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管理工作反思

新班级,新思路,新管理, 面对一个新的班级,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我们都应主动转变角色,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自主管理工作反思,欢迎阅读参考!

自主管理工作反思

(一)自我反思的原因

班规对学生内心来说是一种外在的东西,如何由外至内,让班规植根于学生内心,还需要有一个深化的过程。反思可以促进思考,可以使班规植根于学生内心。学生要学会成长,就务必学会反思。

在哲学意义上,反思指一种精神的自我活动与内省。在西方近代哲学体系中,反思既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反思是对思维的一种理性的把握,是对思维的思维。

反思的对象不是客观世界,而是人的思维本身。反思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和指向性。批判性是反思存在的前提。反思的批判性要求反思主体对自身的知识、观念、行为、实践的方方面面做出反思,以务实的态度来看待自身,做出调整。故而,自我反思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能力,还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最简单、最有效的自我成长方式。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叶圣陶指出:“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必要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通过反思,使他们对知识内容及产生过程、思维的方法及推理的过程、语言的表述进行理性思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是成长的主体,反思是学生个体对于自身知识、意识、观念的审视与重构;是学生对于自身过去或当前行为、经验、实践活动的反省与调节。

要达到以上目的,必须使学生具有自我反思的能力,即能够按照既定的目标和标准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检测,自我反思,做出正确的评价,促进自己的成长。

当然,在反思活动过程中,最关键的要素就是个体有渴望进步与持续发展的愿望,这种愿望促使学生达到在与自我对话中成长的目的。

可以这样说,有了反思,就有了视野,有了博大,有了顿悟,也就有了成长。

(二)自我反思的做法

1.培养自我反思的意识。

帮助学生认识并理解自我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养成自觉反思的习惯;树立自觉检查、自我反思的意识,树立“做后必查、做后必思、有错必纠”的观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保障自我反思活动,这些是培养反思能力的'前提。

在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能力时,应重在让学生养成自觉反思的习惯,养成严格、认真的学习习惯,养成克服困难、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对反思不认真的学生,不仅要进行知识上的补缺,促其及时订正,还应进行耐心的思想教育,端正其学习态度。

2.教给自我反思的方法。

一些学生在进行反思时,由于态度不端正,没有认识到反思对成长的作用,因而敷衍塞责,导致反思流于形式。还有一些学生是由于缺乏自我反思的方法,使反思无法深入下去,从而导致自己感受不到成长。以上两种情况都反映出进行自我反思方法培养的重要性。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常教给学生自我检查、自我反思的方法。

(1)反思的内容:道德品质、情感态度、学习内容、思考过程、交流合作、兴趣爱好等。

第一,道德品质。让学生问自己是否用真善美引领自己;是否爱家人、老师、同学、国家;是否在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是否有提升自身意志品质的愿望和行动;是否注意纠正言行缺失等等。

第二,态度情感。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对自己进行评价:是否喜欢学习;是否有远大的目标;是否有学好各门学科的信心;是否均衡学习各门学科;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是否乐观地对待挫折与困难;是否尽了最大的努力;进步情况如何等等。

第三,学习内容。对学习内容的反思偏向于知识、能力与技能方面,主要是在课堂学习或单元学习之后进行的,它包括:学习了什么;哪些知识能够理解应用;哪些知识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学习方法是否恰当;学习效率如何;复习巩固是否及时等等。

第四,思考过程。主要让学生描述思维由未知向已知的探索过程,是用什么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否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否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如何获取的;能否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等等。

第五,交流合作。在交流与合作方面的内容包括:是否乐于与他人合作;是否体会到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重要性;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是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是否能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是否能换位思考等等。

第六,兴趣爱好。是否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是否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是否把兴趣爱好与自己未来的发展相结合等等。

(2)反思的方式。

第一,个体的反思。从时间上看,包括课后思、一日思、一周思、单元思、月后思、半期思、期末思、长期思。从内容上看,包括道德品质、情感与态度、学习内容、思考过程、交流与合作。

①学生每节课后,及时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掌握情况、学习效率的高低、学习状态的好坏。

②学生每次作业后,及时反思作业的完成时间、作业质量、完成效率。

③学生每天用一定时间进行道德品质、情感与态度、学习内容、思考过程、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自我反思。

④学生每周填写“我的自我成长记录”。让学生对一周或一个单元的学习和自己的成长情况进行自我反思。“我的自我成长记录”由“本周主要事件”、“本周主要收获”、“本周主要不足”、“同学的评价”构成,旨在通过学生对自己在本周的表现来反思得失,此表还希望借助于其他同学的提醒,起到同学间互相督促鼓励的作用,并推动良好班风的形成。

⑤学生每次月考后填写成绩分析表,分析各科得失。

⑥学生以较长的一段时间为限,对自己的学习及成长进行反思。

第二,集体的反思。

①值日班长每天总结班级学习、纪律、卫生等情况。

②值周班长每周总结班级学习、纪律、卫生等情况。

③每次活动后,全班对活动目的、活动内容、组织流程、活动效果进行总结。

④班委干部每一学期总结自己的工作,评议班级学风、班风。

⑤紧扣高中三年的学年目标,在期末全班反思实现情况、实现途径、存在问题等内容。

3.强化自我反思的效果。

教师可适当运用激励手段,引进竞争机制,坚持正面教育,适时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体会到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所带来的成功感、愉悦感,由此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更好地促进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三)自我反思的作用

1.促使学生形成反思能力。

反思是学生进步的前提,从教师要求学生反思时的被动反思到一段时间后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反思变成学生的主动行为,这就达到了我们培养学生养成反思习惯的目的。

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后,会更加关注自己和他人的表现,容易在比较中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使自己的长处得到充分肯定,使自己的不良行为及时得到调控,从而形成反思能力,学会成长。

2.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自主反思使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别人的评价,也不再机械地按照别人的要求亦步亦趋,而是以一种主人翁的方式主动、自觉地反省和调整自己的思想言行。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体意识,使他们更加清楚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更加了解自己,也能更加正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自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对道德品质、情感与态度、学习内容、思考过程、交流与合作等方面不断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反思,这是一个自我判断、自我提醒、自我教育的过程,这一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