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课堂实录

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雾凇课堂实录,欢迎阅读参考。

雾凇课堂实录

一、 课前沟通,拉近距离

师:同学们,我姓陈,你们就称呼我为陈老师,送你们一句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板书)要多读书,才能读出书中的味道。下面请同学们读读第二小节。(出示第2小节的内容)

【点评:简洁有效的导入,很快地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节省了时间,为后面感悟雾凇的形成过程做了有效的铺垫,同时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并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二、 有效引导,凸显重点

生:自由第2小节(第1遍)。

师:读得不错,再读一遍第2小节。

生:自由读第2小节。

【点评:此处,陈老师并未按照我们一般常规的模式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而是尊重学生,让生自己读,目的是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把课文读通。】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雾凇奇观发生在什么地方呢?

生1:吉林。

师:现在就让我们搭上时光的快车到吉林,你想什么时候去吉林?

【点评:儿童化的语言,很快地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让生觉得很新奇,营造了一种积极想去吉林看雾凇的氛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生2:冬天。

师:一般是几月份?

生2:十一、二月份。

师:书上怎么说的?

生2: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

师:一定要在——

生:严寒季节。

师:请同学们再读一遍第2小节。(播放抒情的背景音乐)读读,说说你看到什么?

【点评:音乐是情感的催化剂,适时播放背景音乐能有效地促使学生的感情迸发。】

生:不由自主地齐读。

师:打断一下,什么是自由读?

生3:自己读自己的。

师:对。

生:各自有感情地朗读第2小节。

【点评:让学生分清自由读与齐读的概念是很有必要的,齐读不利于学生的整体思维,而自由读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既尊重了学生,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来读。】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4:我看到了美丽的雾凇。

师:你愿意站在吉林的什么地方看呢?

生4:沿着松花江的两岸去看。

师: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呢?

生4:雾气涌向两岸。

师:大家做一做“涌”的动作。

(生极投入地做“涌”的动作。)

【点评:形象的动作,有利于调动现场气氛,有利于让学生从具象到抽象的过渡,尤其是中年级孩子更是如此。】

师:你们从“涌”看出了什么?

生5:雾气浓。

师:还有什么词也能看出?

生6:浸没。

师:说明什么很多?

生:雾气。

师:所以我们看到周围的事物很模糊,达到什么程度呢?

生7:弥漫在十里长堤上。

师:多不多?

生:多。

师:有一个词,是——

生:饱和。

师:(板书:饱和)比饱和还多(板书:过于饱和)。我们看到了过于饱和的水汽,就能看到雾凇了吗?还需要什么条件?

生8:寒冷的天气。

生9:水温4摄氏度。

师:要冷到什么程度?

生9:零下30摄氏度左右。

师:(随机板书:4℃→-30℃)现在你们能说说雾凇形成的'条件吗?

生10:需要过于饱和的水汽、4℃的水温和零下30℃的气温。

【点评:自然地引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熏陶,感悟了雾凇形成的条件。】

师:说得很好。那什么是雾凇呢?

生1: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师:(相应出示相关句子。)形成雾凇需要多长时间呢?

生2:一天。

师:再从文中读读,是怎么从4℃到零下30℃的?到底需要多少时间呢?

生3:需要一夜的时间。

师:在一夜的时间里,雾凇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再次自由读一读第二段。

(生再次投入地带着问题读第二段。)

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生4: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师:能不能简要地说说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5: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

师:有一个动词“镀“,这个词很有意思。什么叫“镀”呢?

(生再次自由读第2小节,寻求答案。)

师:读读这节的这两句话“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相信你会觉得不一样!

(生读老师讲的这两句话。)

师:假如咱们就是十里长堤上的小松树,这雾气就笼罩在我们身上,你会是什么感觉?

生6:慢慢地落在身上,越积越厚。

师:书上用了几个词形容的?

生7: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

师:对,这种感觉就是“镀”。你们能读好它吗?

【点评:点拨引导犹如顺水推舟,单一个“镀”字的感悟,便看出教师的匠心独巨及深厚功力。】

生:自由读。(师配上抒情的音乐)

师:(师在音乐下,陶醉地范读)谁来读一下呢?

生1:很有感情地读了一遍。

师:非常好,多美的雾凇啊!谁再读?

生2:依然很有感情地读了一遍。

师:女孩子的心思是最细腻的,我们女生一起读一遍。(女生很有感情地读了一遍。)

【点评:适时的范读,有利于学生模仿,于永正老师在这方面就是典范。从现场的读书情况来看,确实收到了一定的实效。】

师:这么美的雾凇,你们想看吗?

生:想。

(师播放雾凇图片。当播到“像银线”的图片时,引导学生读“最初像银线”,播到“变成银条”的图片时,引导学生读“逐渐变成银条”,播到“银松雪柳”的图片时,引导学生读“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最后齐读“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师:美景还没有结束,等着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下课!

【点评:此时播放雾凇的图片,让学生有一种整体的感觉,效果不错。如果再引导学生谈谈雾凇的形成过程,就更好了,毕竟对于中年级的孩子,不仅要讲究输入,还要注重输出,培养孩子的表述能力。】

总之,在这次大家语文骨干班培训活动中,三位老师虽然在局部细节上有些问题,但瑕不掩瑜,毕竟她们的课堂是扎实有效的,上出了地地道道的语文味。从她们的课堂中,我收获着,感动着,精神上得到了一次巨大的洗礼。

附板书设计

雾凇 严寒季节 书读百遍

过于饱和 其义自见

4℃ 遇冷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