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启示》评课分析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作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从钓鱼到放鱼,最后写34年后的启示。文章用烘托的手法,刻画了一个严格自觉遵守规则的好爸爸形象,引导学生懂得,自觉是一个好公民应有的修养。文章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也是理解课文重、难点的切入口。

《钓鱼的启示》评课分析

我听了王老师的课,觉得有这些地方值得我学习:

1、导入

课前,王老师让学生背诵范仲淹的《江上渔者》。教师以古诗导入,把中国的古代文学作品与外国的文学作品通过“鲈鱼”联系在一起。既让学生感受到古文化的魅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对文本的亲切感,来近了与文本的距离,对理解文本作了一个很好的缓冲处理。

2、抓心理变化,感悟人物情感。

本课是一篇比较深奥的课文。虽然写的是一件小事,但其中包含的道理却不是一下子就能体会到的。王老师在处理文本时,以“我”的心理活动、情感线索为主线,让学生找“我”不肯放鱼的句子,接着思考“我”为什么不肯放鱼,尝试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学习,深刻感受“我”钓到大鱼兴奋、被迫放掉大鱼的心痛和无奈,以及三十四年后,“我”为之骄傲的情感变化,从而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故事到理论,从感性到理性,层层上升,真正地理解到作者通过钓鱼所获得的启示。另外,王老师又以父亲的态度线索为辅线进行教学,想让孩子通过对“父亲”心里的犹豫,到最后坚定的`语气这一过程的了解,加深学生的认识——规矩,无论任何情况下都是必须遵守的。

3、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悟理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使学生领会到语言文字的美妙,体会到作者的感受,那就会使他们对语言文字产生兴趣,萌发朗读的情感。在体会“我”放掉大鱼的情感时,王老师让学生反复朗读“我”说的话,如:“可是再也不能钓到这么大的鱼了!”一边读,一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内心的不舍以及不舍的原因。然后,王老师又提出相应的更高层次的朗读要求,由浅及深,一步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产生共鸣,加深内化。王老师将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反复地、多形式地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4、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道理

王老师很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尝试文中的各个如在教学“我”舍不得放掉大鱼,哀求父亲时,引导学生想象:我乞求的目光仿佛在对父亲说: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有揣摩父亲此时的心理活动: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通过这样的方式,王老师让学生在读中体验“我”和“父亲”的心情的变化,,从而领悟“父亲”告诫中深刻的做人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