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后记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是课标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全文以对话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爱父母,关心他人的感人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课文语言亲切朴实,人物形象鲜明,情节曲折,引人深思,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好教材。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后记

现代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学生通过阅读,在被故事情节深深吸引的同时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与文听小男孩进行对照,教学中应怎样抓住略读课文的教学规律,积极引导学生认真读文,强调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思考,在读中受到关爱父母、关心他人的思想教育。下面就结合课堂教学环节,谈谈我的一些浅薄之见。

一、激趣导入

首先激趣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具吗?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你是如何得到它的?如果你见到一件自己非常喜欢的玩具,你会怎样做呢?"学生自由畅谈自己好玩的玩具并说明玩具的来历。这样由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课文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读书的欲望。

二、学习生字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探究者,体验者,发现者。我努力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过程,成为共同交流、合作探究的舞台。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有所发现和收获,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运用直观形象的课件,创设一种购物的情境进行识字教学。先通过学生自主识字来培养他们的自主识字能力,再全班交流识字方法,识字过程体现循序渐进,有梯度:先认读带拼音的,再进入"词语连线"的游戏中认读不带拼音的字,最后,由小老师带读有生字词的长句巩固识字教学,为阅读课文打下基础。本课的11个生字只有认读的任务,所以这一环节是本课的一个重点。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识字记字方法,对于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有效地促进。

让学生在轻松、宽松的氛围中学习探究,体会了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快乐。学生体验了成功带来的喜悦,同时识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读悟明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整个读书过程为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努力将以上思想运用教学实践中。

1、读书方式多样,激趣学文:课文教学中,我力求把读放首位,通过自读,评读,比赛读等方式,使学生喜欢读书,并把课文读准,读正确、读流利。

2、在读中落实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领悟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如:让学生自主读第一节,启发思考:这个孩子在玩具柜台前想干什么?指名回答后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深入体会小男孩对玩具汽车的喜欢之情。从小男孩在玩具柜前的表现入手,抓住人物的外在表现,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为理解下文小男孩的异常决定,体会人物的品质打下坚实基础。自主讨论的方式,同有感情地朗读相结合,训练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在深入研读课文后,分组研究讨论:小男孩那样喜欢小汽车,为什么不买一辆呢?结合课文内容,抓住"为什么喜欢却不买"这个核心问题,统摄文章的主体部分。利用对话较多的行文特点,从读中理解。学生在挖掘人物内心世界的过程中,避免了繁琐的分析,提高了教学效益。同时强调自读自悟,引发学生的想象人物的内心世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增强学生的感悟,丰富学生体验,并从中受到人物优秀品质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拓展延伸

二年级的学生本没有学写读后感,但我认为这是一篇难得的素材,我便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教会孩子写“读后感”,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落实到位。实践证明,效果还是满好的,从孩子们的字里行间,我读到了他们真实的内心世界——学习文中的小男孩,再不乱花钱了,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其实,教材就是学生学习的例子,没必要每篇课文都精讲细问,指导到位,应根据“例子”的特点,因材(教材)施教:这课训练景色描写,那课训练表情达意……只要把学生放到主体的位置上,老师再恰当的引领,学生的语文能力便不难提高了。