效栽培与产业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农药残留控制、高效安全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规模化与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集成。开展皖南花猪、泉水鱼等特色畜禽水产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四)创新支撑现代服务业发展

1、科技与文旅深度融合。以旅游信息化建设为引领,开展“智慧黄山”统一集成系统研究开发,为未来的景区物联网信息集成打下良好的基础和提供基础平台支撑。加强传统技艺传承与科技创新,开发徽文化元素旅游工艺品,提升徽雕工艺品的技术含量,加速徽州四雕、徽州漆器、徽墨、歙砚等产业化技术集成示范,提高了20%的生产效率。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产学研协同创新,开展面向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旅游服务应用研究,延伸旅游产业链,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2、徽州古民居保护科技水平有效提升。组建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加平为核心的院士工作站和省徽派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举办了“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科技论坛和“徽派传统民居保护利用国际论坛”,加强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安徽建筑大学、英国、奥地利等国内外院校的合作交流。组织开展“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关键技术攻关,申请专利、软件著作权4项,编制技术导则和技术规程9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35篇。

(五)创新保障可持续发展

1、强化科技融入可持续发展。探索文化传承、生态保护、旅游开发和民生发展四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加快推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持续改善民生民计,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进文旅产业发展,促进以旅游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转型发展,加强资源管理和利用,建设最适宜人居和最适宜旅游胜地,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生态工业,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围绕旅游商品开发、山区资源综合利用、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发展生态工业,大力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改造,两个实验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5家,创新型(试点)企业3家,重点新产品13个,高新技术产品40个。发展现代农业,围绕茶叶、菊花、油茶、香榧、毛竹特色优势农产品、清洁化养殖、有机食品生产加工等重点,引导科技创新要素向产业集聚。

2、推进黄山生态环境保护。围绕生态功能区建设,发挥科技在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可持续发展中的支撑作用。不断提升新安江流域污染控制水平,组织开展流域水资源保护、面源污染治理关键技术以及湿地资源保护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实施综合整治技术项目,新安江出境断面水质大部分指标常年保持二类水及以上标准。开展松材线虫防控、景区高山湿地保护、太平湖岸线修复等科技攻关。开展黄山风景区生活废水综合利用、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工艺等技术的研究,并已进行推广应用。针对主要农业污染物畜禽粪便、生活垃圾、污泥污水和作物秸秆等,开展资源化利用及污染物零排放技术研究,开发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系统和环保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备,在美好乡村建设中进行示范应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乡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0%。

3、促进公共安全及防灾减灾技术研究与应用。围绕黄山风景区雷电、地质灾害预警和应急处置开展技术攻关,征集技术需求,通过省市科技攻关项目实施,促进相关行业部门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和技术进步,提高政府处置突发公共安全事件能力,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可靠的科技保障。

(六)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提速

1、积极推动“双百双行”产学研合作。组织开展以百家企业高校行和百名专家企业行为主题的“双百双行”产学研系列活动,连续成功举办5届XX市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已成为我市科技成果转化对接的重要平台,有力助推科技成果对接与转化,我市先后与12家国内知名院校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征集技术需求685项、科技成果1994项,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225个,项目达产后产值30亿元以上。

2、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全市先后组建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安徽省院士工作站等4家省院士工作站,与中科院童庆禧院士等4名院士为首的人才团队合作,开展旅游信息化、古民居保护利用、新材料、茶叶检测等技术领域技术研发,推进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创新合作模式,依托新材料、茶叶优势企业和高校院所优势资源,成立黄山茶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和黄山精特涂层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企业为主体,创新平台为支撑,政府为引导,开展茶产业和新材料产业关键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组建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3家,建立健全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绩效考核制度,对考核优秀的中心予以表彰奖励。成立安徽省软包装材料产业技术战略联盟,开展软包装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合作攻关。

3、加快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积极扶持创新创业主体,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市财政出资20xx万设立天使投资基金,重点支持市本级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商业模式新的种子期、初创期企业。20xx年,XX市科创高新技术创业服务有限公司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现拥有孵化场地2.2万平方米,在孵企业91家,毕业企业33家。20xx年,引进浙江向上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向上·徽商创业园,孵化面积1.8万平方米,入孵企业14家。积极开展科技与金融对接,安徽泰达新材料股份公司获安徽兴皖创业投资有限公司4000万元风险资本注入,黄山科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获中国孵化器创业投资有限公司3600万元科技风险投资。建成安徽省“科技路路通”XX市、XX县2个创新服务站,为创新主体提供各项服务。

(七)专利创造保护水平不断提高

1、专利创造能力大幅提升。“十二五”期间(载止20xx年9月),全市共申请专利5251件,其中发明专利1281件;共获授权专利3531件,其中发明专利346件。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年均增长率均达20%以上。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64件,超额完成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翻一番的目标任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申请比率达60%以上,9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都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其中黄山永新股份公司荣获取20xx年度全省发明专利百强企业。70%以上的专利申请和授权在企业实现转化实施,专利本地转化率达70%以上。积极开展专利权质押的贷款,4家企业获得350万元贷款支持。获省核心专利产业化计划项目6个、省发明专利优秀奖2个。20xx-2014年,黄山学院连续三年跻身全省大专院校职务发明专利授权前十强。

2、专利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与市工商局、市版权局联合开展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协作,建立联合宣传培训机制、信息沟通机制、联合执法机制,增强知识产权执法工作实效。设立中国(安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黄山分中心,为公众免费提供知识产权咨询服务和法律援助。各区县均成立知识产权局,出台相关政策文件,知识产权工作体系逐步完善,专利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休宁、XX县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XX区、休宁、XX县为省知识产权工作示XX县(市、区),XX区为省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市、区)。推行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2家企业获省第一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推行试点工作优秀单位,5家企业列入省第二批贯标试点单位。企业品牌创建积极,全市共有1家全国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全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4家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家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单位。

四、“十三五”工作打算

(一)发展思路

按照“调转促”的总体部署,以科技体制改革为源动力,以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为主线,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新使命,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为突破口,不断改善科技创新环境,整合科技资源,加快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建设,发展创新载体,促进企业成为创新主体,为支撑我市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加快形成具有黄山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

(二)发展目标

到20xx年,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40%,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40%,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到5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家,创新环境更加优化,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三)主要举措

1、科技体制改革深化行动。一是落实完善科技扶持政策。结合实际认真研究省委、省政府支持创新驱动“1+10”政策和市委、市政府“1+12”政策体系,注重创新政策的引导,通过采取基金投资、借转补、事后奖补等等方式支持企业开展研发设计、上市融资、招才引智、技术进步等,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创投领域,重点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落实好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三权”管理改革,将不涉及国防、国家安全、国家利益、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科技成果全部下放给项目承担单位。二是推进科技管理改革。跟踪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展,创新科技管理理念,建设统一的市级科技管理运行平台、科技计划管理信息平台,建立专业机构管理项目机制,联合监察、财政等部门实施“项目、经费、绩效”三方评估的管理办法,克服重立项、轻监管等弊端。对接全省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改革,建立科技经费后补助制度。三是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把产业发展做为“调转促”的重要载体,着力实施绿色包装、车用仪表、机床工具、平板显示、电子元器件等省级产业基地的科技重大专项。建立完善重点工作、重大项目跟踪调度、情况通报、信息发布等机制。通过5年努力,力争打造一批平台,集聚一批人才,转化一批成果,提升一批产业。

2、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行动。一是深化政产学研用合作。深化“百名专家黄山行,百家企业高校行”的产学研合作,铺设好专家与企业家的最后一公里。通过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引进柔性人才和科技成果,培养企业本土人才。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通过短期聘任、技术合作、科技融资、技术入股等方式,吸引一批“候鸟专家”、“飞行博士”。通过创新要素的集聚引进一批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科技型企业和科技领军人才、高层次创新团队。深化与浙江大学产学研合作,建立浙江大学黄山技术转移中心,引导浙大先进技术、成果转化落户黄山。二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建立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一批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成果转化,鼓励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推动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提升企业技术水平。三是强化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贯彻落实《安徽省专利条例》,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降低侵权行为追责门槛。出台XX市专利奖奖励办法,强化对成果转化、应用型发明专利的奖励。深入推进专利权质押的贷款,认真执行《XX市专利权质押的贷款资助办法》。

3、科技创新创业服务行动。一是加快发展众创空间。以培育小微企业为目标,大力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型创新创业模式,创业苗圃、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形式,拓展孵化器空间范围,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建设若干国家级、省级创客空间等新型孵化器,20xx年覆盖全市。二是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按照成熟期、成长期、初创期三种类型,每年分别选择10家科技型企业进行点对点培育,力争成熟期企业1年内、成长期企业2—3年内成为高新技术企业。

4、科技金融深度融合行动。一是探索与银行、担保公司合作共建中小企业统借统贷平台和风险补偿机制,开展借转补、联保联贷等融资服务,与邮储银行黄山支行联合开展“双创贷”合作,助力小微企业发展。二是支持“股权+银行贷款”投贷联动的融资服务模式,推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扩大知识产权质押的贷款在全市的覆盖面。三是深化科技保险试点,建立服务科技保险的综合机制,加大对科技保险财政支持力度。四是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立集科技政务、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第三方评估等一体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科技局年度总结 篇6

根据《安徽省农业委员会 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安徽省20xx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方案的通知》(皖农科〔20xx〕73号)文件精神,我委严格按照程序,组织培训机构开展职业农民培训,现将培训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根据市农委统一部署,我委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数为生产经营型专业40人,其中现代青年农业主2人,其余38人全部为生产经营性培训。根据文件精神,我委于5月25日在我区农业网上下达培训任务,要求有资质的培训机构申报,并于5月29日确认我区农广校为我区职业农民培训机构,专业为草莓种植,培训对象主要是草莓种植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和农民合作社骨干。

培训班于8月5日开始第一堂培训课,于11月6日结束,培训时间为15天,其中理论课7天,实践课培训时间8天。理论课安排在豪泰大酒店开展集中授课;实训基地现场指导主要安排在胡泉家庭农场草莓基地、瑶源坞草莓基地; 1次外出考察,根据省农委安排,参加了中国安徽(合肥)农交会现场培训,开展农业高新技术介绍及演示培训、产学研对接学习。

二、资金使用情况

本次培训省级补助资金12万元,主要用于酒店会务、采购教材400本(现代农业经营与管理知识40本、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常识50本、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管理30本、创业指导知识50本、安徽省农业政策法规选编50本、草莓优质高效栽培新技术45本、果树栽培技术40本、植物病虫草害防治45本)、外出参观考察、教师授课工资、青年农场主培训、实训基地补贴及后续跟踪服务费用。

区农委、区财政局联合制定项目资金管理制度,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按时拨付。项目结束后,已要求培训机构进行项目审计,出具审计报告。

三、主要做法

1、严格程序开展工作。我委按照省实施方案,制定了《区20xx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方案》、《区20xx年职业农民培训草莓种植专业培训方案》。按照方案的要求,通过网上公示,确认培训机构为区农广校,签订培训合同。严格筛选培训学员,上好第一堂课,并于每一阶段最后一堂课到堂督察。课程全部结束后,开展学员满意度评价,并对培训机构实施项目验收。

2、注重规范实施培训。一是认真遴选学员。培训前,坚持从有利于我区主导产业发展的角度,在新潭镇、屯光镇农技站的协助下,选择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草莓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主和农民合作社骨干作为培训学员。二是严格教学管理。培训过程中,要求培训基地认证制定教学管理方案,确定一名班主任和管理班长,分组确定组长,并为每位学员印制带有农广校标识的资料袋和学员证方便课堂管理。三是落实考核制度。培训结束后,在农委的监督下,对培训学院进行考核,考试合格者发放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证书,作为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的资格标准。

3、实行多种培训方式并举。为了取得培训的实际效果,提高学员的草莓种植管理水平,在培训过程中,创新培训方式,重实训、强服务。一是注重学员间的交流。在集中授课的同时,分阶段组织学员在实训基地开展实践操作,互相交流草莓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心得体会,共同进步。二是注重提高学员视野。有意识地在政策、销售等方面选择一些内容授课,拓宽学员的知识面。组织、带领参训学员去安徽合肥参加农展和周边区县草莓基地参观、学习和交流,开阔眼界,提升观念。三是注重现场指导。集中培训之后,在9至10月份我校聘请市园艺站专家和镇技干,直接到种植户地头查看苗情,给予现场指导,解答问题。

4、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农广校在农民培训工作上积累了大量经验,高度重视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这次培训,结合草莓专业的实际,有针对性地从XX市农委、市委党校、XX市人社局等部门选择了一批专业性很强的授课老师,有从事草莓生产、销售方面的专家,有专门从事指导创业类的行家、更有在宏观经济方面有见解的教授。这些专家、教授对如何转变观念、规模化生产、提高营销能力、组织化程度和提高草莓种植效益等作了精辟的讲解和释疑,进一步提高了学员发展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的积极性。

5、强化后期服务。培训结束后,按照培训要求,为新型职业农民建立档案,录入信息管理系统;开展自查及时总结;做好后期管理和服务工作,以期达到培训的实效。落实农技人员跟踪联系服务,组建农技人员跟踪服务队伍,聘请6名专家和农技人员进行连续3年的后继指导和跟踪服务。设立专项扶持政策,从今年的培训班内挑选出2个优秀基地(胡泉家庭农场和瑶源坞草莓基地),提供专项政策扶持资金1.5万元,主要用以购买新品种的试种和推广。三是制定后期服务档案信息管理制度,做好各项后续跟踪服务记录,严格资金管理。

四、存在的问题

1、人才总量偏少。目前,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日益偏少,同时务农的人群中老化现象严重,文化程度不高,缺乏创新意识是影响农业转型发展的短腿,严重影响了农村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2、农村人才流失严重。受市场经济发展影响,从农村走出去的大中专生,毕业后不愿意回到农村或从事农业,同时受区域条件限制,农业对人才吸引力不强,在外创业成功的优秀人才“返巢”回流不多。

3、社会重视程度亟待加强。农业仍然是弱势产业,受财政状况的局限,总体支农政策仍显不足,投入亟待加强。社会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和支持还存在偏差。

科技局年度总结 篇7

结合科技工作实际,现将**年保密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学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

结合工作实际,切实把保密教育工作贯穿于日常工作中。在平时的学习例会上,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国家工作人员保密守则》等保密工作规章制度以及省、市、县保密工作有关文件、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做好保密工作的检查督促,对办公室档案管理、文书上传下达等工作加强经常性地保密教育,促进工作人员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保密工作的责任感。同时,进一步明确涉密人员对文件收发、登记、传递、归档、销毁等环节的职能,使保密工作真正做到行有规章、做有依据、查有准则,真正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二)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规章制度

成立保密工作领导小组,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办公室领导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加强对保密工作的领导。同时,制定保密工作各项规章制度。一是按照保密法规和有关规定建立了“国家秘密载体(纸介质)管理制度”、“国家秘密载体(磁介质)管理制度”、“涉密信息系统计算机管理制度”等保密责任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人,从而使各岗位人员职责清晰,任务明确。二是制定了文书管理制度,对文件的处理、传阅、撰写、发文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三是制定了档案管理制度。工作人员查询档案时需严格履行查看手续,进行实名登记。尤其是密级文件的管理,由专人负责保管、登记,并严格控制阅读范围,配备保密柜,切实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清退、销毁。

(三)加强工作机制,确保防范措施

1.严格计算机管理。所有股、室和领导办公室都配备了计算机,党政网计算机与政府网络信息中心联网,杜绝同一台计算机同时连接内外网。每台电脑上都安装了网络防火墙,对每台电脑的软件进行清理、删除一切与工作无关的信息和软件,尤其是网络游戏等联网软件,防止信息流失或遭受外界恶意攻击。党政网计算机实行单机独立运行,由县网管中心进行保密技术检查。安装了隔离卡,与国际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进行了物理隔离。县网管中心对党政网计算机进行了有效身份认证。

2.严格文书资料管理。为确保文件不随意外流,安排了1名办公室专职人员,负责纸质文书和电子文档的管理。具体做好文件资料的收发、分放、整理、归档、清退、销毁等。对涉密的文件资料,经领导签署阅读范围后,只准在机关办公室传阅,未经批准,不得随意带出机关;办公室负责做好电子文档的输入、存档、发送、印制、备份等,确保电子文档安全。

3.严格会议管理。对于机关行政各类会议,尤其是对涉及人事、财务商议等涉密会议,严格落实参会人员保密措施,遵守保密纪律。对于各相关会议,一般指定有关人员参加,并指定专人作好会议记录。会议讨论的内容,未作出决定或待定的、需要保密或一段时间内保密的,严格要求参会人员不得随意扩散传播。

4.严格公章管理。指定办公室负责对行政等公章的保管,所有需加盖单位行政公章的文书材料,一律需经主要领导同意方可加盖,任何人不得随意加盖单位公章。

5.严格工作纪律。任何人不得在日常工作手册上记录秘密,不随意摘录、引用秘密文件、或擅自将秘密文件给他人传看,严格阅读范围。凡是自己工作中掌握的秘密事项,没有传达义务的,绝不向知密范围以外的人传播。

二、存在的问题

(一)保密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涉密岗位人员保密意识淡薄、认识片面,敌情观念不强;其他工作人员更认为与自己工作、生活不涉及,所以就觉得没密可保;或者因为单位性质、大小、工作岗位等原因,认为自己部门根本就没有保密事项。

(二)保密教育的力度不够

有关保密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太少;上级部门专业系统学习、培训较少;干部职工掌握保密知识渠道不多,保密知识概念模糊。

(三)保密管理制度的执行不力

保密工作机制、规章制度比较健全,但在平时工作中重视程度不够,存在制度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现象。

三、建议

(一)突出领导干部的宣传教育

坚持领导干部学习保密法规制度,使领导干部熟悉、掌握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加强保密意识、保密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落实。

(二)突出涉密人员的教育培训

举办各类保密工作培训班,组织涉密人员参加省、市、县保密业务培训,使涉密人员掌握必要的保密法规知识、保密技术防范要求。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业务培训,使其掌握必备的保密法规知识,自觉履行保密责任和义务。

(三)突出保密责任制的落实

保密责任制度是严格保密纪律,堵塞漏洞,消除隐患,加强机关保密工作的重要保证。将责任落实到人,从而使各岗位人员职责清晰,任务明确。定期对责任制度进行检查督促,确保保密工作制度落到实处,提高干部职工的保密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