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教学实录

具体的教学实录能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学习课堂的教学模式。短文两篇教学实录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短文两篇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大家知道,盘古挥舞神斧,开天辟地;嫦娥怀揣梦想,奔向月宫;精卫不畏艰难,誓填东海。美妙的神话故事,记载着远古人民丰富的想象。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奇妙的神话天地,去领略它那独特的魅力。

(屏显课题。)

  二、学习《夸父逐日》

师:夸父逐日同学们都非常孰悉,今天我们再来读它,看能不能有什么新发现。请同学们对照注释,自由朗读课文,要读得准确,读得响亮。

(生自由读课文。)

师:文章虽然短小,但有几个很有意思的词句值得我们积累。我们先来看一下,“走”在金文中是这样的。大家看看像什么?

(屏显“ ”。)

生1:像一个人在走路。

师:像走路吗?你看,它的上半部分像什么?再想想?

生2:像一个人在跑步。

师:对,正是一个人挥舞着胳膊跑步的形状。所以,在古汉语里,“走”就是“跑”的意思。现在,很多词语中还保留着这个意思,如“走马观花”。可是,现在它的意思发生了改变。现在我们说的“走”是什么意思?

生3:是“行走”。

师:对,是“行走”,步行的意思。我们再来看“河”。现代汉语里,“河”泛指河流。可是,在古汉语里面它是什么意思呢?

生(齐):指黄河。

师:对,在古汉语里,它特指中国的黄河。词义范围扩大了。再来看个句子———“饮于河、渭”,齐读一下。谁能正确地翻译?

(生齐读。)

生4:在黄河、渭河里喝水。

师:翻译得很正确。它其实就是“于河渭饮”。同学们可以在文章中圈点批注,注意积累。远古神话,短小精悍,故事性不强,往往会给我们留下许多不解之谜。文章起笔就写“夸父与日逐走”。夸父为什么要与日逐走呢?我们不妨透过“逐”字的意思来探讨一下。课文注释2 中对它作了解释,请同学们齐读注释2。

生(齐):逐,“竞跑,赛跑”。

师:可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发现这个“逐”字还有另外几种解释,而且还有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读音,很值得玩味,请看。

(屏显。)

《汉典》里说,这个字读“ zhú”,有“驱逐”和“追赶”两个义项,在《汉字源流字典》里,又说它读“zhòu”,“竞跑”的意思。

师:同学们,那你们究竟赞同哪种理解呢?请调动你的阅读积累,结合远古人民的生活状况,讨论讨论。

(生热烈讨论。)

师:让我们来听听同学们的个性发言。你认为“逐”在这里究竟应该怎样理解呢?

生1:我认为是《汉字源流字典》里的解释———竞跑。因为书上注释2 也说是“竞跑、赛跑”的意思。

师:你尊重教材的意思。

生2:我认为是《汉典》里“驱逐”的意思。这跟古人生活的环境有关。因为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虽然后羿射掉了九个,只剩下一个太阳,但太阳光还是很强烈,导致举国上下干旱,所以人们想把太阳驱逐出去,不让土地干旱。

师:哦,因为太阳毒辣,晒得大地开裂,庄家枯死,民不聊生了,所以要把它驱逐出去。嗯,你很富有想象力,不错!

生3:我在一本文献里看到过。很久以前,好象太阳出现的时间跟走开的时间跟现在的白天和晚上是不一样的。白天的时候,太阳特别毒辣,导致大地干旱,很多人都饿死了;但是一到晚上,它一下子又走得无影无踪了,晚上风又特别大,很冷,导致很多人都冻死了。夸父就是为了改变这种强烈的.日夜温差,想在白天的时候把太阳赶到晚上去,在晚上的时候把太阳赶到白天去。

(生自发地鼓掌。)

师:哇,你用广泛的阅读解读了这个“逐”,认为应该是“追赶”的意思,真是不简单!

生4:我认为是《汉典》里的第二个义项———“追赶”的意思。因为人们干活需要光亮,晚上太阳落下去了就看不见了。人们为了随时随地干活,就希望太阳一直挂在天上,就去追赶它,想让它留下来。

师:孩子,你说得真好!你的解读跟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袁珂的解读是一样的。他说,“夸父”本是一个巨人族———夸父族中的一员,这个族住在遥远北方一座名叫“成都载天”的大山上。北方天气寒冷,冬季漫长,夏季虽暖但却很短,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山头的积雪还没有融化,又匆匆从西边落下去了。夸父族的人想,要是能把太阳追回来,让它永久高悬在成都载天的上空,不断地给大地光和热,那该多好啊!于是,他们从本族中推选出一名英雄,去追赶太阳。这位英雄就是“夸父”。夸父决心不辜负全族父老的希望,跟太阳赛跑,把它追回来,让寒冷的北方和江南一样温暖。所以,袁珂也认为这里的“逐”是“追赶”的意思。其实,不管是驱逐太阳、追赶太阳,还是与太阳赛跑,无论哪一种解读,都合情合理,都反映了远古人民探索自然的理想和决心。

(师板书“人”“自然”。)

师:当然,探索的过程充满了艰辛和冒险,夸父就因饥渴而死了。同学们,夸父的死说明了什么?

生1:我认为夸父的死说明了人类不能战胜自然。大自然是人类的父亲或母亲,人类只是大自然的一份子,是大自然创造了人类。人类想要征服大自然的愿望是不能实现的。

师:哇!真是个伟大的发现!但是远古时候的人们知不知道人类是不能征服大自然的呢?

生(齐):不知道。

生2:我倒是觉得从夸父的身上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夸父是在半途中渴死的,也许他再坚持一下,有坚强的毅力,还是有可能会找到水源的。

师:哦,你认为坚持很重要。

生3:我觉得做什么事情不仅要有恒心有毅力,而且可能还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生4:我觉得夸父这种勇于挑战的精神实在是令人钦佩。但是,他做事鲁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所以,我们做事不能只有满腔热血,还要考虑其中的风险。

生5:夸父死后,他的手杖化为了邓林(桃林),为后人留下了追逐太阳的希望。

师:哇,你的视角很独特。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也想过。按理说,夸父死了,故事就可以结束了。文章结尾为什么还要写他的手杖化为桃林了呢?刚才这位同学说,手杖化为桃林,是为了给后人留下追逐太阳的希望。你们同意她的观点吗? 讨论一下,希望能有思维的碰撞。

(生热烈讨论。)

师:谁第一个发表观点?

生1:化成桃林,桃树结桃,桃果可吃,夸父是希望像他一样来追逐太阳的后来人,不再在半路渴死。

师:哦,夸父是想给后来人提供方便,鼓励后人继续他未尽的事业。

生2:化为桃林,桃林提供树荫,后来的人如果太热了,可以在桃林下乘凉休息。

师:思维越来越开阔了。

生3:我倒觉得这个“化为邓林”是为了肯定夸父的功绩。这证明夸父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里程碑。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是呀,桃历来就极富仙家品质。《诗经》里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有?其实”“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试想,手杖飞处,桃林拔地而起,绿叶红花,果实累累,鲜嫩欲滴,多么浪漫而又瑰丽的想象呀!这就是神话。

(师板书“神话”。)

师:每当我们走过千里桃林,就会油然而生对夸父的敬仰之情,桃林也成了人类探索自然的渴望和力量。为了探索大自然,夸父的祖先也曾做过非常大的努力。下面,我们学习《共工怒触不周山》。

  三、学习《共工怒触不周山》

师:首先,请同学们大声、流畅地朗读课文。

(生自由朗读。)

师:刚才,我在巡回聆听的时候,发现有一个字同学们读得很不顺口,(师板书“潦”) 它应该读“lǎo”,是雨水很多的意思。因为雨水太多,潦水四溢,到处都是,引申用作“潦(liáo)草”,指做事不认真不仔细。它是一个多音多义字,大家可以在相应的地方做个记号。好,我们再一齐准确、流畅地将课文读两遍。

(生齐读课文。)

师:我们采用“对答式”朗读检验一下朗读效果。老师出示问题,同学们用原文回答。可以抢答。文章所记是何时之事?

生(齐):昔者。

师:共工因何事发怒?

生(齐):共工与颛顼争为帝。

师:发怒时何态?

生(齐):怒而触不周之山。

师:有什么后果?

生(齐):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师:看来,同学们的素质的确是了得呀!文章短小,有没有不好理解的字词呢?

(生沉默。)

师:大家都没有,老师有。“故水潦尘埃归焉”中的“归”字如何理解?

生1: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水与尘埃归于东南。“归”可以理解为“回归”。

师: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字词,很好。“故日月星辰移焉”中的“故”又作何理解?

生2:“所以”的意思。

师:扫除了字词的障碍,你能不能用现代汉语说出文章的意思?

生2:以前,共工与颛顼争当部落的皇帝,共工在大战中惨败,愤怒地用头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大地的绳索也断了。(这样) 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积水、泥沙尘土都朝东南方流去了。

师 :我听得很认真,有一个字我觉得需要斟酌一下。“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是争着当皇帝吗?

生3:不应该说成是皇帝,而是部落的首领。

师:对,中国的第一个皇帝是秦始皇。这里应该将“帝”理解成“部落的首领”。共工为什么要怒触不周山?请借助“相关链接”回答。

(屏显。)

共工,神农氏之后,非常重视农业。为了发展农业,他制定了一个计划:把高处的土运往低处,以扩大耕地面积;高地去平,以利于水利灌溉。颛顼不赞成这种做法,煽动部落民众,使共工得不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共工为了天下人民的利益,决心不惜牺牲自己,用生命去殉自己的事业。他来到不周山,把不周山的峰顶撞了下来。

(生讨论。)

生1:共工得不到民众的支持,为了表明自己的决心,所以就去撞不周山。

师:他有什么事得不到民众的支持?

生2:争夺部落首领。

师:他为什么要争夺部落的首领?

生3:因为他制定了一个计划,想把高处的土运往低处,一方面扩大耕地面积,另一方面利于水利灌溉。

师:这个计划很好呀!可是,他为什么还是要去撞山呢?

生4:因为颛顼不同意他的计划,还煽动部落民众一起来反对他。

师:那共工到底为什么去撞山?

生4:为了造福人民。

师:原来,他是为了把地势改造得好一些,让地理环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同学们,你们看,古人的想象多么奇特呀!(师在“人”与“自然”之间板书“想象”)其实,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江河流水滚滚向东,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共工去撞山这些现象也存在,共工不去撞山这些现象也存在。可是,远古的人们为什么要这样想呢?

生1:远古的人们不知道太阳为什么要从东升起,而要从西边降落,也不知道江河流水为什么要滚滚东流而去,就想象是共工把山撞了才造成了这种现象。这是古人对自然现象的一种遐想,或一种猜想。

师:哦,远古的人们无法解释日月的东升西落与河流的东流入海,所以他们就借助美妙的神话来认识和探索自然。这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人类总是通过神话,幻想征服自然。到了科技文明发达的今天,人类依然在不断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你们知道一点点吗?

生2:我在书上看到,人类探索宇宙是什么颜色的。

生3:美国的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探索月球的奥秘。

生4:人们探索地球是不是圆形的。

生 5:人们探索宇宙中还有没有第二个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

生6:我们中华民族以前是靠想象征服自然,现在是在着力探索自然,嫦娥一号、二号能够升天探索月球;神舟五号、六号、七号的相继升空;还有2011 年,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飞船在太空也完成了对接。

师:说得太好了!我似乎看到了一个航天科学家正在我面前慢慢成长。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对远古神话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开启了想象的空间。现在,我们再回到课文,给大家5 分钟的时间,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准备背诵课文。

(生自由诵读课文。)

  四、结束全文

师:共工怒触不周山,让地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老师要给大家留个作业:地形改变之后,人们的农耕生活呈现出了怎样的状态呢?请你发挥想象,描写出农耕生活的美好画面,实现共工没有实现的愿望,打造更为美丽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