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竞争起来

长期以来,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命活力,这在我们语文课堂中表现的尤为突出.教师教学中重视了知识的学习,却忽略了活动与生活;重视了讲授,却剥夺了学生的探索与创新;重了结果,却轻了过程;追求了考分的回报,却忽视了整体素质的提高。

让课堂竞争起来

如今,是竞争的时代,学生应具有主动品质和强烈的自我表现精神,具有不断学习的延伸能力和汲取信息的生存能力。《新课标》中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正是为了还学生以学习的主人翁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生命活力。但现在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大多是形式大于实效,课堂气氛表面上沸沸扬扬,但这些小组活动并没有进入实质性地对问题进行探究,而是形式上的简单应答,活动的效益很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也只是流于形式,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都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有鉴于此,我着力寻求一种有效的小组竞争探究策略及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它应涵盖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师生和生生的对话与交流,形成乐于与同伴交流和分享自己获得的信息、创意和探究成果的氛围,培养学生的群体竞争意识。

应试教育的存在,使很多的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不敢那么轻松,教师在孜孜不倦、终生不悔地说教,学生的思想被禁锢起来,只能一味地倾听、回答,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学,取得的效果并不是那么理想。一个学生要想积极学习,必须要使他处于内心的一种唤醒状态,让学生的思想在课堂上自由的敞开,敢想、敢说、敢做,这样的课堂才是最理想的。我们创设竞争的氛围,就是从根本上打破思想上的束缚。

“群体动力”理论认为: 在一个合作性的集体中,具有不同智慧水平,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的成员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竞争的撞击中,产生新的认识,上升到创新的水平,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我国古代教学理论中也指出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等等,这都说明相互合作、竞争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只有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基础上,把学生引导到一个热烈竞争活动当中,充分发挥团体中每一个个体的力量,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竞争教育理论指出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群体的力量是无限的。这种小组合作竞争学习方式,能促使小组同学之间的互学、互助、互比、互励,通过学生之间的群体智力互补,不仅使学生学会关心和友爱,而且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无论是那一个学生,他都会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愿意敞开自己的思想。

竞争是活动的特点,是教学的有效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将竞争引入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竞争的引入使课堂变得活跃而有效。首先,竞争机制的引入,可以激活学生的好胜心,积极地学习。心理学家认为,人都有一颗好胜的心,都想在大众面前表现自己,想得到公众的认可和赞扬。学生们为了能在课堂上很好地表现自己,把老师提出的问题答得准确完整,他们就会在课外积极主动地去预习课文,去寻找资料,就会对课后的练习题事先作一番思考。他们就会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地思考。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得到了调动,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其次,竞争机制的引入,能活跃课堂气氛,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学习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竞争学习。课堂中引入竞争机制,能达到这一目的。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会主动去思考,发言也会积极,形成彼此争强的.局面。这样,课堂气氛活跃,问题越争越明。学生则在活跃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把握了重点,学习也更牢固。如一个教师在教授《论语》时,分男、女组进行比赛,看哪组提出的问题多,答的问题多,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第三,竞争机制的引入,能转变潜能生的学习态度,使潜能生的潜质得到发挥。潜能生一般学习态度不端正,基础较差。但在竞争机制中,他们或是为了表现自己,或是为所在组争面子,也会参与竞争,甚至是积极的参与。有时在答题中答得非常正确,我们教师要及时地表扬他们,使他们的自尊心得到满足子,唤醒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激活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发挥潜在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另外,竞争机制引入课堂,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为适应社会奠定了基础。

在竞争的课堂内,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平等对话。教师能真正做好“平等的首席”,把学生作为有个性的人来对待,尊重其人格和情感,真正确定其主体地位。有了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也就创造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在这种宽松愉悦的情境中去竞争,去学习,最终在相同的教

学时间内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得到整体性的训练和发展,同时又提高了课堂的效率,我们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