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屏课文-课堂教后记

“新”,往往新在何处,只是将简单的文章处理的更有深度,亦或是将难以理解的文章能够简易连贯的进行罢了,说“屏”课堂教学后记。《说“屏”》一课,确实较为简易,并没有多少知识点与内容可以涉及。今日家长开放日,总不至于讲解练习,于是乎只能硬着头皮,将这节课折腾结束。

说屏课文-课堂教后记

由《苏州园林》的假山与连廊引入,那是室外的隔而未隔,如果换到室内,即有屏风。首先不上课文,而是让学生想象屏风之作用,譬如顾名思义的挡风作用,隔离作用以及艺术点缀的作用,在这几个作用讲解只时,穿插一些小小事例。比如隔离作用中《口技》中的屏风,比如挡风作用中具体古时木门结构的涉及,等等,不一而足。然后再由学生去细细寻找文章中屏风的作用,其中亦应概括屏风的两大价值作用,实用价值和美观价值。随后引出,古时候屏风之常用,但也分各个层次,按照文章中的分类大致讲解,从皇家直至官宦人家,书香门第,平民阶层的屏风图案以及制作材料等等的说明,看出雅俗之分。最后联系今日,让同学们回忆自己在那些地方加到过屏风,因班级同学均没有大体的印象,教师举了一些许多同学都去过之地点,比如当地的餐厅。由此一点,许多同学都产生大致印象。与同学们大致讨论,为什么身边的屏风,有,却引起不了我们的关注,两个方面的'原因:一,自己观察不够;二,如此屏风并没有美感,教学反思《说“屏”课堂教学后记》。由此看文章作者的观点,亦是如此。只关注于实用,而很少再关注于美观的角度。最后由屏风转向中国的传统文化,屏风的没落,其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没落的一个小分支。中国人在学西方各种先进的技术,理念,总以为自己缺少了他们的这些,才导致了国家的衰弱。哪知道别人的学不会,自己的守不住,诸多传统文化因为人们的忽视已经烟消云散。甚至于在国外比如韩国、日本的仍在引起高度的重视,在发源地的中国却无人问津。由此或多或少激发些学生对于中国文化之重视。

文章至此进入尾声,似乎也只是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却增加不了学生的知识点。正如今天在听学校一位老师的公开课一般,到底要让学生在这节语文课当中学到什么?只是天马行空的胡言乱语,还是咬文嚼字的死死深究,或者是其他一些什么。在很多的情况下,其实授课老师并不明了。似乎语文就有这样的尴尬,不像其他三门主课,总是目的如此明确,知识点一目了然,这个课堂就不断的围绕这些知识点,或巩固,或拓展,总偏离不得。于是乎大家总有感慨,语文,真难教。太过于驳杂,按照中考模式?似乎太过于势利;专注于人文性?又好像华而不实,找不到根基;工具性?那似乎要回到老路之上;不用说三个维度相结合或者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了,何其难也。

怎样有趣,这是第一点,我似乎能够做到。怎样实用,得看我自己的真功夫,真时间投入了。怎样深刻,终归得靠时间与经验的不断的堆积了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