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随笔(15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应该很少人不知道随笔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也可以是听课、读书时所作的记录。想看看大家都在写什么样的随笔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音乐教学随笔,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音乐教学随笔(15篇)

音乐教学随笔1

今天音乐游戏时间,我正和孩子做“咿呀咿呀呦”的游戏。孩子们扮成小动物围着我快乐的跑来跑去。可是我发现只有蓝迪一个人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着我和小朋友游戏。

蓝迪是我们班刚插班的孩子,她以前上过幼儿园,按理来说应该很快的适应新环境,但她始终不能融入集体中。其实我看得出来她也想参加我们的游戏,但是又不敢参与进去。尽管我不停的鼓励她游戏,她还是不愿意。怎么办呢?我想再多等她一会,看看她的表现。我边和小朋友游戏边关注着她。当我唱到“咿呀咿呀呦”故意走到她身边和她亲近亲近、和她抱一抱、对她笑一笑。孩子们也模仿我的动作,相互拥抱。蓝迪被我们的气氛感染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重复游戏,在我的邀请下,她终于迈出了第一步和我们一起游戏。

分析: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抱一抱、笑一笑是让他们接纳别人最好的方式。何况和老师的交往才短短的两个星期。活动时她不愿意参加,我没有强求她。因为孩子的适应有快有慢。让她有一个调整适应的过程。最后用自然亲密的动作打动她,让她参与游戏,让她迈出勇敢的第一步。看着她的进步,我也感到无比的欣慰。

音乐教学随笔2

音乐是发展孩子想象、创造力,促进个性发展的有效手段。一个学期来班级里的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动听的声音、美妙的音乐,喜欢随着音乐歌唱、舞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艺术活动的目标是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丰富审美经验、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而不是单纯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今天小朋友们对音乐活动《亲亲热热在一起》都很喜欢,原因在:歌词非常的生活化,简单、有趣;音乐的节奏活泼、欢快;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于这首歌曲是儿歌《敲门》的延伸。在一开始的活动中,小朋友们先接触到的是:在游戏《敲门》中让幼儿清楚的掌握了儿歌的内容,如“妈妈出去了,你和谁在家里呢?”“丁冬,丁冬,是谁在敲门,是谁回来了!”接着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诵、游戏活动中,小朋友们都能熟练的朗诵和进行对话游戏,当音乐活动《亲亲热热在一起》旋律在孩子们的耳旁响起时,小朋友们全都会唱了:“我们全家在家里,亲亲热热在一起,哈哈哈哈,亲亲热热在一起”。这样的活动吸引了小班孩子积极参与的兴趣,所以这一次音乐活动变的特别的轻松、愉快。

我们还一起创编了歌词:“家里还有谁呢?我们怎么编?”在我的帮助下孩子们有了很强的创编兴趣,我们在音乐声中编出了:“我和外婆在家里,总想外公来敲门,丁冬丁冬,外公回来了!”“我和阿姨在家里,总想叔叔来敲门,丁冬丁冬,叔叔回来了”等等,大家唱的可开心了。

根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点,我也想了好多激发幼儿兴趣的办法。就像让幼儿通过表演来激发自己的兴趣从而学习音乐。因为幼儿好奇心强,表现欲旺盛。音乐活动能充分满足幼儿这方面的要求。通过表演,幼儿能体验到用表情、动作、姿态与他人沟通的乐趣。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幼儿能作出较积极的外部反应,能从与他人合作的动作表演活动中获得交往合作的快乐。在音乐活动中,我启发幼儿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进行创造性表现,发挥幼儿创编的积极性,在开展音乐活动中尽量采纳幼儿的意见和建议,不照搬书上的动作方案,幼儿在创编表演中锻炼了自己,增强自信心,获得了成功感,这有利于幼儿健康人格的培养。

音乐教学随笔3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以及音乐在发展学生智力等方面所发挥的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使人们对音乐课越来越刮目相看。而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何不负众望,更好地完成好教学任务,最大限度地让音乐放射出它应有的光彩,这是我在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与实验的课题。我发现影响上好一节音乐课的因素虽然很多,但以下这几方面更不容忽视。

一、师生对音乐课的认识态度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之一

常言道:学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作为老师首先要重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要自尊自爱,对任何一节课都要一丝不苟,认真负责,使学生无形中受到感染和影响。针对那些态度不端正的学生,老师要了解学生,把握他们的思想脉博。否则,只一味地想怎么设计课堂教学花样,只能抓住学生一时的心,却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改变对音乐课的态度。所以一旦发现有学习不端正的学生,我就利用上课几分钟的时间让大家讨论:音乐课到底有什么作用?音乐课究竟会给同学们带来什么?没有音乐课会怎样?……同学们马上七嘴八舌,大讲特讲其好处所在。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了老师工作的意义,也使他们更多更好地知道学好这门课的意义,从而自觉自愿的完成学习任务。

二、课堂上老师的夸奖与鼓励也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

大家都非常熟悉这样一则事例:某几位专家学者到一所学校做实验,到某班时,随意点出几个学生并很认真地对老师们说:“他们几个将有很大潜力可以挖掘。”果不其然,几年之后,本来表现一般的这几位学生真的成为了学校的佼佼者。原因很简单,专家学者的暗示转给了老师,老师对这些学生时常充满信心,而正是积极的心理暗示,使他们的情绪始终处于积极向上的亢奋状态,所以,结果就如人们所看到的。

在实际工作中,我不止一次地实验发现:同样的班级,如果这节课我鼓励赞扬的话语多了适当了,学生的情绪便会异常地高涨,他们的行为也会与我紧密配合默契。相反,我有意将注意力集中在了那几个所谓的调皮学生身上,批评多了,学生唱歌的情绪马上让人觉得无精打采,心不在焉。无数次的实验证明:越是轻松有趣的教学氛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学习效果也就越好。当然必要的批评也要有,不过要考虑课堂气氛及学生的承受能力,讲究语言艺术。比如唱歌时,有说话或大声喊唱的声音,我就让学生自己说说内心的感受,让学生辨别美与丑,对与错。通过这一环节,使那些没做好的同

学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受欢迎的,并且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美的不文明的。另外,我还在课下和同学们达成协议,课堂上违反纪律或有不文明言行,老师就用眼神或伸出手指提醒大家,给予改正错误的机会。第三次就在受支扣除平时成线绩的惩罚。这一方法不仅保持了课堂气氛不被破坏,而且还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三、音乐老师不仅是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而且还是美的传播者

在实际教学中,我不只一次地发现:当我身体不舒服,精神面貌欠佳时,学生上课也是懒洋洋的,歌唱时很难进入状态。同样的班级,当我富有激情地和他们一起活动,一起唱时,学生不仅学的快,对作品的理解也到位。同时,我和其他老师交流中都发现,学生把音乐老师当成了美的标准。音乐老师会跳舞,言谈举止美观大方;音乐老师会唱歌,声音美;音乐老师会弹琴,很让人着迷;……老师的一举一动都是他们学习模仿的对象。所以,作为音乐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使学生从老师这里不仅能学到书本知识,还能感受到美的熏陶。

音乐教学随笔4

在第三次“专家走进音乐课堂,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研讨活动中,专家抛出了“如何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一问题,让我深思很久。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求知的愿望,是他们力求认识事物、渴望获得知识的一种意向活动。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由此可见,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何等的重要。实践证明,当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油然产生时,就会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愿学、爱学、乐学,而且学得活、学得好、获得较大的成功。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保持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我就这三堂鲜活的课例,谈点粗浅看法。

一、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融洽的师生感情作基础。教师爱学生,关心学生,时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理解、信任、关怀和鼓励,这样不仅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而且教师的言行也就会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进而提高他们对教师所教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学习欲望;反之,任何伤害学生感情的言行,都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增长厌学情绪。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充满感情、亲切的语言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用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带领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这三堂课中,我发现王明月老师特别注重感情的投入,如学生回答不出,她会微笑说:“不要着急,等会儿想好了告诉大家,好吗?不要气馁!”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她会突然间表扬一位班上特别调皮的学生如何地认真,让其他的学生瞬间转变,把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上,所以她的整堂课学生都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激情。

二、安排得当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的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对学习内容的一种力求认识的倾向、伴有积极的情绪色彩。学习材料包括课内外两个方面。因此,教师要在平时注重教学积累,时刻关注音乐新知识,一方面要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把兴趣附着在知识上;另一方面要注意捕捉学生生活中的兴趣点,并善于把学生虽有所感却又不甚明白的课外问题恰当地引入教材。因为学生都是带着特别想知道的问题听讲的,所以在整个听课过程中都特别认真注意,而且感到非常有兴趣,从而对知识产生了研究和创造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以精湛的专业素质,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开展,音乐教学不断改革深化,这就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配合素质教育及有专业知识精深,功底深厚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学,才能使其学生对其授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更要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唱、弹、说、听的能力,还要具备丰富的相邻学科的知识,要会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跟上时代潮流,并能结合教材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记得卫婧老师在执教五年级《萤火虫》一课时,卫老师亲切活泼的教态、华丽优美的钢琴伴奏把孩子们带到了萤火虫的世界,一堂课,学生都沉浸在华丽优美的钢琴声中,学生演唱歌曲的兴趣很高,歌声感染着每一位听课的老师。

音乐教学随笔5

《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实验教材的出版,对音乐教学改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的实验教材突破了传统教材的框架模式,突出以审美为核心,深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观。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一个学生,注重师生双方平等的相互交流,沟通与合作,交流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引导,对学生的学习给予肯定和赞赏。理想的课堂教学状态是课堂里教师和学生在与音乐的共同对话交流中情感得到宣泄、个性得到张扬、人性得到回归,在对音乐的欣赏感受中享受阳光般美好灿烂的生活,爱音乐、爱生活、爱自然、爱民族、爱人类,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共同成长。

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1、师:小朋友,上课前老师先请你听一段音乐。(师在电子琴高音区演奏《两只老虎》)告诉老师,你听到过这首歌曲吗?

师:下面老师再弹一遍,听听这一遍音乐和老师刚才弹的音乐有什么不一样?你想知道是什么变化了吗?老师会在这节音乐课里告诉你为什么?(设计悬念,让学生有所求,有所思,为新课教学作好铺垫。)

师生问好

起立,教师弹奏上行音阶,您好!您好!张老师您好!坐下,教师弹奏下行音阶

3、导入师:老师想提一个问题,为什么刚才你听到这样的音乐你就起立了呢?(教师弹奏上行音阶)

生:因为这段音乐是有变化的。

生:这些音乐好象越来越响了。

评析:在新课未开始前,学生对音的高低概念毫无,只是从表面的轻、响来给所听到的音乐下一个定义,这是第一个矛盾冲突出现。教师在教学中先不急着给它下定义。

新授,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两段音乐,告诉老师,你听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了小鸟的叫声。

生:我听到了老牛的叫声。

师:小鸟的叫声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

生:小鸟的叫声很尖、很细的。

师:很尖、很细的声音就带给我们高音的感觉。

师:老牛的声音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老牛的声音很粗的。

师:这样的声音就带给我们低音的感觉。

评析:在聆听活动中给学生树立起音的高低的概念,相信比直白的说教来得更有说服力,直接让学生听后说出音的高低,学生会把音的强弱和高低混淆起来。在新课的伊始,给学生下一个定义。)

师:下面我们再来听几段有趣的音乐,告诉老师,哪一段音乐高,哪一段音乐低?(在学习以后,给学生一个巩固的机会。)

下面老师请小朋友听两段音乐,找一找,高音在哪一首音乐里,低音又躲在哪里?(课件出示《百鸟朝凤》、《大象》)

师:我们听到的声音是有高有低的,生活中的很多事物也是有高有低的,哪位聪明的小朋友来告诉我们,生活中哪些事物也是有高低的?

生:交流

师:我们听了那么多高高低低有趣的声音,哪位聪明的小朋友再来告诉老师,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周围,有哪些声音也是有高高低低的?

生:拍手的声音和跺脚的声音是有高低的。

师:老师也找到了很多有趣的声音,而且是一些高高低低变化有趣的声音,首先我们来听听大提琴演奏的声音,告诉老师,你听到的声音是怎样变化的?(出示大提琴、拉练等几种有变化的声音。)

二、自主探索

1、师:我们听了那么多高高低低的声音,小朋友想不想自己找一找?老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里放了很多东西,请小朋友把它们拿出来,老师给你们时间,大家去找一找,一会告诉老师,你是怎样找出音的高低的?

2、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

3、交流

师: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盘子和碗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盘子发出的声音要低,碗发出的声音要高。

评析:学生经过自己尝试,动手实践,发现了问题,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明确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动手实践,这个环节是关键。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感知,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层次,教师在这时,就应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帮助者,协调者和合作者,这样的分层教学,分层活动,符合学生的年龄实际和差异程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

4、师:你能让这些物品发出好听的节奏吗?

评析:《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音乐教学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这一点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童心就像一张白纸,有待于我们去描绘,童心又像羽翼未丰的小鸟,有待我们去哺育。因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

三、感悟音乐

1、师:小朋友发现了水杯里放的水数量不一样的时候就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想不想听听老师用水杯演奏的曲子?(师范奏)好听吗?来给它取刚才是老师演奏的一段音乐,不完整,下面我们来听听小朋友演唱的这首完整的歌曲。

2、欣赏《哆来咪》

3、师:你听到了旋律的变化吗?你能给这首曲子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吗?你能画出旋律线吗?

4、随音乐哼唱

5、随音乐能用动作来表现一下吗?

评析:理想的课堂教学状态很难用一个固定的标准来衡量,只有从教学的过程或状态中通过师生双方的状态及与教学文本的对话交流中得以了解和区分,是否达到了最佳的或理想的教学状态,我们可以通过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双方投入的过程,只有每个人的心灵都受到震撼,都受到撞击,

我想音乐已经进入每个人的心灵。)

四、课堂延伸——小猴运桃

1、师:小朋友的表现真不错,今天老师还带来个你们的好朋友,(屏幕出示小猴)这可不是只普通的猴子,这是一只会唱歌的猴子,今天小猴要请小朋友帮个忙,你们愿意吗?小猴请小朋友把它喜欢的桃子摘下来,这些神奇的桃子都有着不一样的音高,请小朋友仔细听,可千万别搞错了当你们每摘对一个,电子琴就会告诉你,你的回答是否正确?

2、学生作业。

(评析:处理好课堂教学与课外延伸的关系,课堂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指导学生课外学习的方法,提供学生课外学习的渠道,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拓展性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等;处理好发展个体与面向全体的关系,音乐课鼓励个性发展,提倡因材施教,但必须面向全体,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只不过发展的标准因人而异。)

课后反思与小结

本课旨在突破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变程式为个性化,试图体现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设计的创新、教学手段的创新,构建一种“以人为本,合作探究”的学习新模式,在教学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1、处理好课本与教材的关系,课本(原始剧本)是基本的教学内容,是一个结构性的东西,是教学材料的部分,在具体的教学中只有灵活重组教学资源,才能更好地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音乐教学更为重要,可以说课本资源有限,但材料和教学空间是无限的,本课利用了教材中的一个知识点,在教学中进行扩充,进行内容重组,为学生在感知音的高低上拓宽了视野,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尽可能地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探究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2、在本课的学习中,教师布置自主学习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解决问题,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扮演着“自学者”“问题解决者”的角色,教师则承担着“辅导者”的角色。学生有创造的想法或做法,教师给予肯定,对暴露出来的问题,教师给予纠正,讲清错误的原因,使学生真正领悟知识与技能。

问题讨论:

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鉴于这一特征,“新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可是在现实音乐教学中,也有学生对它兴趣索然,这种现象形成,主要是来自于学生对自已学习能力缺乏正确的认识而表现出的信心不足。在合作探究学习这一形式的良好促动下,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习主动性,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能行的一面。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需要教师用爱心鼓励他们大胆探究,大胆创新。追求我们心中理想的课堂教学状态,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张扬,让童心在音乐中飞翔,让音乐和每个孩子都靠得更近些,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追求理想的课堂教学没有统一的标准,如果理想始终在你心中,不断追求,一定会实现!

音乐教学随笔6

音乐活动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之一,它不仅是让幼儿学一些简单的歌曲和一些舞蹈动作,更是让幼儿通过这些音乐活动感受音乐的美及展开想象,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那如何能更好的开展小班的音乐活动呢?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首先在选材上要选择幼儿朗朗上口的歌词,容易让幼儿记住,贴近幼儿的生活。其次节奏要明快、活泼,旋律优美,让幼儿一听就喜欢,有想学的欲望。最后幼儿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来作为铺垫,为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打下基础。我在开展小班集体舞《小蜜蜂》活动中就选择了幼儿熟悉的昆虫小蜜蜂来展开,通过幼儿已有的经验来感知小蜜蜂是怎样飞的?它有什么样的本领?幼儿因为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就很容易就会回答,并且进行模仿。这种生活经验为音乐活动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小班幼儿很会模仿别人的动作,只要他看到的就会模仿,但往往不是太美观,这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的引导,把他们的动作进行精致化,让他们从中感受到美,得到美的享受。在《小蜜蜂》的活动中我让幼儿模仿小蜜蜂飞的动作,幼儿只会进行简单的摆动双臂,我就让幼儿加上双脚的动作,然后双用伸直不停地摆动,这样一只小蜜蜂就出现在了大家面前。

小班幼儿的思维都是直观的,只有通过图片、标记才能让他们更好的进行记忆,因此我利用胸饰把幼儿打扮成小蜜蜂,并通过两种不同颜色让幼儿寻找与地面上相同颜色的标记,这样幼儿在自然而然就站成了我需要的队形,并通过这些标记来变化队形,这就把幼儿以前所学的知识全都连在了一起,利用综合视角进行了有效地铺垫。同时在运用这些知识时一定要注意幼儿语言的能力,让幼儿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时间,及时进行表扬及鼓励,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在整个活动中要充分挖掘幼儿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及与同伴的合作能力。如在《小蜜蜂》这个活动中我问幼儿:“小蜜蜂到花园里去采花蜜谁来做蜜蜂谁来做花呢?”幼儿自然就想到了同伴并且进行协商。接着我又问:“小蜜蜂除了到花园去采蜜还可以到哪去采蜜呢?”幼儿就知道还可以去菜园、公园、茶园,凡是有花的地方都可以去。这就把幼儿的知识经验、想象力与合作能力全都有效地结合在了一起。

总之,小班的音乐教学一定要选择幼儿容易接受,把他们的生活动经验及知识储备作为铺垫才能更好地完成小班的音乐教学。

音乐教学随笔7

新课标的学习让我对高中音乐课有了新的认识和探索在一学期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摸索,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音乐及其它艺术领域相融合,音乐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存在从来不是孤立的,是从丰富的文化中孕育出来的。因此我在准备每节课时都要丰富音乐教学的人文内涵。如:在《爵士乐》一课的教学中提前为学生准备了爵士相关的交响乐《蓝色狂想曲》;介绍了爵士乐的起源;认识了爵士歌手贝西史密斯、乔普森及代表作品;欣赏了电影《海上钢琴师》的精彩片段;并且老师现场演奏了爵士乐钢琴曲《演艺人》等等,为学生的课外延展性学习提供了方向和资源,让学生更加近距离的体验爵士乐的音乐风格,增加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然的沉浸在爵士乐之中。

二、“即兴编创”教学,体验创作乐趣,即兴编创是在一定的情绪或情境下有所触动,即时发生兴致而进行的依据音乐内容即兴编唱或即兴演奏的音乐创作。还是以《爵士乐》一课为例:在拓展部分以小组为单位将儿歌《小星星》改编改变成爵士乐风格的音乐作品。集思广益,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编创质量。

三、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相结合构建有活力的音乐教学。在新课改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中专门设计了一个章节来介绍通俗、爵士等大众音乐,在其它课题中也有流行音乐的渗透,由此可见流行音乐对现今高中生的影响,流行音乐或强筋有力,或优美抒情的旋律和直诉心声的歌词都以及它的通俗性而深得当代青少年的喜爱。比如在鉴赏《现代京剧》一课中,穿插欣赏了信乐团的《北京一夜》产生了不错的音乐效果和作用;例如在欣赏完爵士乐后,学生已经对这种有美国黑人创造的,有独特旋律节奏特点的通俗音乐类型有所了。于是解趁热打铁,使学生能够继续感受一下同样源于美国的其它风格的流行音乐。总的来说,结合教材有选择的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不仅不会影响教学工作,还丰富了教学内容,巩固了音乐知识,促进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

音乐教学随笔8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通过实践能较好完成,绝大部分学生能用轻松愉快的声音熟练演唱童谣歌曲《数蛤蟆》;为歌曲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通过歌曲教学,教育学生要保护益虫。在音乐活动中能积极大方地表现自己,乐于用音乐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在评唱形式上我采用男、女生互唱互评;小组内同桌互评;个人唱小组评;一个小组唱其他小组评;全班唱,师生共评等多种形式,在广泛点评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带着这样或那样的见解复唱歌曲,不断提高演唱水平,使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努力体验歌曲的意境美,带着对歌曲的理解,进行表现美的活动。

在主动唱演课堂教学形式中,学生自主学习,自由表演,主动获取知识,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教师则变成整个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服务者(教师弹琴、放录音),有利于学生淋漓尽致地表现音乐作品,更好地发挥音乐作品的能动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而促进学生情感体验、自我表现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创造是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我觉得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空间,引导学生创编歌词。新课程教学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所以一定要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鼓励他们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当中来,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学习音乐、享受音乐,体验到创编的乐趣,使学生的音乐创造实践能力得以提升。这也是体现自主创造性教学的重要表现。

我觉得若想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就有待我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不断地探索和尝试创新。尤其是要从自身做起,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由此,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才能在快乐中创造音乐;我们的教学才能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我们的教学之路才能越走越精彩!

音乐教学随笔9

我教了几个月的新教材,发现孩子对很多欣赏曲并不是很感兴趣。作为对新教材充满满腔热情地我来说,怎样引导学生对欣赏曲的情感内涵和音乐表现形式整体把握,去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难题!若想要让小学生竖起小耳朵,用愉悦的心情学会听音乐,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钻研教材,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看新课程下的音乐欣赏课,统筹安排欣赏曲的教学方法,做好音乐和学生之间的桥梁。

每个学生都是创造的天才,把一根木棒交给他,他绝对给你即兴敲出不同的节奏,声响,音色。这是他的潜能,他的兴趣,他在探索,他要表现,他的自我肯定。新课标有个针对二年级的创造标准:能够用打击乐器或自寻音源探索声音的强弱、音色、长短和高低。

敲出情境:在教授《鸭子拌嘴》时,学生听的比较模糊,我让每位学生手里都拿支笔在铅笔盒上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来敲击感受音乐表达的不同情境,想象鸭子走路、喝水、捉鱼、拌嘴时所发出的不同声响,用不同的节奏来表达不同的情节,再由小组合作商量表现群鸭戏水,吵闹时的情景,并注意提示学生所采用的节奏与音乐表现的内容相吻合。

音乐教学随笔10

今学期,我镇开展了一系列的“八个一”活动,我辅导的是大班的跳绳活动。我一味追求比赛成绩,不顾孩子的心理特点,让孩子陷入单一枯燥的练习中,从而得不偿失。如:有一天,我领着孩子到户外跳绳,刚开始时,幼儿的兴趣很高。但过了不到5分钟幼儿们的兴趣就不如以前了。甚至凤凤小朋友一屁股坐在地上不肯跳了。我忙问你怎么不跳了,可她说:“老师,整天练跳绳,我已经够了。”我一下明白了,为了迎接跳绳比赛,在好长一段时间里,孩子们几乎都在练习跳绳。

所以,孩子们对跳绳似乎有些厌倦了,想到这里,我心想一定要想个好办法让孩子喜欢上跳绳。根据孩子们爱做游戏的特点,用绳子来玩游戏,再加上优美动听的音乐,鼓励幼儿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给他们广阔的思维、给孩子想象空间,这一来孩子们的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孩子们有的用绳子摆出房子轮廓,有的用绳子摆出一条河,有的用两条绳子交叉起来跳,有的用绳子摆出三角形跳,有的用绳子摆出小桥,翻身跳,有的套跳,跪跳,有的幼儿还想出四人举绳二人蹲着跳等。随着音乐的节奏,孩子们跳地快慢不一。孩子们的想象丰富极了,看着他们对跳绳越来越喜欢。

并且,连凤凤小朋友也更喜欢跳绳了,她随着音乐用跳绳兴高采烈地做着各种自己喜欢的动作,还不时的说跳绳真是太有趣了。看到孩子们玩得异常投入和快乐,我真是有说不出的高兴。

音乐教学随笔11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在各学科中已逐渐被广泛地应用。勿庸置疑,这种教育技术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它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趣味性、直观性,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从而能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逐渐成为目前教学技术手段的主流之一,在这次赛课中我也尝试着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结果很好!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增加了知识的趣味性!

比如,课前播放了周华健的《朋友》这首歌,在优美的歌声中,请同学们谈感受,以这种形式使同学们更真切的感受到了朋友的重要性。吸引了他们的好奇心。接下了我把各个环节,都设置了相应的动画,文字,让学生觉得很有意思,也愿意思考。在调查环节,在公布调查结果时,当有的同学看见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大屏幕时,非常高兴和激动,我想他们以后会做的更好,积极的与同学交往。而其他的同学会反思,向他们学习,希望自己也可以和他们一样上光荣榜。

现在,我们政治使用的是新教材,上面的知识点少了,增加了更多做人的道理。但是一味的说教,讲理学生会感到厌烦。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备对学习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才能乐在其中,才能勤奋地学习。所以我打算把政治课上活,上精。多应用一些多媒体课件,尽量增加知识的趣味性,让学生们在娱乐、活动、探究过程中学会知识,从而内化为做人的能力。

通过这次赛课,我不仅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学到了很多东西。通过集体备课、说课、评课。让我觉得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也从老教师身上学到了有效的教学经验,找到了自己的不足。比如各个环节时间的安排上和对学生的启发上的不合理之处等等。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发挥自己的优势,多利用多媒体教学,也会多向其他教师学习,取长补短。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尝试,使我感受到了改变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得到良好效果的快乐,也看到了学生的那种渴望创新、探索、渴求表现的要求,也使我看到了学生们的巨大的潜能,更大的发展性、可塑性,对于我在今后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提供了基础。我会不断实践、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和朋友,达到一种“亦师亦友”的境界。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如果说备课、上课等基本教学实践是元研究的话,那么教学反思就是次研究。

教学反思的特征

首先表现为自觉性。如果你想在三尺讲台上开启一片蔚蓝的天空,那么你会觉得不断地教学反思不仅是个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精神产品的再生产,你会发现生命就像每天升起的太阳一样是新的。

其次表现为超越型。反思是一种手段。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如此说来,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

第三个特征为个性化。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身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观自照,属于“个人奋斗”。你可能在灯光下静夜思,回顾和展望。你可能倚着窗口,遥望星空,夜不能寐。正因为教学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你就有可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教学反思的方法

第一,行动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开辟信息绿色通道,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你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第二,比较法。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尤其是要研究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教学反思的类型

●“课后思”: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

●“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

●“期中思”:即通常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家长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学习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

音乐教学随笔12

小学音乐教学,不是为了培养一个个音乐专家,而是为了使学生获得一定的音乐素质,从而受到音乐审美陶冶。

音乐欣赏教学就是让学生听赏各式各类的音乐作品,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对音乐的感悟过程。主要内容都是针对培养音乐基本素质的感悟性内容。在对音乐的感悟中,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其中包括对音乐要素的感受力,音乐风格的感受力,其中包括对音乐要素的感受力,音乐风格的感受力,音乐情境意象的感受力等。在培养这些感受力的同时,使学生的人格情操得以陶冶。学生对音乐的这种感受,并没有过系统的音乐知识的学习和音乐技能的训练,来自于音乐的熏陶和自我丰富的人生感受对音乐的移情。因此说,音乐欣赏教学中,感悟音乐是教学的核心。

唱歌教学则是通过音乐乐谱的要求来实施的一种主体活动——歌唱,从而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审视和表达音乐和音乐的美来达到目标的,在活动过程中同时获得了正确的歌唱方法——一种音乐表现力。唱歌教学有技能训练内容,诸如吐字、发声、音准训练等,但对这些追求的目标不是专业要求,而是普及性要求,只要能自然地运用嗓音来歌唱,使个体的歌唱潜力得到一定的发掘就达到了教学目标。

总之,教学中追求对音乐的感悟,就是要求教学要以培养学生音乐基本素质为核心目标,转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从音乐课的特点出发,教学活动以感悟音乐为核心,"有音乐来培养音乐的耳朵",使音乐教育真正实现其教育功能,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音乐教学随笔13

教育的过程不是一个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学生的简单过程,,而是教师将自己的知识体验与学生的知识体验进行交流的过程。每一次上课都是一次交流,如何设计好提问,使之更好地解决教学难点,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手段。作为教师,教学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提问要有诱导性,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是颇有讲究的。“对”“不对”或“是”“不是”的回答是学生随口附和的回答,思维能力根本没有得到锻炼,更谈不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学难点也就真的“难”突破。

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在提问时就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在教学四年级歌曲《咚咚姑娘》时,教学难点之一是:唱好顿音记号和休止符。为了突破难点,我是这样设计问题的:老师范唱,一次唱出了顿音,另一次忽略顿音,然后提问:“哪一种唱法好听?为什么?”学生自由讨论后,教师再讲解顿音的有关知识,学生很快就学会了。接着教师再一次范唱,一次体现了休止符,另一次忽略了,然后提问。“哪一种唱法更适合表现啄木鸟的形象?为什么?”学生自然选择唱出休止符,这两个难点很快地就解决了。

音乐教学随笔14

通过自然界丰富的音响世界,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与感受能力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形象通过节奏、节拍、曲调、调式、调性、和声、曲式等音乐要素来塑造音乐所表达出的思想感情,通过人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各样的情感反应。因此,对音响的感受是一切音乐活动的基础,通过不同形式与手段对学生进行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大千世界的音响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如风雨声、雷电声、鸟鸣、狗吠、马嘶、狮吼、涛声、流水声、机器马达的轰鸣声、战场上的枪炮声、抑扬顿挫的叫卖声……作曲家们为表现这些丰富音响和自身感受而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及情感,如《动物狂欢节》《雷电波尔卡》《骑兵进行曲》《十面埋伏》《野蜂飞舞》《百鸟朝凤》等中外名曲。教学中,有的音乐教师指导学生聆听这些作品,让学生感知音乐与大千世界的密切关系,感知大千世界丰富的音响和音乐所富有的特殊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打开想象的心窗,利用各种生活物品,自己动手制作模拟大千世界音响的“乐器”进行表演。在教师的启发、鼓励下,有的学生将塑料纸揉成团,放在掌心里揉搓,使其发出“刷刷刷”的声音,用来模拟潇潇细雨的声音;有的学生手握塑料饮料瓶发出“咔吧、咔吧”声,模拟雷声;有的拿来一节竹子做成竹哨,吹出美妙的鸟叫声;有的用空易拉罐装进沙粒,用胶布封口,代替沙罐摇出“沙沙”的节奏;还有学生用倒扣的小塑料桶或空蛋糕盒子来代替“架子鼓”敲击出不同的节奏;也有学生用碗或茶杯深浅不一地装上水,用筷子敲击出简单的乐句……这些信手拈来的普普通通的生活物品,被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赋予了新的概念,虽然简单、没有固定音高,但却在孩子们的音乐启蒙中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启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音乐具有“有声无形”的艺术特点,人们对音乐内涵的感知比较抽象。但是,音乐的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所表现的内容、塑造的形象、表达的情绪,总是能被人们所感知,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在这一方面,有的教师充分利用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段,启发学生利用想象力将所听到的音乐用语言描述出来,同时也描述出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音乐教学随笔15

音乐教学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把德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和道德修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以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演唱形式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课堂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还要让学生在歌唱中去认识人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师应紧紧抓住音乐形象,通过歌曲的演唱、表演、创编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自然的情感。

例如:《国歌》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乐曲,表现了处于三十年代国家民族深重危机下的知识分子,为了民族的存亡,依然冲出书斋奔赴抗日前线的主题。首先我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加深对歌曲的理解,然后再让学生听歌曲,学生立刻感受到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和民族解放而战斗的百折不挠、无所畏惧的精神,在表现歌曲的同时,也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树立起时代责任感、使命感。

欣赏教学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感知及联想等辅助手段使学生对作品形成一种全身心的审美体验。教师应紧紧抓住旋律、节奏、音色、拍子等要素塑造的音乐形象,引导学生进入歌(乐)曲的意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海洋里。

例如:在欣赏歌曲《鼓浪屿之波》时,引导学生坚定“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信念。学生通过感受、体验、理解歌曲的情感和思想内容,在聆听歌曲的同时感受到同胞虽然生在台湾却远离了故土,盼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盼望亲人早日团聚的一片真情。这种渗透式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音乐知识,还接受了思想教育,从而培养起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立志学习。

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德育内容应根据每堂课的教育目标展开,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渗透于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安排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强化学生的德育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德育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因势利导,设境悟情,使德育内容生动活泼,让学生在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熏陶。例如:在欣赏《义勇军进行曲》这支慷慨激昂,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战歌时,我转录了天安门前升旗仪式鼓舞人心的壮观场面,激发了学生振兴中华的爱国热情,使学生体验到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受到崇高的民族精神的熏陶。

以人为本,从教育学的观点来说就是学习者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强调学生的主导地位,一切都要为学生考虑。这个观点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同样实用!小学音乐怎么教?主要就是在课堂40分钟的有限时间内,我们通过“听、做、想、”等几个方面来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只有“听”了,才可以有感知,在“听”的基础上面,我们再来进行“做”与“想”的结合。个人认为,音乐在教学上面“听”“做”是最重要的,也是最不好把握的事情,事有利弊、轻重之分,把握好了事半功倍,否则事与愿违。前阵子我看了一些关于新课标音乐教学的获奖视频,其中有一个是这样的教学过程:在这节音乐课的课堂里,该老师在教学上面运用了“听”“说”“唱”“想”“做”几个方面的教学步骤。从开始的教唱,用电子琴走了几遍旋律给学生感受了,然后教了学生怎么歌唱这首歌曲,又讲了歌曲的背景文化,总之体现出了新课标里面要求的知识要跨学科这个要求。最后根据这歌曲的特点加入了秧歌舞蹈,学生们在这场很生动的教学中体会了音乐的律动性,体验了歌曲的情感性,也可以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我看了也觉得内容丰富,可是总觉得好象少了点什么内涵的东西。音乐课我们老师到底要教什么?我们又教了什么?同学们学了什么?他们又学到了什么呢?游戏固然增加了学习过程中的乐趣,秧歌同学们肯定也觉得有趣。一节课结束了,老师累了,学生们也尽兴了,可是我想知道学生们从我这里学到了音乐方面的多少知识呢?又有多少节课都是如此的教学模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