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匠波尔卡》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铁匠波尔卡》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铁匠波尔卡》教学设计

《铁匠波尔卡》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人音版)第二册第九课《巧巧手》欣赏

教学年级:

一年级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乐曲的来历,知道波尔卡是起源于欧洲的一种音乐体裁。感受乐曲不同的情绪。

2、采用不同形式感受,表现乐曲活泼、热烈、欢快的主题。

教学重点:

采用不同形式感受,表现乐曲活泼、热烈、欢快的主题。

教学难点:

能听辨出乐曲的段落。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听音乐边做律动边进教室,背景音乐为《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2、师生问好。

二、新授部分:

1、欣赏第一部分:

1)设问:我有一双万能的手,现在老师在做什么呢?(师配第一部分主题音乐做打铁动作)老师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力度一样吗?什么时候强,什么时候弱?

2)出示图谱,谁能从这幅图里找到答案(师边喊口号再演示一遍,引导学生找出节奏规律)

3)跟随老师的口号做打铁动作。

4)跟音乐边听边做动作。

5)作品简介。这首乐曲的名字叫《铁匠波尔卡》。波尔卡是从欧洲流行起来的一种二拍子的舞蹈节奏。《铁匠波尔卡》是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约瑟夫·施特劳斯在一百年前创作的。1869年3月保险箱制造商制成了两万个保险箱,心里很高兴,所以就举办了一次焰火庆祝大会,据说这首《铁匠波尔卡》首次在焰火大会上演出的时候,乐队曾采用两台打铁用的铁砧作为节奏乐器呢!刚才我们听到的只是这首乐曲的第一部分。听完后,你感觉到铁匠打铁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轻松、愉快)

6)再听第一部分,边听音乐边做动作,敲打击乐器。

过渡:同学们表演得太棒了。看来,作曲家成功地抓住了人们来参加焰火大会时的心情,大家跟着音乐跳起来抒情的舞蹈,你们听!

2、欣赏第二部分。

1)播放第二部分音乐,生听辨与第一段在风格和情绪上的不同之处。

师:舒展的音乐过后,又听到了火热的打铁声,和刚才的一样吗?(出示图谱)

2)生随口号敲节奏。

3)生随音乐敲节奏。

4)完整复听第二部分,没有打铁声的时候用舒展的动作表示,听到打铁声时用锤子敲一敲。

3、欣赏第三部分

1)播放第三部分音乐,听辨与哪部分相似。

2)你们注意到结尾了吗?焰火大会进入了狂欢阶段,为了配合人们的情绪,音乐也进入了高潮,这时我们有什么样的感受?

3)复听第三部分音乐,生表现高潮部分

4、完整欣赏作品

回忆全曲

三、拓展部分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每年的1月1日,在维也纳著名的金色演播大厅里都要举行一次新年音乐会。《铁匠波尔卡》也是经常在这里演出的'一首曲目,你们想不想看一看世界级的音乐大师们是如何演奏的?(播放视频)

四、听音乐出教室。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有趣、生动地欣赏表演课。音乐是流动的,具有形象性和不确定性。在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我采用了“总---分---总”的教学手段,抓住“音乐形象”这条主线,加入了打铁的动作和节奏来巩固学生的记忆力。初听时我用打铁的声音将学生带人情境中。在分段欣赏时引导学生从每段不同的情绪、节奏入手,这样就把学生引进特定的意境中去,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乐曲的情绪,感受到音乐内在的美,同时也增长了知识,整节课学生的参与度都很高。

《铁匠波尔卡》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聆听《铁匠波尔卡》

教材分析:

《铁匠波尔卡》由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施特劳斯作于1869年。同年3月在保险箱制造商为制成两万个保险箱举行的焰火庆祝大会上首次演出。是作曲家所作100余首波尔卡中流传最广的一首。乐曲采用D大调。 拍,复三部曲式,在敲打铁砧为节奏的4小节引子后,乐曲呈现出单三部曲式写成的第一部分主要主题。此主题轻快活泼,表现了人们对生活充满信心的欢乐。

学情分析:

通过情境创设打铁的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参与活动,同时通过不同的乐段设计不同的情境,让学生通过亲身的参与很好的分辨乐段与主题旋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参与乐曲《铁匠波尔卡》能用较好的.节奏感知表现乐曲。

2、在各种形式的反复聆听过程中加强对音乐主题的记忆,能听辨乐曲主题旋律的特点和变化,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

3、通过欣赏乐曲《铁匠波尔卡》,让学生初步了解波尔卡这种音乐形式。

教学重点:

通过不同的形式聆听、感受及表现乐曲《铁匠波尔卡》。熟悉乐曲的主题旋律,感受乐曲的独特风格。

教学难点:

1、在音乐的听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2、通过已学节奏和主题旋律表现乐曲。

教学准备:

课件 钢琴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设计意图:让学生迅速进入音乐情境中,初步感受大铁锤与小铁锤的力度,辨听音乐。) 1、出示打铁节奏,边做边念。

2、 请同学们起立,男孩子伦大铁锤,女孩子敲小铁锤,一起来感受敲铁的节奏。

3、出示音乐,感受音乐的动律。注意声音配合。

二、分段欣赏音乐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分段欣赏以及哼唱主题,能够准确的配乐敲击节奏,体验烧火打铁的过程,了解音乐结构。)

(一)分乐段设计活动,让学生充分听与体验。

1.欣赏A段音乐。

(1)学习敲铁节奏。

(2)寻找木凳男女生配合敲击,突出强与弱的力度。

(3)用三角铁为歌曲伴奏。

(3)配乐演奏,注意与音乐配合的准确。

2.欣赏B段音乐

(1)第一主题,通过实践拉风箱的动作,辩听B乐段第一主题音乐。

师:乐曲的速度、力度有什么变化?他们在干什么?

(2)第二主题

通过辨听大火燃烧的音乐,分辨四个乐句。

3.欣赏A1段音乐

(1)哼唱主题旋律,并带上歌词演唱。

(2)听音乐,用三角铁敲击节奏图谱。

(3)分辨一乐段与三乐段的不同之处,在结尾处添上一个完美的YE。

4.表演全曲

师:今天我们逐步聆听了铁匠波尔卡的三个乐段,接下来,我们要完整的表现 歌曲了。老师请一四组用三角铁为歌曲伴奏,二三组做拉风箱和火焰的角色扮演,全班同学在听到主题音乐的时候要用歌词轻声跟唱。老师希望你们能通过自己的勤劳打出完美的铁器,准备好了。

(二)作曲背景简介

1.介绍乐曲背景。(《铁匠波尔卡》由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施特劳斯作于1869年。同年3月在保险箱制造商为制成两万个保险箱举行的焰火庆祝大会上首次演出。是作曲家所作100余首波尔卡中流传最广的一首。)

三、拓展欣赏

1、简介交响乐一般由哪些乐器组成并欣赏现场表演视频

2、总结

师:今天我们听赏了由奥地利著名音乐家约瑟夫.施特劳斯根据铁匠们的劳动场景和打铁的声音创作的《铁匠波尔卡》。体验并感受到了劳动的愉快。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再见同学们!

《铁匠波尔卡》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人音版第二册第七课欣赏课(一课时)

教学重点:

1、能准确地跟着音乐模拟打铁的声音;

2、熟悉音乐主题

教学难点:能准确地跟着音乐模拟打铁的声音

教学方法:聆听、表演、模仿、模唱

教学准备道具:多媒体课件、钢琴、红扇5把、手偶1个、铁片与铁锤各1

教学流程:

一、教学组织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对于新鲜事物好奇心强,但却有着有意注意时间短、自控能力差的特点。针对这一点,我故设计了以“游戏”和“手偶交朋友”的环节进行导入,投其所好,增强有意注意。)

1、老师自我简介;

2、游戏“正话反说”

3、手偶出示,找朋友:用心听、仔细看、拥有一双“懂音乐”的巧耳朵。

二、主题学习

(主题音乐的学习是本课时的重点,也是音乐欣赏课中关键的一环,我紧紧抓住孩子良好状态的时段进行教学,以期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1、听一听,音乐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还是沉重、悲伤的?

2、为音乐选配图片;模拟打铁的声音

3、看图谱,用“叮咚”模拟“小铁匠的歌”。(熟悉主题音乐)

三、学习第一乐段

(该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我运用“倒叙”的手法,根据孩子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将每环节设计成具体可见的“小铁匠的歌”、“打铁声”、“火焰”,依次引导孩子聆听各个音乐侧重点,由潜入深,从孩子听觉的第一印象,再到重复中的进一步探寻,逐步体验第一乐段由弱到强的音响效果带来的愈加“热烈的情绪”。)

1、聆听第一乐段(主题音乐的巩固聆听)

“听一听,小铁匠的歌出现了几次?”

“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2、模拟打铁的不同节奏型(音乐最饱满的部分学习)

2/400|0X|00|0X|0X|0X|XX|XX|XXXX|XXXX|XXXX|XXXX|

3、打铁前的`加热——火焰(音乐中间部分的衔接)

①“生铁是打不了的,必须要先进行加热,那就需要什么呢?”(引出“火焰”三个乐句的聆听)

“请听音乐看老师表演火焰,跟着音乐悄悄地数一数每一次火焰持续了几拍?火焰升腾了几次?”(三次大火焰,每次持续八拍。)

②“我来扮演火焰,同学们担任小铁匠。注意耳朵听音乐哦。”

4、完整聆听第一乐段

“让我们跟着音乐,再来回忆下小铁匠是怎样进行工作的。”

(出示相应环节的图片加以提示)

“我请四位同学来跟我一起扮演火焰,其他同学担任小铁匠。让我们跟随音乐一起来表演吧。”

四、第二乐段的学习

(聆听音乐)

“听,这段音乐又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呢?请你跟着音乐自由的动一动。”

“音乐的后半节出现了什么声音?”

五、第三乐段的学习

(新课标提倡孩子的主体地位,要求我们教学中要尽可能的以生为本,“创造”是孩子们乐于参与的,本环节,我以“请你用动作表现出铁匠打出的神秘铁器”来引导孩子们积极的进行编创,即能带动他们的听觉,又能让他们动脑、动身体,可谓“一举好几得”,是本课的亮点之一。)

1、完整聆听第三乐段

“听一听跟哪一段相似?又有什么不同?”

2、学习尾声,出示节奏图谱

3、在尾声音乐的伴奏下,摆铁器造型

(图片提示:有可能是……?)

六、完整聆听全曲

(音乐学科十分强调整体性,本环节的任务就是进行全曲聆听。但由于作品长达两分三十八秒,所以,在聆听前,我设计了“情景回顾”的环节,帮助孩子梳理音乐,以便聆听中的参与体验能顺利进行。)

1、结合课件快速巩固各乐段的参与方式

2、完整聆听并表现

七、揭题,拓展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抓住本课的尾巴,给孩子预留一个探寻学习的空间,为以后的学习埋下伏笔。)

1、揭题《铁匠波尔卡》

2、了解两个名词“作曲家:约瑟夫-斯特劳斯”、“波尔卡”

3、随音乐有序结束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