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遗之争“唤醒”端午节

端午节保护无国界。

申遗之争“唤醒”端午节

中韩两国出现的“端午节”之争,实际上是两个民族对于同一类型的历史传统的继承权利之争。这种争论的根本出发点,是对于历史的保护意识。在这个方面,其实两国民众的态度是一致的。只不过问题在于,对于历史的保护,究竟应当选择什么样的方式。从传统意义上说,人们习惯于以文化的起源来考虑其保护权利,并且认为,世界文化遗产由谁来申报,是一个文化的归属权问题。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文化活动往往会在当地本土化,并且衍生出新的范式,韩国的“端午祭”之于中国的“端午节”就是这样一种情形。这些活动,不仅没有抹杀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也没有否定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反而加强了中国文化的世界接受程度。

端午节不必申遗。

人们那么热衷于端午节申报世遗,应该源于现实中的尴尬事实:别人认为重要的.,我们才觉得重要。国际上有没有评定为某种称谓,是价值大小的重要标准。发生在物质遗产上的大量事实已可资佐证,只有世遗标准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真正形成文物的坚强“保护伞”,其威力胜过国内的任何法律法规。但我们的世界遗产一共才有多少?不过区区30来个;我们祖先的遗产又有多少?数也数不过来。可见,单纯地依赖世遗来保护我们的五千年文明,几乎是不可能的。

中韩应共享端午文化遗产。

端午节如果由中韩两国共同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对端午节这种源自中国,并进而在亚洲推广的文化形态来说,从保护和传承上,并没有造成任何损失。相反,端午节文化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还会促成一种新的“端午节”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就是,对于存在一定共享性的文化,在承认其历史缘起的前提下,可以由这些文化活动的所在国共同提出保护方案,并且在联合国的框架下将其提升为整个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其实,在将端午节系列活动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时,我们实际上已经在认可中华文明的世界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