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教师探讨阅读教学

“书是读懂的,而不是教师讲懂的。”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学生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怎样上好阅读课,是我们语文教师长期探讨的一个问题。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在整个语文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强调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可是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三少一多”,即课堂上学生读的时间少,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读书更少,课堂上思考问题少,教师讲得多,满堂灌的现象屡见不鲜。不少教师将本属于学生的时间过多的用于讲解分析课文,而忽视了应让学生充分阅读。由于学生读不到位,对课文的感知肤浅,不能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难以受到文章所蕴含的情感熏陶,在语言上也得不到应有的训练。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该在“读”上下功夫。

中文教师探讨阅读教学

  一、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师应树立这样的思想——课文要靠学生自己去读懂,阅读课中要有琅琅的读书声,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在读书求知、读中求智、读中悟道。

  二、加强指导朗读、默读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应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情感、增强语感。

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默读,循序渐进地提高默读要求,把训练落在实处,不能急于求成或流于形式。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的掌握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阅读时应做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心到,提示阅读思路,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读、思、记课文中需重点领悟的部分。

  四、尊重学生的理解和独特体验。

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通过自悟自得或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尊重学生的理解和独特体验,允许学生有其他合理的选择。在阅读教学中,还要处理好正确的阅读导向和个性化解读的'关系,使学生既学习阅读,又学习做人。

  五、丰富读书的形式

为了激发学生乐于读书的兴趣,采用各种丰富的读书形式:朗读、轮流、范读、领读、分角色读、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通过灵活多变的形式,营造开放、活泼的课堂阅读环境,让学生乐读、会读、能读,读中悟乐、读中悟情、读中悟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下面就《我的长生果》一文谈谈我的教学实际:

  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在谈话导入后,1、布置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音,和同桌交流自己记生字的办法,并互相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2、指名认读生字词,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3、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试着找到问题的答案。(1)我的“长生果”指的是什么?(2)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在这一环节之所以采用默读是因为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也更利于思考。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在默读中初步理清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4)学生汇报交流读书的收获。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体会情感。

1、组织讨论:作者童年的阅读经历分为哪几个阶段?她读不同的书时都有着怎样的特点?2、组织谈话:你从作者的读书过程中体会到了什么?先让学生把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多读几遍,划出相关的句子并作批注,再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师相机归纳对待阅读的态度:博览群书、入情入境、写读书笔记。3、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读书的体会和方法,总结出写读书笔记的方法。4、提问:作者从自己的两次作文经历中悟到了怎样的道理?在学生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后,引导学生就这些道理结合自身经历发表看法,感受写作的方法。师相机归纳:构思别出心裁、写真情实感、借鉴模仿。5、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作者说书是“我的‘长生果’”。本环节的教学实现了课堂上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在这个过程中感受作者阅读的范围与深度在不断增加,由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到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从而促使学生从作者的阅读经历思考自身,学习相关的阅读及写作方法。

  三、 品读语言,学习积累。

1、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有感情地朗读及背诵。2、对于精彩的词语进行理解并摘抄,准备在以后的写作中准确运用。这一环节,使学生将书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为今后的写作准备充足的词语积累。

总之,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