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窗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文窗的教学设计

1.《窗》选自中职规划教材高教版第三册,是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著名小说,文章构思精巧,人物鲜明,富有哲理,耐人寻味,是小说的典范。也是为改编情景剧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这些使本小说具有极大的艺术张力,给读者再创造的广阔空间。

2.小说情节较为简单,文中对比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深刻剖析了人性的美与丑、善与恶,让读者清晰的感受到只有纯洁的心灵、高尚的人格才能幻化出充满生机的、美好、幸福的生活之景的道理。本着“一课一得”的教学原则,我将本文的重点设定为:感知人物形象,解读人物性格;感悟生活哲理。

二、学情分析

1.根据高二年级的学生目前的思维发展水平及知识结构,理解此篇小说不成大问题,关键是要让学生用已知的分析小说的方法,在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在阅读的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情趣。

2.所教班级的学生活泼,思维敏捷,善于表演,我以为,合作探究学习法、表演法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最佳学习策略。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结合小说的三要素理解学习小说相关知识,学习阅读小小说的基本方法,进行创造性阅读,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过程和方法

引导启发学生挖掘小说人物灵魂深处的美与丑、善与恶。探究小说巧妙的构思:含义深刻的题目、意味深长的结尾。掌握鲜明刻画人物形象的对比手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小说,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与丑、善与恶等是非观念的辨别与判断能力,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1.人性的美与丑

2.精巧的构思,对比描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透过一扇窗,我们会看到什么?面对一堵墙,我们会想到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窗》,去看一看那一扇有形而又无形的窗。

明确文体,回顾文体常识。

二、了解常识

1.回顾小说的相关常识。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明确微型小说的特点。

A.人物少。

B.揭示人性的美丑。

C.结尾有悬念。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解决生字词。

俯瞰( ) 一泓( ) 水禽( ) 扣人心弦( ) ....

咳嗽( ) 洗漱( ) 卡住( ) 争相斗妍( ) ....

手肘( ) 斑斓( ) 挪动( ) 气喘吁吁( ) .....

2.学生复述故事,注意语言简练,情节完整。

四、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1.根据情节分析人物形象(要求:先独立思考,有了个人见解后再讨论、交流。)

提示:评价人物,解决人物的性格特点的同时穿插情节和人物描写的方法。 重点分析两个人物,突出对比手法的运用。有意识的提醒学生将阅读和写作联系起来。

明确如下:

(1)看故事开端:

病房中的两个人物不同,他们所处的位置不同,一个靠窗,一个不靠窗。

(2)看故事发展:

病房中的两个人物不同,一个高尚,一个卑微;一个自私,一个博大;一个善良、一个冷酷;一个是千方百计与人分享美,一个是不择手段独自占有美;一个是我不能独占人生快乐,我就痛苦;一个是与别人分享快乐,我就幸福。

(3)看故事高潮:

病房中的两个人物不同,自私冷酷的人,拥有着生命;善良博大的人,过早失去生命。

(4)看故事结局:

病房中的两个人物不同,和别人分享人生快乐的人,拥有的是最美丽的世界;试图独占人生快乐的人,拥有的是最丑陋的世界。独享生命快乐的人,虽然活着,但他已经死了;和别人分享人生快乐的人,虽然死了,但他还活着。不择手段独自拥有的人,他最终一无所有;千方百计和别人分享的人他最终拥有一切。

小结:靠窗的病人:心胸宽广、乐观、善良、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意志坚强??

不靠窗的病人:自私狭隘、自私心强、冷酷无情??

2.作者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人物有哪些好处呢?

明确如下:(1)对比手法,突出人物思想性格——高尚的更高尚,卑贱的更卑贱。

(2)对比手法,有力突出了小说的主旨。

(3)对比手法表达作者鲜明的爱憎——恨什么、爱什么,倡导什么、鞭挞什么,泾渭分明。

(4)对比手法,意蕴深厚,耐人寻味。

3.开头的介绍,叙述人物所处的环境,为下文蓄势作铺垫。

4.小说对公园景物和比赛的描述,不惜笔墨写得丰富、生动而优美,反映出近窗病人心灵的美好。

五、深入研讨、挖掘主题

1.巧设悬念,情节跌宕,故事的结尾,出人意料,耐人寻味。结尾是“墙”,

可标题为什么是“窗”?

本文的'故事情节围绕“窗”来写,“窗”既是病房的窗,也是二人的心灵之窗,通过“窗”,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美的一面,人性中丑的一面

2.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课文,我们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这篇小说的主题就在于赞扬描述美景的病人,鞭达见死不救的另一个病人,因为他是个冷酷无情的“贪欲者”。一个人应该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有点自私心也可以理解。但是,我们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而不顾他人的利益,不能以牺牲他人的利益甚至他人的生命为代价来达到个人的目的。

六、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阅读一段课外语段,比较异同。下面材料中的“窗”与文章中的“窗”有何异同?

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在“文化革命”中受迫害住窝棚期间,曾为重病的妻子张梅溪在墙上画了一扇两米多宽的大窗子,“窗”外是绚丽的花草,还有明亮的太阳。妻子经常看着这幅画,病竟奇迹般地慢慢好了。

同:它们都是爱心的形象表现,也是人们热爱美好事物、追求美好生活的具体体现。

异:小说中的“窗”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人性的美丑,而材料中的“窗”表现的主要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一种对生命的热望。

七、课堂作业

请你写一句或一段话送给那位开始时离窗稍远的病人,帮他找回善良的本性,希望他在大家的帮助下能看到最美的风景,能够好好的活下去。

八、人生寄语

心有多美,世界就有多美!卑劣丑陋的灵魂不会找到亦美亦善的境界。

九、课后作业

1.以“人性的弱点”为题写自己的一段经历,或改写这部小说。

2.自古以来以窗为题材的诗文很多,课后请搜集一些中外名人写窗的佳句。

十、推荐阅读

欧·亨利《最后的一片叶子》 《麦琪的礼物》

栗良平《一碗阳春面》

莫泊桑《项链》

钱钟书《窗》

教学反思 :

课堂总体安排还比较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了解情节、分析人物、把握主旨,拓展思维,扩读训练。基础知识教学比较扎实,通过让学生板书的方式解决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后的复述故事环节锻炼了学生的概括和表达能力。分析人物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先自主学习,后互助解决问题,老师相机点拨,学习效果好,并且能够联系学生的平时阅读,引进名言、诗句等。师生共同梳理进行知识的系统,板书“窗”的形状比较形象,使学生记忆深刻。多种形式读课文,使学生能够揣摩、品味语言,提高鉴赏水平。

不足之处:课文中人物塑造的方法在教学中没有敲打结实。虽然也进行了品读,但是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没有明确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